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吴家胜
吴家胜,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国家林草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香榧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森林资源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林木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森林培育研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经济林生态化栽培、功能性新品种选育、林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等。 几十年来,围绕香榧良种选育、突破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提早结实年龄、提升后熟加工产品品质等方面展开系统深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香榧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1)选育出优质高效良种,填补了国内品种空白。开展了覆盖全榧树分布区的资源收集评价工作,建设了无性系测定林分;营建了资源最丰富的种质基因库,选育了香榧新品种10个;(2)攻克了嫁接技术难题,实现了良种规模化繁殖。发明了保湿、透气、增温为核心的双层拱棚催芽技术;研发了香榧贴枝接周年嫁接技术;集成了大苗带土、秋冬季造林、适量修剪等内容的提高造林成活率关键技术;(3)破解了授粉关键技术,实现了挂果率大幅提高。明确了香榧雌花有等待授粉习性;选育了花期早、中、晚不一,花粉生活力高的雄株优良无性系5 个,确定雌雄树的配置比例为100:2~3;(4)突破了以营养调控为核心的栽培技术,实现了早实丰产。构建了香榧的丰产树形,明确了丰产树混合芽和营养芽平衡点;研发出专家施肥系统,提出了配方施肥方案,集成了生态高效培育技术体系;(5)创新了后熟与加工处理技术,实现了产品质量跨越式提高。创新性提出了一次堆制新技术,研发了香榧种衣脱涩新方法;建立了香榧标准化炒制加工工艺新技术,研制出堆制后熟、加工设备;研发了开口香榧、脱衣香榧仁、香榧精油面膜等特色食品及高附加值产品。 依托上述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行业公益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级项目10项,主持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农业科技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5余项;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Food Chemistry》等国内外高层次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参编及出版专著5本,制定标准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审(认)定林木良种10个,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成果应用推广效果良好,先后在浙江、安徽、江苏等南方7省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全国已种植香榧总面积超过150万亩,年产量超过了万吨,年产值超30亿元;香榧团队多次赴四川、云南、贵州各地进行科技帮扶,联合共建干果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有效带动西部农村脱贫致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团队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被誉为“最美科技人员”,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等荣誉。
吴家胜 2023-03-15
吴天乐
吴天乐,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资本经营、科技成果转化等,青岛中石大科技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1、完成了学校3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并成立公司; 2、参与了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股份公司的设立以及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 3、具体负责或参与了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的股权重组工作; 4、具体负责并成功完成学校校属企业2006年规范化建设工作和近期的改革工作; 5、具体负责学校校属企业的投融资工作。完成青岛石大卓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通过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等方式为青岛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及其所属企业融资50多亿元,成功化解了校属企业财务风险。
吴天乐 2023-03-31
吴宏阳
吴宏阳,1964年1月生,博士,硕士生导师。 曾任郑州大学副校长。 现任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
吴宏阳 2021-01-18
吴孟强
吴孟强,男,四川崇州人,1970年12月生,现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电能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4年以来聚焦于新能源动力系统和先进储能系统用能源解决方案设计、材料与器件研发及系统集成,先后牵头创建了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技术、新能源动力系统、先进电子器件等四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中心),参与《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规划》、《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四川省石墨烯材料产业规划》、牵头《四川省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中灾备能源、应急电源系统与保障措施等内容编制。现为IEEE、MRS、C-MRS、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四川省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咨询专家、重庆市科委特约评审专家、四川省电子学会新能源专委会主任、四川省新能源动力和储能(电池)系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国家新型储能电池与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兼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兼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专家、成都市新材料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成都)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吴孟强 2023-02-23
吴超鹏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0)、国家自科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中国管理学青年奖获得者 (2019)、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9 年获得厦门大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博士学位,2007-2009 年受国家公派留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2019-2020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财务与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hina Accountingand Finance Review》编辑(2015-2021)。 研究领域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创新、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公司治理研究。
吴超鹏 2023-03-10
双阳红
亲本“特拉蒙(Telamon)”×(“Gala”+“Falstaff”+“新世界”), 生食新品种,2013 年通过山东省省级专家鉴定。果实发育期 130 天左右,不需 套袋栽培,在青岛地区 9 月上旬成熟。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 0.86,平均单果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16- 重 153.2g;果实外观光洁,果形端庄,果面红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脆,酸甜 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5.1%,果实硬度 7.97kg/cm2,香气浓郁,品质上。 常规生产管理条件下,栽植后第 3 年开始结果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早红脐橙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该品种由华中农业大学与秭归县柑桔良种繁育示范场育成。早红脐橙系2001年申请人发现的罗伯逊脐橙的芽变,品种权公告号为CNA003330E。 该品种10月中旬成熟,是目前我国所有栽培脐橙中成熟期最早的品种,其果肉为红橙色,呈色色素为β-隐黄质素;而罗伯逊等普通脐橙果肉橙黄色,呈色色素为叶黄素。该品种树势中等,树形为扁圆形,树姿开张,枝条硬度中,节间短而密,少刺。果实球形,果实大小中等,单果重200克左右。较易剥皮,囊壁较薄,果肉质地细嫩,化渣,果汁含量多;果实含酸量0.7-1.0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杨建红
杨建红,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电子教研室主任。 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创新创业教学名师。
杨建红 2021-12-31
李亚红
 1993年获西北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兰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2000.6 -2001.6到英国牛津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2001.6-2004.4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 2004.4 -2004.9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4年9月到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在J. Am. Chem. Soc.、 Chem. Commun.、 Organometallics、Eur. J. Org. Chem. 和Inorg. Chem.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承担有“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目前任“Open Journal of Thermodynamics”的编委,为J. Am. Chem. Soc, Adv. Synth. Cat., Inorg. Chem. Commun., Inorg. Chim. Acta., Eur. J. Org. Chem., J. Chem. Eng. Data, Fluid Phase Equilibrium, Chin. J. Chem等杂志的审稿人。2005年获“柳大纲优秀青年科技奖”;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8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2009年和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011年被评为苏州大学“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李亚红 2021-12-31
白志红
白志红,工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研究工作。 2008年12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2009年1月前往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2011年10月至今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任教,期间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前往加拿大Ryerson University开展访问和交流。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特别资助项目等;在《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等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多篇;担任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白志红 2021-12-3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 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