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海底含气软粘土的制作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底含气软粘土的制作装置。该装置包括圆柱形外壳、位于圆柱形外壳内的第一透水石、第二透水石、上顶板,所述圆柱形外壳由绝热层和位于绝热层内的导热层组成;该装置首先通过通过在上顶板上方放置重物,并通过两个渗水石排水,对其进行固结,然后通过设置于底部的很稳加热器和导热层对其加热,从而使土样中产生均匀分布的气泡,模拟制样实际海床含气土。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土样含气均匀、含气土制作可重复、制作时间短和装置费用省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为研究不易原位获取、却又广泛分布于我国三大海域的含气软粘土的力学特性提供了人工模拟的基础。
浙江大学 2021-04-13
含虚拟惯量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区域协同控制
成果围绕互联电网中风电、光储的虚拟同步控制技术展开研究,通过量化评估风电、光储虚拟惯量和区域电网惯量,利用功率跟踪优化、变桨减载以及混合储能,提出了风电、光伏并网系统的惯量及一次调频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含虚拟惯量互联区域电网的暂态稳定机理,研究虚拟惯量与阻尼的多区域协同优化方法,使风电、光储设备兼具为频率、阻尼及功角提供暂态稳定的支撑能力。 创新点 发明风电、光储并网系统的虚拟同步耦合控制技术,建立风机、蓄电池及超级电容与系统频率间的虚拟同步耦合关系,提升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系统的惯量支撑能力;发明多区域风电、光储虚拟惯量的协同控制优化运行系统,在变惯量控制下,分别构建高比例接入风电、光储区域互联电网的等值模型,掌握惯量、频率调整及低频振荡多重控制目标之间的规律,通过多区域协同惯量控制,提高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获奖情况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7-19
一种含焦油高温煤气分级冷凝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焦油高温煤气分级冷凝回收装置,包括Ⅰ级、Ⅱ级冷却塔以及两者之间的煤气管道,所述冷却塔设有换热机构,底部设有焦油收集池,所述换热机构包括至少一层剑鞘管束层,所述剑鞘管束层穿设在冷却塔,两端分别连通换热介质管的入口和出口。该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换热装置表面粘结焦油,从而避免因焦油搭桥而堵塞设备。
浙江大学 2021-04-13
生物法净化含硫化氢废气技术研究
生物法净化含硫化氢废气技术以含硫化氢酸性气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法净化含硫化氢废气技术研究,以及生物脱硫基础理论研究(生物脱硫微观反应机理、脱硫菌种动力学研究与反应器流体力学模拟)。 技术特点: 1.利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诱变筛选获得适合于工业化的高效脱硫菌种; 2.构建菌体生长的多阶段发酵调控技术,采用高密度培养技术探究影响高密度培养的因素,并通过小分子化合物扰动,强化菌株脱硫机制; 3.建立脱硫菌株高性能耦合固定化体系,实现细胞固定化,降低流动性,提高脱硫效率及稳定性,降低成本; 4.研发新型生物反应器,提高传质性能及生物氧化效果; 5.建立生物脱硫装置,优化工艺参数,达到对具附加值的单质硫回收的目的,并开发高效、经济、节能、环保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脱硫净化工艺及工程技术。 技术指标: 1.建立1~2Nm³/h生物脱硫模试装置,液体循环量27L/h,pH值8.5~9.0,曝气量220~240L/h,脱硫菌种固定化浓度为2.7mg/g,净化气H2S浓度小于20mg/m³,硫磺回收率为95%,获取生物脱硫工艺参数优化数据; 2.分离筛选得到了硫化物代谢活性达73.1%、稳定遗传8代的高效脱硫菌株; 3.设计生物反应器及模拟装置,建立自动化控制的生物脱硫模式评价装置,为生物法净化含硫化氢气体的工艺评价提供装备基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加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
科技部 2022-08-18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用导电碳浆、碳对电极、电池及制备方 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用导电碳浆,其包括有机 溶剂、粘结剂和导电填料,还包括无机添加剂,所述无机添加剂为 ZrO2 或 NiO 粉末,所述粘结剂占导电碳浆质量百分比为 6%~15%,所述 导电填料占导电碳浆质量百分比为 14%~20%,所述无机添加剂占导 电碳浆质量百分比为 3%~5%。还公开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用碳 对电极,采用如上所述的导电碳浆以丝网印刷方式制备获得。并公开 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碳对电极。还公开了一种 制备上述导电碳浆的方法。本发明导电碳浆不仅不会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深海微生物驱动碳氮循环耦合研究
浮游植物在表层获取光能固定CO2,形成颗粒有机碳(POC)往下沉降,在深海再矿化后生成铵(NH4+),从而为深海化能自养细菌/古菌提供了能量来源。因此,氨氧化古菌和亚硝氧化细菌所介导的两步硝化过程是实现光能传递到深海被利用的重要途径,是深海重要的供能过程,支撑了海洋“黑暗固碳”——不依赖于光合作用的化能自养固碳,为深海生物圈提供了“新”的有机质,同时积累硝氮。由于亚硝氧化菌群研究的长期滞后,氨氧化和亚硝氧化功能群在深海的协作关系始终不明了,因此国际上对深海硝化菌群支撑的碳(C)−氮(N)耦合机理(定性)的理解仍极为有限,对C−N计量学关系(定量)的准确估算仍是空白。 该研究工作结合多组学分析、生理学实验、现场原位速率及动力学观测和模拟,以及生态系统模型,阐释了氨氧化古菌和亚硝氧化细菌显著差异的代谢策略,及两步氧化过程耦合、硝化与黑暗固碳耦合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建立了硝化菌群支撑的C−N、物质与能量转换的计量学关系,量化了深海硝化过程对深海生物圈及全球海洋碳循环的贡献和影响。该工作为深海物质与能量循环研究提供了新的参数,对深入认识深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厦门大学 2021-02-01
深海微生物驱动碳氮循环耦合研究
项目成果/简介:浮游植物在表层获取光能固定CO2,形成颗粒有机碳(POC)往下沉降,在深海再矿化后生成铵(NH4+),从而为深海化能自养细菌/古菌提供了能量来源。因此,氨氧化古菌和亚硝氧化细菌所介导的两步硝化过程是实现光能传递到深海被利用的重要途径,是深海重要的供能过程,支撑了海洋“黑暗固碳”——不依赖于光合作用的化能自养固碳,为深海生物圈提供了“新”的有机质,同时积累硝氮。由于亚硝氧化菌群研究的长期滞后,氨氧化和亚硝氧化功能群在深海的协作关系始终不明了,因此国际上对深海硝化菌群支撑的碳(C)−氮(N)耦合机理(定性)的理解仍极为有限,对C−N计量学关系(定量)的准确估算仍是空白。 该研究工作结合多组学分析、生理学实验、现场原位速率及动力学观测和模拟,以及生态系统模型,阐释了氨氧化古菌和亚硝氧化细菌显著差异的代谢策略,及两步氧化过程耦合、硝化与黑暗固碳耦合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建立了硝化菌群支撑的C−N、物质与能量转换的计量学关系,量化了深海硝化过程对深海生物圈及全球海洋碳循环的贡献和影响。该工作为深海物质与能量循环研究提供了新的参数,对深入认识深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厦门大学 2021-04-10
液态烷烃回流包碳法制备纳米碳化钛
一种液态烷烃回流包碳制备纳米碳化钛粉体的方法,以廉价的水合二氧化钛为钛源和液态的烷烃混 合物(C11-C16)为碳源,工艺步骤依次为备料、回流、干燥、装料、高温热处理、取样。控制原料的回流 时间与回流温度,可以制备得到不同碳含量的先驱体粉体,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调控有机碳转变为无 机碳的碳量,从而制备出高纯纳米碳化钛粉体。用此法制备的碳化钛粉体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度为20~ 40nm,平均晶粒度为10~20nm。此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较一般碳热还原法节约能源,容易实现规模 化制备。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制备碳纳米空心格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碳纳米空心格子的方法,是将醇和草酸亚铁混合, 137 密封在高压釜中,在 550℃条件下反应 5~12 小时,产物经过盐酸洗涤,工业乙 醇洗涤,最后水洗至 pH 值中性,常规抽滤、干燥后即获得碳纳米空心格子。
山东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228 2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