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机电液一体化全密封波浪能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电液一体化全密封波浪能发电装置。第一浮体与第二浮体固定设置在密封流管的两端,使得第一浮体与第二浮体托举整个波浪能发电装置漂浮在海上;密封流管内设有能量提取单元、导流机构和流体介质,波浪作用下装置往复摆动,流体介质在密封流管中经过能量提取单元地往复来回流动,使流体介质吸收波浪能并传递给能量提取单元生成电能,通过导流机构的设置使能量提取单元中的发电机始终朝一个方向旋转,完成波浪能发电过程。采用流体、机械、电气一体化设计,内部与海水完全隔绝,结构简单,活动件少,无动密封,通过优化所述浮体的内外形状设计、质量分布设计和涵管流道设计,可实现可靠、高效、稳定的波浪发电。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大长径比对称直驱式海流发电机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长径比对称直驱式海流发电机组。内定子绕组固定绕制在内定子中空支撑轴上,所述外转子磁钢包在外转子旋转支架的外侧壁,外转子旋转支架通过水润滑轴承套在内定子中空支撑轴外,叶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磁钢外表面;输出电缆置于内定子中空支撑轴中空内部,输出电缆一端与内定子绕组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电缆另一端从中空支撑轴穿出后与外部电接收端连接,外转子旋转支架端部设有用于过滤水流的滤网。本实用新型改善了装置的受力状况,提高了可靠性;有效地减小了同等功率下的径向尺寸,从而减小挡流作用,优化流场特性,提高效率;长径比变大,散热性能更佳,有利于机组功率等级的大型化。
浙江大学 2021-04-13
防止水电站群持续性破坏的发电方案生成方法
一种防止水电站群持续性破坏的发电方案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 建立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2)考虑水文预报的不确定性及预报流量的转化;(3)计算各个时段的潜在 出力;(4)确定发电限制规则的形式;(5)采用优化算法得到优化发电限制规则和发电方案集合;(6)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优选调度结果。其优点在于:本发明使得发电过程的连续性和最小程度的破坏, 进而提供一种简单通用的发电限制调度规则来指导水电站优化运行。本发明充分考虑水文预报误差对调 度结果的影响,同时采用能量形式得到优化发电限制调度规则,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武汉大学 2021-04-13
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
从电器文明开始,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人类在科学探索的步伐上已经从工业进入了智能化的技术环境。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数据时代到来,各行各业也在争相抓住契机,利用新时代科技智能手段,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监测带来了新的惊喜。它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监测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可以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信号经过转化后以数据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做到实时监测,确保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现阶段,监测工业机械运行一般使用振动传感、温振一体化传感器等,存在成本高、易误报、不能对早前故障进行监测等问题;而故障早期诊断对于维护设备安全、保障工业体系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现有故障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团队开发了基于声纹、振动、温度一体的声振温一体传感器,该传感可综合感知监测对象声音、振动、冲击脉冲、温度以及倾角数据,全面覆盖旋转设备早中晚期故障信息。同时,开发了旋转设备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其由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采集网关、电脑 WEB 端构成,同时适配云平台、手机端小程序。通过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将设备运行时的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噪声、温度数据采集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依托独有的异音分析、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 核心优势: (1)全面集成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声音、温度多维度深度感知专利技术; (2)快捷部署(磁吸胶粘/纹可选),无线方式,快速联网; (3)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准:独有异音、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 (4)高性价比,大容量电池,长维护周期。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高精度图像对焦伺服控制器及显微成像系统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领域存在着景深影响效率的突出问题,本产品以高性能异构处理器为核心运算单元,以嵌入式手段通过视觉流与控制流的严格对位,高性能实时完成视频控制信息的结算,并直接输出电机驱动信号控制相关执行机构完成闭环控制。         本产品主要面向高性能伺服闭环控制的视频应用领域,能够显著提升显微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视频对焦及对位处理的效率及精度,亦可实现宏观领域的视觉嵌入化控制闭环应用。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分布式小型光伏电站系统设计仿真实训
本仿真实训要求学员根据常见60KW以下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需求书要求,到现场进行测量、采集项目所需数据,然后回到办公室使用设计软件进行项目设计,并且做出系统分析结果、施工图以及施工材料清单。 1.1. 场景设计 虚拟场景包括办公设计场景,楼顶建筑场景; 场景模型主要包括:办公室建筑模型、办公家具、办公设备、长度测量工具、方向测量工具、楼顶建筑模型等 设计软件模拟包括:阴影阵列分析软件、CAD制图软件、倾角分析软件、系统分析模拟软件 1.2. 互动设计 在办公室里使用电脑了解项目需求书,根据提供的信息收集项目所在位置的地理与环境信息 到现场使用长度与方向测量工具测量设计所需数据 回办公室使用各种专业设计软件对该项目进行系统设计。
广东顺德宙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5-06-02
RSM-SMS(A)三维全场应变测量分析系统
武汉中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10-29
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薄型金属双极板及批量化精密制造技术
2019年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 燃料电池“高功率密度、大功率输出、长寿命运行、低成本制造”是长期制约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的国际难题,变革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采用金属双极板替代现有石墨双极板,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上海交通大学来新民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与上汽集团、新源动力、上海治臻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明了薄型金属双极板设计与制造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装备。主要发明如下: 1、提出了“岛群-流道”复合的大规模并联流场均匀分流原理,解决了现有叉分流道分流的过约束问题,创建了错层密封的冲压单极板背对背焊合方法,发明了薄型金属双极板“两板三场”新构型。 2、揭示了大面积超薄板细密流道的成形回弹及焊接变形规律,建立了细密流场成形及焊接的残余应力分析模型,发明了极板多步成形误差补偿与激光焊接变形抑制技术。 3、提出了“非晶碳耐蚀-石墨微晶导电”的涂层性能综合原理,探明了石墨微晶纵向生长机制;提出了非晶碳沉积过程伴生石墨微晶生长的控制方法,发明了非晶-微晶复合涂层及其磁控溅射制备技术。 4、发明了耐蚀导电复合涂层的多腔连续磁控溅射等工艺装备,研制了融合多步成形-多工位焊接-多腔溅射的金属双极板生产装备系统,创建了我国首条金属双极板批量化生产线。 本项目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7项,申请PCT专利5项,牵头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3项,发表SCI论文91篇(全球双极板主题论文数第一)。开发的金属极板在国内率先通过5000小时车载工况寿命考核,在国内金属极板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成果应用于我国首辆金属极板燃料电池轿车与客车、首个上汽P390型115kW车用全功率电堆开发,为上汽、东风、长城等国内金属极板燃料电池汽车开发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金属双极板 金属双极板连续冲压成形   金属双极板多工位连续激光焊接 金属双极板多腔连续磁控溅射工艺装备 金属双极板生产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大功率1.5μm连续和脉冲激光发生器及激光加工装备
主要应用领域: (1)工业加工    激光对材料的加工效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激光的光束质量、功率和波长。光纤激光器由于优异的光束质量,同等激光功率水平下,其加工效率要远高于灯泵或者半导体激光器(LD)泵浦的固体激光器;大部分有机材料对1.5μm激光的吸收要强于传统的1μm激光,使用1.5μm激光加工材料可以显著降低能耗,提高加工效率。1.5μm连续和脉冲激光器适用于大部分有机材料的切割、焊接、钻孔、打标、刻槽等单点加工方式。 (2)遥感技术领域 1.5μm激光波长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侦察,探测火山、地热、地下水、土壤温度,查明地质构造和污染监测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军工方面,激光雷达的作用是能精确测量目标位置(距离和角度)、运动状态(速度、振动和姿态)和形状,探测、识别、分辨和跟踪目标。 (3)自由空间通讯领域    在自由空间通讯FSO(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领域的应用也迅速增长,1.5x μm激光波长具有高带宽、部署迅速、费用合理等优势。FSO技术以激光为载体,用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方式实现连接;不需要光纤而是以空气为介质,因此又有“无线光纤”之称。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Terabeam公司成功地使用FSO设备向客户提供100Mbit/s的数据连接。1.5μm波长尤为适用于海面目标、地面与卫星之间、公司或军队临时驻扎时使用。 (4)军工领域1.5x μm激光源也是产生3~5μm中红外激光的重要光源基础。3~5μm波长的中红外波段同样也是重要的大气窗口,是军用红外探测器的主要工作区域。红外制导导弹探测器(如InSb ,HgCdTe 等) 的响应范围在3~5μm波段,因而针对红外导引头的光电对抗迫切需要该波段的激光器件。在军事上,中红外激光器主要用于光电对抗以及生化战剂的探测,用中红外波段的多束激光,可以干扰红外热寻的导弹,摧毁在不同距离和高度的目标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薄型金属双极板及批量化精密制造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2019年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燃料电池“高功率密度、大功率输出、长寿命运行、低成本制造”是长期制约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的国际难题,变革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采用金属双极板替代现有石墨双极板,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上海交通大学来新民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与上汽集团、新源动力、上海治臻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明了薄型金属双极板设计与制造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装备。主要发明如下:1、提出了“岛群-流道”复合的大规模并联流场均匀分流原理,解决了现有叉分流道分流的过约束问题,创建了错层密封的冲压单极板背对背焊合方法,发明了薄型金属双极板“两板三场”新构型。2、揭示了大面积超薄板细密流道的成形回弹及焊接变形规律,建立了细密流场成形及焊接的残余应力分析模型,发明了极板多步成形误差补偿与激光焊接变形抑制技术。3、提出了“非晶碳耐蚀-石墨微晶导电”的涂层性能综合原理,探明了石墨微晶纵向生长机制;提出了非晶碳沉积过程伴生石墨微晶生长的控制方法,发明了非晶-微晶复合涂层及其磁控溅射制备技术。4、发明了耐蚀导电复合涂层的多腔连续磁控溅射等工艺装备,研制了融合多步成形-多工位焊接-多腔溅射的金属双极板生产装备系统,创建了我国首条金属双极板批量化生产线。本项目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7项,申请PCT专利5项,牵头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3项,发表SCI论文91篇(全球双极板主题论文数第一)。开发的金属极板在国内率先通过5000小时车载工况寿命考核,在国内金属极板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成果应用于我国首辆金属极板燃料电池轿车与客车、首个上汽P390型115kW车用全功率电堆开发,为上汽、东风、长城等国内金属极板燃料电池汽车开发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金属双极板金属双极板连续冲压成形 金属双极板多工位连续激光焊接金属双极板多腔连续磁控溅射工艺装备金属双极板生产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其他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家级计划/专项类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重大项目等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6 47 48
  • ...
  • 567 5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