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9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4700余人,留学生85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6600余人;有教职工3570余人;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肇始于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抗战爆发后,1938年西迁陕西城固,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几经辗转,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1949年12月,焦作工学院拨归当时的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1年4月,学校从焦作搬迁至天津办学。1952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搬迁至江苏徐州办学,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校舍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改设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原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从中国矿业大学独立出去,命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至此,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2004年,学校成为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能源资源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按照“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思路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断增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拓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深入实施“十四五”改革与事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矿大力量!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01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党和国家领导亲切关怀。董必武、李先念等先后为学校题词和题写校名。199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百年校庆亲笔题词。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听取我校关于生物产业的汇报。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学校师生“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校园环境得天独厚。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坐拥狮子山,三面环湖,拥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9公里浪漫湖岸线,10公里“林中路”,6.6公里湖光绿道,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景面文心、情境交融的校园风貌引人入胜。 学科优势特色明显。首轮“双一流”成效评价,学校整体建设9项评价指标中,7项指标为第一档。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再次滚动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分布于农学、生命科学、理学、工学、医学、社会科学等6个门类。其中,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实现了农学、生命科学2个门类的全覆盖;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实现了农学门类的全覆盖。 教育体系完整。现有学院(部)17个,本科专业6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全日制在校学生34048人,其中本科生19451 人,硕士生10418人,博士生3747人,留学生432人。 硕彦俊秀荟萃。现有教职工3022人,其中教师1701人,教授559人,博士后32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4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5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6个,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83个。国家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 教育教学改革卓有成效。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5项。获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1项、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6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专业2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8门。 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1个。 发展愿景:到2035年,将学校基本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成为世界高等农业教育高地、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优秀人才富集区。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01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王春春,校长陈发棣。 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1914年私立金陵大学农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金陵大学农学院、南京大学农学院(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为主体,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1年,搬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回迁南京,恢复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 南京农业大学现有农学院、工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含无锡渔业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金融学院、草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体育部等20个学院(部);74个本科专业、30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17个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教职员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47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5人,入选国家其他各类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150余人次,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7个。 南京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干部培训等各层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植物生产、动物科学类、农业生物学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是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的大学之一。2000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14年,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园艺、风景园林、茶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英语、社会学、农村区域发展、旅游管理、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金融学、会计学、草业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生态学、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中药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动物药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法学、投资学等13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以“诚朴勤仁”为核心的南农精神,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南农品质”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先后造就包括66位院士在内的30余万名优秀人才。 南京农业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获评A+,公共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3个学科获评A类。在第五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有10个学科进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社会科学总论、临床医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进入1‰,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进入前1‱,跻身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展望未来,作为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拓荒者,南京农业大学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加强内涵建设,聚力改革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开启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崭新征程!
南京农业大学 2021-02-01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省属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吉林农业大学前身是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于1948年在黑龙江省创建的农业干部学校,1950年变更为黑龙江农 业专科学校,1956年更名为北安农学院,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1958年,北安农学院、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校名。1959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基地。 学校设有15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和1个直属教学部门。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工1857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务院特贴专家4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5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6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首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黄大年式科研团队"1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513人,其中,本科生15401人,硕士研究生2594人,博士研究生297人,留学生221人;在校函授生3152人。现有6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各类实践教学基地373个。2001年和2007年在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均获得“优秀”,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跨专业门类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现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人参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等15个国家和部委级科研平台,56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415项,科研经费达到10.08亿。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4项,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主办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经济动物学报》分别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形成了以校地合作的"安图模式"、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校企合作的"博瑞模式"和国际合作的"赞比亚模式"为标志的科技服务体系,累计创造技术增收200余亿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赞比亚等国家的79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联合开展合作办学,是中国政府和吉林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学校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代表国家援建的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作为中方实施主体大力开展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美国盖茨基金会三方合作;是首批承建农业农村部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项目中方单位;在赞比亚大学建立“中赞学院”,开展境外办学;是吉林省第一所开展国家级援外培训的省属高校和第一个开展国家“走出去”境外人力资源培训单位。 学校占地1353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19公顷,教学、科研基地1034公顷,总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8亿元,图书馆藏书285万册。学校与5A级风景名胜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相毗邻,校园规划别致,景色怡人,素有“花园学校”之美誉。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特色办学之路,培养和造就了包括省属单位首位院士在内的10余万优秀学子。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吉林省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并作为全省高校系统唯一代表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 新时代的吉林农业大学将在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基础上,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吉农新篇章!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2-01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现任党委书记钟登华,校长孙其信。 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北京农业大学于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于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并批准试办研究生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于1995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于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1年学校及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等九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2003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10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视察中国农业大学,祝贺农大建校百年,鼓励学校再创辉煌。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亲切座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学校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要求。2010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鼓励全校师生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更大贡献。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校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视察学校时要求学校教书育人和党的建设“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耽误”,“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提出殷切期望,深切勉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为学校在新时代高举“立德树人、强农兴农”旗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学校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三农”人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己任,保持农业优势学科,发展多种新兴学科,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2-01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
学院创办于2001年6月,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办学规模超过万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位于拥有“避暑之都”和“森林之城”美誉的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白云区,毗邻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市综合保税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学院占地面积500余亩,拥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先后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100强独立学院、贵州省最佳独立学院、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春晖行动”先进工作集体、贵州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综合实力列省内独立学院前茅。 学院秉承“保证基础、强化实践、突出技能、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拓宽传统专业,积极培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专业,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适应面广的学科专业体系;实施春秋两季“学期实习”和“顶岗实习”,建立了200多个实习基地,培养和造就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院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融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为一体,共享贵州师范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雄厚;聘请省内资深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文学与新闻传媒系、社会科学系、理学系、美术系、体育系、外语系六个系;有汉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体育、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电子商务等5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12000人。学院已毕业学生近20000人,毕业生就业率高,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立了“学院—家长—社会”联合培养机制,低年级重养成教育,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以教学为中心开展“一个月一个主题,一个班一个亮点,一个专业一个特色,一个系一个精品”学生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热情。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精心打造“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专业学术、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各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获省级奖项500余项。其中教学方面,获全国师范生第三届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3大赛银奖、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一等奖;教育方面,获第十二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贵州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贵州省第一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团体第二名、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贵州省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作品展连续三年金奖;获共青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优秀集体、贵州省第五届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大赛冠军、“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行动优秀实践团队、第二届“千校万师”杯全国电视·网络演讲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学生社团方面,晨曦社、春晖社、农民之子、环保协会获全国优秀社团。 学院建立“奖勤助学贷”五位一体的资助管理体系,设有国家级奖助学金、校级奖助学金以及社会慈善基金,对优秀学生、贫困生予以资助和鼓励,学院每年对学生的各项奖励及资助金额高达近2千万元。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 2021-02-01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全国唯一 一所食品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为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和河南省食品工业大省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城乡劳动者培养培训品牌基地、河南省扶贫开发“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河南省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占地665.3亩,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资产6.83亿元。在校生7017人,现有专任教师409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4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31人,“双师型”教师205人,另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111名。 学院围绕食品工业产业链技术技能岗位要求,设置了食品工业发展急需的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机械、食品包装、食品制冷、食品营销、食品物流、食品电商、营养与烹饪等相关专业。学院现设置专业35个,其中食品类及相关专业25个,占现有专业71.4%。 学院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专业建设思路,不断打造专业品牌的龙头地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五共”(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培养模式。 与河南大匠烘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大匠烘焙学院”,与河南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中标检测学院”,与双汇集团共同成立了“双汇商业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同成立了“京东电商学院”等8个特色二级学院。学院先后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电子商务;河南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8个——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经评审被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项目。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000多台(件),总值1.03亿元。学院与河南三剑客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建有乳制品、烘焙食品、饮料、粮油加工等4个实习工厂。建有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机械工程、汽车工程、营养烹饪技术、信息工程和营销电商等7个校内实训中心。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河南省食品类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河南大匠烘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大匠烘焙工厂,与河南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漯河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均已被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拥有漯河双汇集团、临颍县产业集聚区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5个。学院馆藏纸质适用图书50.25万册,各种期刊杂志1000余种,电子图书20万册。 学院是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和河南省食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牵头组建单位。 省食品职教集团被省教育厅列为我省“开展多元投入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改革试点”项目,并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漯河市政府依托学院成立了漯河市食品研发公共平台(该平台已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学院牵头成立了“漯河市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漯河市食品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和河南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中心--果蔬加工与保鲜工程技术中心。学院成立了“沙澧众创空间”,获批市级众创空间、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和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建校以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50000余名,近年来培训食品企业在职职工20000多人次,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30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就业满意率95%以上;90%以上的毕业生安置在双汇集团、乐天澳的利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等河南省著名食品企业,多数已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骨干,为推动河南食品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央和省委对学院寄予厚望。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现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三任省委书记等先后来学院视察或指导。他们认为学院办得很有特色,希望学院面向地方经济,重视技能培养。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明确指出,要把漯河打造成食品加工基地、食品交易基地、食品消费基地、食品研发基地和食品教育基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到学院调研时指出,你们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设置等方面,办学理念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后劲足。漯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蒿慧杰、刘尚进等多次到学院进行调研,为学院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2017年,学院被河南省教育厅作为“职业教育中原行”的先进典型推荐给国内主流媒体,《光明日报》、《人民网》、《大河网》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学院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果。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 2021-02-01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 2021-02-01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⑫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杨建新: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iCenter的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实施本科层次教育的独立学院。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立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以财经、管理为重点,现代应用艺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应用技术大学;形成了“四个特色”:面向市场的办学特色,技术与学术并重的教学特色,讲求实际的育人特色,国际化的发展特色。 办学以来,根据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办学特色,学校设置了会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学院、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共7个二级学院及公共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和终身教育学院;现有30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11700余人。 依托百年根基 华南农业大学被纳入广东省建设“双一流”的一所高校,她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作为珠江学院的举办方之一,华南农业大学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负责,择优选派任课教师及管理人员参与学院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更好地转型发展。 理想学习场所 学校坐落于广州市著名的生态风景区——从化区,紧邻街北、大广高速和105国道,南距广州市区4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现有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荔枝林环绕,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建有完善的教学楼、图书馆、专业实验室、标准体育场等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成才保障;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教学、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制度,为莘莘学子在校安心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 目前已建成宿舍(4-6人间,配空调和网络接口)、食堂、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 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和图书馆已覆盖无线网络。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藏书12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500余种。 创新培养模式 学校以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现代思维、国际视野、健全人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不断创新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学院——“基本规格+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学、训、赛相融,知、能、用并行”的教学体系。 经济管理学院——“学校+企业+社会”: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微留学+海外留学升硕”: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现自我和个性化成长。 设计学院——“专业基础教学+专业工作室+综合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构成的一体化协同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该院的艺术学科在广州日报主办的“学科实力排行”中,位列广东省独立学院第1名。 传媒学院——“专业双基+模块实训+内外联动+艺术引领” 的立体化培养模式,通过项目驱动和精品导向,打造新媒体时代传媒艺术高端应用型人才。 外国语学院——“大基础,多方向”、“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发挥“三个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应用复合型、技能型、国际化的外语人才。2011级英语专业TEM-8为26.9%,高出全国独立学院平均水平。 信息工程学院——“项目驱动,行业参与,强化实践,双证双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体现本院理工学子超越重本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超越高职高专学生的技术和技能的能力。 人文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技能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四个板块有机合成的课程体系,培养具备“传统的听说读写技能+先进的现代传播技术”的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良好素质教育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中披“金”挂“银”。2013年,荣获“飞思卡尔杯”全国特等奖;2014年,荣获第23届时报金犊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赛二等奖,广东省赛区一、二、三等奖,第8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广东赛区一等奖;2014年,荣获广东省大学生翻译大赛口译比赛三等奖;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创业专项赛三等奖;2015年,我院学子林业鹏获MOS大赛全国特等奖。 培养就业竞争力 本着“以生为本”、“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学校设立了终身教育学院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CDC)两大平台。CDC推进校企合作,打造就业“高速公路”。同时面向全院学生提供全程(大一至大四)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 依托终身教育学院的深造平台,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如Oracle(甲骨文)学习中心、SAP-ERP特色班等,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提升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资质,不断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优势。近年来,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42%,位于同类院校前列。 多元成才渠道 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有“4+1”本硕连读项目、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国际认证项目、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含麦迪逊分校)本科直达项目等留学教育和国际认证项目,并于2015年新增加拿大海外课堂项目。目前各项目毕业留学生近80人,在读学生近200人。近年,“4+1”项目学生获得了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拉夫堡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利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 士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设有考研辅导中心,遴选校内外一流师资,为考研学子提供专业、优质的全程辅导服务。学校被列为广东省本科第二学历考试教育首批试点单位,学生可在校内参加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试点专业的学习考试。目前,首批学生已顺利毕业,部分优秀学生一次性通过考试并获得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学历和学士学位证书。 设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中心,让学生不出校门便能参加ORACLE(甲骨文)国际认证、SAP-ERP国际认证、教师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驾驶证等为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认可、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项目的培训认证。 独立颁发文凭 本校学生修满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并符合毕业生资格者,颁发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毕业证书;学生符合《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规定者,授予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建立奖助体系 国家在我校设立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校设立有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此外,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8000元/学年。学校为鼓励优秀学生和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努力学习,2017学年共发放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113.85万元,资助勤工助学的困难学生41.065万元!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228 2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