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结合全球 DEM 与立体视觉的卫星影像云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全球 DEM 与立体视觉的卫星影像云检测方法,利用密集匹配的 DSM 数据 和现有的全球 DEM 数据 SRTM,结合高程与影像灰度信息提取云区域。主要步骤如下:通过多影像多 匹配基元方法获得模型匹配的 M-DSM,基于特征线的方法配准 M-DSM 与 SRTM,通过高程差值获得 初始种子点,然后把种子点计算到像方,结合影像的灰度信息提取出云区域。本发明在有大面积雪的影 像,能有效的避免雪的干扰,准确地检测出云区,提高了遥感影像的利用率。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卫星序列图像中点目标实时检测与跟踪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序列图像中点目标实时检测与跟踪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图像数据接收模块、图像帧头检测模块、单帧图像目标检测模块、序列图像关联检测模块;图像数据接收模块,每次从卫星红外图像生成系统接收预设 N 字节长度的数据包,并缓存到环形缓冲区中;图像帧头检测模块在环形缓冲区中对图像的起始位置与结束位置进行位置检测,并将帧图像数据缓存到图像缓存区中;单帧图像目标检测模块,用于处理图像缓存区的图像数据,获取疑似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多模态卫星影像一体化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系统
武汉大学张永军教授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摄影测量遥感的科学概念,构建了多模态卫星影像一体化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技术体系,突破了匹配干扰地物快速智能分割、语义辅助几何处理与大范围影像镶嵌合成、地物信息智能提取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多模态卫星影像一体化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系统MIPS。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武汉大学张永军教授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摄影测量遥感的科学概念,构建了多模态卫星影像一体化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技术体系,突破了匹配干扰地物快速智能分割、语义辅助几何处理与大范围影像镶嵌合成、地物信息智能提取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多模态卫星影像一体化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系统MIPS,相关技术理论《多模态卫星影像一体化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技术及应用》2021年荣获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技术特色: (1) 首次提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模态卫星影像语义分割与几何处理融合新理论。创建了卫星影像跨域稳健语义分割技术,通过自适应增量优化提升深度分割网络模型的迁移性和普适性,保证多类型地物语义分割的时效性、容错性、稳定性和区域一致性。 (2) 通过语义分割结果全自动进行多源地理信息控制点粗差剔除,实现超大范围多模态影像精准几何处理;提出辐射不变特征变换算法进行多模态影像高可靠性匹配;单台机器2.5分钟可完成8000景卫星影像的并行区域网平差,大幅提高了自动化处理精度和效率。 (3) 突破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视遥感影像三维地形及大范围合成影像智能生成技术,采用物方半全局优化提升困难区域的密集匹配精度,并在语义分割结果的辅助下进行大范围遥感影像无缝镶嵌合成。 (4) 基于深度学习进行建筑物、道路、农作物等典型地物目标语义信息智能提取;基于多尺度语义分割网络融合经验知识实现建筑物矢量边缘精确提取;结合语义分割和多起点中心线追踪优化提取道路网拓扑矢量;基于3D卷积和注意力机制实现多类农作物精细分类及其时空特征智能提取。 (5) 构建了全新的多模态卫星遥感影像几何语义一体化智能处理技术体系,研制出我国首套自主产权的多模态卫星影像一体化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软件系统MIPS,其数据处理效果和效率均有明显优势,显著提升了融合处理的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先进性 MIPS具备快速语义分割、语义辅助精准几何处理、三维地形提取与多影像时序合成、地物语义信息智能提取等特色功能。系统采用最新的卫星影像摄影测量处理、多源影像融合、语义信息提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CPU/GPU两级加速并行处理及深度学习技术,处理效果和效率均明显优于国内外同类软件。例如单机情况下19小时即可完成1551景2米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全自动处理,包括云区检测、影像融合、影像匹配、区域网平差、正射影像纠正等全部处理流程。语义分割结果约束的立体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自动化程度和精度均显著提升,例如在1:1万基础测绘产品DEM/DOM的辅助下,高分七号立体卫星影像的全自动处理高程精度从2.6米大幅提升至0.8米以内,镶嵌接边精度优于1像素。
武汉大学 2022-08-15
GRAND项目里程碑节点- GP13实验阵中心站建设和天线单元布阵启动顺利完成
2023年3月上旬,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推进的巨型中微子射电观测阵列(GRAND)项目实验阵(简称“GP13”)在甘肃敦煌正式开始施工建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3-24
动力电池的设计、装配与应用
针对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全对称设计理念,严格控制动力锂电池工作过程中的热生成,抑制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设计出具有高安全性锂离子动力电池。该成果与中国直升机研究所合作,开发了高倍率纯电动直升机用动力电池组,具有功率大、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等优势;并在开发适合于电动汽车用的高能高循环、低成本、高安全性、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需求,解决动力电池目前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5-04
动力电池包液冷结构优化设计
电动汽车采用动力电池包提供能源,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速率以及极端条件下的使用性能。乘用车通常采用蛇形管液体对流冷却电池。高性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通常要求冷却系统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小,冷却快。本项目通过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液冷管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达到传热系数高,压降小,体积小的目的。
厦门大学 2021-04-11
锂电池极片轧制卷绕线
个人简介 毕业于河北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现为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学院副院长,主要负责科研及研究生工作。学术兼职:天津市自动化应用研究会秘书长;河北省工程图学会理事;河北工业大学包装机械研究所负责人;河北工业大学电池极片成套设备研究所负责人。研究领域 以企业的生产需要为出发点,以研发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为目标,进行光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围绕创新制造工艺、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开展绿色化、系统化智能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1)绿色新能源生产技术及设备(2)特种加工机械(3)新型包装机械(4)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光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生产线)的研发。科研成果及简介 所承担主要项目: 锌空燃料电池极片干嵌法成形过程控制的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基金) ·高速水墨柔性印刷模切机CL1224 (国家科技部) ·机械软起动控制系统的开发(天津市教委) ·柔性传动行星轮差速机构的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 ·机械液压自动控制软启动系统(石家庄科技局) ·自动分页装订机的开发研究(河北省教委) 横向课题: 纸管机开发(天津巨业衣架制造有限公司) 盘料螺纹钢滚丝机(天津市天鹏建筑器材有限公司) 五金平台自动机械手的研制(庆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乒乓胶皮海绵上料系统的研发(天津七二九体育器材开发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卷绕设备(海裕百特锂能设备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片轧制卷绕线 ; 流延膜挤压收卷装置及控制系统的合作研发; 瓦棱机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研制; KSQ-500电池极片卷绕设备开发 木工挖船机(威卢克斯有限公司) WS-260卫生巾生产线获奖与专利一种布料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8754.x一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172.3一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171.9一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钻杆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170.4一种收获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269.4可转让项目 可承担(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与技术合作光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生产线)的研发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二次电池的循环生产
本项目涉及所有工业化生产的二次电池,如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对每一种电池,指化学成分一致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可以进一步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等),都有特定的废旧电池资源化方案。项目直接生产新电池的电极活性物质,不使用任何冶金技术,所有的电池成分(100[%])都得到了最有效的分离和充分利用。
东南大学 2021-04-13
X射线电池自动检测系统
本系统是国内第一台 X 射线电池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多种型号的电池的电极进行检测判断,控制软件同时还具有图像采集、数据通信、数据及工艺文件存储、空夹具判断、合格不合格统计及数据库查询、图像处理、加密、打印及帮助等功能,既可以工人进行自动操作,也可以工艺员进行示教操作。该系统能长时间稳定可靠地运行,检测误差在静态 GR&R 指标可达到 5% 左右,动态 GR&R 指标可达到 10~15% 左右。各项指标与目前日本电池检测系统的指标接近。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国内首款液态金属电池及系统
本项目研发了大容量新型储能电池、储能装备及系统,研发出国内第一款50A、200Ah 的大容量液态金属电池,解决了新能源电网大规模储能与峰谷差调结的技术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8 39 40
  • ...
  • 82 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