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及应用
研发阶段/n一种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及应用。  成果简介: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实验室从2001以来就开展了SI的相关研究,不间断的分离地方流行毒株,从宿主猪上分离到的病毒大多为H1亚行,通过对华中地区多个规模化猪场的近8000份血清的HI检测结果发现,H1亚型猪流感感染的阳性率达到33.3%。由于我国的规模化猪场未注射猪流感疫苗,其阳性率真实的反应了猪群受猪流感污染的程度。因此本研究从分离鉴定的流行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好、增殖滴度高的病毒株作为猪流感疫苗毒株,通过最佳接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具有成分与孔隙双梯度过渡层的网状结构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成分与孔隙双梯度过渡层的网状结构件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设计具有仿生单元拓扑的孔隙尺度呈梯 度变化的网状结构的三维模型,将其切片处理后转化为 STL 文件,并 导入 SLM 成形装备中;2)按预设配比将多种粉末进行均匀混合,混合 后的粉末进行送铺粉;3)激光扫描成形网状结构件的当前切片层,结 束后使其下降一个铺粉层厚的高度,然后采用当前配比混合粉末进行 下一切片层成形;4)重复步骤 3)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含双馈风电机组的电力系统故障电流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双馈风电机组励磁调节特性的电力系统 故障电流值计算方法,包括 S1 建立双馈风电机组受励磁调节特性影响 的等效受控电流源模型;S2 建立电力系统的正序阻抗矩阵、负序阻抗 矩阵和零序阻抗矩阵; S3建立不同故障类型下的故障点边界条件方程; S4 进行迭代计算获得双馈风电机组的受控电流源值; S5 根据双馈风电 机组的受控电流源值、以阻抗矩阵表征的电网节点电压方程以及故障 点边界条件方程获得当前迭代计算时各节点的各序电压值,并计算实 际节点的电压值;S6 获得当前迭代计算的节点实际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同时检测三相态水 Raman 谱信号的双光栅光谱仪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时检测三相态水 Raman 谱信号的双光栅光谱仪系统。包括信号馈入单元、光学 色散单元和信号检测单元。信号馈入单元采用一根芯径 0.6 mm、数值孔径 0.12 的光纤将传导的信号光 馈入光学色散单元;光学色散单元包含两组级联的准 Littrow 结构布局的光栅色散系统,能高效传输并 以 1.0 mm nm-1 的线色散率将 393.0-424.0nm 范围通带信号光在焦面上色散,同时对带外 354.8 nm 附近 光产生优于 6 个数量级的抑制;信号检测单元能以 0.8 nm 的谱精度分辨与记录色散后的通带信号光。在 354.8 nm 紫外激光辐射下,气态、液态和固态水的振转 Raman 谱区依次对应 395-409 nm、396-410 nm 和 401-418 nm 范围;本发明通带光谱范围覆盖了三相态水的振转 Raman 谱区,实现对三相态水 Raman谱信号的同时检测,还能对 354.8 nm 附近光信号产生大幅抑制。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单激发可见及近红外双区发射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激发可见及近红外双区发射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有机荧光分子探针领域。在本发明中,制备了二苯乙烯和大环多胺基团偶联的单激发可见及近红外双区发射小分子荧光探针:其中,R选自‑基团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提供的荧光探针制备成本低且溶解性好,在单波长激发下,其荧光发射光谱中含有两个发射峰,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在380nm左右的可见区和730nm左右的近红外区,光谱无重叠,最大发射波长间距约350nm,可以有效消除探针浓度、仪器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升检测信噪比。依据两个最大发射波长处荧光强度比值响应,本申请提供的荧光探针可用于比率检测Fe<supgt;3+</supgt;。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结构特异性醇/酯制备用高选择性工业酶的高效创制关 键技术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项目针对立体特异性芳基醇和位置特异性结构脂质为 典型代表的高附加值醇/酯,解决其绿色制造过程中关键酶选择性差,工业适应 性弱,表达制备成本高以及催化反应效率低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工业酶的定向筛选、功能强化、高效表达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适合工业化要求的高选择性、高活性、高稳定性工业酶(脂肪酶和氧化还原酶)的高效创制及应用技术体系,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健康发展。 
江南大学 2021-04-11
肿瘤包绕型血管(VETC)介导新型高效的肝癌转移模式并与抗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生长快,易转移,多数患者就医时已错失根治性切除机会。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是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价格昂贵,且治疗效果并不尽人意,仅能延长晚期未手术肝癌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目前尚无指示索拉非尼疗效的标志物可用于临床。生命科学学院庄诗美教授团队联合附属肿瘤医院、附属第三医院、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给予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患者索拉非尼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组织中具有肿瘤包绕血管(Vessels that encapsulate tumor clusters,VETC)症状的患者的死亡风险,并延长其总生存和复发后生存时间,但对于不具有VETC结构的肝癌患者则无显著疗效,这提示VETC血管结构可能作为索拉非尼临床用药的标志物。       庄诗美教授团队于2015年首次揭示VETC血管能够帮助癌细胞在血管内皮包裹中成团入血转移,为肝癌提供不依赖于运动侵袭的新型高效转移模式。该研究同样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Hepatology,并获同期亮点推介及专家评述。揭示了肝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新机制。
中山大学 2021-04-13
二硫化钼层化硫化镉−硫化铜核−壳纳米棒用于高效光催化制氢
化学化工学院娄永兵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ACS Nano》上发表题为“MoS2-Stratified CdS-Cu2‒xS Core−Shell Nanorods for Highly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二硫化钼层化硫化镉−硫
东南大学 2021-01-12
基于化学链的高含水中药渣高效气化制备合成气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
成果介绍针对我国中药废渣产率逐年增加、常规处理处置方法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及二次污染等迫切问题,开发以高含水的中药废渣为燃料,通过先进化学链燃料转化技术,将其就地转化为高品质合成气和热能的技术和工艺,实现中药渣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避免使用纯氧做气化剂,具有比常规固体燃料气化、热解技术更高热效率和燃料转化率;(2)直接以高水分中药渣为燃料,充分利用生物质成分和水分,生成的合成气热值和品位均高于常规气化技术,或用来直接生产浓度较高的氢气用作车用燃料;(3)以廉价合成铁基材料、天然铁基材料或炼铝废弃物作为高温传氧材料,实现传氧、传热和催化气化功能,提高燃料转化率,大幅降低合成气中焦油含量;(4)反应器结构采用多级分步反应,并与传热-传质过程高度耦合集成,易于实现连续规模化生产。以上关键技术的开发,将瞄准氢气或合成气燃料生产及药企行业内废弃物能源资源化利用等目标,紧紧依靠强大的能源化工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导致的产业发展风险,确保技术开发成功的同时形成产业错位发展的优势。市场前景通过废弃中药渣的中高温气化方式生产高品质的合成气的综合效果最好,符合国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政策,也可直接用于药企以替代部分燃料;产生的极少量生物质灰渣易于处理,在与相关中药企业密切合作中,形成优势互补,加速整体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发,根据需求侧的行业分布、废弃物产地、燃料及产物运输等特点,逐步形成规模适中的、模块化的燃料转化平台。形成针对解决中药企业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示范基地,促进该领域的产业化。
东南大学 2021-04-13
高效纤维素酶联合复合菌剂降解秸秆制肥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
1、成果简介:(500字以内) 基于前期对纤维素降解起关键性作用的过程内切酶Cel48F水解中心关键氨基酸的优化结果,定制具有高效水解活性的纤维素酶,与复合菌剂联合使用,高效降解秸秆同时发酵制肥,突破交通运输秸秆距离的瓶颈,便于在农村蔬菜种植大范围推广及应用。项目提供秸秆降解发酵工艺流程,提供秸秆降解效率,肥料酸含量,pH等标准。 项目可试点推广秸秆制肥技术,应用在大棚蔬菜种植中,提高蔬菜质量及增产。项目建成后,秸秆的循环利用产生的有机质、矿物元素和抗病微生物,能够提供作
吉林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2 153 154
  • ...
  • 160 1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