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人工智能NLP引擎
(一)项目背景 针对现实场景中,存在需要对服务行业录音文件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但是面对海量录音文件无法仅通过人力资源去逐一分析的弊端,本项目旨 在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一个人工智能 NLP 引 擎,用以解决海量录音文件经过 ASR 转文本后,对录音内容进一步按需分 析,最终得到较为完整的分析结果,以便于企业进一步采取商业策略。 (二)项目简介 人工智能 NLP 引擎项目是基于多语种分词、多语种情绪识别、词句关 系分析、意图识别、文本聚类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对海量录音文本的 知识挖掘,识别重要信息。为录音服务行业下游业务的分析人员提供分析 思路,以便得到多维度、多形式分析结果,将发现转换为可落地的业务决策,这些数据驱动的业务决策,包括客户体验、座席行为、产品改进、风 险监测等多个方面,帮助企业改善用户体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升 业绩、降低风险等。 (三)关键技术 1.多语种分词。分词指的是将一个字序列切分成一个一个单独的词,是 将连续的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规范重新组合成词序列的过程。文本在入库时 调用接口进行了分词,分词可用于模型的匹配和热词的统计。 2.词句关系分析。根据词句关系接口识别的中心词,然后用中心词进行 词频的统计,对于目标样本,统计出高频中心词用来概括目标样本中主要 描述的对话内容。 3.意图识别。识别出客户语句的意图,以便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信息 推荐等。 4.多语种情绪识别。情绪识别是对包含主观信息的文本进行情感倾向性 判断,正向或者负向(如果能提供训练数据集,可以识别更多种类的情绪)。为客户之声下游任务的口碑分析、话题监控、舆情分析等应用提供帮助。目前支持中文、粤语的情绪识别。根据情绪标识,用情绪进行搜索和统计 分析。 5.文本聚类。文本聚类将一大段文本中心词和中心词的关联词、近义词 生成一个图,用于可视化文本的内容。 6.自定义分词、意图。对分词分词、意图种类进行增删、扩展、微调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7-20
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
近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题为“Efficient Near-Infrared Emissive Artificial Supramolecular Light-Harvesting System for Imaging in Golgi Apparatus”的学术论文。 光捕获过程作为将自然光进行捕获、能量转化并利用的步骤,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第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构筑人工光捕获体系对于光能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构筑具有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仍存在很大挑战。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利用“杯芳烃诱导聚集”策略,设计合成两亲磺化杯芳烃和阳离子型萘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荧光给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并引入尼罗蓝作为荧光受体分子,成功构筑了近红外发射的超分子人工光捕获体系。 通过进一步研究,团队发现该体系在细胞内依然保持很高的光捕获效率和高度稳定性,同时证明了其对高尔基体染色的选择性。该研究对于人工超分子光捕获体系传感、成像、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东南大学 2021-04-11
人工智能防疫系统
神兽们一批批“归笼”,对于家长们来说,真是大舒一口气。不过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各个学校可都费尽了心思。 为了迎接学生返校,温州大学的南北校区大门口,都装上了人工智能防疫的神器。这套由学校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防疫系统”,是学校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学校即将到来的复学工作奠定基础,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 “人工智能防疫系统”是温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自主创新研发的智能系统,在传统“亮码+人工核验登记”的通行方式上进行改进升级,与校园大数据、市民卡健康码等数据平台共享,通过人脸识别打造非接触式体征识别与统计管理方式。 除此以外,这套系统还结合人流高峰与日常人行、车行、访客管理等多重场景模式,为师生数字化信息后端服务提供有效防疫应用保障,可实现无接触高精度体温检测,精准掌握风险点,降低防控成本、减少感染风险,大大提升防疫管理水平,提前阻断疫情蔓延渠道。 此外,这套智能防疫系统可在学校数据库中搜集比对师生基本属性及假期行为数据,通过后台分析算法挖掘和模拟用户画像,自动摸排并动态监测师生异常,为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和决策依据,提前做好疫情防护及应急预案工作。 温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0月23日,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浙南云谷,是依托温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由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和温州大学共同建设、共同组织管理的研究开发机构。研究院科研主力多为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博士教师。 为保障开学,研究院向温州大学捐赠了两套系统,学校各部门对即将到来的开学潮充分调研,做好了充足准备。
温州大学 2021-04-11
人工智能实验平台
汇萃人工智能实训平台采用了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创新性的将 python 编程、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与工具等实验课程与机器人引导、机器视觉实训、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实践课程融合到一个平台,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有实践操作的体验。 平台集中展现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提供了创新性的学习工具。同时,通过调整模块配置,平台还可做为智能制造领域专业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具备应对未来制造业及其它领域应用中对各种高速定位、测量、识别及检测等的专业技能要求。 // 输入电源:AC220V±10% 50Hz// 工作环境:温度:-10 ~ 50℃,湿度≤ 90% 无水珠凝结// 外形尺寸:1500mm×900mm×700mm( 长 × 宽 × 高 )// 平台重量:220kg//额定功率:≤ 3.5KW//安全保护:急停按钮,漏电保护 , 光栅保护,接地保护 “一台多用,专业培养、灵活搭载、高效低价”, 这正是汇萃人工智能实训平台的最大特点。
杭州汇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8
一种具备交换耦合的双相复合硬磁铁氧体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415623.0)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具有硬磁/软磁交换耦合的双相复合硬磁铁氧体纳米粉体的方法,属于磁性铁氧体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将水热法制备、经过盐酸清洗的SrFe12O19铁氧体纳米粉末直接添加到水热法制备NixZn1-xFe2O4铁氧体纳米粉末的反应釜中,在低温下直接制备纳米复合铁氧体粉体,所制得的双相粉体无需高温烧结即呈现单相磁行为,即具有交换耦合作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易,适用于制备存在硬磁/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畜禽骨泥生产及质构调整技术
生产畜禽分割肉时,有大量骨头下脚料,其中的肌肉残留率约 5%。利用本生 产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该残留肌肉及骨中的骨胶原和骨骼中的脂质、富铁、钙等 成分,生产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综合利用产品。 直接加工的畜禽骨泥因含有较多的脂质及超细粉碎的骨质成分,不易成团。 在本项技术中,利用酶法对产品的质构进行了改性。经酶法处理的骨泥成团性优 良,可直接用作肉糜制品的原料,如作为饺子馅、肉丸,也可替代部分原料肉用 于香肠制品的生产
江南大学 2021-04-11
定制化金属骨替代物设计与制造
人体大段骨缺损需通过植入骨替代物进行修复。传统的批量制造的通用型金属植入体无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形态,常导致患者体身体表面变形,影响美观,关节体形状误差导致患者相应部位疼痛,甚至造成关节和软组织损伤。定制化金属骨替代物不仅有与个体患者骨骼相匹配的外形,还有很高的强度。改植入体一般以钛或钛合金、不锈钢结合少量可降解材料作为植入体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长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生物活性骨的制造与应用技术
现代化建设中的意外伤害、疾病以及可能的局部战争都可以导致大量骨损伤患者的出现。骨骼是人体唯一的支撑结构,其病变和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许多骨创伤需要进行骨移植手术才能有效修复。本项目采用现代制造技术和生命科学实验手段,通过对生物骨微观三维结构和仿生骨活化机理的研究,建立了以快速成型为技术核心的仿生骨制造方法,所制造的人工骨具有与生物骨相近的微观仿生结构和适应临床个体需要的精确外部形状。同时由于使用了磷酸钙骨水泥和骨形态发生蛋白等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因此该产品不仅能够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通络逐瘀生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颈、肩、腰、腿及四肢关节疼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尤以中老年人发病率高。由于肝肾不足,痰滞血瘀,骨坏死亦很常见,尤以股骨头坏死多见。由于气血不足,生理失调,筋骨随年龄增长而退化,致肌筋拘挛、僵硬,骨质增生,造成临床症状。由于病人痛苦,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本研究就是为减轻这一大量人群的痛苦和解放其生产力而设立的。(一)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些病人因临床症状严重,大大降低了劳动能力,甚或完全丧失。治疗后由于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可以参加一般劳动或完全恢复劳动能力,减少了社会负担。(二)一人有病,全家付出。由于照顾病人,使家庭不能参加正常的生产,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三)治疗方便,费用低廉,有益于家庭和社会
青岛大学 2021-04-13
可吸收性骨缺损修复填充颗粒
生物可吸收性骨组织缺损修复填充颗粒主要应用在牙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骨科和骨病科,用于手术修复填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组织缺损或强化萎缩的人体硬组织。当这种骨内植入材料填充于骨缺损后,它的作用类似于骨组织的临时支架,它能够与宿主骨产生骨性结合,在新生骨组织生长的同时被生物降解吸收,最终被新生长的骨组织替代,达到迅速恢复骨骼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再生性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57 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