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治疗乳腺肿瘤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乳腺肿瘤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药艾卷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配比为:艾绒40~60克、桃仁0.8~1.2克、红花1.15~1.8克、元胡1.1~1.8克、丹皮1.1~1.8克、乳香1.1~1.8克、没药1.15~1.8克、苍术1.15~1.8克、赤芍1.1~1.8克、雄黄1.6~2.4克、麝香0.8~1.2克、鸡血藤1.2~1.8克、冰片0.8~1.2克、当归1.25~1.8克、川芎0.8~1.2克。该种药艾卷的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疗成本低。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1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原料:三七5-12份、白及6-15份、熟大黄6-15份、甘草6-15份、龙骨20-50份、牡蛎20-50份、山茱萸20-50份。取所述配比三七、白及,粉碎备用;取所述配比熟大黄、甘草、山茱萸混匀,加水煎煮1-3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备用;取所述配比龙骨、牡蛎,加水煎煮1-3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B步的滤液合并,浓缩得清膏;取清膏,加入三七粉、白及粉,制剂即得。该药物制剂可更好保留药物有效成分,能有效地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作用良好,市场前景广阔。该方法针对现有技术,将中药配方制成现代制剂,不仅服用方便,而且工艺科学合理。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1
托珠单抗治疗新冠肺炎研究成果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徐晓玲教授与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发现,托珠单抗能改善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有效方法。该研究成果于4月29日以“Effective Treatment of Severe COVID-19 Patients with Tocilizumab”为题,在线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科学院院报》,缩写为PNAS)。中国科大附一院徐晓玲教授和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韩明锋教授为该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和中国科大附一院徐晓玲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共观察了21例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最早使用托珠单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年龄25至88岁。其中重症17例,危重症4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平均体温38.8±0.6℃。在使用托珠单抗前均有1周的常规治疗史,但症状并未改善,平均5.6天后所有患者病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恶化,持续发热,低氧血症,肺部CT显示病灶进展。其中2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予以托珠单抗治疗后的第一天,所有患者的体温均恢复正常,而后保持平稳,随后几天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大部分患者呼吸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胸闷减轻。75%的患者在5天内下调了吸氧流量,外周血氧饱和度保持稳定。2例在给予托珠单抗后的5天内撤离了呼吸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大部分在5天内恢复。所有患者均已出院,使用托珠单抗后平均住院时间15.1天。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继发性肺部感染。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托珠单抗在治疗重症或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作用,观察IL-6是否在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以及托珠单抗干预IL-6的疗效,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PNAS杂志针对该研究成果发布了相关新闻报道。文章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4/27/20056151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
脑血管病导致患侧肢体肌肉力量下降,如何增强肌力始终是一个康复治疗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方法是:当肌力大于等于 3 级时可采用主动式渐进抗阻训练,但是当肌力在 2 级及 2 级以下时,由于微弱肌力无法对抗阻力,故无法应用主动抗阻训练。因此,对于肌力在 2 级及 2 级以下患者,最常采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是低频电刺激疗法,它使用的仪器属于被动型电刺激治疗仪,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电刺激的物理方法激发肌肉被动有节律收缩,从而加强肌肉血液循环及营养供应,促进神经兴奋性及传导功能恢复。但是,因为这种电刺激是一种被动治疗,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
从电器文明开始,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人类在科学探索的步伐上已经从工业进入了智能化的技术环境。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数据时代到来,各行各业也在争相抓住契机,利用新时代科技智能手段,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监测带来了新的惊喜。它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监测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可以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信号经过转化后以数据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做到实时监测,确保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现阶段,监测工业机械运行一般使用振动传感、温振一体化传感器等,存在成本高、易误报、不能对早前故障进行监测等问题;而故障早期诊断对于维护设备安全、保障工业体系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现有故障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团队开发了基于声纹、振动、温度一体的声振温一体传感器,该传感可综合感知监测对象声音、振动、冲击脉冲、温度以及倾角数据,全面覆盖旋转设备早中晚期故障信息。同时,开发了旋转设备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其由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采集网关、电脑 WEB 端构成,同时适配云平台、手机端小程序。通过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将设备运行时的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噪声、温度数据采集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依托独有的异音分析、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 核心优势: (1)全面集成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声音、温度多维度深度感知专利技术; (2)快捷部署(磁吸胶粘/纹可选),无线方式,快速联网; (3)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准:独有异音、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 (4)高性价比,大容量电池,长维护周期。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系列化主被式上下肢关节运动康复器
针对脑卒中与关节损伤高发趋势,本产品基于康复医学理论研发多关节智能康复产品,覆盖肘、膝、踝、腕等上下肢关键关节,通过对关节的反复训练,增强关节本体感觉,打开活动度,推动神经系统重组代偿,助力关节功能恢复。 本产品实现多项突破,运用高精度传感器,精准捕捉关节运动微小变化,实现人机互动与实时康复数据反馈;结合自适应算法实现动态重力补偿,精准调控角度/速度/力矩三维参数,通过循迹坐标点样线拟合生理运动轨迹;创新集成多训练模式切换系统,满足全康复周期需求;产品兼具硬/软件双重安全防护,提高产品安全性。 腕关节康复器 前臂康复器 肘关节康复器 膝关节康复器 踝关节康复器
吉林大学 2025-05-19
昊星自动化:以技术引领行业,以合作驱动发展
2025年2月7日,珠海昊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下简称:昊星)作为广东实验室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成功举办新春行业交流活动。广东省实验室设计建造技术协会(下简称:协会)秘书长罗菲同霍尼韦尔、广东易众洁净科技等9家会员单位代表到访,与公司总经理张雁翔、市场总监林旭峰等管理团队共话行业发展。
珠海昊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2025-02-21
一种用于饱和蒸气压实验的可视微小气流量调控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饱和蒸气压实验的可视微小气流量调控器,该调控器包括用于减压调节的 第一竖管和用于增压调节的第二竖管,两个竖管分上下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两个竖管顶端侧壁各连接 一个出气管和一个下端伸入竖管底部的进气管,进气管的下端为尖嘴管;出气管上设有活塞。使用时在 竖管底部盛少量液体,气流通过液体冒泡而出,通过连接在出气管的活塞调节并观察冒泡速度以实现可 视气流调节,开关活塞控制气泡个数以实现微小气量控制。出气管设置于竖管顶端侧壁保证了足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应用于固体燃料燃烧机理研究的可视装置
(专利号:ZL 201410326059.X)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固体燃料燃烧机理研究的可视装置,属于燃烧实验加热设备领域。本发明中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为加热腔,在外管的外周设置有耐火隔热层,耐火隔热层上设置有窥视窗;样品推送装置安装于炉体的第一密封法兰,该样品推送装置用于将固体燃料送入炉体的内部;进排气系统安装于炉体的第一密封法兰和第二密封法兰上,该进排气系统用于调整炉体内部的燃烧气氛及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分别与进排气系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探索阿尔兹海默病治疗新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据报道,金属离子触发的淀粉样β肽(Aβ)聚集和乙酰胆碱失衡是AD发病的可能因素。因此,需要一种既能抑制和减少Aβ聚集,又能同时调节乙酰胆碱失衡的联合治疗来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常津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 (IF:15.8)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Targeted and High-Efficiency Nanosystem for Combinational Therapy for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论文。本工作报道了一种共载Clioquinol(金属离子螯合剂)和Donepezil(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并修饰了TAT(跨膜肽)和GM1(具有靶向Aβ功能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粒(dcHGT NPs)对阿兹海默病治疗机制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TAT和GM1可显著效提高载药人血清白蛋白药物递送纳米系统的入脑效率和脑内滞留能力。(2)dcHGT纳米粒可在体外显著抑制和消除Aβ聚集,减轻小胶质细胞乙酰胆碱相关的炎症反应,并减轻Aβ寡聚体对原代神经细胞的毒性。(3)在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中,dcHGT纳米粒可有效减少Aβ沉积,改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挽救记忆障碍并显著提高乙酰胆碱调节能力,从而减缓疾病的发病进程。该研究有望提供一种多功能、高效协同、生物安全性好的阿兹海默病治疗新候选方案。
天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220 2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