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COVID-1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0年5月1日,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团队在《细胞—代谢》杂志上发表论文,题为《COVID-1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有效救治新冠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关键的临床研究证据。已有研究表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损害及肝脏疾病基础疾病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和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上基础疾病往往使得新冠肺炎患者的风险更高,死亡率也更高。那么,糖尿病患者得了新冠肺炎该怎么办?血糖控制和新冠肺炎可有什么关联?糖尿病患者要怎么做才能在新冠肺炎的威胁下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此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明确证明,血糖控制良好,即维持血糖变异范围在3.9-10.0 mmol/L,与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密切相关。”李红良告诉《中国科学报》。以2型糖尿病为主的糖尿病在我国成人中总体患病率已经超过10%,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更是接近甚至超过30%。新冠肺炎和2型糖尿病(T2D)这两种全球流行病的碰撞,已然导致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即2型糖尿病(T2D)已经是新冠肺炎的第二常见共病。 然而,就在血糖控制对新冠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所需医疗干预程度和死亡率的影响尚不明确,只有相对有限的队列研究初步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预后更差的情况下,新冠疫情直接威胁全球5亿血糖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李红良团队对湖北省19家医院9663例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纵向多中心研究,分析新冠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治疗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感染新冠肺炎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患者的较高死亡率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血糖控制良好的新冠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愈率,存活率有着明显提升。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且一旦感染,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预后更差。面对新冠肺炎威胁,糖尿病患者乃至普通大众,该将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发现,糖尿病(T2D)患者需要更多的医疗干预,死亡率显著升高和多器官损伤较非糖尿病个体明显。更为重要的是,团队发现血糖控制良好,即维持血糖变异范围在3.9-10.0mmol/L,和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密切相关。此发现,不仅为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控制和改善预后提供了重要临床证据,也是对普通糖尿病患者,和所有普通大众的警示,在已经明确了控制好血糖能明显降低新冠肺炎病毒死亡率的情况下,更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坚持锻炼,将血糖含量维持在稳定范围内。(崔雪芹)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04.021
武汉大学 2021-04-11
一种面向卷到卷电喷打印过程的多物理量协同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卷到卷电喷打印过程的多物理量协同控 制方法,包括:(a)输入有关基板、喷嘴和喷印微环境的一系列工艺 参数参考值;(b)分别对喷嘴的位置状态、射流状态、液滴在基板上 的沉积状态、基板的张力状态和位置状态分别执行实时检测;(c)采 用喷印微环境-电压混合控制方式对喷嘴电压和喷印微环境温湿度共 同执行调节;(d)采用张力-位置混合控制方式对基板的张力及位置、 喷嘴位置共同执行调节;(e)在喷印完成之前持续对上述参数闭环控 制,直至完成整个电喷打印过程。通过本发明,可显著提高电喷印质量,同时具备适应各类复杂工况、不易被干扰、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等 特点,因而尤其适用于卷到卷电喷打印产品的制备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多模式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多模式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汽车动力电池优化控制领域。该变换器包括电池侧全桥单元、谐振电路、高频变压器、直流侧全桥单元;由电池侧全桥单元将电池的输入电压转换为高频方波,通过谐振电路,经由高频变压器流入直流侧全桥单元,输出直流电压;谐振电路可在在LLC工作模式与LLCC工作模式之间自适应切换;通过预定的开关管可使谐振电路与电池形成LC回路,利用电池内阻的欧姆效应产生可控热量。本发明将谐振电路与电池热管理功能融合,通过开关控制使谐振网络与电池形成闭环回路,直接利用电池内阻的欧姆效应实现内部加热。无需外接加热装置,在低温环境下同步完成能量传输与电池预热。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髓系细胞控制肿瘤化疗敏感性的关键机制
2020年5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医部、基础医学院、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周荣斌、江维研究组,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研究组和复旦大学柳素玲研究组合作在NatureCellBi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Myeloid PTEN promotes chemotherapy-induced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and antitumor immunity”的长篇研究论文,发现髓系细胞中PTEN蛋白能够促进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增强化疗反应性。 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一些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并不敏感。除了受肿瘤细胞自身因素的影响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微环境对肿瘤的化疗效果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表明蒽醌类化疗药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释放大量免疫原性物质如HMGB1和ATP,诱导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IL-1β和IL-18等细胞因子产生,从而促进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并提高化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尽管肿瘤微环境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对化疗效果的发挥至关重要,但是在肿瘤微环境中决定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因素还不清楚。 PTEN蛋白是机体中重要的肿瘤抑制子,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双重磷脂酶活性。已有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PTEN蛋白通过其脂质磷酸酶活性逆转PI3K-AKT-mTOR 信号活化,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中的 PTEN 蛋白缺失导致 PI3K-AKT 信号通路过度活化,引起肿瘤治疗抵抗。尽管肿瘤细胞中的PTEN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肿瘤治疗中的功能研究较为清楚,但是PTEN在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 为了探究髓系细胞中的 PTEN 蛋白是否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研究者首先对髓系细胞中PTEN条件性基因缺陷小鼠进行皮下荷瘤,并利用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源性细胞死亡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当PTEN缺陷后,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对小鼠肿瘤组织和腹股沟淋巴结中抗肿瘤免疫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发现PTEN缺陷小鼠中CD8+T细胞浸润显著降低,IFN-γ的分泌也明显减少。与此同时,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炎症小体活化相关指标caspase-1剪切,IL-1β和IL-18分泌也显著减少。这些结果表明PTEN可能通过促进免疫微环境中炎症小体活化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 接下来研究者在细胞水平探究PTEN对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通过利用shRNA敲低和PTEN缺陷细胞进行炎症小体活化实验,研究者发现PTEN能够特异性促进NLRP3炎症小体活化,而不影响AIM2和NLRC4炎症小体活化。机制上,PTEN能够直接结合NLRP3,通过其蛋白磷酸酶功能介导NLRP3酪氨酸32位点(鼠源为酪氨酸30位点)发生去磷酸化修饰,进而促进NLRP3炎症小体组装活化。此外,作者还构建了能够特异性识别NLRP3酪氨酸30位点磷酸化的抗体以及NLRP3酪氨酸30位点组成型磷酸化的knock-in小鼠Nlrp3Y30E/Y30E,进一步确定了PTEN通过诱导NLRP3酪氨酸32位点去磷酸化促进NLRP3炎症小体活化。 为了明确髓系细胞PTEN促进化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依赖于NLRP3炎症小体。研究者在PTEN条件缺陷鼠中回补细胞因子IL-1β和IL-18,发现回补细胞因子后能够显著提高化疗药物对PTEN条件缺陷鼠的治疗作用,表明PTEN通过促进免疫微环境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在肿瘤临床样本中,研究者也发现髓系细胞中的PTEN与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呈现正相关关系。 总之,该研究创新性体现在:1)发现肿瘤抑制因子PTEN在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中发挥关键作用;2)揭示髓系细胞PTEN可以通过控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从而决定化疗敏感性;3)提示髓系细胞PTEN的表达可以作为一种预测化疗敏感性的生物标记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医部和基础医学院黄亿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周荣斌、江维、潘跃银和柳素玲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复旦大学丁琛课题组、邵志敏课题组,安徽医科大学蔡永萍课题组,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马瑜婷课题组和中科大张华凤课题组、金腾川课题组、王朝课题组和白丽课题组及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安徽省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0-051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一种多自由度开关功放大负载差异情况下的分步协同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自由度开关功放大负载差异情况下的分步协同控制法。此方法适用于任何负载差异过大且多路输出的开关功率放大器。在同步精确控制法的基础上采用分布协同控制法,用来解决实际负载差异过大导致系统运行剧烈振动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分步协同控制算法实现负载差异过大情况下大负载自由度和小负载自由度先后启动。先启动大负载相的电流控制,同时保持小负载相处于静止状态。实时监测大负载相的实际电流值,当实际电流达到给定电流的预设范围边界时,再启动小负载相的电流控制。同步精确控制其他相负载的电流,公共桥臂独立运作,开关状态与电流误差绝对值最大的那一相负载桥臂匹配。负载桥臂的运作变化取决于电流误差信号的极性和电流误差绝对值最大相的电流变化状态,依据设定的容差范围对所有负载电流进行同步精确控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育苗的炼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植物组织培养育苗的炼苗装置,该炼苗装置包括炼苗框架、由若干层隔板将炼苗框架分割成若干放置组培苗的炼苗室和安装在炼苗框架外侧的炼苗窗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组培苗炼苗装置运行稳定,具有防雨、调整光强度、试管苗受光均匀、随意移动等功能,不受炼苗场地的影响,本炼苗装置可以随时调整试管苗受光面,摆放试管苗时可以在瓶与瓶之间不留空隙,因而提高了炼苗空间的利用率,缩短了炼苗时间,提高了炼苗效率。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多焦点光束产生装置及多焦点共焦扫描显微镜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多焦点光束产生装置及多焦点共焦扫描显微镜,多焦点光束产生装置包括光源,偏振器和偏振滤波光路;偏振滤波光路在光源出射光束经过偏振器后的光路上设置有第一偏振分光镜,光束经过第一偏振分光镜后一部分发生反射,一部分发生透射;在反射光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射镜,第一滤波片和第二偏振分光镜;在透射光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滤波片,第二反射镜和第二偏振分光镜,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在第二偏振分光镜处汇合成一束光束.通过多焦点光束产生装置产生的光束经聚焦后得到的焦点均匀性高,尺寸小和形状呈圆对称分布.本发明扫描显微镜可保证高分辨率的前提下成像速度快,或者在同样的成像速度下具有更高分辨率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5-04
一种机床主轴的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振动能量收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床主轴的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能量收集器、机床主轴、以及主轴箱壳体,所述机床主轴设有固定轴承,所述主轴箱壳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固定轴承的外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能量收集器,所述能量收集器通过磁致伸缩材料收集所述机床主轴的振动能量,将振动能量转换成电能,进而可以实现对机床的其他元件供电,节省了部分外部电源的供给,同时不影响机床主轴的正常运行,并有利于振动的传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05-06
模拟往复滚动荷载的结构疲劳试验方法及其试验装置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往复滚动荷载的结构疲劳试验方法及其试验装置,该试验方法包括:(1)在待测试的轨道结构上,沿荷载的移动方向依次放置两台力学测试与模拟设备;(2)根据滚动车轮的尺寸,设计制作弧形加载平台;然后,将所述弧形加载平台的上半部分滚动接触所述的两台力学测试与模拟设备,下半部分与被测试的轨道结构滚动接触;(3)通过两台所述力学测试与模拟设备对所述待测试的轨道结构进行加载。该试验装置包括被测试轨道、加载平台及力学测试与模拟设备。本发明的试验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对荷载大小、移动速度的模拟,对荷载移动速度对轨道伤损的影响进行研究。本发明的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使用简单、方便。市场前景分析: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废水中重金属与砷的同步去除技术与装置开发
目前重金属及含砷废水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缺乏有效的处理技术,尽管生物法、电解法、混凝、吸附、反渗透技术等能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但存在处理成本过高、能耗大 、操作困难、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难以被企业接受。本项目针对混合重金属废水处理成本高、出水难达标的难题,基于纳米铁(nZVI)的核壳结构理论,合成一种经济高效、协同去除废水中多种金属的高活性铁基材料,即结构态羟基活性亚铁(SRF),具有大于传统材料10000倍以上的比表面积和界面反应活性,它具有纳米铁的反应活性,但是克服了纳米铁昂贵的成本,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高效网捕功能。但避免了表面钝化、团聚带来的nZVI活性降低、颗粒增大、反应效率低的问题。SRF是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试剂,通过吸附、还原、共沉淀的方法去同步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砷,而且适用pH范围广,产泥量少,成本低。能广泛适用于各类重金属工业废水处理(如冶金、电镀、化工、电路板、皮革等行业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并有利于实现金属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课题组相继承担国家级项目(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和省部级项目(上海市、教育部、江苏省)二十余项,并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一项。目前拥有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处理及相关领域发明专利十多项。课题组目前主要研究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相关课题,在金属废水处理方面,已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铁壳层物种反应活性及原位矿物转化同步除砷机制”。 市场前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布局、产业结构没有明显改善,工业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水平没有有效提高,全国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产能产量持续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铅除外)仍在增加,一些污染物排放量增幅还很大(汞增幅为26%)。我国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大,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2007年全国废水中铅、汞、镉、铬、砷等五种重金属产生量为2.54万吨,排放量近900(897.3)吨。大气中上述五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约9500吨。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含上述五种重金属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690万吨。再一个是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是影响较为突出,重金属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中重金属超标,从而影响人体健康;一些地方由于重金属的大气污染或水污染导致人体健康受到损害或威胁,对群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在2011年1到8月,全国发生了11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之广、对民众生命健康的危害之大,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也多为工业污水事故,为了有效地改善水质,中国每年用于水资源保护项目的资金近千亿元。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很难满足水处理方面的要求,新兴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在价格与处理效率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开发成熟廉价的污水处理技术及其配套产业设备等具有广阔的商业市场。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应用于工业金属废水处理的技术手段,深度处理技术种类多,没有形成一种主导的技术手段,所以废水深度处理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且,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工艺复杂,运营成本高,废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不能达标排放,排到环境中污染土壤和水源,有价值的金属白白流失,难以回收,废水处理产生的重金属污泥成为危险废弃物,处置要求严格花费高。因此,开发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且市场需求大,进驻门槛低。本项目研发的多羟基亚铁材料技术,具有技术成熟,投资、运行成本低等优势,高效处理重金属以及含砷废水,广泛适用于各类重金属工业废水处理,回收重金属,实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在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17 318 319
  • ...
  • 401 40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