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备PBS类生物可降解材料
我省沿海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各类生物质资源用于制备PBS类生物可降解材料,将有力地推动我省生物基聚酯技术的进步,不仅符合科技创新的精神与节能减排的要求,而且将引领生物经济的潮流,而且将力争为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绿色GDP增长作出贡献。本项目旨在开发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厌氧发酵固定二氧化碳生产丁二酸的新型生产工艺与方法,制备满足聚合工艺和技术要求的丁二酸单体,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展丁二酸/丁二元醇的直接聚合、再以反应挤出工艺制备PBS类聚酯。南京工业大学科研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生物基丁二酸及PBS类聚酯的生物制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课题组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丁二酸生产菌株,可以利用玉米粉以及玉米秸秆、玉米芯等生物质水解液作为碳源,目前已建立一条年产500吨丁二酸的生产线。以上述生物基丁二酸为原料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100,000的PBS,以及重均分子量为120,000的PBTS材料。PBS与PBTS的制备已成功完成了50 L釜的中试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可再生循环使用的酸性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
Ø 本项目涉及一种可再生循环使用的工业酸性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酸性废水处理剂是以镁铝水滑石为前体经焙烧得到的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利用水滑石材料的结构记忆效应达到处理酸性废水的目的。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处理酸性废水效果好,并且处理剂使用后经过焙烧可多次再生重复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复杂、处理剂用量大及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基于溶液除湿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余热储能式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溶液除湿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余热储能式空调系统及其方法,包括一次回风溶液除湿系统、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余热储能溶液再生系统。本发明通过相变材料吸收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能改进电池散热效果,有效控制电池组温度;利用相变储能技术可以高效回收并可控地输出冷凝热和电池散热,实现余热利用,减小电动汽车整体能耗;通过溶液除湿技术实现除湿环节和控温环节分离,不需要将空气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来除湿,大大减小空调的控温负荷;通过一次回风模式,将新风与回风混合,既保证了空气品质,又减少了空调的控温负荷;同时除湿溶液可反复再生,使用寿命长。
浙江大学 2021-04-11
变储能建筑材料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是一种新型建筑节能功能材料,利用相变储能材料可以使传统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时间和地点上进行流转,自动优化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属于 智能能源概念,在建筑中应用这种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其应用方 式主要有两种。 一为通过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 物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冬季,太阳能热丰富的时间为晴天和白天,而我们对太阳能热需 求的时间是晚上和阴天,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不匹配性。利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蓄 存白天和晴好天气时的太阳能,在夜间或阴天将蓄存的太阳热释放出来,使得建筑物利 用太阳能的时间从白天和晴天延长到夜间和阴天,提高建筑物利用太阳能的量。 第二种方式为利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开发电力峰谷差“绿色能源”。在盛夏或严寒时 节,空调或其它取暖设备往往集中使用,造成电力紧张,供不应求,而在其它时段又出 现电力过剩的现象,出现所谓的电力峰谷现象。为消除峰谷现象,电力公司将峰时电价 定为谷时电价的数倍,以鼓励电力用户多使用谷时电。在电力需求的波谷时段,可采用 相变储能复合材料蓄存由空调或制热设备产生的冷量和热量,用于电力波峰时段,降低 空调等设备在波峰时段的用电强度,可从用户侧的角度减小电力峰谷差,实现节电、节 能和节约资源的效果。 此外,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还可提高建筑物的热稳定性和热惰性,减缓建筑物室内的 温度波动,在提高室内热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空调制冷或加热设施的启、停频率和运行 时间,并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同济大学 2021-04-11
低温液化空气储能系统
随着我国电网容量的不断增长,可再生能源、分布式供能和智能电网的蓬勃发展,为了实现电力供应中的“削峰填谷”和可再生能源并网,急需一种大规模容量的储能发电系统。利用LNG中的冷对空气进行液化,通过低温储槽进行存储,在用电高峰时,液态空气通过发电装置驱动透平对外输出电能。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4-10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无水坝抽水蓄能技术是一种全新原理的电能高效储存新技术,它同时具有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优点:充放电效率高(大于 70%),相对抽水蓄能技术而言,其储能密度高,建造周期短,投资低,不受地质环境制约。该技术是西安交通大学王焕然教授团队最新发明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跑地位,目前团队拥有 6 项发明专利,在国外发表高水平的 SCI 论文多篇,其中 ESI 高被引论文 1 篇。无水坝抽水蓄能系统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原理性验证,为加速推进该技术的工程应用进程,正在建造 MW 级的实验电站。  无水坝抽水蓄能技术同其它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一样,是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弃风、弃光及电网调峰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属于能源领域科技前沿技术。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电化学储能材料
包括多孔金属氧化物材料、石墨烯基复合材料、柔性超薄超级电容器材料的制备技术。这些材料的研发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希望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加快向可穿戴电子产品电源的研发进度,提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希望对制备工艺进行放大,实现产业化。也希望一起合作申报项目、工程技术平台等。
南京大学 2021-04-14
面向石化炼厂的新型储氢储能系统
高品质氢需求增长,石化炼厂中加氢裂化、柴油加氢、 汽油加氢等工艺对高品质氢的需求日益增长,某石化公司加氢装置总能力约 1700 万吨/年;关键系统备用电源储备石化炼厂中控制系统、火气系统、报警系 统等关键系统的备用电源储备可防止发生意外,确保安全。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可再生循环使用的酸性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产品)
成果简介:本项目涉及一种可再生循环使用的工业酸性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酸性废水处理剂是以镁铝水滑石为前体经焙烧得到的镁铝复合金属 氧化物,利用水滑石材料的结构记忆效应达到处理酸性废水的目的。本发明 制备工艺简单,处理酸性废水效果好,并且处理剂使用后经过焙烧可多次再生重复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复杂、处理剂用量大及不能重复使用等 问题。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新工艺 应用范围:采矿选矿、化工、制药、冶金等行业,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基于可再生吸附剂的高效烟气脱汞及汞回收技术
本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可再生磁珠高效脱汞技术。基于创新性提出的“以废治毒”思想,利用煤灰中磁珠制备可再生高效汞吸附剂,发明了可再生吸附剂喷射脱汞工艺系统。 据报道,煤中含铁矿物成分经燃烧后形成Fe2O3、Fe3O4,会同飞灰一并进入烟气管道,形成具有铁磁性的颗粒物。此类颗粒物因其较强的铁磁性,可利用磁选机实现分筛,所以具有作为磁性脱汞吸附剂载体的潜力。磁珠中所含铁尖晶石具有一定的催化氧化活性,可以将单质汞转化为二价汞。但是,该性质受磁珠化学组分差异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性活化,以提高其汞吸附能力。 本技术利用铜氯基催化氧化作用,令汞单质与磁珠表面铜氯基活性位点通过化学吸附相结合,生成二价汞附着于磁珠表面,实现气态汞的颗粒化,再利用后续颗粒物捕集装置协同脱除烟气中汞。 该技术通过在烟气处理系统中嵌入磁珠分选、活化和喷射系统,实现吸附剂在线制备与应用,能够显著减少脱汞工艺流程,降低技术成本。 图4 磁珠改性制备系统 图5 汞回收装备 【技术优势】 1000MW燃煤机组磁珠脱汞示范项目应用效果显示,汞脱除效率维持在95%以上,排放烟气汞浓度为0.4µg/m3,远低于国内外现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且能够满足国际《关于汞的水俣公约》限值。高品质铁磁性矿物和汞回收也属于该技术重要一环,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抵扣脱汞成本,压缩静态投资回收期低至2年以下。 相较于同类技术,可再生磁珠脱汞技术属于高投资回报项目,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形成汞的产业闭环,完善工业烟气汞处理整体产业链,将原有排汞致污企业,转型为可持续循环的绿色生产企业。随着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电力、冶金、建材等等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改善汞污染治理现状,提升大国地位和国际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技术指标】 目前,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300MW以上燃煤机组烟气汞排标准为<1~4µg/m3,而我国颁发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燃煤电厂汞排放浓度限定在<30µg/m3水平,随着全球《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持续推进,我国汞排放限值将进一步收紧。基于1000MW燃煤机组的可再生磁珠脱汞示范系统能够实现烟气汞的超低排放,综合脱汞效率维持在95%以上,汞排放浓度为0.4µg/m3,满足国内外各区域烟气汞排放标准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95 39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