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提高
金属
表面耐磨耐蚀的
双
辉
渗
金属
技术
提高金属表面耐磨耐蚀的双辉渗金属技术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基于提高合金表面耐磨耐蚀的一种新型的表面改型技术。该技术于1985年获得美国专利,而后技术发明人徐重教授又对该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进一步完善。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是等离子表面冶金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低真空条件下的气体辉光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使普通材料表面形成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合金层,合金层中合金元素含量可以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范围内变化,合金层厚度可以达到数百微米,如在普通钢表面形成高速钢、不锈钢和镍基超合金等。由于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是低温等离子技术与传统渗金属技术的有机结合,渗层是依靠扩散方法形成的,合金元素在表面与基体之间成梯度分布,渗层与基体之间是靠形成合金结合起来的,因此结合非常牢固,渗层不易脱落,这是金属涂镀技术所不及的突出优点。由此,该项技术开创了表面冶金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项目的研究和研制开发工作是在国家“863”计划资助下完成的。 可以通过不同的源极设计,利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按用途不同分别获得提高材料表面耐磨、耐蚀、以及耐磨耐蚀的材料。如采用该技术在普通碳钢锯条上沿齿廓形成性能接近高速钢的合金表面层,其综合性能可以与当今世界先进工业国家锯切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双金属锯条相媲美。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表面铸
渗
金属
陶瓷梯度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特种陶瓷研究室开发出一种在金属表面铸渗金属陶瓷梯度材料的技术,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本项目可在钢铁,铜,铝等金属的铸造过程中,充分利用铸造金属的热能,用燃烧合成,多孔材料和梯度材料的技术在铸件的表面形成一层毫米级厚度的含碳化物或硼化物等的金属陶瓷梯度材料层。此金属陶瓷梯度材料层与基体是冶金结合,结合牢固。本项目可根据耐磨,耐蚀的具体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表面铸渗金属陶瓷梯度材料的厚度,硬度,强度,韧性和耐蚀性进行设计。 本项目产品的基本工艺为铸造和燃烧合成等技术的结合。可在复杂形状和较大尺寸的铸件需要的表面进行铸渗。 本项目与大多数表面技术相比,具有表面层厚度大,结合牢固,能耗低,可在铸件任意表面进行等显著优点。 本项目可广泛用于水泥,矿山,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等各个行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换热器整体
渗
锌
技术
换热器是石化等工业生产装置设备中的重要设备,在生产运行中由于腐蚀、冲刷等作用,使换热器造到破坏,使用寿命缩短,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目前,国内已发展了多种碳钢换热器的保护技术,但这些技术仍存在各种不足之处,限制了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碳钢换热器的保护仍然是一有待于发展的问题。例如,采用牺牲阳极保护可以延长碳钢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但牺牲阳极保护的作用尽限于管子入口处的有限长度内,管内深处无法实现阴极保护,所以牺牲阳极保护法在换热器上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渗铝碳钢管束换热器在国内得到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管束与管板连接处(或焊接处)的保护问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是渗铝碳钢管束换热器的薄弱环节,影响到它的使用寿命。近年来碳钢换热器的另一发展是对换热器进行整体化学镀镍磷,但是镍磷化学镀层是阴极性镀层,只能起机械隔离腐蚀介质的作用,一旦镀层局部出现缺陷,将构成大阴极小阳极,加速缺陷处的腐蚀,使保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国内还发展了各种用于换热器的涂料,但这些涂料在换热器的维修吹扫中,往往剥落,保护作用有限。 换热器整体渗锌可以提高换热器的耐腐蚀、耐冲刷性能,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降低换热器的工业使用成本。 本技术针对换热器的具体结构特点研制的专门工艺,可减少投资,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换热器整体渗锌可以提高换热器的耐腐蚀、耐冲刷性能,特别是耐海水腐蚀性能,提高使用寿命3倍以上。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纳米复合粉末
渗
锌防腐
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钢铁材料的腐蚀现象普遍存在于国民经济的 116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各部门中,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金属材料资源的消耗。据统计,每 年钢材腐蚀损失占钢材总产量的 10%,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2%4%。 我国 2003 年对腐蚀最新调查表明,每年为腐蚀支付的直接与间接费用的总和估 计可达 5000 亿人民币,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5%,2001 年因腐蚀损耗钢材约 1500 万吨。腐蚀也是导致设备失效、造成重大灾难性事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的 重要原因之一,这在石油化工及电力能源领域尤为突出。因此,研究和开发先进 的防腐蚀技术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要的镀锌工艺有:电镀锌(电镀、离子镀或离子注入等)、冷镀锌(机械 镀、涂刷镀等)、热镀锌(包括热浸镀、热喷涂镀)。纳米复合粉末渗锌工艺是利用 热处理中金属原子相互渗透扩散的原理,在钢铁构件表面形成一种锌/铁合金保 护层,以防止环境腐蚀的一种新型防腐方法。与其它镀锌工艺如热喷涂锌、电镀、 热浸镀锌比较,粉末渗锌工艺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工艺过程简单、不污染环境、 耗锌量低及节省能源等。渗锌涂层均匀光滑,属于冶金结合因而其结合强度高, 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抗磨损特性等。 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技术从工艺到设备研制完全采用国产的原料和设备,不需 要进口专用的原料和部件,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该项目属于投资少、生产成本 低和见效快的高新科技成果。经过近二年多的工业化生产探索实践,证明该技术 的先进、合理和实用性,工艺过程稳定、技术成熟可靠。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技术属于化学热处理范畴,原 理为:将表面清洁的金属构件埋入装有冲击粒子(SiO2)、金属粉末(Zn、Al/Zn)合金 粉末、活化剂(NH4Cl)、促进剂稀土硅铁粉末等组成粉末渗剂的密封容器中,放置 在炉中加热并进行机械旋转滚动;在活化剂与促进剂、以及机械滚动能和热能的 共同作用,将金属原子扩散渗入钢铁构件表面,形成均匀和致密的、具有一定厚 度的金属化合物冶金扩散涂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机械滚 动辅助加热方式,以运动粒子和活性高的粉末不断冲击构件表面,加速热传导和 扩散速度并提高渗金属效率。 与目前常用防腐工艺比较,其突出特点是:(1)涂层均匀性和致密性好、与 基体为冶金结合附着强度很高;(2)可实现锌、铝及锌铝复合等热扩散涂层,耐 腐蚀能明显高于电镀、热镀与喷涂涂层;(3)将传统化学热处理的热扩散温度由 900-1100oC 高温状态降低到低温 400-600oC 范围、并缩短加热保温时间,生产过 程耗能明显降低;(4)由于加热温度低对钢铁构件力学性能没有影响;(5)设备投 资少、维护简单及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及原材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绿 色生产技术。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除油→除锈→水洗→防锈→烘干(凉干)→装加热渗罐→热 117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扩散过程→构件保温冷却至出炉→分离→钝化→冲洗→干燥包装成品。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该项目已于 2004 年 6 月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 的鉴定,被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纳米复合粉末渗锌防腐技术”是天津市科 委鉴定成果、登记号:津 20040241。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该技术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应用前 景,其主要原因为:1)热扩散涂层综合性能高。与热镀、热喷涂等比较,涂层具 有优异抗高温氧化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损冲击性;与物理及气相沉积、离子化学 热处理等比较,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成本低效率高,因而具有很好市场竞争 力。2)纳米复合粉末热扩散涂层工艺是自主开发新型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 平。该生产工艺先进,能耗低,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技术和价格优势。3)目前 我国大力促进清洁生产,为绿色表面热扩散涂层生产技术创造很好的市场发展前 景。粉末渗锌涂层与电镀锌和热浸镀锌比较,具有节约原材料、生产过程没有“三 废”排放及涂层耐腐蚀性高的特点,在目前国家积极促进改造传统电镀和热浸镀 加工行业的形势下,粉末热扩散渗锌涂层工艺将是替代上述传统工艺的最有效防 腐技术。 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就进行了粉末渗锌技术的产业化生产研究,但目前在国 内市场真正实现批量化渗锌涂层产品加工的单位很少。利用该技术加工的产品价 格为 1700-2000 元/吨,消耗原料主要为锌粉 1.4-1.5 万元/吨,投资 80 万元可以 建成一条年生产能力为 5000 吨的生产线,可处理工件长度为 4.5m,这样年产值 可达 850-1000 万元,利税可达 255-300 万元。 应用领域: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技术在钢铁材料的防腐蚀方面具有广泛的工程 应用前景,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1)电力输变电设备:电力、电信铁塔构件; (2)邮电通讯工程:线路金具、输线管件及部件防腐处理;(3)船舶制造:各 种紧固标准件、管件和锚链等;(4)建筑领域:马钢脚手架、五金及钢钉等;(5) 航空航天:火箭发射架和飞机制造紧固件等;(6)海洋工程:搭建海上油田各种 构件;(7)石油化工:塔板、浮阀及填料等化工设备塔内各种构件;(8)工程机 械:各种五金标准件、钢结构配件、水暖件等;(9)汽车制造:各种螺钉、螺母、 垫圈及配件等;(10)铁路和高速公路:紧固件和高速公路上的护栏等。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合作、转让和技术服务,设备销售和产品加工。 9 海洋生物材料——骨水泥
天津大学
2021-04-11
创新离子
渗
氮表面改性
技术
技术先进性、成熟度和知识产权情况:近年来课题组开展了离子预氧化催渗快速离子渗氮技术研究,发现了离子预氧化对离子渗氮具有明显催渗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如下论文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1) Jingcai Li, Xingmei Yang, Shukai Wang, Kunxia Wei, Jing Hu*,A rapid D.C. plasma nitriding technology cata
常州大学
2021-04-14
黄
辉
十余年时间专注于企业管理及创业投资,在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创业辅导等方面具有资深经验。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黄
辉
黄辉,男,1974年,博士,教授,博导。200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后到华侨大学任教,201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现任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院长、制造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现任Member of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Abrasive Technology (ICAT)(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全国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超硬材料工程》杂志编委。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脆性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获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入选福建省 百千万领军人才工程,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期从事脆性材料加工及超硬材料工具的教学与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2获奖人)1项,省部级科研一等奖3项。主持了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40余篇,申请专利15项,获批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黄辉
2021-06-23
李
辉
李辉,男,1979年7月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籍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现任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兼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主任。环境科学、环境毒理学和场地修复领域专家。 兼任国家生态环境基准委员会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科创启明星协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多介质环境协同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环境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土壤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环境健康损害评价与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化学品公共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环境保护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防控与修复技术中心委员等;兼任环境科学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副主编,Frontiers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编委,Applied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编委。 长期从事化工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健康风险和修复机理及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磷系、溴系阻燃剂、环境激素、微塑料等新兴污染物暴露的生态毒理新机制及健康风险新规律,构建纳米零价铁与微生物耦合材料消减健康风险新技术,为环境新兴有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预警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16年至今,全力推动新兴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消减机制与实际场地修复的紧密结合,以及相对应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
李辉
2023-03-10
周
辉
周辉,男,曾任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鹏城实验室主任助理。现任深圳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科技管理、技术转移
周辉
2022-01-13
唐立
辉
1980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材料学教研室 教授,技术4级,文职2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擅长专业领域:口腔应用材料、医用生物材料、检测与分析仪器。担任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专家、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评审专家、陕西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陕西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西北国际招标评审专家及西安市科协粘接学会常务副会长等。
唐立辉
2021-06-23
1
2
3
4
5
6
...
775
7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