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印刷品抗打印拍摄防伪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品的全流程跟踪管理、防窜货、防假冒伪劣等要求都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商品的包装上嵌入隐形的防伪、识别信息,是目前实现全流程跟踪管理、防窜货、防假冒伪劣等目标的最有效手段。 该技术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将二维码加密信息嵌入在包装印品的图像中,实际验证时可通过几乎人人都有的手机在常规拍照条件下拍摄含有加密信息的图像,然后通过数字水印技术对隐藏的二维码进行提取,并与企业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和验证,从而对货物进行识别、管理。该技术的创新点就是解决了目前都是基于打印扫描的印刷品防伪技术,使得该技术的实用性、便捷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而有利于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该技术嵌入目前企业产品的二维码管理技术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且根据实验数据显示,目前的提取和识别率达到了100%。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实验室离子电极
产品详细介绍实验室离子电极,PCL-1型氯离子电极,6801型钠离子电极,PNH3-1型氨气敏电极,PCa-1型钙离子电极,PBF4-1型氟硼酸根电极,PNO3-1型硝酸根离子电极,PI-1型碘离子电极,PCN-1型氰离子电极,PBr-1型溴离子电极,PAg/S-1型银硫离子电极,PCu-1型铜离子电极 技术指标: 名称 型号 测量范围 敏感膜类型 内阻 溶液温度 外形尺寸(D×Lmm) 钾电极 PK-1 10-1~10-5 PVC膜 ≤50 5~60 φ10×120 钙电极 PCa-1 10-1~10-5 PVC膜 ≤50 5~60 φ10×120 硝酸根电极 pNO3-1 10-1~10-5 PVC膜 ≤50 5~60 φ10×120 氟硼酸根电极 pBF4-1 10-1~3×10-6 PVC膜 ≤50 5~60 φ10×120 高氯酸根电极 pCIO4-1 10-1~5×10-6 PVC膜 ≤50 5~60 φ10×120 氯电极 pCI-1 10-1~5×10-5 盐膜 < 1 5~60 φ10×120 溴电极 pBr-1 10-1~5×10-6 盐膜 < 0.5 5~60 φ10×120 碘电极 pI-1 10-1~5×10-7 盐膜 < 0.5 5~60 φ10×120 氢电极 pCN-1 10-2~10-6 盐膜 < 30 5~60 φ10×120 银 / 硫电极 PAg/S-1 10-1~5×10-7 盐膜 < 0.05 5~60 φ10×120 铅电极 pPb-1 10-1~5×10-7 盐膜 < 0.5 5~60 φ10×120 铜电极 pCu-1 10-1~5×10-7 盐膜 < 0.5 5~60 φ10×120
上海越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印刷机械设备及其相关控制技术
研究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科研成果及简介1.冲压控制平台应用技术:主要用于五金等行业中的自动化机械手控制、冲床控制以及自动装卸料控制等等。2.旋转机械手及其应用技术:用于物料的搬运、多工位生产、多道进料生产等等控制。3.直进式机械手及其应用技术:应用同上。4.印刷机械设备及其相关控制技术。获奖与专利一种搬运机械手,国家发明专利可转让项目1.冲压控制平台及其实用技术;2.搬运机械手及其实用技术;3.印刷机控制系统实用技术;4.电池极片生产设备实用技术等。可承担(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与技术合作1.五金等行业的自动化设备改造、研制、生产等等;2.印刷行业相关合作;3.电池极片设备相关合作;4.数控技术及其应用等等。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关键技术
技术创新性和领先性 (1)构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的蚀刻模型,并结合浸没蚀刻和喷淋蚀刻 实验,揭示了蚀刻时间、蚀刻液成分及浓度、温度、线宽等因素对印刷电路板换 热器换热板蚀刻速率、侧蚀、表面粗糙度等蚀刻质量和表面形貌的影响机理,建 立了在特定蚀刻液下蚀刻速率随各因素变化的半经验公式,掌握了可控的印刷电 路板换热器换热板蚀刻工艺。 (2)构建了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的扩散焊接模型,并结合宏观扩散焊接和 拉伸实验,揭示了压力、温度和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模块的扩 散层厚度、焊接强度的影响机理,掌握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换热芯体的扩散焊工 艺。 (3)研究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内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温氦气等介质的传热 和阻力特性,掌握了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热力设计和结构设计方法,具备自主 研发新型高效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能力。 图 1 多种结构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换热板 图 2 扩散焊获得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芯体和焊缝金相组织 (2)技术成熟度 相关成果荣获 2016 年舰船热能动力技术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2015 年 第三届节能控排传热进展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和 2015 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创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出版印刷学校,被誉为出版印刷业的黄埔军校。现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上海共建,是全国示范性骨干优秀高专院校,获得了世技赛印刷项目的亚军和季军,学生专升本率独占鳌头。2003年划归上理工后,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世技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国际合作办学发展迅速。教师高级职称占30%以上,有近20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获十多项国际级、国家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被国家部委评定为国家印刷出版人才培养基地、世技赛印刷项目中国集训主基地,连续五次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目前正积极开展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学校连续五届在全国印刷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类)上独占鳌头;2013年和2015年学校学生分别荣获第42届、43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季军(铜奖)和亚军(银奖),标志着中国印刷传媒高技能人才从此走向世界。2018年,学校在美国印刷大奖赛中勇夺14座班尼奖,创高校获奖记录。2019年7月,我校师生团队在德国红点设计大赛中荣获两项红点设计奖和一项红点设计概念奖;9月,我校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正式通过ACCGC(全称The Accrediting Council for Collegiate Graphic Communications,美国高等教育图像传播专业认证委员会,是美国针对高校印刷专业进行教学评估的第三方机构)认证,成为美国地区外第一所通过此项认证的国际高校;11月,我校学生在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一等奖。学校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一直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要求。目前,学校已与20多个国家(地区)、40多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弗里斯州立大学、美国奥特本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法国国际音像学院(3IS)、法国IPAG商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理工大学、圣彼得堡工业工艺设计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芬兰奥卢大学、德国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英国约克圣约翰大学、英国博尔顿大学、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我校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一直在99%以上,专升本率保持在15%以上。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印刷电路板孔径孔数检测机
Ø  成果简介:本设备为一种实时在线印刷电路板孔径孔数检测机(简称: PCB检孔机),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高密度小孔径印刷电路板孔径孔数的产品质量检测。通常这些高密度小孔径印刷电路板孔径孔数的检测人工已经无法胜任。Ø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Ø  应用范围:可用于多种透光快速高精密图象检测场合。Ø  现状特点:最小解析度为0.001mm,检测速度为66mm/sec-200mm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印刷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
印刷是一种除了水和空气不能作为其应用对象之外,几乎在任何载体上都可以通过印刷技术来实现材料转移的技术。除了应用在传统出版行业的书刊、报纸等纸质承印物上之外,目前在塑料、织物、技术、陶瓷、玻璃等等几乎所有材料上都有了应用。由于印刷工艺的系统性、个性化以及应用性,因此需要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优化。本团队在印刷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中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企业转型、产品升级换代、新领域开拓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印刷厂质量认证和验厂辅导
随着品牌客户对于印刷品质量和一致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印刷厂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获得品牌客户的订单,因此基于不同角度设计和实施的第三方质量认证就应运而生。目前主流的质量认证包括 G7、GMI 认证等。我们团队在这两个认证领域都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企业提供认证服务以及质量提高的服务和相应的培训以及 SOP 文件的准备。目前已经为多家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和服务。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AR/VR 技术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
作为包装印刷品的增值服务,AR/VR 技术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团队中的教师已经实施了多个 AR/VR 技术应用项目,具备丰富的开发经验和应用经验,可以为包装印刷产品的多媒体发布与应用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焦碳和碳纤维等。作为电极材 料的活性物质,对碳材料的要求有许多方面:如放电比容量、颗粒大小和比表面积、电 极极化性能、充放电稳定性等。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研究单位在探索新的制备工艺来改善 电极性能。 采用常压干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碳气凝胶材料,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实现了碳气 凝胶材料微结构人为裁剪与控制。这些新型储能器件具有重量轻、体能密度高、无污染 等优点,是新一代绿色能源材料。多孔碳电极用于锂电池将优于枝晶锂电池,传统的电 极充电时枝晶会在阴极上成核,当枝晶越过电极跨度时将造成短路,从而限制了充电次 数。用多孔碳做电极时,锂离子嵌在石墨结构中,防止了锂金属的沉积和枝晶的形成, 而丰富的孔洞可提高电极与电池溶液的接触面积。碳气凝胶是由间苯二酚和甲醛在碱性 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溶胶-凝胶和炭化工艺制备而成的。通过控制水和催化剂的用量, 可以控制其孔洞结构和密度,它的干燥过程也正由管来的超临界干燥向常压干燥发展, 以便降低气制备成本,改善其性能,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碳气凝胶也可能成为电池 材料的理想选择。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7 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