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光学微腔器件
成果创新点 1.在光学微腔器件的晶体腔加工、PPLN 微腔加工、微 腔耦合与封装、微腔超高 Q 值检测方面,分别提出了先进 而完善的实施方案,并申请了相关发明专利。现有晶体微 腔 Q 值国内最高水平 106,国外达到 109,本项目可优于 108, 从而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在光学微腔器件应用方面,研发例如超窄线宽激光 器(精密测量、物理量精密传感)、超窄线宽滤波器(激 光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光学微腔器件
1.在光学微腔器件的晶体腔加工、PPLN 微腔加工、微腔耦合与封装、微腔超高 Q 值检测方面,分别提出了先进而完善的实施方案,并申请了相关发明专利。现有晶体微腔 Q 值国内最高水平 106,国外达到 109,本项目可优于 108,从而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在光学微腔器件应用方面,研发例如超窄线宽激光器(精密测量、物理量精密传感)、超窄线宽滤波器(激光技术)等小型化器件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案。与常规产品相比,体积可缩小至 500 立方厘米以下,精度可提高 2个量级,成本可下降 80%。成果可实现的光学微腔器件主要指标:研制出光学晶体微腔,Q 值优于 108,根据用户要求研制小型化应用模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磁性复合微球
内容介绍: 磁性复合微球是一种以磁性物质为核以有机物为壳的核壳式小球。当 给小球表面带上不同功能基团时,它可以选择性的结合一种物质,然后 借助磁场的作用将该物质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 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 二等奖各1项,获发明专利1项。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微弧氧化技术
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技术是通过电解液与相应电参数的组合,在铝、镁、钛及其合金表面依靠弧光放电产生的瞬时高温高压作用,原位生长出以基体金属氧化物为主的陶瓷膜层。 微弧氧化工艺克服了硬质阳极氧化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膜层的综合性能。微弧氧化膜层与基体结合牢固,结构致密,韧性高,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耐高温冲击和电绝缘等特性。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和易于实现膜层功能调节的特点,而且工艺不复杂,无废水废气排放,不造成环境污染,是一项全新的绿色环保型材料表面处
常州大学 2021-04-14
LCoS微显示技术
LcoS是利用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在硅衬底上制作显示像素矩阵和驱动电路,可以实现高画质和轻型化的新型液晶显示器。LcoS主要用于大屏幕投影显示和近眼微型显示,包括数字电视、立体电视、便携式电视、计算机显示器、移动通讯设备、军事领域的头盔显示器等等。 南开大学在LCoS微显示芯片、模块、控制电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做出了国内首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CoS显示芯片和显示屏。 部分LCoS显示器方案: 1.用0.6mm n-阱CMOS三层金属工艺设计彩色
南开大学 2021-04-14
可控微球制剂
本课题采用可生物降解的海藻酸钠作为载药材料,发明一种载药缓释系统,充分发挥海藻酸钠自膨胀、缓慢降解特性,维持局部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 果。在血管栓塞治疗中,与传统的栓塞剂碘油相比,维持药效时间更长,栓塞确切有效。 海藻酸钠微球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其安全、无毒、降解周期可控、无长期异物刺激以及介入部位疼痛轻微或无疼痛感等特点。该产品的颗粒表面带有一定的负电荷,使颗粒之间相斥,在储存和使用中不凝聚、不堵管,在体内膨胀并嵌顿在使用部位,定位性更好。为今后研究开发生物“多功能微球”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以可生物降解的海藻酸钠为主要材料包裹临床一线使用的抗癌药物多柔比星或柔红霉素,通过不同的装载药物的方法的对比,寻找出了最佳方法和条件,制备了具有缓释功能的多柔比星-海藻酸钠微球、柔红霉素-海藻酸钠微球。粒径和降解时间可控可调,药物/载体比高于50%,包封率最高达到99.5%。
北京大学 2021-04-11
微车管所
“微车管所”是一台集成式交管业务自助服务设备,系统采用人脸识别、多模态感知、人工智能算法及多种UI交互手段,设备具有驾驶人自助体检、拍照、办理驾驶证业务、机动车业务及违法处理业务等功能,可实现交管业务“一站式”自助办理。适用于车管所、车管分所、驾校、无人警局、智慧社区等多种区域场所,实现便民服务。
青岛通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6-17
螺旋测微仪
产品详细介绍螺旋测微仪,数显千分尺 螺旋测微器 内径千分尺 螺旋测微计(河北路仪)0-25数显螺旋测微仪功能:利用螺旋副原理使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通过传感器及电子数显装置进行读数的测量器具。咨询电话13703330687二、螺旋测微仪主要技术指标:1、螺旋测微仪测量范围:0-25mm,25-50 mm,50-75 mm,75-100 mm2、分辨率:0.001 mm3、示值变动性:0.001 mm4、最大移动速度: 1.5m/s5、电源:一粒SR44W扣式氧化银电池。6、工作条件:温度0℃~+40℃相对温度﹤80%7、储运温度:-20℃~+70℃螺旋测微仪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图上A为测杆,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所以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时,读数也分为两步,即(1)从活动套管的前沿在固定套管的位置,读出整圈数,咨询电话13703330687(2)从固定套管上的横线所对活动套管上的分格数,读出不到一圈的小数,二者相加就是测量值。螺旋测微器的尾端有一装置D,拧动D可使测杆移动,当测杆和被测物相接后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棘轮将滑动并有咔、咔的响声,活动套管不再转动,测杆也停止前进,这是就可以读数了.不夹被测物而使测杆和砧台相接时,活动套管上的零线应当刚好和固定套管上的横线对齐。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初始状态多少和上述要求不符,即有一个不等于零的读数。所以再使用之前必须要先调零。螺旋测微器原理和使用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这0.5/50=0.01mm。咨询电话13703330687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 ,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测量时,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若恰好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旋出测微螺杆,并使小砧和测微螺杆的面正好接触待测长度的两端,那么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的长度。这个距离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则由可动刻度读出。使用螺旋测微器应注意以下几点: 螺旋测微仪  ①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②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③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   ④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出现零误差,应加以修正,即在最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螺旋测微仪同时供应试验仪器、无损检测、力学设备、各种试模、各种筛具,混凝土试验仪器   水泥试验仪器 无损 检测仪器 公路土工试验仪器 沥青试验仪器 压力机、拉力机 水泥、混凝土试模类  天平类其它检测仪器螺旋测微仪,数显千分尺 螺旋测微器 内径千分尺 螺旋测微计螺旋测微仪
沧州路仪公路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文香微课
一、产品概述 文香微课是为教师录制微课而设计的便捷软件,可轻松录制电脑桌面及摄像头的画面,并可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所有操作简单易学,无需专业基础,也可快速掌握,满足教学过程记录,精品课程制作与分享等需求。 二、产品特点 简捷录制 轻松剪辑 云端存储 简单易学 三、产品形态
北京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2-09-14
LVDT测微仪
产品详细介绍  MDS 系列 LVDT 测微仪是适用于多种测量范围的高精度微位移检测仪器,可以独立实现纳米级微位移检测,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动静态微位移检测的领域,具有性能优越,测量精度高,价格低等优点。主要特点·使用进口测头,测量精度高; ·稳定性好; ·具有分档功能,可根据实测位移选择; ·荧光数码管显示,薄膜按键,操作简便; ·具有模拟信号输出,方便高速检测; ·具有 RS232 通讯接口,可向上位机传输数据提供上位机软件。测量范围-500~500微米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精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73 7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