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具有镇静安神、高效低毒的朱砂
微生物
转化液技术
朱砂本身是一种水不溶性硫化汞矿,具有剂型单一、生物利用率 低、临床用量大等缺点。本项目涉及的朱砂浸出液具有明显的镇静安 神作用,疗效显着,但用量仅为微克级,具有无毒或低毒的特点。应用本 发明所提供的朱砂浸出液,可以方便制成各种制剂,包括:栓剂,栓剂、片 剂、丸剂、颗粒剂、膜剂、微囊剂、滴丸剂、气雾剂、酒剂、糖浆剂、 口服液、注射液或注射粉针剂。应用范围:1)镇静安神。2)中药复方替代开发,减毒增效。
兰州大学
2021-04-14
提高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效率的多级
微生物
强化技术
可以量产/n该项目是一种多级微生物强化提高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设施的不同处理单元(厌氧系统、间歇好氧系统、好氧系统)中投加不同种类的净水微生物制剂,强化污水处理效果,从而明显提高各处理单元污水处理效率,最终从整体上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使处理后出水指标进一步降低。COD和BOD5的去除率可以提高10-40%,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可以提高20-50%。该方法在不改变污水处理流程和设施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增强处理效果,可在各类畜禽养殖废水中广泛适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野外病原
微生物
快速诊检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乙肝病毒是我国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的主要原因。本项目率先提出利用纳米粒子的特殊效应来解决病原体侦检的灵敏度、特异性与通量的关键技术问题,对实现这些病原微生物早诊断与疗效监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通过本项目实施,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 研发了磁性纳米粒子与量子点标记的层析芯片,研制了对磁信号与光信号进行定量检测的层析芯片阅读仪,实现了抗原或抗体的定性、定量多指标同步检测;2. 建立了量子点标记荧光偏振技术,筛选出3 个HBV sAgB 细胞表位;筛选出一对前S1 区小鼠源单克隆抗体HB1 与HB3,研发前S1 区的酶联试剂盒;建立了唾液诊断乙肝的方法;3.研发了巨磁阻抗效应结合微流控芯片基础上HPV 病毒快速分型方法;利用巨磁阻效应结合微流控芯片与等温PCR 扩增技术,研制出便携式肝炎病毒快速基因分型系统;4. 研发了组合式毛细管基因芯片,实现了多群耐药突变与基因分型检测。获发明专利授权2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 项,医疗器械证书3项;教育部成果鉴定结论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纳米技术的乙型肝炎诊断新技术方法与传感器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应用情况:产品在全国数百家医院获得应用。成果对于提高我国病原微生物诊疗水平、推动纳米医疗器械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南开团队首次揭示霍乱大流行菌株起源和完整进化途径的研究成果,被写入美国
微生物
学会出版的权威教科书《
微生物
》
近日,南开大学王磊教授团队首次揭示霍乱大流行菌株起源和完整进化途径的研究成果,被写入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的权威教科书《微生物》(Microbe,3rd Edition)。该书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米歇尔·斯旺森教授等编写,介绍微生物领域最基础和核心的知识及原理,是国际上最经典和畅销的微生物学教科书之一。
南开大学
2023-07-12
微生物
、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盐碱化湿地修复综合技术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
北京大学
2021-02-01
微生物
、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盐碱化湿地修复综合技术
项目简介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应用范围北京大学工学院从选育耐盐碱性植物新品种入手,研究并优化不同盐碱程度下植物组合、配伍模式,构建盐碱环境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筛选高效耐盐功能菌,利用耐盐功能菌接种技术,进一步发挥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作用,加快盐碱环境改良进程。形成以生物为主,盐碱环境改良与污水治理同步进行,实现盐碱改良—污染治理—生态重建系统综合技术的集成的盐碱化湿地的修复与改良综合技术体系。项目阶段北京大学工学院以多年对微生物的研究积累,将微生物与水体植物相结合,已经完成难降解有机磷化合物微生物——植物耦合净化体系理论模型构建,建立了对有机磷农药和难降解有机物(壬基酚等)具有高效分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群(同时可以作为微生物菌剂应用在水环境以外的如土壤环境的修复中)筛选、培育,开发了从相应污染环境筛选具有有机物吸收或降解功能的水生植物的技术。微生物-植物耦合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比原有单一的微生物净化方式提高70% 的效率。同样,用生物的方式治理土壤的盐碱化,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调节土壤中的水气温状况,改变土壤结构与特性,改善有益微生物生存繁衍的环境。通过生物措施改良的盐碱地脱盐持久、稳定,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维持生态平衡。
北京大学
2021-04-11
我校在
微生物
生态和土壤碳循环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我校生态研究中心王传宽教授研究组在生态学著名学术期刊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环境科学与生态学1区,IF = 6.045)和土壤科学著名学术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农林科学1区,IF = 4.857)上相继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forest degradation 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soil carbon cycling: A global meta-analysis”和“Trend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during secondary succession”的系列研究成果,首次从两个不同微生物分类尺度探索了宏观生态学的演替干扰理论在微观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全球数据整合分析发现:生态对策理论和演替干扰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生态系统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演变过程,不但推动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而且对土壤固碳效应、生态系统模型等都有重要意义。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分,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调节者,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和固碳效应的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极其复杂,1克土壤就含有高达10亿个细菌和真菌细胞、由数万种分类单元组成,从而给微观生态学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据论文的第一作者周正虎(博士生)和通讯作者王传宽教授介绍,该研究团队成功地将宏观生态学理论应用到微生物研究中,发现生态系统进展演替过程中K-对策微生物越来越占优势,而森林退化过程中(逆行演替)r-对策微生物越来越占优势。他们还发现K-对策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存,r-对策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则会将更多的土壤碳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成果不仅将激发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而且将推进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2-01
基于
微生物
群落功能调控的酿造食品品质优化技术
本团队长期从事传统酿造食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实践,与国内的众多大型酿造企业,如镇江恒顺、泸州老窖、山西老陈醋、张家界大德酿造、安徽胡玉美等保持着长期的产学研合作。近十多年来,针对白酒、黄酒、酱油(酱)、泡菜等传统酿造食品,在系统研究酿造微生物功能的基础上,理性设计功能调控手段,达到传承工艺特色,稳定发酵生产,提升产品品质的目的。
江南大学
2021-05-11
微生物
法脱除气体中硫化氢及硫回收中试开发
成果简介: 生物脱硫是21世纪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气体生物脱硫及硫磺回收是基于生物硫氧化原理建立起来的以硫磺回收为目标的硫化氢脱除方法,具有高效、清洁、节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本项目开展微生物法脱除气体中硫化氢及硫回收中试开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多孔
微生物
载体好氧——厌氧耦合污泥减量化技术
1 成果简介本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留学人员归国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部分支持,经过主持单位和协作单位的联合攻关,经过 8 年的时间研究完成的。通过实验室小试,开发出可将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分离的新型多孔微生物载体,研究了好氧-厌氧耦合污泥减量化的机理。采用设计的新型载体构建了中试装置,进行现场中试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并成功的将该项目应用在生活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中,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其中5 项已授权),实用新型 1 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翻译教材 2 部。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取得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突破: ( 1)研究了好氧-厌氧耦合体系在处理废水的同时对污泥减量化的作用机理,开发出好氧-厌氧多次反复耦合原位污泥减量技术。 ( 2)对多孔载体的结构及对剩余污泥的截流效果进行了全面研究。设计了一种空隙率高、对污泥截流效果好的多孔载体。 ( 3)开发出以天然高分子为助凝剂的铁盐混凝除磷技术。 ( 4)实现了该技术的实际推广应用,分别应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河道污染治理中。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进行的运行两年的 103/d 的中试实验结果表明,运行效果稳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 12h 时,出水 COD 保持在 60mg/L 以下,出水 SS 在 30mg/L以下,两年不需要排泥。在广东肇庆处理 5m3/d 的高浓度发酵制药废水( COD 2000~3000 mg/L),运行近一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 27h 时,出水 COD 保持在 100 mg/L 以下,出水 SS 在 50mg/L 以下。 在以上中试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青岛即墨市两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日处理量 150~180 吨),上海浦东区金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于不同地理特点的 170 套反应器,服务人口 2120 人),佛山市石角涌河道截污工程(日处理量 1000~3000吨)和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的农药废水处理项目(日处理量 780 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氮,同时实现原污泥减量化,而且对于用常规方法不能去除的有机物(如苯、苯酚等)也可以有效地去除。新型多孔微生物载体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对剩余污泥进行处理,运行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技术指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B 排放标准;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剩余污泥减量 60~75%;处理河道污水的过程中剩余污泥减量 70~85%;多孔微生物载体的使用寿命在 10 年以上;工业污水由于种类较多,排放标准不一,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确定。3 应用说明本技术主要是应用于新建或者现有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废水处理方面。该技术利用多孔载体和定点曝气技术,在反应器中实现了沿载体轴向、反应器水流和高度方向的多层次好氧-厌氧反复耦合环境,从而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实现好氧-厌氧微生物反应的耦合。实验室采用人工废水的小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耦合体系的 COD 去除率大于 90%,而与传统废水处理工艺相比,剩余污泥的产率可以减少 90%以上。 对该类耦合体系实现污泥减量的机理研究表明,好氧区增殖的污泥进入下游的厌氧区后发生死亡溶解释放出胞内蛋白质等组分,进一步被降解成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流入下游好氧区被污泥再次利用,强化了污泥的隐性增殖;而微型动物的稳定存在强化了捕食效应。整个过程伴随着 CO2、 N2 的释放,使得进水中有机物以气体形式脱离体系,从而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处理和剩余污泥的原位减量。 为了进一步将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分离以实现污泥减量效果,本研究设计开发了新型的多孔微生物载体。采用设计的新型载体构建了中试装置,进行现场中试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验证了新型载体的实际应用效果,并进而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在生活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中,在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可以使污泥减量 60~75%,处理河道污水的过程中可以使污泥减量 70~85%。4 效益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工作有其艰巨性和复杂性,特别对于污水处理规模较小,污泥厌氧发酵无法实施的地方,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必要的选择。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大量的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减少填埋用地,节约土地资源,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由于污水处理厂对污泥处理量的减少,运行费用随之降低,而且运行管理简单,对促进我国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该技术既可以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也可以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适用范围比较广,而且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可以大量的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不仅可以减少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而且可以节省运行费用, 适于中小规模的生活污水处理及有机工业污水处理。5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10
11
12
...
120
1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