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本细则所称引导资金是指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改革发展政策、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4-12-25
关于印发《山东省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管理,拓宽交流合作渠道、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按照国家、省关于活动管理方面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5-01-01
关于印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项目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依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管理细则》(国科发外〔2024〕129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管理细则》(国科发外〔2024〕130号)、《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鲁科字〔2023〕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5-02-17
怀进鹏: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月2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召开会议,聚焦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加强教育战略研究相关工作。
微言教育 2025-02-24
高校如何更好发挥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 两会代表委员观点
两会代表委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就高校如何更好发挥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高等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5-03-12
【人民网】直击高博会开幕首日:前沿科技与教育创新的精彩碰撞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长春开幕。本届高博会以“融合·创新·引领: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吸引了近700家知名企业和1000余所高校参会。
云上高博会 2025-05-23
【新华社】秀我中国|墩墩的Vlog:在高博会里感受科技之光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于5月23-25日在吉林长春举办。展会上有哪些科技教育产品呢?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体验这些科技之光吧!
新华社 2025-05-25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为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7年3月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2000年,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举办本科教育;2014年,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并入。90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多万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涌现出数百名中小学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和教育管理者,被誉为“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学校现有方山、莫愁和晓庄三个校区,校园面积近1500亩。全日制本科在籍学生182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者近110人,副高职称者超过35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超过250人。学校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现有校外兼职教师213名、境外教师16名,柔性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若干名。 学校现有56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文学院、商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食品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6个专业学院。 学校重视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教授为中坚、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省高校“教学名师”等各类称号者60余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南京基础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试行以“分类招生,分流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拓展课程和职业生涯课程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加强教学条件支持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8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拥有4个省重点建设学科、9个市重点建设学科;有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基地1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3个;获得省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近5年来,学校约100个科研项目获得“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基金立项;15项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高层次奖励,师生发表(收录)在SCI、EI、SSCI、CSSCI上的学术论文达600余篇。数百名学生在英语、体育、机器人、数学建模、数字绘画、创业计划、艺术展演、师范生教学技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等全国和省级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 学校坚持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化办学特色,先后四次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陶老师工作站”(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品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与“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展开合作,主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师生发展服务,不断提升师生国际化水平。学校为国家“华文教育基地”,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与社区部合作共同举办新州孔子学院,设立境外办学项目——印尼印多奴沙大学中文系。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学校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与广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多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关于江苏省普通高校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研究报告表明,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位列全省非211高校第4名,校友满意度为93%。 “十三五”期间,学校贯彻“开放、规范、创新、特色”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国际合作、服务南京的战略,全面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南京晓庄学院 2021-02-01
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有105年的办学历史,经历了65年的中专、22年的大专和17年的本科教育。学校位于叶剑英元帅的家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在清朝时称嘉应州,嘉应学院由此得名。 学校占地面积108.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01万平方米;教仪设备总值2.05亿元;藏书233.8万册,电子图书107.18万册,纸质期刊2448种。现有教职工1726人,正高职称教师142人,专任教师1257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30人、副高职称335人、博士161人、硕士710人。聘请丘成桐、池田大作、潘毓刚、潘懋元、王佛松、陈志杰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5443人、成教学生14847人,来自18个省(市、区)。现有2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5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的办学宗旨,确立“育人为本、服务为荣、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高职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具有“植根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自办学以来得到曾宪梓、田家炳等海内外乡贤、校友捐资2亿多元。成立客家研究院,被列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广东省客家学研究基地;成立大陆首家客家学院,把优秀客家文化传统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目前,学校遵循“应用服务型”办学定位,以推进广东省教育厅和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嘉应学院、加快嘉应学院转型试点工作等重要机遇为抓手,积极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努力办好应用服务型优秀本科教育,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特色大学。
嘉应学院 2021-02-01
嘉兴学院
嘉兴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肇始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相继在宁波鄞县、杭州建德办学,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嘉兴学院成立后,原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四校相继并入。 学校办学所在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嘉兴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中心腹地,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发达、经济繁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发源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地、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学校现有越秀、梁林和平湖3个校区,校园面积1859.19亩,校舍建筑面积46.67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7个教学单位、2个直属科研机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856人,成教在册生8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2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99.94万册、电子藏书187.76万册。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浙江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现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有教职工1504人,其中:专任教师991人,副高及以上教师4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5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等省级高端人才7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设有5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建设)、特色建设专业15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拥有省级一流学科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创新服务平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1个,嘉兴市重点实验室5个。《嘉兴学院学报》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学报,“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省内外录取分数线持续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左右;与美、英、澳、德、日、韩等12个国家(地区)的34所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派遣交换生等合作,每年接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约100人;与浙江师范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每年在校培养研究生近100人。学校充分发挥与有色行业联系紧密优势,主动贴近地方企业产业发展需求,协同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学校被认定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一批合作院校;深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2项校企合作育人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个校企合作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第一批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两学年连续在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位列教学为主型综合性高校第一名。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业学院,构建了多资源支撑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实现在校学生100%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培训基地,牵头成立了嘉兴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先后荣获“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省级众创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嘉兴市级科技孵化器”等荣誉称号。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党的诞生地优势,以大力传承弘扬“红船精神”为己任,建有全国首个“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是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浙江省高校党员干部教师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校二级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单位、浙江省高校文化校园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学校“红船先锋营”文化品牌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省身文化”品牌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党建工作在2017年省属高校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中位列第一名。学校学子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2008-2010年连续三届“浙江骄傲”、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浙江省杰出志愿者、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浙江省首届美德学子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荣誉。 近年来,学校秉承“方正为人 勤慎治学”校训,弘扬“求是求真求正”校风,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大力实施“重点突破、内涵提升、人才优先、协同创新”四大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应用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成为一所有特色、善创新、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大学。
嘉兴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4 55 56
  • ...
  • 480 4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