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海水挥发酚和 CDOM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
1 成果简介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食物资源、药物资源以及油气资源等,并且还提供了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潮汐能等。但是,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与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每年以惊人的数量排放到海水中,经过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不但对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威胁,如果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话,那么海洋污染的危害会直接作用于我们人类自身。海洋的生态环境正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海水环境,尤其是近海的海水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海洋的环境保护,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进而调整海洋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以实现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自 2009 年开始,清华大学在多年实验和科研基础上针对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化学发光在线分析仪进行开发研制。为了满足海洋污染物现场分析的需要,研制设计船载小型、现场、实时、快速监测海水中多种有机物的化学发光检测专用分析仪。这一研究把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分离分析方法应用于海洋监测技术上,该仪器的成功研制对于推进我国海洋监测的全自动化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研制成功的仪器,可提供各海洋监测船和沿海 各海洋监测站以及常规的海洋检测实验室的海洋监测使用。设计成功的仪器经过简单改装或改进,也可以应用于陆地环境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测定,在环境监测领域也可发挥其积极的作用。2 应用说明多次参加由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勘测研究院组织的以向阳红 08 号为载体的胶州湾海上实验与渤海湾海上实验。实验数据表明, 当腐植酸浓度在 0.1-1.0 mg/L 范围内时,化学发光强度与腐植酸浓度是呈线性关系的,回归方程为 I=34.41+1.17x,相关系数 R=0.994; 同时腐植酸浓度在 1.0-8.0 mg/L 范围内,化学发光强度与腐植酸浓度具有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35.12+0.53x,相关系数 R 为 0.993。当苯酚浓度在 0.02-0.1 mg/L 范围内时,化学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有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I=33.52+64.48x,相关系数为 0.983;而苯酚浓度在 0.1-0.8mg/L 的范围时,化学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也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I=40.25+26.14x,相关系数为 0.992; 当苯酚浓度在 1.0-10.0 mg/L 范围内,化学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I=75.83+1.07x,相关系数 R=0.983。 所测数据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大连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两家权威检测机构认证,其性能符合国家标准。3 效益分析该分析仪可实现全自动、在线、现场、实时监测海水中的腐植酸和酚类物质,并通过中心控制系统远程操控的命令进行接受指令进行测定,实现了命令接收、反馈、执行、数据自动处理、存储、发送以及历史数据的自动保存等功能。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对环境监测都是采样后拿回到实验室进行测定、在海上作业的时候则需要在船上或者岸上的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这些方法分析周期长,增加了运输成本的缺点,最重要的是若样品在分析测定之前受到污染或自身发生反应变质的话,会严重影响数据的测量结果,很难适应远洋监测的需要。
清华大学 2021-04-13
单人份化学发光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深圳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共同研制的单人份化学发光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日前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测试。该试剂盒采用血清或血浆作为检测样本类型,可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22分钟即可得到检验结果。 本次研发试剂盒采用血清或血浆作为检测样本类型,血液样本采集便捷。一般血液样本含毒量低或者不含病毒,可以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同时,该试剂盒省去样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操作简单,也能缓解当前巨大的临床诊疗压力。
湖南大学 2021-04-10
单人份化学发光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目前新冠病毒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使用的样本采集多为上呼吸道样本(咽拭子为主),采集过程对于医护人员暴露风险极大。本次研发的化学发光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血清或血浆作为检测样本类型,血液样本采集便捷,一般血液样本含毒量低或者不含病毒,可以大大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同时省去样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22分钟即可得到检验结果,操作简单,能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同时也能极大缓解当前巨大的临床诊疗压力。深大医学部副主任陈心春强调,此次研发的检测试剂盒是检测病人对于感染病毒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不是检测病毒本身(比如病毒核酸)。该试剂盒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完成了30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血液样本的检测,初步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发热7-14天病人血清/血浆样本IgM临床符合率96.6%(29/30),IgG临床符合率96.6%(29/30)。研究人员着手收集更多的临床样本进行大规模验证,相关试剂盒正在申请绿色通道,申报CFDA证书。
深圳大学 2021-04-10
新型冠状病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
日前,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博奥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重庆医科大学承担了重庆市抗新型冠状病毒重点应急攻关“2019-nCoV免疫诊断试剂盒”研究项目。该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黄爱龙教授领衔,依托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实验室(国家卫生部生物安全应急网络实验室)和博奥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小组”,开展攻关研发。经数十名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坚,成功开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具有检测快速、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特点,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早期诊断、流行病学筛查和临床转归预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的200例临床验证,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和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均为重庆市指定的重症定点医疗救治医院)合作完成。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4-10
一种具有倒装结构的紫外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倒装结构的紫外发光二极管,其该二极管自下而上依次为衬底、AlN成核层、非掺杂AlN或者AlaGa1?aN缓冲层、n型AlbGa1?bN区、AlcGa1?cN?AldGa1?dN多量子阱有源区、BN电子阻挡层、AleGa1?eN?BN布拉格反射镜结构p型区、重掺p型GaN层、ITO导电层、在ITO导电层上设置有p型欧姆电极,在n型AlbGa1?bN层上设置有n型欧姆电极,且n型欧姆电极与除n型AlbGa1?bN层以外的其他区域绝缘。该二极管有效提高了紫外LED的发光效率,同时大幅降低紫外LED的开启电压和电阻率。
东南大学 2021-04-11
高亮度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作为新型的半导体材料,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光催化、记忆存储、晶体管等方面得到应用。短短四年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从最初的3.8%提高到22.1%,超越了传统的非晶硅、染料敏化、有机太阳能等薄膜电池十年的研究成果,在2013 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Science评为十大科学进展之一。 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较,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较缓慢。对于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目前以薄膜(thin film)报道为主,对于钙钛矿量子点,尤其是有机阳离子(CH3NH3 (MA), CH(NH2)2 (FA))钙钛矿,相关报道较少。 该团队通过溶液合成的方法在室温下得到了有机-无机阳离子钙钛矿量子点材料FA(1−x)CsxPbBr3,通过优化无机阳离子Cs掺杂浓度,得到了性能优异的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发光亮度高达55005 cd m−2 ,电流效率10.09 cd A−1。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多功能量子点-有机叠层发光二极管
提出了一种量子点-有机叠层发光二极管(LED)的新结构,实现了单颗LED发射红、绿、蓝、白及任意色彩的功能,有望取代传统红、绿、蓝LED,提高显示屏的分辨率及开口率。 量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钆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胶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钆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改良的热解法制备钆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利用旋转蒸发法制备基于钆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纳米胶束。该方法简单易行,通过该胶束集磁共振成像、光学成像等优点为一体,为肿瘤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此纳米载体克服了以往单模态成像的弊端,可实现同步体内磁共振成像和光
东南大学 2021-04-14
微波毫米波新型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及器件
成果介绍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平面集成高性能导波结构,2011年被国际微波杂志列为“改变未来无源与控制器件的十大非凡发明”之首(Microwave Journal, Nov. 2011)。本项目组是国际上这一领域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和国家973项目等的资助下,对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的传输特性、谐振特性、损耗机理、模式转换机理、极化转换机理等科学问题及其在多个分支的创新应用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精确有效的设计方法,构建了基础设计公式,提出并命名了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等新型导波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基片集成类无源元件新结构等。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并发展了适合于周期性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的频域有限差分和直线法全波分析模型,揭示了其传输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组闭式设计公式。这组公式已被广泛用于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元器件的设计。相关代表作单篇正面他引均超过150次。2、提出并命名了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折叠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等新型导波结构,系统研究了其导波特性、损耗机理和模式转换机理等,构建了设计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新型微波毫米波高性能元器件,其中代表作单篇正面他引均超过100次。3、提出了多种基片集成波导无源新结构,深入研究了其谐振特性、耦合特性和损耗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元器件及单基片集成系统。相关代表作合计正面他引350余次。4、在基片集成波导天线辐射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经典Elliott设计公式的局限性,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方法,发展了一系列新颖的高性能基片集成类天线及阵列,相关代表作由于其基础性和创新性被合计正面他引300余次。市场前景项目研究成果已获5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进行技术转让并应用于企业产品中。
东南大学 2021-04-11
微波毫米波新型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及器件
该项目以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的工作机理与创新应用为主线,对这类结构及器件的传输特性、损耗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等多种新型平面导波结构,发展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发明了一系列新型高性能微波毫米波器件,部分器件已得到实际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28 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