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效造纸工艺流程泵开发
项目简介 创新提出基于纤维悬浮流理论的纸浆泵设计方法,开发了高效纸浆泵 CAD 水力设计 系统,设计开发的开式、半开式高效叶轮完全满足了造纸工艺流程对高效及抗堵塞的要 求,其市场前景广阔。 本产品融合了结构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软件技术,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 开发的高效造纸工艺流程泵产品,耐磨耐蚀、节能高效、抗堵塞,成果技术属国内领先, 节能效果显著。170 该产品经机械工业排灌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泵效高于现行标准的规定值的 3~5%,达到国外同类型产品。拥有全部的自主知识
江苏大学 2021-04-14
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抗焦虑创新中药研究开发
本成果处于研发阶段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3
国家基金委:加强应用基础研究部署,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2024年11月16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2024年第二次务虚研讨会议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主持会议并讲话。委领导班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审计署科技审计局有关领导,咨询委员会主任李静海、秘书长高瑞平,特邀科学家代表,各科学部主任(兼职)、全委局级以上干部出席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4-12-02
西安交大研究人员在二维材料中发现层间滑移诱发铁电-反铁电相变新机制及其潜在应用
二维铁电材料因其自发的铁电极化和天然的纳米厚度,在微纳尺度的铁电功能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非共价的层间范德华力使得二维材料能够较为容易地滑移和旋转,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奇的物理现象,为其铁电性质提供了新的调控维度。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3-25
山东乾佑新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乾佑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5-04-07
新冠病毒对胰腺的损害研究
在该研究中,收集了公共数据集(大量RNA-seq和单细胞RNA-seq)发现ACE2在胰腺(外分泌腺和胰岛中)的表达和分布。而且,包括轻度和重度COVID-19患者在内的临床数据表明存在轻度胰腺炎。在这67例严重病例中,有11例(16.41%)的患者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有5例(7.46%)的患者显示胰腺影像学改变。在54例轻度病例中,只有一名患者(1.85%)显示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而没有影像学改变。该研究揭示了COVID-19患者轻度胰腺损伤的现象和可能的原因。这表明SARS-CoV-2感染后的胰腺炎也应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膜融合抑制剂针的研究
2020年3月12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陆路/姜世勃团队联合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孙飞和朱赟团队,在预印版bioRxiv上发表了研究成果Inhibit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 (previously 2019-nCoV) by a highly potent pan-coronavirus fusion inhibitor targeting its spike protein that harbors a high capacity to mediate membrane fusion,确认了SARS-CoV-2的膜融合能力强于SARS-CoV。 识别 6-HB融合核心的X射线晶体结构之后,发现HR1域中几种氨基酸突变可能有助于增强其与HR2域的相互作用。然后作者研制了一系列脂肽类物质,发现EK1C4是对抗SARS-CoV-2 的S蛋白介导的膜融合、假病毒感染和live病毒感染的最有效膜融合抑制剂,IC50s分别为1.3nM、15.8 nM和36.5 nM,比此前该团队设计的广谱冠状病毒融合抑制剂EK1强约241、149倍和67倍。EK1C4还对其他人类冠状病毒(包括SARS-CoV和MERS-CoV)以及SARSr-CoV的膜融合和感染作用非常有效,潜在地抑制了4种人冠状病毒包括SARS-CoV-2的复制。此外,EK1C4还可以保护小鼠免受 HCoV-OC43的感染,结果表明EK1C4对预防和治疗目前正在流行的SARS-CoV-2和新兴的SARSr-CoV感染很有潜力。
复旦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可感染婴儿的研究
2020年2月14日,武汉大学张志将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 在线发表题为“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Infants Under 1 Year of Age in China”的研究,该研究确定了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2月6日期间在中国诊断为COVID-19感染的所有住院婴儿(年龄28天至1岁)。 该研究鉴定了中国所有感染的婴儿,并描述了人口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发现,有9例婴儿感染了COVID-19,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6日在中国住院。这项研究表明,婴儿可以被COVID-19感染。 所有受感染婴儿均发生家庭聚类。应监测或评估已感染家庭成员的婴儿,并应报告家庭聚类,以确保及时诊断。9名婴儿患者中有7名是女性。先前的研究发现,男性感染的百分比高于女性。女性婴儿可能比男性婴儿更容易感染COVID-19感染,这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1岁以下的婴儿不能戴口罩,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成人看护者应戴口罩,在与婴儿密切接触之前洗手,并定期对婴儿的玩具和餐具进行消毒。
武汉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对肝脏损伤的研究
2月5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裴、樊嘉等人在bioRxiv上发表研究成果未经同行评议论文,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出现肝损伤并建议进行专门的肝功能护理。 基于两项独立的单细胞测序数据,研究者在健康人类肝脏和大肠癌患者的肝脏样本中,均发现了ACE2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胆管上皮细胞在肝再生和免疫反应中有关键作用。这意味着2019-nCov可能不会靶向肝细胞,或至少不会通过ACE2靶向肝细胞。因此,其导致的肝损害,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了胆管细胞,而非直接感染肝细胞。研究人员指出,2019-nCov肺炎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治疗中使用的药物引发,或由肺炎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所致。 
复旦大学 2021-04-10
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诊断研究
成果介绍本成果拟采用干式荧光免疫层析、电化学、分子诊断等检测技术,将陆续研发完成PCT/CRP检测试剂盒(干式荧光免疫层析法)、SAA/CRP检测试剂盒(干式荧光免疫层析法)、凝血时间检测试剂盒(电化学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等项目及对应的干式荧光免疫层析、电化学手持式检测仪器。技术创新点及参数本成果计划采用免疫POCT+分子诊断的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前期采用手持式免疫POCT产品对CRP/PCT/SAA三个炎症指标进行快速检测,判断是否为病毒感染,而后采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对病人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判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确诊为感染阳性后,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利用手持式仪器快速检测感染情况、监测病人CRP/PCT/SAA炎症指标、凝血状态的变化情况,分析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出院前,再对病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判断是否感染阴性。该项目可以对感染疑似病例全流程进行监控,包含了初筛排除、核酸确诊、日常监测、出院检查四个过程。市场前景该技术是依托基因芯片(依赖进口,国内无法生产),通过碱基互补的原理,在引物或探针上标记可检测的物质,将所需的探针挂载于基因芯片上,与待检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杂交的信号进行结果判读,其中挂载的好坏体现出了高校科研力量。其核心的挂载工艺,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检测要求挂载不同探针,非常具有普适性,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和江苏一家企业对接并着手产品化,但挂载技术类似汽车组装技术,可以作为重点推广对象对接其他类似需求的厂家,快速提升各地方诊断设备自给能力。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2 83 8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