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轻合金高致密度压力铸造技术
通过在压铸过程中抽除模具型腔内的气体而消除压铸件内的气孔 和溶解气体,降低铸件气孔率、硬度提高、微观组织细小,全面提高压铸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针对汽车行业开发了新型高性能压铸镁/铝合金材料、高真空压铸成形技术及挤压铸造装备。 技术背景: 通过在压铸过程中抽除模具型腔内的气体而消除压铸件内的气孔 和溶解气体,降低铸件气孔率、硬度提高、微观组织细小,全面提高压铸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针对汽车行业开发了新型高性能压铸镁/铝合金材料、高真空压铸成形技术及挤压铸造装备。 技术水平: 可在1.5s内实现模具型腔压力达到5kPa的超高真空水平,气孔率与传统压铸相比可降低一倍以上,可实现大型薄壁压铸件热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 2021-10-21
高性能铝基合金制备及其应用
本成果为一系列铝基合金材料,包括铝硅合金、铝碳化硅梯度复合材料以及高硅铝合金壳体的成形方法和模具。将铝硅合金粉末和铝基复合材料的板坯直接铺设进行热压烧结,不需要经过冷压成型,减小热膨胀系数,易于控制铝基复合材料层的厚度和形状,确保工艺的可重复。 将铝硅合金与铝碳化硅有机结合,构成具有多层梯度结构的铝硅/铝碳化硅梯度复合材料,一方面利用铝碳化硅复合材料的高强度和高模量,为电子器件提供良好的机械性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铝硅合金的易加工、可镀覆、可激光焊接等优点,有利于加工成具有复杂形状的封装壳体,为高功率密度电子器件提供封装保护。本成果还提供一种加工模具,可以对高硅铝合金壳体的尺寸进行约束,使得成型后尺寸偏差小,且通过模具设计可以获得不同形状大小的封装壳体,成形后尺寸偏差小,合格率高。
中南大学 2023-08-03
高性能铜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成果制备的高抗变色金色铜合金金色度高,不含贵金属元素,成本较低,同时加入微量钴,大大提高合金抗脱锌腐蚀性能。通过首创的Cu-Fe合金短流程制备装备及工艺制备出的Cu-Fe合金,经过形变强化、细晶强化以及微米级/亚微米级/纳米级Fe相多尺度协同析出强化等共同作用,使Cu-Fe合金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能。本成果提出一种合金化无氧铜的制备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氧铜条在进行生产功率模块的热处理工艺时,随着热的输入,晶粒会急剧增大,从而在下一道接合工艺或是与其他零部件接合时发生各种故障问题,进而实现了即使850℃高温时,也可以抑制晶体颗粒增大。
中南大学 2023-08-03
矿用硬质合金钎焊连接新技术
所属行业领域 焊接与连接 成果简介 矿用硬质合金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石油钻井、隧道掘进等领域,涉及到硬质合金齿刀与合金钢的钎焊连接,现有的合金钎料主要是HL105、HL 801黄铜基钎料,含有大量低熔点挥发性元素锌,焊接工艺稳定性较差,焊接件的使用寿命和抗冲击性能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使用要求。本技术为瞄准国外先进发展水平,开发出的新型Cu-Mn基合金钎料及其钎焊连接工艺技术,特别适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4
42001金属矿物、金属及合金标本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铝合金流水线实训台
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
镇江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2-05-27
专家报告荟萃㉓ |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马骊:深入数字化建设 推进智能化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研发与建设经验,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构建了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新一代综合教务系统、爱课教学支持系统、自主实习服务平台以及全域全员实时闭环的教学评价系统等。面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确立了“深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智能化应用”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优势。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1
一种机器人球窝关节摩擦副的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球窝关节摩擦副的测试装置.现有磨损试验机难以模拟机器人球窝关节摩擦副的真实磨损情况.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加载轴,关节窝夹具和关节头夹具;第二旋转轴和加载轴同轴,第一旋转轴与加载轴垂直.本实用新型通过关节窝夹具和关节头夹具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以及加载轴上的不同组合固定方式,在同一套装置内完成球窝关节转动和摆动测试,通过灵敏电流计实现了在不破坏配对关系情况下,对磨损量的动态测量,测试结果准确性较高.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05-06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的自驱动感官控制人机交互系统
感官控制的人机交互(human-machine interface, HMI)可以在人和外界 设备之间建立新的自然交流途径,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例如,有意识 地眨一下眼睛,即可开/关电灯。传统的采用眼为微弱的体表生物电信号,却 忽略了眨眼引起的太阳穴附近皮肤的微小运动。本项目采用摩擦纳米发电技术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 ),设计一种微运动 / 位移传感器 (mechnosensationalENG, msTENG),对于该微小运动的探测有极高的灵敏度 (数百倍于同步眼电信号),并且相对于传统的眼电探测电极具有更好的耐久 性和稳定性。通过与眼部巧妙的附着方式,获取高灵敏度和持久稳定的眨眼 信号采集,并将此眼部微动传感器用于人机交互,构建了眼动控制家用电器 和眼动虚拟打字界面等人机交互系统。这一研究的开展,给感官控制人机交 互领域注入了新的设计理念,使得通过眨眼来控制外部设备有希望从实验室走 向我们的日常生活。 关键技术: (1)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的眼部微动传感器设计(包括工作模式的选择, 摩擦材料、电极材料的选择及加工等)以及器件制作工艺水平,都将直接影响 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美观舒适性,这在整个系统中是最为关键的技术。 (2)  眼部微动传感器在眼部周围附着方式的设计,需要保证器件的灵敏度、 信号的稳定性和操作的方便性,并考虑使用上的舒适美观。这是这项技术能否进 入人们实际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基于眼部微动传感器的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要求功能适用、界面友 好、操作简易、性能稳定,便于正常人群和闭锁综合征LLock-in,)患者等特 殊人群的使用,这是这项技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之一。创新点: (1)     首次将基于摩擦电和静电感应耦合的自驱动高灵敏传感器作为替 代传统生物电传感器应用于感官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为人工智能领域注入了 新的传感器设计理念。 (2)     将基于摩擦电和静电感应耦合的自驱动眼部微动传感器巧妙地固 定在眼镜架上,并做到位置可微调,对比传统的眼电传感器将多电极贴在眼部 附近,不仅美观舒适、成本低廉和操作简单,而且采集的信号灵敏度高,信号 输出稳定可靠。 (3)     摩擦电和静电感应耦合的传感技术,采用的单电极信号采集,直 接采集微运动引起的电信号,从信号采集源头上突破了传统的生物电信号采集 弊端(采集多电极间势差变化信号),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数百倍。因此,避 免了传统眼电系统中精准识别算法的开发和严格操作技术的培训等。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的微动传感器制作成本低廉,因其高灵敏度和 可靠性带来的后端设备简化,以及其操作的简易性和侃戴的美观舒适性,都 将促成该项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服务于广大群众,特别是渴望与外界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价值。恢复交流的特殊疾病患者们,而这一群体在中国高达20 万人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重庆大学 2021-04-11
面向自动驾驶的低延迟(5G)摩擦发电智能道路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228 2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