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广州商学院
广州商学院前身是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1999年招收第一批学生,是广东省第一所新机制二级学院、全国第一批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799人。学校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培养区域尤其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6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成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评为2015-2017年度“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区位优势学校位于广州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核心区域。广州开发区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广州市改革开放的窗口,有10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设厂。“中新广州知识城”是广东省和新加坡合作打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是引领珠三角地区乃至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已累计注册企业1000多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了条件,学校也将努力成为高端人才引育园、创新平台聚集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000多亩,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267.52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900多万元。学校各学科建有实验实训平台,各专业建有齐备的实验实训室(中心);学校积极寻求和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在校内建有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九龙法庭、广州市中立法律服务社黄埔区工作站、中新广州知识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校园E银行、菜鸟驿站、创客空间、网络创业孵化基地等多个协同育人平台,同时在校外建有25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教学大楼、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银行、超市、校医院等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是读书治学、成长成才的理想园地。 人才培养学校设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0院1部,承担国家计划内招生任务。学校学科专业布局逐步优化,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文学、法学、工学、艺术学等六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电子商务学科获得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立项;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会计学专业获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会计学、法学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立项。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成绩好,仅2019年学生就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200项,其中国家级奖119项,省部级奖81项。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近年来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国际化办学学校是广东省首获教育部批准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的民办高校,现已同美、英等国近30所知名高校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化办学项目,“专、本、硕”一体化的国际教育格局已经形成。国际化办学17年来,学校培养了13届国际项目毕业生,其中超过40%的学生升读海外大学硕士。
广州商学院 2021-02-01
浙江音乐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是教育部于2016年3月1日批准正式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归口省文化和旅游厅管理,浙江省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实施共建。 学院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板块,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校园占地面积602亩,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大剧院1座、音乐厅3座、剧场3个、排练厅102个、琴房906间、录音棚7间以及图书馆、音乐与现代科技实验中心、音乐制作中心等教学辅助和艺术实践场馆。 学院设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等4个一级学科,除设计学外,均列为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其中音乐与舞蹈学为A类计划。拥有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艺术与科技等8个专业。设立作曲与指挥系、音乐学系、音乐教育系、钢琴系、声乐歌剧系、国乐系、管弦系、流行音乐系、舞蹈系、戏剧系、音乐工程系、公共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教学系(部)和附属音乐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筹)、李叔同学院(筹)。组建了交响乐团、国乐团、八秒合唱团、歌舞团等高水平艺术团。创办有《音乐文化研究》期刊。与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音乐院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并与15所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获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单独招生资格,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2841人,其中:本科生2604人(含港澳台学生5人、国际生3人),研究生237人。现有教职工463人,其中:专任教师324人(其中:正高职称43人)。 浙江音乐学院秉承李叔同先生倡导的“学堂乐歌”精神,以“事必尽善”为校训,以“高水平音乐学院”为目标,以“专业基础厚实,实践适应能力较强,个性特色鲜明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专门人才”为定位,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办学,努力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浙江音乐学院 2021-02-01
哈尔滨音乐学院
哈尔滨音乐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类高等院校,是全国独立设置的十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之一,是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学院坐落在黑龙江省省会、被联合国誉为“音乐之城”的冰城哈尔滨,位于美丽的松花江北岸,哈尔滨市松北区学子街3179号,与哈尔滨大剧院遥相呼应。学院占地面2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校园内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良,主楼、音乐厅、图书馆、实训楼等主体建筑具有鲜明的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兼具美感与实用功能,与音乐学院的文化特质相得益彰。 在哈尔滨组建一所独立设置的音乐高等院校,是哈尔滨乃至黑龙江人民几十年的梦想。2013年11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基于落实国家对俄战略、弘扬区域音乐历史文化传统、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全局考虑,提出引进俄罗斯优质音乐教育资源,组建哈尔滨音乐学院,就此拉开了哈尔滨音乐学院的筹建序幕。经过近两年的全面推进,学院在办学规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符合《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于2015年9月接受并通过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估,经教育部审核后,于2016年3月正式获批成立。2016年10月,哈尔滨音乐学院党委正式成立。 学院办学理念明晰。为确保高水平办学优势,哈尔滨音乐学院依托哈尔滨对俄地缘优势及音乐文化传统,按照国际化和高水平的基本办学定位,明确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确立“高位起步、精英培养、尖端打造、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国际化高水平音乐人才、探求音乐艺术新知、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为办学宗旨,强化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深化顶层设计,完善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突出国际化办学尤其是对俄合作办学特色,建设中俄音乐教育合作交流的“桥头堡”,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培养“品质优良、专业优秀、气质优雅”的高水平音乐人才,使其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中国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新摇篮,以及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艺术交流新载体。 学院学科专业齐备。依据《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函》(教发函【2016】40号),哈尔滨音乐学院是本科层次普通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哈尔滨音乐学院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其中,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入选我省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其学科梯队获批省级领军人才新建梯队。依据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学院设置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3个本科专业,涵盖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西洋管弦、民族管弦、钢琴、手风琴、音乐学理论、作曲、合唱指挥9个专业方向,依托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系、管弦系、民乐系、钢琴系、音乐学系、作曲系7个本科教学单位开展教学和人才培养。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为实现精英式人才培养目标,哈尔滨音乐学院按照结构优化、素质一流、中俄合璧的要求,本着“优选、引进、共享”的原则,组建一支德艺双馨、结构优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95人,其中,俄籍教师15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1人,教授26人(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27人,博士19人、硕士54人。学院从精英培养、国际化办学需求出发,大力支持各专业以柔性人才引进方式,集聚国内外顶级人才,聘任元杰、姜克美等担任系主任、特聘教授,王安潮、李岩任特聘教授。教师中有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2名,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人才3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8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教师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金奖、业余组二等奖,意大利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决赛大奖、意大利卡萨格兰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美国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决赛奖、维尔维耶国际声乐比赛特别奖,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金奖和钢琴比赛金奖等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项百余项。随着后续教师选聘,配满教师编制,生师比将控制在6:1以内。 学院办学条件精良。学院用于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后勤设施、网络建设等硬件建设的投入,达到全国音乐院校生均先进水平,尤其在乐器购置上,哈尔滨音乐学院己成为国内首个全施坦威钢琴音乐学院,钢琴总数达300架。学院有可容纳近800人的音乐厅1间、使用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录音棚1间、琴房294间,以及交响乐演奏厅、学术报告厅、歌剧排演厅、专家演奏厅、学生演奏厅、交响乐排练室、民乐团排练室、音乐剧排练室、舞蹈排练室共10间,可以全面满足师生各项教学、排练、演出需求。学院图书资料总值508万元,藏书总量达到10.8万册。学院建有黑龙江音乐博物馆。学院已实现校园免费网络全覆盖。 学院办学特色突出。为凸显国际化办学尤其是全方位对俄合作办学特色,哈尔滨音乐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等高水平院校签订合作备忘录,与喀山音乐学院、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文化艺术学院建立友好关系,并确定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为合作主体,推进建立中俄联合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实施教学计划等教学合作机制,力求在联合开展教学、科研、创作、演出等方面,逐步实施有深度、宽领域的中俄合作。学院共选聘20人次俄方专家来学院任教,以俄罗斯为主聘请16名外籍演奏员成立哈尔滨音乐学院中俄室内乐团,每年选派15名左右师生赴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进行短期留学。未来,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快系统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步伐,加强高质量招贤引智,推进教师赴俄培训进修,开展学生海外游学和实习,建立本科毕业生赴俄攻读研究生合作机制,建立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中俄联合培养机制,以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中俄合作与交流体系。此外,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际著名音乐院校的联系,逐步举办国际音乐大师班、国际音乐艺术节等活动,不断搭建学院音乐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提高国际化高水平音乐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学院社会服务多元。学院自觉承担服务地方音乐文化事业的职责,为哈尔滨音乐之城建设、服务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学院平均每年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等公益性慰问演出30余场;平均每年在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举办“哈音时间”专场室内音乐会20余场,在哈尔滨大剧院小剧场举办“音乐下午茶”室内音乐会20余场,在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哈音周末”专场音乐会40余场,不断培育高雅音乐市场。学院与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主办“哈尔滨音乐比赛”“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等大型赛事,建立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大剧院、牡丹江大剧院等实习实践基地8个,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加入黑龙江省演艺联盟,承担2017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为弘扬哈尔滨音乐文化传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音乐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始终被赋予特殊的时代意义,《礼记·乐记》曰:“致乐治心”,《易经·象传》曰:“作乐崇德”,意为教化人深刻地感知音乐以陶冶内心,积极地传播音乐以弘扬道德。这亦可以看作是向当下怀揣音乐梦想的莘莘学子提出的艰巨责任,更是向今天传习音乐文化的为人师者赋予的崇高使命。作为一所肩负文化责任与使命的新兴院校,未来,哈尔滨音乐学院将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高水平音乐人才、探求音乐艺术新知、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为宗旨,坚持特色发展,研习技艺、积淀内涵、砥砺德行,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成为“音乐之城”哈尔滨的代表符号,成为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合作的纽带和国家高水平音乐表演人才、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的基地。
哈尔滨音乐学院 2021-02-01
扎兰屯职业学院
扎兰屯职业学院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整合了原扎兰屯林业学校、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幼儿师范学校、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四所拥有六七十年历史的名校资源,具有雄厚的历史积淀。整合后的扎兰屯职业学院,包括秀水、明月、吊桥、雅鲁四个校区,规划占地1000亩。 学院现有农业工程系、畜牧兽医系、林业工程系、教育科学系、医学护理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公共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处、附属中专部等11个教学机构。现有在编教职工448人,其中专任教师324人,高级职称203人,博士2人,硕士126人。开设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食品加工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蒙语授课、汉语授课)、动物医学(蒙语授课、汉语授课)、宠物临床诊疗技术(蒙语授课、汉语授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护理、药学、财务管理、会计、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广告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语文教育、社会体育等20个高职专业,同时开设22个中职专业。学院有各级各类在校生7043人。 学院拥有8726亩农林牧实训基地和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食用菌加工基地、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校内苗圃、现代化日光温室、宠物及兽医院、汽车专业实训基地、自治区二类驾校、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国家级医学护理实训基地、现代化标准会计实训中心、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标准化幼儿园、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社会体育实训基地,可满足学生技能培养需求。 学院秉持“苦学、勤思、善行、友爱”校训和“让学生更幸福,让社会更美好”办学理念,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近两年来,在全国、全区各类赛事中获得多项荣誉;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创新思想教育工作,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院每年召开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招聘会,吸引区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到校招聘,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呼伦贝尔乃至全区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坚持就业升学并重,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可获取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学院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 多年积累得厚势,无限风光看未来。借助职业教育盛世的春风,学院正昂首阔步迈入新的征程,学院全体师生上下同心,为实现“建设极具特色的生态、绿色、美丽的职业学院”的目标努力奋进。
扎兰屯职业学院 2021-02-01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是按照党中央跨军地改革部署,整合消防、森林院校力量和资源,以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种学院为基础组建的,是应急管理部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主要承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才培养、专业培训和科研等任务。学院在40余年的接续发展中,累计为军地输送5万余名应急救援人才。改革转制后,学院积极适应国家应急管理战略需要,紧紧围绕服务大局、贴近实战,着眼建设具有鲜明特色、高质量的、与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地位相匹配的消防救援高等院校目标,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2021-02-01
荆门职业学院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紧邻武汉城市圈,是湖北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及旅游名城。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是国家规划的高铁区域枢纽城市。 荆门职业学院位于荆门市国家级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北省、荆门市两级人民政府重点支持、重点建设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占地603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条件优越。拥有汽车装配、数控机电技术等两个省部级重点教学科研中心和新能源、通用航空、循环经济等15个校外实习实训合作企事业单位,建有先进骨干数字校园网络,学习、生活设施完备,是区域性汽车装配、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财经商贸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要培养和输送基地,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高职院校。 学校设有汽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循环经济、化工、艺术、商贸等七个教学系部,开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通用航空航务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会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烹调工艺与营养、应用化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技术、工程造价、环境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00余人;90%以上专业教师为“双师型”教师;聘请16名知名教授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学校秉承“厚德精技 致知力行”的办学理念,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的办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华工科技、华为集团等500强企业联合,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长丰猎豹、金泉新材料等上市公司合作,试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致力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名校合作,开展专本连读升学模式,致力于提升学生学历层次,促进学生发展。 就读荆门职业学院,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平台!升学有通道!
荆门职业学院 2021-02-01
阿坝职业学院
阿坝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学院位于中国最大的羌族核心聚居地、古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茂县,与中国古羌城隔河相望。学院交通便利,距省会成都157km,G213、成兰铁路、茂北路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已融入成德绵“2小时”经济圈。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场所。学院现规划建设用地400余亩,已建成校园200余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大楼和实训大楼,舒适温馨的学生公寓,开阔标准的运动场,图书馆藏书12余万册。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建设,专业覆盖面不断扩大,现招生专业涵盖农牧、护理、财经、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类等。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实行系(部)二级管理,采用警校共育和校园电子网络全监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学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深化产教融合,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民族地区特色的民族高职院校。地址:四川省茂县凤仪镇凤仪大道南段248号电话:0837-8873733、0837-7427650(招生电话)
阿坝职业学院 2021-02-01
南昌工学院
南昌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创办于1988年,是江西省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先后经历了赣江大学、赣江专修学院、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及南昌工学院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学校占地面积1183.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7亿元,建有18个实验实训中心、252个实验室、14个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和20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图书馆设有自习室、考研室、电子阅览室和咖啡休闲阅读区等,馆藏纸质图书191万册,电子图书113万种。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52个本科专业和33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7个学科。在校生2.2万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3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68人,硕博学位教师占比72%,其中专职博士教师98人,博导3人,硕导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6人,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4人,省级百千万人才3人,全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5人。升本以来,师生完成省部级课题300余项,发表论文(出版专著)3000余篇(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参加各类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1500余项。学校现为教育部和江西省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西省首批“应用技术型试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以“政治合格、身心健康、理论到位、技能实在”为目标,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第二课堂,细化资助服务,使学生真正能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2017年底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与江西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荣获“江西教育走进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十佳大学”的荣誉称号。
南昌工学院 2021-02-01
菏泽职业学院
菏泽职业学院是于2012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菏泽市牡丹区长城路999号,校园占地865亩,规划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现已基本完成教学实训楼6座,学生公寓楼12座,学生餐厅1座,学生洗浴中心1座,体育场1座,旅游和酒店管理实训中心1座,面积20万平方米,资产总值8亿元,图书12.8万册。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山东省外包服务培训基地、山东省旅游产学研合作基地、山东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拥有电子商务专业群、人工智能专业群两个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 我院设商贸物流系、机电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食品与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旅游管理系、五年大专部、基础教学部共10个系部。现开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旅游管理、空中乘务、音乐表演、互联网金融21个专业。目前我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7500人。 我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38个,主要包括电子商务、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化工工程、汽车维修、会计金融、旅游服务等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1844.17万元,校内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7089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1000台,网络教学教室170个。计划今明两年再投入资金6800万元,建设电商创业、智慧物流、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空中乘务等实训室。 我院现有教职工总数398人,其中,专任教师312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97人、硕士以上学位146人、35周岁以下的教师165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58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校内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0.24%,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28.39%,35周岁以下的教师占40.12 %。 我院坚持紧贴市场、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指针,推进理实一体、工学交替、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积极与京东科技、阿里巴巴、甲骨文公司、惠普公司、海尔集团、海信集团、航天科技集团55所等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学生实训基地65个。 我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2017年各类社会培训和成人教育人数2000人。
菏泽职业学院 2021-02-01
成都师范学院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前身系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年)、四川教育学院(1984年)等发展阶段。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遵循学生成长、成才、成师的规律,弘扬“爱、真、笃、为”的校训,践行“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65年来,学校由师而立,因师而兴,依师而强,以师为荣,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办学优势,建设师德养成、师能培育、师知传承的教师教育核心基地,探索师德养成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融合,促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学校主动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初步形成了引领四川基础教育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体系。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本科专业35个,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目前,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5000余人。建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8个校级实验实训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226个。2012年以来,建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5门;省级思政课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教育综合改革项目4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省级一流专业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等省部级教改项目100项;近两届省政府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4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高水平教师不断涌现。学校现有教职工954人,其中博士127人、正高职称97人。有特聘教授、中科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有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和特级教师6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11人,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师1人。科研工作成效显著,科研实力逐步增强。学校建有四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省级研究中心、四川省心理与行为科学普及基地,建有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东南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等厅级研究中心,拥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厅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和四川省心理学会挂靠单位。2012年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16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3400余篇,出版著作(含教材)180多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等45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被政府部门采纳咨询报告10余份。深化校地合作,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强化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用结合,通过提供决策咨询、科技服务、合作办学、培训服务、文化服务、科学普及等,主动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与成都、自贡、德阳、攀枝花等30多个市州区县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发挥我校教师教育优势,服务基础教育成效显著,与温江、德阳等共建有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与中国联通、新华文轩、锐捷网络、四川百川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合作,共建研究与应用平台,紧密服务行业产业;发挥教师培训的传统优势,积极开展各类专项培训。2012年以来,承担教育部国培示范性项目、国培中西部及幼师项目、省级培训项目、委托培训项目超过300项,项目县超过55个,培训班超过2000个,培训人数近9万人。成立“四川智慧教育联盟”,积极服务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联盟成员学校已达300余所。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对外办学初显成效。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扩大合作区域和范围,提高合作层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捷克、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港台等国家及地区高校(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留学生教育、海外留学、合作办学、国际交换生以及海外带薪实习等多种形式,在教育国际化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并开创学校留学生培养的先河。目前,学校来华留学生124名。近三年,共有141名本科生参加校际交流、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等出国(境)学习交流活动。办学条件逐步改善,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校现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1100余亩,校本部在温江校区。校园建筑面积32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803.12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64万余册,电子数据库24个,数字资源12TB。学校建有万兆骨干校园网络。学校面向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四川的本科调档线居于省内同类学校前列。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历经65年教师教育办学历程,风雨兼程服务四川基础教育发展,薪火相传铸就四川基础教育辉煌。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在基础教育、企业和党政机关工作的知名人士。目前,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60余人,任市、州、县教育部门负责人150余人,中职和中小学校长1100余人,高级、特级教师等名优教师1万余人。回望历史,学校虽几经更名,但教师教育的中心地位稳固坚定,扎根巴蜀大地、根植基础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成都师范学院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
成都师范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7 68 69
  • ...
  • 478 4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