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双斜盘阀配流轴向柱塞式水液压屏蔽泵
双斜盘阀配流轴向柱塞式水液压屏蔽泵,用海水或淡水作为工作介质,属于水液压泵类。本发明将水液压泵集成在屏蔽电机转子内部,结构紧凑,可以达到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目的,改善了作业机械的机动性。解决了传统的油压动力单元体积大,结构复杂,容易导致系统内油水混杂等问题。采用双斜盘结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配流方式来改善缸体受力状况;电机定子和转子均被屏蔽套保护,避免海水腐蚀定子铁心、绕组和转子铁芯。绕组浸泡在定子屏蔽套腔内的绝缘油中,改善绕组的散热条件。工作介质(海水或淡水)对电机结构和泵结构进行强制对流冷却。因此,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制备单分散多组分多重乳液的微流控方法及装置
该成果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具有高度可升级特性的分级式微流体装置用于在多重乳液的内部同一层结构中可控地同时封装多种具有不同组分的液滴,并且,该装置可以实现对多组分多重乳液内部同一层结构上的液滴的数目、比例和尺寸的独立精确控制。基于优良的可控性及可升级性,该微流体装置提供了一种灵活而具有前景的方法用于实现多组分多重乳液的可控制备,并且可以实现对多重乳液内部同时封装的各组分液滴的数目、比例和大小的独立精确的控制。这些共同封装的不同组分的液滴可以作为分离的腔室用于不相容活性物质/化学物质的协同运输和/或生化/化学反应,以及作为分离的腔室用于构造多腔室材料。而对于内部不同组分液滴数目、比例和大小的高度可控性使得我们可以优化活性物质/化学物质的封装,以及精确地设计多腔室材料的内部结构。该成果为具有新型内部结构的多组分多重乳液的可控制备和应用带来了一个重要的突破,有望应用于高端化妆品、食品、生物医药等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四川大学 2016-04-18
一种网络视频流的无参考图像质量在线估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视频流的无参考图像质量在线估计方法。 所述方法利用 P 帧 PSNR 相对于 I 帧纹理复杂度和 P 帧运动量的线性 预测模型,估计网络视频流的 P 帧 PSNR 值;同时结合模型系数随 P 帧帧长和场景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规律,利用 I 帧的 PSNR 调整纹理 系数,利用上一 P 帧的运动系数和当前帧的运动信息调整当前帧的运 动系数,最终得出了较为准确的适应视频内容变化的 P 帧 PSNR 估计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单纯形法的泥石流次声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纯形法的泥石流次声定位方法,采用(1)放置泥石流次声检测装置;(2)设定信息空间,确定信息空间各未知量类型,这些未知量为:泥石流发生地点坐标(,,);泥石流发生时间;次声波传播速度,组成五维信息空间(,,,,)。再经(3)初始化顶点、(4)计算顶点误差、(5)顶点排序;(6)执行单纯形操作步骤。实现泥石流发生地点的定位,经过有限次数的单纯形操作之后,将误差最小的那个顶点坐标作为泥石流发生地点的位置,从而实现泥石流的定位。本发明非线性定位,定位精度高,且基于单纯形操作,实现容易,计算量小。可以满足实时泥石流定位的需要。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柔性电子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柔性电子制作方法,其包 括以下步骤:提供一个同轴针头;提供柔性聚合基底材料,并在所述 柔性聚合基底材料内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形成柔性组合物;提供平板, 并在所述平板的表面上涂一层预定厚度的所述柔性组合物;将所述柔 性组合物及导电液体分别置于两个微型泵内,并将两个所述微型泵的 出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同轴针头;先后开启收容有所述导电液体的微型 泵及收容有所述柔性组合物的微型泵,并基于微流控技术分别控制两 个所述微型泵的压力及流量;待所述同轴针头内的所述柔性组合物与 所述导电液体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面向成本的混流双边装配线平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成本的混流双边装配线平衡方法,其采 用混合殖民竞争算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帝国、帝国内同化、帝 国内更新和殖民竞争、殖民地改革和帝国删除;若理想状态或者设定 的迭代次数已达到,则输出成本最小的国家,得到最低成本国家相应 的任务分配方式。相比于普通的殖民竞争算法和遗传算法,本发明所 获得的成本值较低,可以有效地改进算法搜索性能,得到更优的解。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型建筑屋面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1 成果简介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对于大型工业厂房、体育馆、展览馆、候机楼等跨度大、结构复杂的屋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设施系统。其功能是依靠水流自身的重力或水流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负压抽吸力将降雨产生的屋面积水安全、快速的排放到市政雨水管道内,避免发生雨水通过天窗翻入建筑物内以及地面冒水等现象。 与现有的屋面排水系统相比,“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采用了更先进的设计原理、理论和方法, 因此具有优异的排水能力、 自清洁能力、经济性和可靠性。 建国初期,我国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主要参考前苏联的设计方法,工程建设中完全采用重力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导致 20 世纪 50 年代屋面雨水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很多问题,造成重大损失。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开始,由清华大学和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合作,清华大学王继明教授主持开始研究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研究组采用了掺气水流等更合理的理论,经过两个阶段的研究,研究成果于 1988 年编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88,经过 20 年的实践验证,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研究组在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完善了原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更具应用价值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及“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本成果获得 1996 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这是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工业、运输、娱乐、体育、民用等事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大型建筑的建设,安全可靠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价值。2 应用说明“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由清华大学等单位结合国内具体情况经过长年试验研究、验证获得,属于自主开发产品。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程序、雨水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斗、连接管、悬吊梁、立管、固定件、排气装置)、施工要求和规定等。 应用时主要通过设计程序确定出专门雨水斗的位置、个数、悬吊梁的高度等关键参数,然后由建筑单位进行施工。施工过程要满足相应的要求和规定。3 效益分析针对屋面雨水排水量 72 L/s,屋面雨水天沟长度 60m,且排水管材为焊接钢管的初始条件,分别采用现有屋面排水系统和“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进行排除,结果显“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建设材料消耗最少,建设成本比现有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节省 30%以上。
清华大学 2021-04-13
基于双截面电容层析成像的多相流多参数检测系统
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简称ECT)通过传感器获得管道截面上各电极对电容,重建出截面介电常数分布。在管道上布置上下游两个ECT传感器则构成了双截面ECT系统。流体流过ECT的两个成像截面,会得到具有时间差(渡越时间)的两组图像。利用互相关算法从两组图像中提取成像截面不同位置的渡越时间可以得到成像截面的速度分布。进一步,可以从速度分布和图像灰度中提取体积流量,实现多相流的流动过程在线监测和多参数测量。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染整废水集中深度处理新工艺
本工艺采用染整废水集中处理,把棉、毛、丝、麻、毛巾、床单、丝织等各种各样的染整废水集中在一起进行处理。①稳定了水质,有利于生产管理;②对处理系统中一群混合的微生物来说,多种多样的营养可以培养多种多样的细菌,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③大规模集中处理具有规模效应,克服了各厂单独处理废水时,由于水质波动而引起的冲击以及污泥膨胀、处理效果不佳、处理成本高等弊病。特别是染整废水生物处理后排出的剩余污泥,一般采用化学处理,将含水率99%的剩余污泥浓缩至含水率为98~97%,然后投加大量无机化学凝聚剂、高分子混凝剂、石灰进行机械脱水成含水率70~80%的泥浆、泥饼,外运填埋或是焚烧。一般很难找到出路,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本成果在集中处理的基础上,提高单元处理设备的能力,把一个曝分成三段,通过改变污泥负荷来控制污泥指数,减少剩余污泥产生该成果获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东华大学 2021-02-01
固废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市场背景: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有机质废弃物产生量:城镇污泥年产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以含水率80%脱水污泥计,以下同),以有机垃圾、餐厨废弃物为代表的城市有机质废弃物产量超过1亿吨/年。但我国对有机质废弃物的稳定化处理与资源化处置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主要处理处置措施仍为填埋和焚烧,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威胁。随着欧洲等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实施、国际能源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对大气环境及水环境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城镇有机废弃物的高效生物燃气化技术,尤其可以满足大型城市集中式处理处置与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需要的有机废弃物干法厌氧生物制气技术,可以把有机质废弃物高效转化为生物燃气,生产清洁能源,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高值循环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有机垃圾、城市污泥等富含有机质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各国纷纷在该领域投入大量研究,抢占城市有机质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产业化技术的制高点。由于我国污泥泥质的特殊性,其有机质含量远低于国外、含砂量高、生物反应池负荷低等,国外传统成熟的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在我国无法得到稳定应用,造成国内大量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故障闲置,城市污泥及有机质处理处置技术存在着重大的瓶颈性问题。 国内外现状:国内外有微波强化预处理促进低有机质污泥厌氧资源化、城市低有机质污泥的好氧堆肥研究、温和热处理对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等相关城市污泥厌氧化资源化技术,但针对我国污泥有机质低、含砂量高、区域差异大的特点的合适的污泥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却鲜少,本技术方案突破了传统厌氧消化要求进料含固率为5%的技术要求,实现了将进料含固率提升至10%~20%实现连续稳定厌氧消化的可行性与调控措施,并在国际上较早报道了脱水污泥直接实现厌氧消化的连续流试验结果,并提出了高含固体系下污泥与餐厨等城市有机质废弃物的协同厌氧消化调控技术,创造性的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典型低有机质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的技术路线。 目前本项目组针对我国污泥低热值的泥质特点,开发了适用于生污泥与消化污泥的热解/焚烧耦合技术,并形成核心装备,解决了污泥及工业固废高效热化学处理的技术难道与成套装备。
同济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1 82 83
  • ...
  • 152 1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