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五轴数控精密刀具磨床、刀具研发软件及刀具一体化研制
成果瞄准国外对刀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及装备的封锁,以及国内该领域的空白,采用自主研制的整体立铣刀通用数学建模理论及磨削算法,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出我国自己的整体立铣刀设计与制造软件、数控系统、五轴数控精密刀具磨床以及国产化刀具,该项成果已经获得2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目前已经开发出刀具设计与制造软件,正在开发数控系统,后期开发出五轴数控机密磨床装备,项目整体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实现产业化。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一种短路电流零点预测方法及短路电流选相分断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路电流零点预测方法及短路电流选相分断 控制方法,短路电流选相分断控制方法包括 S1 实时采集电流信号,并 判断是否发生短路故障,若是,则转入步骤 S2,若否,则继续采集电 流信号;S2 采用类-Prony 方法对短路电流进行处理,获得短路电流零 点;S3 根据短路电流零点、断路器的分闸动作时间和最佳燃弧时间获 得距离目标相位的延时时间;S4 判断继电保护指令是否达到,若是, 则直接分断开关,若否,则进入延时倒计时;S5 判断延时倒计时时间 是否为 0,若是,则转入步骤 S6,若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可拆卸式固体燃料悬浮燃烧实验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089962.3)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固体燃料悬浮燃烧实验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固体燃料燃烧实验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测试装置包括悬浮燃烧机构、燃烧数据采集机构、气体供应机构和点火机构。底座置于底座支架之上,一级燃烧管下端口与底座内管上端口相连通并可拆卸连接,二级燃烧管下端口与一级燃烧管上端口相连通并可拆卸连接,底座内管上端口、一级燃烧管上端口分别设有多孔金属板。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其步骤为:燃料的放置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两亲性Pt(II)配合物气致发光变色性质及存储器件
通过click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两亲性的磺酸根三齿Pt(II)配合物,这类配合物对VOC的刺激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在水蒸气和各种醇蒸气分子(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等)之间具有迅速的变色和发光响应性行为,并进一步制备成薄膜,利用醇蒸气实现了快速写入?擦除功能。在溶液体系中,通过调控溶剂的组成,实现了配合物动态组装?解组装?重新组装的过程。研究组与香港大学任咏华教授合作,进一步制备了存储器件,阈值电压为3.4V,开关比可达105,保持时间达104s,具有良好的二进制存储性能。
中山大学 2021-04-13
人才需求:化学、化工类,环境工程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1.化学、化工类,环境工程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2.工作认真细心,热爱本职工作,动手能力强;3.诚实、勤奋、有责任心、肯吃苦;4.一经录用公司缴纳五险一金,提供食宿,有免费通勤班车。
山东恒信高科能源有限公司 2021-09-09
一种三轴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装置及搅拌摩擦增材沉积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三轴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装置,其包括两个沉积搅拌头和一个均化搅拌头,两个沉积搅拌头的排列方向垂直于三轴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装置的移动方向,均化搅拌头位于两个沉积搅拌头的下游侧;沉积搅拌头的沉积轴肩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在突出部内具有向上凹陷而成的布料腔,布料腔连通沉积搅拌头内的下料孔;两个相邻突出部之间形成槽区,每个沉积搅拌头的突出部插入到另一沉积搅拌头的槽区内;均化搅拌头的均化轴肩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均化搅拌针。本申请还公开了搅拌摩擦增材沉积方法。本申请利用两个沉积搅拌头一次性形成更宽的单层热沉层,并利用均化搅拌头对单层热沉层的中间区域进行再次搅拌,提高中间区域的均匀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ΔTK/ΔgE基因缺失标志活疫苗及制备技术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俗称红鼻子病,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呼吸道和生殖道疾病。该病的发生极大地降低了奶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并产生呼吸道感染还容易继发牛的细菌性肺炎,疫苗是防制该病的关键。 该项目所用的材料是牛疱疹病毒1型BHV-1临床分离株,具有全部的毒力因子和其他免疫原性很好的抗原。因此,以该病毒为基础构建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ΔTK/ΔgE基因缺失标志菌株所制备的基因工程疫苗对牛免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α疱疹病毒成员的主要毒力基因TK基因和牛疱疹病毒1型的十个囊膜糖蛋白之一gE基因的缺失疫苗相较只缺失TK或gE基因的缺失的疫苗更安全可靠,更方便实际操作。 目前国内尚无商品化的IBR疫苗和试剂盒上市。该项目通过开展诊断方法研究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制定相对应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有望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和快速诊断试剂盒,可以保障肉牛业和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畜禽产业链的运行,稳定牛肉牛奶供应,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具有在全国推广应用的价值,推广前景看好。 转化条件:具有GMP车间,实现规模化生产。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高层建筑抽蓄储能风光智能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抽蓄储能风光智能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风机组件、光伏阵列组件、抽蓄机组、及微网中央处理器;风机组件、光伏阵列组件、抽蓄机组连接在低压母线上;主电网能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微网和主电网由并网变压器、并网开关、公共连接点连接;微网中央处理器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负荷需求量,管理调度系统能量分配;并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及时处理各类故障,实现微网在并网、离网两种模式间的无缝切换。本发明将可再生能源集成在高层建筑中,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并利用建筑高程差将抽水蓄能机组作为储能设备,具有对电网负荷变化反应快速、调节灵活,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的良好运行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关键技术及一体化 MBR 装置
针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高、冬季低温时处理效果差等现实问 题,该成果基于电化学强化生物去除效果、膜污染全过程控制、污泥原位减量 和太阳能补偿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低能耗一体化 MBR 装置。
江南大学 2021-04-13
微型喷雾泵生产装备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技术内容: (1)破传统喷雾泵生产设备机械结构设计,采用凸轨、凸轮机构,创新性研制了高精度、高效率的喷雾泵电化铝壳抓口机、喷头打喷咀机等系列装配设备,提高了设备的装配精度和效率。提出集成基于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器与参数智能辨识的智能驱动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微型喷雾泵现场设备层不确定干扰、电机参数的时变性对装备电机控制性能影响问题,提高了生产装备控制的精度及可靠性。 (2)集成 RFID 与 WSN,构建微型喷雾泵生产过程信息采集网络,创新性地引入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采集网络节点部署;动态选择通信节点数目,在获得最大网络覆盖范围的同时,避免节点间的冲突,降低网络能耗,保证了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创新性提出并实现了微型喷雾泵制造过程多目标资源优化调度技术。建立生产车间多目标资源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种群年龄模型的动态粒子数微粒群优化算法来求解优化问题,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成功实现了微型喷雾泵生产全流程的精益管控,全面提高了生产质量与资源效率。 (4)创新性研发了一种面向制造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平台。将生产过程信息、管理信息等数据高度融合,实现底层物联网到互联网的无缝连接;解决了常规DCS、MES、ERP 三层架构存在的数据交换困难、系统庞大、功能定制性差、难以适用于中小型制造业等缺点,为微型喷雾泵制造装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提供了解决方案。 行业意义: 项目通过攻克微型喷雾泵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关键技术,突破国外先进技术的壁垒,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体系,项目成果提升了微型喷雾泵加工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制造技术,可带动和促进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向高档化的高层次技术方向发展。 获奖情况:2015 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 (1)引入凸轮、凸轨等机构,并结合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器、智能辨识等方法设计控制策略,从机械和控制两方面进行突破,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 (2)集成 RFID 与 WSN,采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网络节点,动态选择通信节点数目,降低网络能耗,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高。 (3)建立以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机器空转时间、降低产品次品率为等为目标,采用种群年龄模型的动态粒子数微粒群优化算法求解生产过程优化调度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实现微型喷雾泵生产全流程精益管控。 (4)采用完全不同于传统 DCS、MES、ERP 三层架构的模式,直接面向生产、管理全过程,开发信息集成平台,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度高、适用于中小型制造业。 技术的成熟度:相关技术已经形成产品,在无锡圣马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下游企业进行了产业化。 应用情况: 针对微型喷雾泵加工装备产业当前普遍存在材料消耗大、能耗高、可靠性差、加工效率低、品种适应性差等问题,本项目以提高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为目的,在装备高性能自动化控制、信息的采集与传输、优化调度、精益管控、平台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对成果进行了提炼、集成,从2012 年开始,针对本项目整体技术展开全面推广,应用于江苏、广东等地区的10 多家轻工装备制造及使用企业。 应用实践证明了,本项目成果总体技术创新程度高、成熟度高、附加效益显著,显著提升了我国塑料装备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塑料装备的设计制造智能化水平,推动了我国塑料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18 919 92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