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航空发动机叶片、叶盘阵列加工装备及应用
该成果主要涉及叶片、叶盘阵列加工装备设计方法,同时利用精密数控磨削工艺,在阵列机床上实现双端带冠叶片的高效率加工技术。该成果可以构成完整的航空发动机加工技术体系。其中:1)建立多主轴阵列机床的设计方法,可实现一个工序同步加工叶片零件,提高叶片、叶盘加工效率;2)形成利用圆柱坐标机床三个运动轴实现叶片榫头和型面的全面加工方法,可用于进一步降低阵列机床成本;3)利用环面砂轮实现双端带冠叶片的精密磨削方法,可在阵列机床上一次装夹完成全型面的加工,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09
一种甜叶菊的无土栽培的种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甜叶菊的无土栽培的种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基座、检测器和栽培装置,检测器由信息采集器和操作按钮构成,操作按钮卡接在信息采集器的外壁面上,信息采集器的顶端设置有可充电电池,栽培装置有储液箱和种植孔构成,种植孔贯穿连接在储液箱的外壁面内。该种甜叶菊的无土栽培的种植装置,栽培装置的四周安装有多个感应单片,顶板的下方安装有多个传感导片,多个感应单片与多个传感导片信号连接,通过多个感应单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果叶兼用人工多倍体新桑品种嘉陵40号
该品种是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余茂德教授、赵爱春教授和王茜龄副教授新近采用植物组织培养与染色 体工程和杂交相结合育成,该品种桑根大,结果多而密,产量高(亩桑产果量1600公斤以上),亩桑产叶量 2250公斤以上,结果部位集中,适宜套袋,采果采叶省力,2014年通过重庆市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桑 模甜度比对照高2度,桑棋还原糖含量为11.26% ,榨汁率高达60%。该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经济价值高 的多倍体果叶兼用新桑品种,适应渝、川、云、贵、桂等西部蚕区、长江流域和北方蚕区不同类型桑园种 植。农民种植该新桑品种,既可获得桑果收益,还可获得养蚕收益,种植该品种年亩桑、果效益可达 15000元以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西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漏洞补丁定位方法
本发明属于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漏洞补丁定位方法。本发明针对PatchScout工具的漏洞‑代码提交关联度排序算法作出改进,以提升其在开源软件漏洞安全补丁定位方面能力。本发明在PatchScout漏洞信息提取与特征生成、RankNet排序生成初始概率的基础上,通过贝叶斯优化动态调整RankNet模型的超参数;使用高斯过程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以最小化损失函数;在反复迭代与参数调整之后,最终获得性能优秀的排序模型。本发明方法显著提高了模型的精确度与召回率,有效缩小了搜索范围,对收敛速率有明显改善,在安全补丁识别的不平衡数据集问题中体现出良好的性能,为开源漏洞补丁定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复旦大学 2021-01-12
高校一站式网上大厅系统
智教高校一站式网上大厅系统构建一个集成化、智能化的在线服务系统,覆盖高校教学、管理、生活等核心场景,高效处理来自学生和教职工的各类申请业务,如学生的请假审批、奖学金审批,教职工的调课审批、报销审批等。审批流程应具备灵活性,可根据不同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审批节点和权限。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务,推动校园数字化转型。 审核流程具备工作流引擎,支持自定义各项审批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学籍异动、处分审核等。提供伴随工作流程的消息提示功能。可设置工作流程的审批某个角色,流程执行过程中的审批人可以精确指定为角色下的某个用户。 可以根据高校实际业务管理需求及线下一站式大厅地址及布局,自定义预约部门信息、预约地点、办事内容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线上查看,并根据个人需求选择。 1、将学校教务、学工、后勤、科研等各部门分散的服务事项整合至一站式网上大厅。通过搜索栏、分类导航等多种便捷查找方式,用户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服务。针对不同服务类型,定制灵活可变的业务流程,涵盖申请、审核、审批直至办结的全流程,并配备自动提醒机制,保障业务处理的及时性。 2、学校管理部门实现各类申请业务的高效审批。审批流程可根据业务类型灵活设置不同审批节点与权限。 3、打造功能齐全的信息发布平台,学校管理部门可轻松发布通知公告、政策法规、新闻资讯等各类信息。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5-05-16
银杏叶创新提取分离技术与设备和质量标准化
项目研究使用创新的提取和分离设备,利用目前国内外没有研究过的超磁辐射聚能提取器来提取银杏叶,比起传统的煎煮回流、渗漉等方法,更加节省能源,利用生产空间小。重要的是在提取过程中对要求限度极低的银杏酚酸经过了转化分离,使所得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酚酸含量小于5ppm,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的含量更高,杂质更低,易于进一步处理,最终产品质量远高于同类产品,达到或超过美国和欧盟标准,开创国内银杏叶提取的新技术工艺、新设备仪器,新生产质量控制系统,具有科技创新值得推广使用的意义。同时,对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订高于国内标准的测定指标,使其能更科学、更有利的起到控制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虽国内有银杏叶提取物的标准,但其低于美国或欧盟标准,而该项目制订的银杏叶提取物质量达到或高于美国或欧盟标准。在目前同行业中领先。而且,在利用创新技术设备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的银杏叶提取物工艺的现代与标准的国际化,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及国际PCT专利的申请,保护创新的的提取和分离工艺技术与创新,为产品国际化创新建立良好的基础。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一种适应急水流条件大叶藻种子增殖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急水流条件大叶藻种子增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地上部分(2)、隔板(3)、地下部分(4),所述装置主体(1)为一根直径15cm硬质pvc管,长度30cm,管上端3cm处设置隔板(3),将管分为地上部分(2)和地下部分(4)。本发明具有种子萌发率高、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横梁可上下移动的百叶窗
一种横梁可上下移动的百叶窗,本实用新型涉及百叶窗技术领域;两个对称设置的纵梁的内侧壁均活动设置有横梁,且纵梁内侧的凸起上前后侧壁均设有齿条,两个横梁的前后两侧均旋接有一号转轴,一号转轴的外端穿过横梁后,与二号齿轮连接,二号齿轮与齿条啮合设置;前后两个一号转轴之间设有二号转轴,二号转轴的左端旋接在左侧的横梁中,二号转轴的左右两侧均套设固定有固定盘,固定盘与贯穿固定于数个百叶片左右两端的梯绳上端卡设固定,二号转轴的前侧设有三号转轴,且三号转轴的右端旋接于右侧的横梁中,三号转轴的中部套设固定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⑨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王晓光: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关于数智赋能沉浸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基于大数据与AI建设而成,是一个集成的、体验化的创新性教学空间。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楼宇式吸收式换热站
01. 成果简介 由于节能减排的要求,许多回收工业余热作为热源进行城镇供热的供热改造方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广泛的认同。采用板式换热系统的一次网回水温度高于二次网回水温度,使得整个系统的一次网回水温度较高,难以回收低温的工业余热。同时,一个换热站带多栋建筑的供热模式难以实现分栋独立调节,无法避免冷热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热量损失。 本成果公开了一种楼宇式吸收式换热站,由吸收式换热器、补水定压装置、二次循环泵以及站内一次网水路和二次网水路组成为一体化换热站,一次网进水进入后分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连接吸收式换热器的热侧进口,另一个支路连接补水定压装置的进水口,吸收式换热器的热侧出口经流量计与换热站一次出水口连接;二次网回水进入后经水处理装置后分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连接吸收式换热器的冷侧进口,另一个支路连接补水定压装置的出水口,吸收式换热器的冷侧出口连接二次循环泵的进口,二次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换热站二次出水口。 相比北欧流行的传统楼宇式换热站,改变了最基本的换热设备,将普通楼宇式换热站的板换改为吸收式换热器,从而可以使得一次网回水温度比二次网回水温度要低,温差达到15K到25K,相比我国目前已经在部分集中换热站应用的卧式吸收式换热器,实现了分楼栋的供热,大大减小了换热站占地面积,取消了传统的集中的热力站,从而可以实现分栋楼宇式供热,增加了单栋建筑的调节性能,同时实现了分栋热量计量。 楼宇式小型吸收式换热器示例和优势02. 应用前景 楼宇式吸收式换热站可以代替传统集中热力站,放置于每栋楼前或地下室为单栋楼供热。03. 知识产权 成果涉及1项授权专利。04. 团队介绍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3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领导,旨在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及实现。自成立至今已承担和完成了国家重大科研任务14项、省级部委科研任务6项。在所完成的科研成果中,有2项获国家级奖项,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申报了25项国家发明专利。共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本,发表论文百余篇。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 联系方式 邮箱:zhysh@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03 20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