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全自动血涂片显微成像仪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何永红课题组研制了全自动血涂片显微成像仪,可以对血细胞显微结构成像、分类、计数进行分析,利用成像仪对血涂片细胞形态显微图像进行全自动化的大量采集,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这些高清图像进行半监督学习,进而识别新冠肺炎血细胞的特征,用于辅助诊断。 为了尽快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研发人员与合作者已组织了临床实验,成像仪被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血涂片检测并发现了“吞噬细胞变大、淋巴细胞减少、 破裂细胞增多” 异常变化,为新冠肺炎快速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
清华大学 2021-04-10
一种多功能显微成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显微成像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侧面设有第一旋转装置,所述底座上方设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通过活动连杆相连,所述载物台与所述活动连杆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载物台上方设有物镜,所述物镜上方设有目镜,所述目镜连接有一微调装置,所述载物台一侧设有一握持部件,所述握持部件包括第一弧形部件和第二弧形部件,所述底座一侧面设有第二旋转装置,所述物镜连接有第三旋转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物镜触碰到载物台时,具有缓冲的功能,以及具有较佳的握持部。
浙江大学 2021-04-13
数字化立体显微成像系统简介
 数字化立体显微成像系统以传统的显微光学技术为基础,结合数字立体图像技术,形成具有显微立体影像显示能力的新型立体显微系统。在保留传统的双筒目镜观察功能的基础上,显微立体图像可以用自由立体液晶显示器和大屏幕立体投影系统的方式显示三种方式显示,大大提高了人机交互接口的自由度,扩大了立体显微系统的应用领域。以宽视角自由立体显示方式显示立体图像,从真正意义上使观看者的双眼摆脱了显微目镜的束缚,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以大屏幕方式显示显
南京大学 2021-04-14
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学生物显微图谱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建立及应用(内镜精灵——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
本项目结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内镜影像学、早期肿瘤诊疗学技术,创建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大幅提高内镜检查质量和消化道肿瘤早诊早筛水平。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全球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早诊早治是改善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策略,然而,项目组多年流行病学研究揭示,我国消化道早期肿瘤检出率低、漏诊误诊率高,检查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危害患者生命。 基于此,本项目结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内镜影像学、早期肿瘤诊疗学技术,创建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大幅提高内镜检查质量和消化道肿瘤早诊早筛水平。具体为:1)首创消化内镜全局智能监测与无盲区扫查技术,开辟内镜质控新路径。使胃镜检查盲区率降低45%、肠镜检查合格率提高1.78倍、腺瘤检出率提高1.12倍,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2)发明“逻辑拟人化”消化道高危病灶动态探查方法,使胃瘤变漏诊率降低78%,推动智能内镜临床应用;3)创建实时监测与智能反馈内镜检查质量方法,使医生胃癌前状态检出率提高1.33倍,肠腺瘤检出率提高0.88倍,显著提高消化内镜检查质量;4)研制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主机,实现实时动态多模态预测,系统延迟小于 48ms,全面满足临床需求。 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排名世界第一,引领研究方向,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2篇,其中中华系列论文25篇,SCI论文27篇,影响因子9分及以上21篇,单篇最高45分。制定专家共识及行业指南3项、国家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8项。该项目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4项,成功转化发明专利14项,所孵化产品获国家医疗器械创新审批,获中国、欧盟II类注册认证共7项。在中德500余家三甲及基层医院落地应用,覆盖近2000万人;技术相关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达5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获2021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1年欧洲消化疾病周国家学术奖、2020年中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奖等。樊代明院士和李兆申院士评价该成果极大推动我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事业的发展。
武汉大学 2022-08-15
高铱单原子负载氧化镍用于高效电催化析氧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谷猛课题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课题组联合俄勒冈大学教授冯振兴团队在单原子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线发表,并被选为封面论文。论文题目为“高铱单原子负载氧化镍用于高效电催化析氧(Ultrahigh-loading of Ir single atoms on NiO matrix to dramatically enhanc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谷猛介绍,负载量难以提高是目前单原子催化剂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而这项研究不仅将单原子负载质量分数提高至18%,获得了目前同类材料报道中的最高负载量,还能使催化剂维持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另外,谷猛课题组博士后王琦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获得了高负载量的Mn、Fe、Co、Ru、Ir、Pt等单原子掺杂NiO,验证了该制备方法的普适性,为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提供了更实用且可靠的研究思路。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磁场下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场下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该方法 是在磁感应强度范围为 0.1~0.43 特斯拉的磁场环境下,将单体、催化 剂和引发剂混合后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并通过调节磁场的 大小调控反应速率、产物转化率和规整度,得到所需的聚合产物。磁 场可以由永磁铁或磁感线圈产生,其大小通过永磁铁间距或电流大小 来调节。本发明解决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无法控制产物构型和规整 度的问题。该发明中所需磁场小,简单易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改进原子分解参数辨识的 SVC 控制器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原子分解参数辨识的 SVC 控制器设计方法,本发明基于过完备阻尼正 弦原子库,通过引入余弦迁移模型、混合迁移算子以及变异策略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法,采用改进的生 物地理优化法优化原子分解法,采用改进的原子分解法分解次同步振荡信号并辨识次同步振荡模态参数; 基于辨识的次同步振荡模态参数设计 SVC 次同步阻尼控制器,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 SVC 次同步阻尼控 制器。本发明能快速、准确地辨识出次同步振荡模态参数,且设计的 SVC 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具有良好 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效果。
武汉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3 34 35
  • ...
  • 62 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