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益生菌发酵剂生产技术
一、成果简介 近年来益生菌相关制品需求量巨大,但相关产品及生产技术依赖进口,造成益生菌产品价格较高,严重制约我国益生菌产业的发展。团队在国家科技部“十二五”、863计划课题资助下,经过多 年技术攻关,先后从健康人群肠道、传统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600余株,初步建立了益生菌 资源库;获得长双歧杆菌BBMN68、青春双歧杆菌BBMN23、动物双歧杆菌A6、干酪乳杆菌L9、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发酵南瓜饮料及其制备技术
我国的南瓜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南瓜的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大规模加工始于八十年代末,加工的产品形式单一,主要是南瓜全粉,已有的南瓜发酵饮料存在香气和风味不足等品质不佳问题。发明以南瓜为原料,结合焙烤工艺,利用多菌株进行发酵,提供了一种具有烘焙食品特有的风味和香气而且营养价值丰富的发酵南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成果技术产品富益生菌。具有潜在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以及腐败产物的形成等作用。 该发明制得的发酵南瓜饮料营养价值丰富,含有独特的焙烤风味和发酵制品的风味,色泽金黄,质地均一,香气馥郁,口感适中,产品保存期长,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南瓜的深加工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目前,已进行中试试验,效果良好。我国南瓜资源丰富,该成果转化不受地域限制,投资小,技术工艺简单,方便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品风味好、营养高,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按年产1500吨发酵南瓜饮料计算,按单价10元/kg,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9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隧道窑反应罐法直接还原炼铁新工艺
近年来,资源供应日益紧张的制约;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产品价格的竟争;环境保护的日趋严格;这三种因素又唤起了人们对直接还原铁的热情。 纯净钢的生产要求优质原料,废钢的不断循环造成了废钢中有害元素的积累,必须用直接还原铁去稀释废钢中的有害元素,保证电炉能冶炼出合格钢;长期以来冶金工作者期望改革钢铁工业生产的长流程,降低成本和改善环保。 随着废钢循环量的增加,电炉钢的比例会不增加,钢中的有害元素含量必然会积累,必须发展还原铁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来保证钢材的质量,这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目前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钢铁工业发展的要求,产品质量也不稳定,要生产出的优质还原铁,才能和进口还原铁竞争,开创自己的市场。 日本神户钢铁公司开发的一种炼铁新技术ITmk3,是一种避开在有衬炼铁电炉中冶炼脉石含量高的预还原炉料的方法是在熔化前进行脉石分离,利用氧化铁生产与高护生铁质量相似的铁粒.神户钢铁公司将ITmK3视作第三代炼铁技术. 在ITmk3工艺中,用粉矿和煤粉制成的复合生球装入转底护中加热到1350-1500℃的温度范围,由于温度高,复合球团迅速还原成铁,并部分熔化,使得铁从球团内生成的液态炉法中分离出来。铁粒含铁96%~98%,碳2.5%~4.3%、硅0.2%、锰0.1%,硫和磷都在0.05%~0.06%范围。铁粒可直接装入电炉或转炉中使用. 我国先后开发过多种DRI生产工艺目前实施过的工业生产方法有:我国先后开发了多种DR1生产工艺,目前己实施或实施过工业化生产的方法有:倒焰窑罐式法、隧道窑罐式法、冷固结球团回转窑法、回转窑一步法(链蓖机一回转窑法)、斜坡炉法(XSH一A法),以及使用块矿的回转窑法等。此外,还有许多工艺正在建厂或开发研究。如:自固结球团回转窑法(CR1M M法),回转窑两步法,转底炉法,改进转底炉法,连续炉法,自热式煤矿球团法,煤基流化床法,煤制气竖炉法,水煤浆制气竖炉法,含碳球团(压块法)等。 我国多数直接还原生产厂采用隧道窑反应罐法,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且大多是生产海绵铁。 本研究是在现有主要装备——隧道窑基础上,借鉴日本神户第三代炼铁技术思想,从直接还原反应的根本理论出发,利用本公司现有隧道窑技术,已从试验室系统研究开发隧道窑生产珠铁的工艺。为优化和工业化生成提供确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对含碳球团还原、熔分行为进行研究。对影响球团还原与熔分速率的因素如温度、配碳量等进行研究,确定珠铁形成的最佳条件;反应动力学条件良好,氧化铁的还原速度很快速,可以获得高的金属化率。对含碳球团还原熔分过程中硫行为进行研究。研究整个过程中硫含量的变化规律;对特殊矿石—钒钦钛磁铁矿和钛精矿的含碳球团的还原熔分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提出利用隧道要进行含钛矿提铁富钛的设想;研究实现设想的新型添加剂和基本功艺参数,获得铁钛分离的最佳条件;为扩大隧道窑珠铁工艺对矿石的适用范围提供了依据。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新型益生菌发酵乳制品的研究开发
本项目获 2015 年中国专利金奖,2015 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开展了益生菌的大规模分离和筛选,得到了 20 多株具有重要益生功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菌株。课题组应用以上优良菌种和核心技术, 陆续研发了畅优发酵乳、畅优 ST-III 乳酸菌饮料、莫斯利安常温酸奶等新型发酵乳制品,市场增长率达到 50%,实现销售收入 120 多亿元,不仅创造了良好的 经济效益,而且树立了科技创新、引领中国乳业健康成长的标杆。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 (1)系统评价了 26 株专利菌株及其发酵乳的保健功能,植物乳杆菌 ST-III 对胆固醇的去除率为 45.17%,乳酸片球菌 P9 对李斯特菌的抑制率达 48.2%;对15 株典型益生菌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精细图谱绘制,覆盖率达到 260 倍以上,完成 10 株典型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 ST-III 的耐酸和耐盐的分子机制等。 (2)开发氢氧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细胞微囊固定化高密度培养技术,活菌数分别达到 1.0×1011 cfu/mL 和 2.7×1011 cfu/g 以上,开发陶瓷微滤膜浓缩装置,浓缩倍率达 50 倍以上。 (3)开发新型液氮深冷发酵剂,实现超浓缩发酵剂的瞬时造粒,菌体存活率达 99%;液芯包囊新型发酵剂,4℃保藏一年菌体浓度达 1011 -1012cfu/g;生物膜载体新型发酵剂,热风干燥的菌浓度达 1010 cfu/g。 (4)开发高剪切粘度损失控制和二次巴杀技术,打破酸奶无法长期常温存 放的难题,实现酸奶常温下 5 个月以上的货架期;开发益生菌协同发酵技术,首创了国内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制品,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制品。针对优良菌株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评价和二次开发,解析了专利菌的益生性状、 生理特性、遗传背景及环境因子作用规律。基于终产物抑制解除、损伤修复、生物膜培养和胶囊化保护等机制开发了载体保护、反馈抑制解除、抗环境胁迫等高密度培养技术,并开发了液氮深冷、液芯包囊、生物膜载体等新型发酵剂产品。 以产业化生产为导向,攻克了益生菌协同发酵、低温长时发酵、高剪切粘度控制及质构保持、二次巴氏杀菌等新型发酵技术及生产工艺。形成了益生菌发酵乳制品的系统生产技术体系,开发出了系列新型益生菌发酵乳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江南大学 2021-04-11
水产品快速腌制及发酵技术
集成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低盐快速腌制技术、糟醉技术、绿色高效净化技 术、栅栏技术、低强度杀菌技术、新型包装技术等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鱼类、泥螺等水产资源进行生物加工利用,开发香糟鱼、醉泥螺、发酵鱼糜、砂锅鱼头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所生产产品既具有营养、美味等特色,又有安全、方便及保质期长等特点, 产品保质期达 6 个月以上,盐含量<3%,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技术水平整 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创新要点 (1)利用低盐快速腌制技术,实现快速、健康、安全生产; (2)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水产品的品质。
江南大学 2021-04-11
 - 酮戊二酸发酵法制备技术
-酮戊二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食品、医药、化工和化妆品等行业都有 广泛应用。目前,工业上生产-酮戊二酸主要采用化学法,由于化学法合成-酮 戊二酸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在食品和化妆品的应用中受到限制。而微 生物发酵法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高产量、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等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酮戊二酸在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 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在 5 M3 发酵罐中-酮戊二酸的平均产量为 64.2 g/L,发酵周期平均为 154.7 hr,提取总收率平均为 89.1%。
江南大学 2021-04-11
低热值微生物多糖发酵生产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低热值微生物多糖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高分子多糖,可作为食品稳定剂、增粘剂和低热纤维素食品。目前只日本有生产,价格为2000~3000日元/公斤。我国有少量进口。该成果可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这种产品的发酵生产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主持的鉴定,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居国内领先水平。主原料为淀粉质类农副产品,如稻米、玉米、土豆等,主要设备有发酵罐等。产业化所需投入资金:按年产500吨规模设计,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约二千多万。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藠头多菌种低盐发酵技术
研发阶段/n藠头经腌(浸)制发酵后,清脆爽口,具有乳酸发酵的自然芳香,且营养丰富,并有多种药理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我国生产的发酵藠头已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但是由于我国藠头加工工艺落后,目前主要是以半成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本项目首先研究了藠头自然浸泡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种类及其变化规律,从发酵蔬菜样品中分离鉴定得到了肠膜明串珠菌、小片球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等8个种。以这些菌株为复合菌种,探讨了低盐多菌种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氨基态氮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青砖茶清洁化快速渥堆发酵技术
研发阶段/n青砖茶清洁化快速渥堆发酵技术。  成果简介:传统青砖茶发酵生产周期特别长。原料渥堆时间在夏季要20-30天,在冬季一般为2个月以上;渥堆发酵好的原料进行大堆陈化时,至少需3个月以上的时间。前后算起来,传统青砖茶从原料到可以压制前,至少需耗时4-5个月以上。传统青砖茶整个发酵生产过程,清洁化程度低,占用生产空间严重,人工成本高,且发酵品质难以控制。通过应用本成果技术,青砖茶可以实现从原料到压制成砖,前后仅需20-30天。而且生产的青砖茶香气甜陈,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厚,品质优异。全程可以实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果蔬发酵及生物加工产品开发
生物加工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新型、生态的加工技术体系和加工理念,可以增强产品的营养、改善产品的风味,延长货价期,而且适合多种果蔬原料,有成熟的工艺和成套设备,容易进行规模化生产。 农产品加工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较好解决果蔬类农产品就地消化和货价期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顺应了目前市场的消费导向,发酵果蔬以健康、低糖、低脂的特点,符合市场的消费潮流。项目产品强化了肠道调理、功能因子等健康属性,并通过个性化的菌种定制和联合发酵技术,提升了产品的风味属性,使其滋味丰富,香气浓郁,必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创新要点 (1)课题组具备十分完善的发酵微生物菌种库,可以针对不同原料筛选出适宜的酿造微生物,改善发酵风味、提高发酵产品的营养价值。以各类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为原料,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现代科学发酵工艺,获得兼具风味和营养的果蔬汁发酵产品。 (2)课题组有完善的风味物质分析、功能物质评价技术平台,能够开展与风味物质与功能因子相关的有机酸、短链脂肪酸、多酚、多肽、多糖、生物酶等功能成分的精确分析以及与肠道调理、免疫提升、抗自由基氧化、护肝等动物模型评价或细胞学评价研究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18 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