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是2006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隶属于广东教育厅,学校已于2016年上半年通过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承担国家计划内招生任务,面向全国招生,专业设置涵盖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等几大类,现有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建筑艺术珠宝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等教学单位。有学前教育、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护理、中医康复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会计、电子商务、空中乘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40多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9000多人,专兼职教师53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分别占32%和24%,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州增城区优秀教师11人,国家和省部级各行业专业学会正副会长(理事长)10人。 学校实行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工学结合、产教研相融合,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现有广州校区和福田校区两校区,两校区分别占地225亩、1086亩。广州校区和福田校区地缘接壤,隔山呼应,两校区间距离10公里,每天都有大巴校车按点往返增城市区购物中心和两校区,方便了学生前往广州增城区万达广场、大润发、增城广场等地段的出行。福田校区是省重点建设项目,地处仙山胜地“罗浮山风景名胜保护区”一期工程于2015年8月竣工,第一期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大楼、图书馆、科技实训大楼、行政办公大楼、标准化运动场、A级资质的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区等,可容纳12000多学生。其中,教学大楼配置了满足教学需求的多媒体等设施;实训大楼按教学计划装备实训室;学生公寓方面,注重了高标准和舒适性,为公寓式的一体房,包括阳台、洗手间、冲凉房、空调、中央热水系统、全自动洗衣机、网络等设施俱全,其中校园网络是来自广州电信的千兆光纤,校园内广州电信信号全覆盖,师生在福田校区享受和广州市区同样的网络宽带和电信手机信号服务。 自2012年以来我校教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编参编教材68部,其中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20部共计立项校级科研项目71多项,省厅级以上项目11项,教师发表科研论文380余篇。近五年学校先后组织数控、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造价、经管等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共142项,其中全国性奖励33项,省级以上奖励112项。2016-2018年荣获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赛项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7-2018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第十一届“新道杯”广东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三等奖;2017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等荣誉。 我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在广东省建立了庞大的、就业网络,多年来与北汽集团、美的集团、东软集团、东辉珠宝玉器有限公司 、广州丽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各类中小微企业建立了深入的校企合作的机制,取得了多赢的良好效果。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 学校采用普高、专插本、自考本科以及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办学相结合的模式,分别与泰国西那瓦大学、台湾育达科技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群马日本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形成了以普高教育为主体,自考、专插本、出国留学、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 学校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5.2亿元,完善一期绿化和全面启动福田校区二期建设工程,以福田校区校园为依托全力打造“百名英才、千亩校园、万人学子、4A景区”的现代化高职院校。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的理工类高职院校。创办于1958年,走过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发展历程后,2019年成功入选全国56所贵州目前唯一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目前设清镇、阳关两个校区,占地1680余亩,全日制在校高职学生16000余人。六十年砥砺前行高歌迈进,一甲子辛勤耕耘硕果盈枝,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学院不断实现着全方位突破、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为社会输送近十万名交通建设人才,对贵州乃至全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大跨越做出了贡献,被誉为“贵州交通人才的摇篮”。学院下设9个教学系部: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物流工程系、轨道工程系、基础教学部;3个二级院校:贵州交通技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驾驶技工学校。学院现开设专业40个,重点打造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西部山区智能交通)两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涵盖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道路养护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共5个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西部山区智能交通)专业群涵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流管理共5个专业。 学院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实训基地、省级开放实训基地6个。学院共有教职工669名,其中高级职称22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60人,双师型教师490人。学院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部级以上教学名师13人;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高层次创新人才中“千”层次人才11人;省部级以上“技能大师”、青年岗位技术能手8名;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创新团队8个。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目标,迈向新征程,为实现“世界眼光、中国特色、贵州元素、人民满意”发展愿景,紧握职教发展奋进之笔,继续书写蓬勃发展的华章。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8月批准建立的贵州省第一批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黔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省级重点中专黔南民族财政学校、黔南民族农业学校和黔南民族工业学校四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坐落在全球绿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市,占地面积1204亩,校园内山水相连、绿树成荫,绿地率达70%以上,享有“花园式学校”美誉,是贵州省唯一首个3A级研学校园景区。是教育部命名的贵州省首批唯一“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学校,黔南州唯一的教育部“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贵州省唯一的“都匀毛尖茶手工制作非遗培训基地”和“士官直招培养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近7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300人,教授、副教授100余人,“双师型”教师近200余人。目前,在校生近13000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培养了杨永英、余贤臣、徐先稈、黄清发、罗心华、王开菊等杰出校友。学院始终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全面实施红色文化传承育人、职业技能操守育人、传统文化滋养育人、民族文化和谐育人、军旅文化纪律育人、生态文化山水育人、典型事迹引导育人,开展高、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同时举办成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现设有管理系、会计系、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系(黔南互联网营销学院)、现代山地农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旅游与茶产业系(都匀毛尖茶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系,开设有会计、财务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28个专业。学院内设第2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报名点等,是贵州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贵州省住建厅批准在州市建立的全省第一批“八大员”培训基地,贵州省文化厅批准的“都匀毛尖茶手工茶制作”非遗传承人培训基地,黔南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基地,黔南电子商务人员培训基地、黔南直招士官培养基地。学院立项建设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国家级认定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认定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认定开放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1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职教名师5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开放实训基地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近年来,师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获省一等奖9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82项。在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中获国家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省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建筑工程与设计系2018级工程造价2班程青青同学被英国爱丁堡大学录取。我校获得“贵州省技术能手”称号教师2人,学生3人。“十三‧五”以来,学院始终围绕省委省政府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的发展战略,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盯地方产业发展,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基本建设、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致力于建成理念模式先进、人才队伍优秀、管理水平精细、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质、服务能力高效,“区域领先、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省级优质高职院校。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Guizhou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简称“贵州电力职院”。是全国首批成立的电力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南方电网公司(含黔、粤、滇、桂、琼五省区)下属内唯一的一所电力类高职院校,同时也是贵州省首家经教育部批准实施中外联合办学的高职院校,行业特色十分鲜明。 2012年5月,经中国外交部、教育部批准,同意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十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之一。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原贵州电力学校和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原贵阳电力技工学校的基础上优化组建的,是电力体制改革后新组建的南方电网内唯一的电力类高校。校内还设有重庆大学等著名高校函授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已成为集各类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与鉴定于一体的现代教育培训基地 。2002年被贵州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同年被国家教育部、经贸委等五部委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近两年来学院招生报到率和一次性就业率在贵州省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拥有贵阳市区和市郊两个校区,占地22万平米,建筑面积10万平米。主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级风景区──贵阳红枫湖畔。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造型各异的现代建筑掩映其中,景色宜人。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前身为宁夏省民族公学,1952年9月建校,1956年9月迁入吴忠并更名为吴忠师范学校,2001年2月,原吴忠师范学校、吴忠职工中专和吴忠市职业教育中心合并成立吴忠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更名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亿元。内设党政部门10个,设“七系(教育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康复护理系、幼儿教育系、艺术设计系)三部(中等职业教育部、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健康与体育教学部)两中心(继续教育中心、设备管理与信息中心)一馆(图书馆)”共13个教学教辅单位。附设黄河技工学校、宁夏黄河善谷暨长江三峡集团慈善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各类培训机构12个。2013年12月,我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第二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6月,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现有教职工406人(核定编制263个,现有在编人员251名、外聘教师155名);教授4人、副教授74人;研究生学历81人。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95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7152人,成人自考学生2386人)。 学院坚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为两翼的发展格局,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逐步建立基础教育类、健康产业类(包括养老、育婴)、艺术设计类、机电类、经管类、外语类等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应用阿拉伯语、学前教育2个专业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艺术设计3个专业确定为自治区骨干专业;8个专业立项为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2个专业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特色专业。2015年,学院牵头联合区内外高校,有关工业园区、行业、企业等187家,成功组建了“吴忠市职业教育联盟”,搭建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平台。现已与近百家企业、园区签订了合作协议。不断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成了1.89万平方米的实训楼,拥有5258万元可供中、高职教育共享的实习实训设备,初步建成了拥有数控与机械加工等15个专业100个实验室、实训车间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33.2万册。 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在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职工大力弘扬“艰苦创业、负重拼搏”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办学环境改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每年高职录取分数线位居全区高职院校前列,已为吴忠市及周边地区输送各类技能型人才4万名,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5%以上。培养成人本专科毕业生8000名。同时,运用14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和鉴定资质,培训各类社会人员3.5万人,完成技能鉴定1.8万人。在参加2018年区级以上职业院校大赛中,共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12项,个人一、二、三等奖51项;12个项目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2人获得三等奖。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自治区授予“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抢抓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两心”地位(要以党建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加强“两级”管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院系两级工作新机制),强化“四个转变”(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进一步转变办学思路,转变专业设置、转变教学模式、转变行政职能,促进内涵建设),实施“四大工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学院内涵品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学院发展动力;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学院发展现代化),实现“四个提升”(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新提升,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有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机制一流、特色鲜明,在西部地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民族高职院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自治区教育厅,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宁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示范校项目院校。 学院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占地面积577亩,校舍建筑面积10.27万平方米。建有宁夏现代商贸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校内实训室36个,拥有校内实训工位185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8个。图书馆藏书近40万册。 学院在编教职工249人,其中,专任教师153人,教授23人,副教授67人;博士3人,硕士138人;双师型教师83人。自治区教学团队8个,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高端会计人才6人。院级教学名师4人,专业(学科)带头人15人,骨干教师8人。 学院设会计系、金融系、经济贸易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外语外贸系、通识教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信息中心(实训中心)、督导中心、校企合作中心、图书馆等11个教学教辅机构。设招生专业及方向25个,涵盖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土木建筑、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等5个专业大类,形成会计、金融、市场营销、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英语6大专业群,其中,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是国家示范专业;会计、金融管理与实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是自治区骨干示范专业。 学院积极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试行普通高考招生、分类考试和自主招生并举的考试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8%以上,就业质量在同类院校位居前列。 学院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办学,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马来西亚等国的职业院校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国内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的合作,与北京、天津、浙江、山西、陕西、江苏、广东等地的高职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院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自治区招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自治区教育系统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自治区政务公开先进集体”“自治区基层党的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平安校园”等荣誉。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区内唯一一所建设类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宁夏职教园区,占地3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规模5000人,年学历继续教育近2000人,年完成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3000余人,行业从业人员培训5000余人。现有教职工286人,其中专任教师251人,具有教授职称9人,副教授职称84人;具有注册结构、岩土、造价、一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教师60余人。 学院设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设备工程、基础教学、思政教学等七个系部和工程实训、工程检测、信息技术三个中心,主要开设包括自治区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建筑装饰技术、楼宇智能技术在内的22个专业群,涵盖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工程检验、工程安全、建筑材料、市政工程、园林工程、建筑装饰、房地产经营估价、物业管理、建筑电气、楼宇智能等专业和技术领域。 近几年,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事业发展新路径,践行“工学结合、做学合一”人才培养新方法。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106个,2016年成功组建“宁夏建设教育集团”,聘请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推进“建筑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建设,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商共建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实现人才共育共培;2017年成为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切实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 2015年,自治区政府投资、学院承建完成的“中国(宁夏)现代建筑技术公共实训中心”,2018年即将新建“市政工程领域综合实训中心”,这是全国建设类院校实训中心的典范项目。我们相信,通过政府支持,行业引领,校企联动,必将成为建筑类技术人才教学、行业技术人员培训、专业技术研发创新、建筑领域技术技能大赛、同类院校共享的示范性公共教育基地。 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春华秋实。学院始终以“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经济建设、培养建设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以“提升素质、强化能力、服务行业”为办学理念,以“全员参与、增强素质、精心实施、打造品牌”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仰望鲁班、俯首为徒、脚踏实地、追求卓越”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秉承“尚德、敬业、强技、健行”的校训,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养校”办学方略,面向建设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各专业岗位技术骨干和工程管理骨干,向区内外输送了三万多名社会和建设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已然成为宁夏及周边地区建筑类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行业人才创新的摇篮,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建设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银川市文明单位”等曾是学院的历史品牌。 如今,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正朝着“宁夏示范、西部争先、全国知名”的具有建设类鲜明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奋力迈进!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2-12-02
油气田缓蚀剂生产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井下设备和地面管线的腐蚀很严重。使用缓蚀剂被证明是一项十分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为此,我们研制开发了一系列缓蚀剂,主要有:⑴污水缓蚀剂和油井、气井缓蚀剂,主要适于污水处理站、油井、气井,防止CO2和H2S造成的腐蚀;⑵酸化缓蚀剂,可以应用在盐酸、磷酸、土酸、氟硼酸酸化工艺中,酸溶性好,使用温度可达到120℃以上。 该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生产的缓蚀剂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原料成本低、缓蚀效果好、无恶臭等优点,且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部颁标准。污水缓蚀剂、油井缓蚀剂在使用浓度为50mg/L时,现场测试缓蚀率达到90%以上,腐蚀速率小于0.05mm/a,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它缓蚀剂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主要用于油田污水处理、油气井、油气集输管线防止CO2、H2S腐蚀,以及油、气、水井酸化作业时防止酸的腐蚀。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头孢尼西药物生产技术
头孢尼西药物是目前普遍适用于抗感染的一线药物,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等,也用于手术预防感染。在外科手术前单剂量注射1g 头孢尼西,可以减少由于手术过程中污染或潜在的污染而导致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在剖腹产手术中使用头孢尼西(剪断脐带后)可以减少某些术后感染发生率。该药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北京化工大学开发了头孢尼西药物的合成新工艺,希望和企业合作进行工业化开发。产品质量可以达到相应国家标准。应用在医药领域和头孢类药物生产企业。市场前景广阔。适合中型企业投资,主要设备为反应和分离设备,总投资额100万左右。合作方式可采用技术开发。 头孢尼西为第二代广谱、长效的头孢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产生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以及一些厌氧菌均有抗菌作用,对大多数B-内酰胺酶稳定。本技术对7-ACA为原料的两条合成路线进行了比较,发现对7-ACA的3-位修饰比较适合工业化应用。本技术通过对诸多缩合剂进行比较,然后对7-ACA的7-为位进行酰化反应,之后再经过酸性水解,盐析,与N,N-二环己亚乙基胺成盐,再经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最后与甲醇钠反应生成目标产品头孢尼西钠。产品总的收率为53%。经HPLC检测产品纯度可以达到99%.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并且最终产品也经过核磁共振氢谱检验正确。以亚硫酸氢钠、甲醛、氨水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环化等一系列步骤制得头孢尼西的中间体1-磺酸甲基-5-巯基四唑双钠盐(又名1-磺甲基四氮唑-5-硫醇双钠盐);产品颜色很好,收率达到30%左右。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5 116 117
  • ...
  • 664 66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