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固体样品漫反射光谱测试载样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样品漫反射光谱测试载样加热装置,涉及漫反射光谱测试仪器领域,包括石英载样片、加热片、调压器,所述石英载样片的一面设有载样凹槽,所述加热片固定在所述石英载样片的另一面,所述加热片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调压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在固体样品漫反射光谱测试时进行温度控制,测试结束后可以回收样品。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光谱选择性智能调控节能电致变色玻璃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紫外、可见、红外)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信息、电子、能源、建筑以及国防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电致变色器件就是利用物质的电致变色效应,以电致变色层为基础,辅以其它相关层和结构而构成的器件。其具有视角宽、驱动电压低、微能耗、具有记忆功能等独特优点。应用前景a) 智能化节能窗 电致变色智能节能窗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减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消耗的大量能源。节能效率可达30%以上。同时起到改善自然光照程度、防窥的目的。解决现代不断恶化的城市光污染问题,是节能建筑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电致变色智能节能窗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一代节能窗户产品的代表(其他还有热致变色、光致变色等智能化材料与器件)。b) 智能化多频谱隐身 电致变色器件用于飞行器某特殊部位可实现多功能隐身一体化:雷达隐身功能、红外隐身功能、防紫外功能、抗静电功能、防冰除冰除霜、减少眩光功能、红外阻隔功能、雷达屏蔽功能、自清洁功能、提高座舱舒适度、视觉调节功能、太阳光透射调节功能。在地面装备中可实现可见光、近红外、中远红外等多频谱智能化隐身。可以制成依据周边环境调节自身表面的色彩和红外辐射强度(红外发射率)的变色龙型隐身衣或者斗篷。c) 航天器智能热控 根据需要调节太阳光的吸收和反射以及飞行器表面的红外热辐射(红外发射率),从而智能化调控空天飞行器的温度,同时可实现空天飞行器的智能化红外隐身。d) 其他应用前景 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双稳态的性能,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不仅不需要背光灯,而且显示静态图象后,只要显示内容不变化,就不会耗电,达到节能的目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与其它显示器相比具有无视盲角、对比度高等优点。 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可以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光的强度,达到防眩目的作用,使驾驶更加安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基于形态稀疏协同表示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
本成果属于高光谱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为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方法。首先对高维高光谱图像提取第一主成分特征图,并利用结构元素对主成分特征图进行多维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取,结合提取的形态学特征与原始光谱特征,利用联合稀疏表示算法将同一空间区域中的像元联合进行稀疏系数矩阵的求解,最终通过最小残差判断准则确定像元类别。这种方法有效地并且充分的挖掘了高光谱遥感图像中的空间信息、形态信息和光谱信息。考虑到稀疏表示方法在迭代求解稀疏向量时的耗时性与对非线性数据的不可分性,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差分形态学核协同表示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算法。该成果方法通过核化的协同表示分类算法避免了优化求解的耗时性,同时克服了高维特征空间下数据的线性不可分性。算法首先通过差分形态学方法在高光谱遥感图像的主成分分析图上进行空间特征提取,并通过核变换方法将新特征字典投影到高维的线性核特征空间,最后利用核化协同表示算法的高效性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分类。 主要技术指标 University of Pavia 通过 ROSIS-03 传感器记录,该图像捕获了意大利帕维亚的帕维亚大学周围的市区。图像尺寸为 610×340×103,空间分辨率为 1.3 m / 像素,光谱覆盖范围为 0.43 至 0.86μm。该图像考虑了九个类别。其具有 42776 个标记样本。每类取 50 个有标记样本共 450 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 请参阅表 1,本方法提出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相比于传统分类器 SVM,OA 提高了约 18%;相比于 JSRC,OA 提高了约 5%;同时参阅表 2,展示了本成果方法的时间运行效率与相关方法的比较。该成果无需使用 GPU 资源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分类的精度和效果。 表 1 PaviaU 数据集上对比实验结果 表 2 不同数据集上时间运行对比实验结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3-14
ET10 便携式红外光谱发射计
产品详细介绍 3~5、8~12 μm  ET10 科研级仪器可测量任何不透明材料的发射率。特点:  • 可同时测量3~5、8~12 微米2个波段的发射率  • 利用两个探测器同时测量3~5、8~12 微米2个波段的发射系数  • NIST标准      • 快速、便携  • 电池操作非常方便应用:  • 为红外相机提供发射率参数  • 提高温度测量精度ET10:   • 用于测量红外测温成像技术的重要参数—红外发射率  • 对于不透明物体:Emissivity = 1- reflectance   • 软件简单易用,具有强大的测量和数据处理功能  •  液晶触摸屏PDA图文操作界面  • 可同时提供十种设备运行信息性能:  当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时,不同温度下的反射率与波长是不变的,所以物质在500-°K高温下的发射率数据可以由室温下测得的反射率数据推算出来,ET10主要用于测量不透明样品的发射率。  进行测量时,将仪器对准测量面,按下扳机即可记录数据。测量一次的时间只需要7秒钟。  技术参数:测量参数:定向半球反射比 (DHR)方法:一个波段的积分总反射比测量值:发射率波段:3~5、8~12 微米2个波段精度:±1%可重复性:±0.0002入射角:20° 法线入射样品表面:任何表面,6” 半径曲面,12” 半径曲面测量时间:10秒/测量,用户可设(2 波段)预热时间:90秒运行时间:电池工作2小时,可更换电池后接续测量电源:可充电镍氢电池  充电时间:  1小时重量:4.7 lbs.带电池IR源:铬铝钴合金灯丝,使用温度:1,000°C尺寸:手持式,H 11.54”, L 9.04”, W 3.72”模块部件:模块化设计,测量头可更换操作界面:LCD 图形界面,触摸屏,软件按钮测量:   测量数据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并存储数据存储:265MB CF卡数据格式:Excel或Text格式打开环境:储存: -25~ 70°C;操作环境 0~40°C, 非冷凝  
北京安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光谱响应测量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 光谱测量范围:200-1100nm■ 测量重复性:≤3%(主要波长位置)■ 光源:高稳定、高输出能量氙灯光源■ 标准探测器经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定标■ 标准探测器、待测探测器自动切换■ 光谱响应度曲线自动生成■ 样品室内包含标准样品架、固体样品架和液体电解池样品架■ 被测太阳光伏器件可为无机晶体、有机样品,可固体,也可固体,可加偏执电压等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微操作机器人
研究方向: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微纳设计与加工、生物模式形成与组 织发育建模。 项目简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编号 61327802)等资助下,本项目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面向生命科学的原 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研究团队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体细胞 核移植,进而将该技术应用于猪克隆流程,成功获得了克隆猪仔。这 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机器人技术获得的克隆猪。 作为一种常用的外源物导入细胞的方式,细胞显微操作技术广泛 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为了减轻实验操作者的工作负担,研究者开发 出自动化微操作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胚胎注射、机器人化单精注射、 机器人化贴壁细胞注射等多类微操作。然而,目前自动化微操作的操 作过程与手工操作类似,这些操作在保证操作本身高效、高成功率的 同时,并没有考虑到微操作对后续生物过程(如后续细胞培养)的影 响,因此无法获得显著优于手工操作的生物结果。 研究团队面向生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研制出具有可视化、微 创化、定点化、定量化功能的,集检测分析与操作于一体的原位显微 分析与操作仪,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细胞核移植流程,并通 过分析微操作工具与细胞接触过程中的细胞受力情况,实现了基于最 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保证了细胞核移植操作过程中细胞受力 最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方法,显著 减少了细胞拨动过程对细胞的伤害;后续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与人工 操作相比,细胞后续发育率显著提高,标志克隆成功的体外囊胚率从 10%提高到 21%。2017 年 1 月初,研究团队分四批完成了 510 例核 移植操作,并将这 510 枚克隆胚胎移植到 6 头母猪体内,两头母猪顺利受孕;4 月底,两头受孕母猪产下成活克隆猪 17 头。 上述研究第一次用后续细胞培养成功率作为评测依据,建立了操 作过程细胞受力情况与后续细胞发育的联系,得出了操作过程细胞受 力越小,则伤害越小,最终细胞发育成功率越高的结论。该研究对其 它机器人化生物操作有借鉴意义。
南开大学 2021-04-11
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微操作机器人
本项目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研究团队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体细胞核移植,进而将该技术应用于猪克隆流程,成功获得了克隆猪仔。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机器人技术获得的克隆动物。 研究团队面向生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研制出具有可视化、微创化、定点化、定量化功能的,集检测分析与操作于一体的原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细胞核移植流程,并通 过分析微操作工具与细胞接触过程中的细胞受力情况,实现了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保证了细胞核移植操作过程中细胞受力最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方法,显著减少了细胞拨动过程对细胞的伤害;后续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与人工操作相比,细胞后续发育率显著提高,标志克隆成功的体外囊胚率从10%提高到 21%。2017 年 1 月初,研究团队分四批完成了 510 例核移植操作,并将这 510 枚克隆胚胎移植到 6 头母猪体内,两头母猪顺利受孕;4 月底,两头受孕母猪产下成活克隆猪 17 头。 上述研究第一次用后续细胞培养成功率作为评测依据,建立了操作过程细胞受力情况与后续细胞发育的联系,得出了操作过程细胞受力越小,则伤害越小,最终细胞发育成功率越高的结论。该研究对其它机器人化生物操作有借鉴意义。在深度信息提取、显微视野拓展、超声振动细胞穿入等方面拥有多项专利。
南开大学 2021-02-01
三离子束与透射电镜实时原位辐照效应表征设施
离子加速器与透射电镜耦合设施可以在离子束辐照样品产生高剂量率位移损伤的同时对材料中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变化进行实时原位的观察与分析,因而能揭示辐照过程中点缺陷迁移,凝聚等动力学过程以及在纳米尺度上材料各种结构变化的临界辐照剂量,获得实验数据,配合计算机模拟验证或建立辐照效应的动力学模型,为开发新型抗辐照材料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反应堆材料中嬗变产物(主要是氢和氦)与中子所致的位移损伤往往按特定比例同时产生,单离子束辐照不能观察到氢、氦与位移损伤的协同作用,世界核电强国都在兴建能同时模拟位移损伤和氢、氦协同作用的三离子束辐照装置。但多离子束与透射电镜联机受到电镜极靴空间和电磁场的限制,困难很大,最先进的此类设施也只能同时引入两个离子束。本项目研制先进的氢、氦同轴低能离子注入机,将氢、氦与产生位移损伤的中能重离子(400 keV)同时引入透射电子显微镜,即将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辐照效应实时原位分析装置。
厦门大学 2021-04-11
关于原位电子显微学法研究锂电池离子迁移的方法
包括Li离子在SnS2中的迁移(Nano Lett 16, 5582,2016),Na离子在SnS2中的迁移(Nano Energy 32, 302,2017),Na离子在MoS2中的迁移(ACS Nano 9, 11296,2015)。这些具有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的二维材料,不仅仅展现出了优异电学、力学、光学性能,也是重要的能源存储材料。作为电池电极材料,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系统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层间相互作用很弱,碱金属离子能够比较容易地在其中发生迁移。他们的研究发现,在二维材料中离子插入和拔出的反应路径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的反应路径对应着充放电过程中不对称电压平台。该研究揭示了这些层状锂电池电极材料中低能量效率的一个根源。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原位转化型磷回收材料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化学转化型磷回收材料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通过25~35°C搅拌条件下,将配制好的碳酸盐溶液以固定速度加入气体保护的镁盐溶液中,搅拌10~30min,30°C陈化1~4h,分离出固相,干燥即得到花状碳酸镁磷回收用材料,该方法简单易行,耗能低、耗时短,成本低廉,绿色环保。所得磷回收用材料基于原位化学转化解析出镁离子与溶液中的磷酸根结合生成难溶的磷酸镁,能在室温下进行除磷,具有吸附速度快、适应大部分自然水源的pH和使用安全等优点,是一种性价比比较高的除磷吸附剂,为磷污染控制提供新的手段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190 1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