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医用可调式下肢抬高装置
 【发 明 人】马勇;王建伟;郭杨;黄桂成;王培民;邵阳;戴琰琨;周信;李昀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下肢创伤或术后患肢抬高的可调式下肢抬高装置。【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是一种下肢创伤或术后患肢抬高的可调式下肢抬高装置,包括底架,滑动横杆,近侧调节支架,远侧调节支架,伸缩横杆,重磅帆布。本发明采用可调式下肢抬高装置代替传统的软枕、软垫或布朗氏架,灵活性强,稳定性好,功能可靠,能较好满足临床需要,且操作简便,有利于卧床病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可靠性,并可规范化、科学化患肢抬高的操作方法及控制标准,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
针对现有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结构复杂、投资大,维护使用不方便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该种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低、使用寿命长、补偿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由无功元件、晶阐管开关、用于降压的变压器等构成,其结果特点是:用于降压的变压器为调压变压器,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始端接高压母线、末端接地或者接另一相的高压母线,次边绕组始端附近的调节触点经分接开关接低压母线,该低压母线与次边绕组的末端之间接有无功元件与晶阐管开关的串联体。 本实用新型的无功元件为电容器组或电抗器或滤波器,使得本实用新型既可吸收电网中的感性无功功率,也能吸收容性无容功率,还可在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同时,滤除谐波提高电网质量。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精密可调恒流电源技术
1、成果简介 可以研发:精密可调恒流电源等。 技术指标:1、电流等级:1A-20A;稳定度:1×10-62、应用说明 主要应用对象:电子显微镜、磁场生成、回旋加速器、原子陀螺等领域。3、效益分析 高技术产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手动单道可调式移液器
产品详细介绍百得宝得手动单道可调式移液器:1. 自重轻巧,更贴合亚洲人手型2. 白色枪体搭配简洁明快的红、蓝、绿等各色,以区分不同规格3. 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快捷轻便的管嘴推出器,可减少手部疲劳4. 轻松地旋转活塞按钮选择分液量5. 数字视窗,令所设定量程一目了然6. 量程范围广(0.1-5000ul)7. 可便捷地进行校准和维修8. 替换型管嘴连件过滤芯,可防止污染和管嘴损坏9. 可拆卸式管嘴连件,具有高性能的化学防腐性,且可以高温高压消毒10. 提供全套消毒、维修及校准服务。产品编号 量程 增量 测试体积(ul) 准确度% 精确度% 适用吸头720005GN 0.1-2.5ul 0.05ul 2.5 2.50 2.00 A.L.M 1.25 3.00 3.00 0.25 12.00 6.00 720000GN 0.5-10ul 0.1ul 10 1.00 0.80 A.C.L.M.N 5 1.50 1.50 1 2.50 1.50 720080GN 2-20ul 0.5ul 20 0.90 0.40 C.N.O 10 1.20 1.00 2 3.00 2.00 720020GN 5-50ul 0.5ul 50 0.60 0.30 C.D.O 25 0.90 0.60 5 2.00 2.00 720050GN 10-100ul 1ul 100 0.80 0.15 C.D.O.P.Q 50 1.00 0.40 10 3.00 1.50 720070GN 20-200ul 1ul 200 0.60 0.15 C.D.P.Q 100 0.80 0.30 20 3.00 1.00 720060GN 100-1000ul 5ul 1000 0.60 0.20 E.G.S 500 0.70 0.25 100 2.00 0.70 720110GN 1000-5000ul 50ul 5000 0.50 0.15 J 2500 0.60 0.30 1000 0.70 0.30
武汉宏锦 2021-08-23
电缆防火包带 电缆阻火包带 电缆用阻燃包带
产品详细介绍 阻火包带是一种用于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的防火阻燃的新型产品,具有防火阻燃性、可操作性等优点,在使用时无毒无味、无污染,在电缆的运行中不影响电流的载流量。由于阻火包带缠绕于电缆护套外表,当火灾发生时,能迅速形成阻火隔热的炭化层,从而阻止电缆的燃烧。阻火包带广泛适用于高低供电线路,特别是发电厂、变电站所、地铁、电缆隧道隧道、通讯、冶金、化工、大型公共场所等环境下的电缆防火,也可用于其它有防火要求的部位。使用方法:阻火包带适当用力拉伸,以1/2半搭盖形式包于缆防火部位,叠绕长度应符合设计部门要求。 在绕包收尾处,用力拉伸阻火包带,叠z绕二遍用玻纤带扎首尾处更好。    
西安鑫博安防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改性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成果基于间位芳纶材料,通过调控制膜配方以及制膜工艺,所制备的间位芳纶膜具有高的渗透通量、高的机械强度以及良好的耐酸碱性能。依托于自身实验室的中试平板刮膜装置,实现了间位芳纶膜的中试化制备,并且进行膜组件、膜设备的进一步放大设计。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甲酰胺(PMIA))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耐高温纤维,具有出色的综合特性,包括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亲水性和阻燃性。膜材料的耐压性和耐热性是膜分离工艺长期运行所必需的,这些优异的性能使PMIA成为膜制备领域的关键性材料之一。此外,由于该材料易溶于普通有机溶剂中,因此,可以采用非溶剂诱导相转化(NIPS) 法制备PMIA 超滤膜,这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目前我国的膜材料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并且亲水性差、机械强度低、耐溶剂性能差等诸多问题,而间位芳纶膜材料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并且价格便宜,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基于间位芳纶材料,我们通过调控制膜配方以及制膜工艺,所制备的间位芳纶膜具有高的渗透通量、高的机械强度以及良好的耐酸碱性能。依托于我们实验室的中试平板刮膜装置,我们实现了间位芳纶膜的中试化制备,并且进行膜组件、膜设备的进一步放大设计。所开发的PMIA膜可以达到及其高于市场同种类产品,其产业化可大大丰富目前水处理市场。 平板膜纯水通量不小于700L∙m-2 ∙ h-1 ∙ bar-1(温度 25℃(不含)以下),静态水接触角低于60°。【纯水通量和接触角测试方法依据国家标准 GB/T 32360-2015《超滤膜测试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一种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基静电纺丝阻燃隔膜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基静电纺丝阻燃隔膜及其应用,所述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基静电纺丝隔膜即PMIA基静电纺丝隔膜是通过将改性PZS微球与PMIA以及有机溶剂混合后,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获得,所述改性PZS微球是通过在具有阻燃性能的聚磷腈PZS微球表面原位生长无机层SiO<subgt;2</subgt;制备获得;所述聚磷腈PZS微球是利用单宁酸和六氯环三磷腈之间的聚合反应制备获得。本发明制备的纺丝隔膜具有非常优异的孔隙率、吸液率和离子电导率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烫光机托布带、烫光机毛毯带
托布带:克重4600g/㎡,厚度10mm 吸油毡:厚度10~20mm 适用于:人造毛皮行业,毛纺行业,烫光机、烫剪机以及各类进口、国产机械以上产品规格根据客户需求均可定制。
上海芸英工业皮带有限公司 2025-01-09
一种HEVC快速帧间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EVC快速帧间预测方法,首先统计出两组健壮的阈值使其能满足不同深度级的编码单元(CU)以及不同量化参数(QP);当当前CU的SKIP模式的率失真代价小于给定阈值时,该CU的最优预测模式为SKIP模式;当当前CU的最优预测模式的率失真代价小于另一给定阈值时,该CU停止执行进一步的分割.本发明可精确地终止编码单元不必要的深度计算以及跳过不必要的预测模式计算,能够极大地降低HEVC的帧间编码复杂度,有助于实现HEVC编码器的实时应用.
华侨大学 2021-04-29
超远距离星间高速通信技术
星间链路技术主要用于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军事通信系统以及海洋和地面观测卫星系统等,使卫星具有互通能力,不但可以减小信号传输延迟、而且提高系统的抗毁性和机动性。如目前的北斗全球组网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远距离、实时星间通信的问题。 星间通信链路技术 天津大学微波太赫兹微电子系统实验室结合微波空间通信和激光空间通信的优点,提出了一种介于红外激光和毫米波的中间频段,兼顾微波通信和激光通信优点又能克服二者的缺点,可同时满足大于1Gbps高速传输要求和万公里距离以上远距离传输要求的新型光电子学太赫兹星间通信系统。利用标准商用工艺、通过自主研发解决小型化的片上太赫兹信号源、巨量太赫兹天线阵列以及太赫兹空间功率合成等技术难题。该工作目前得到了航天五院卫星事业部的支持。 太赫兹泄漏波天线单元结构 世界上首个泄露模天线,天线的工作频率为410GHz 28.3THz远红外探测器芯片
天津大学 2023-05-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6 5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