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燃煤烟气中单质汞氧化的催化剂、其制备及再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煤烟气中单质汞氧化的催化剂,可实现单质汞的高效催化氧化且吸附汞后的催化剂易于从飞灰中磁选分离以便循环利用,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为对单质汞具有良好氧化性能的活性组分负载到载体表面形成,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 CuCl2,所述载体为磁珠颗粒。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催化剂失去活性后的活化再生方法。本发明利用飞灰中的磁珠颗粒作为载体并在其表面负载活性催化组分改性后进行汞控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特别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钴基过渡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基过渡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 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钴盐和含氮有机配体分别加入到乙醇 中,使两者充分反应形成钴络合物溶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碳材料, 在油浴中回流反应,使钴络合物均匀吸附在碳材料表面;蒸发除去乙 醇,将剩余物质研磨均匀,得到黑色粉末;将该黑色粉末在惰性气体 环境下,在 600~900℃下热处理 0.5~3 小时,即可得到所述钴基过渡 金属氧还原催化剂。该催化剂摒弃了贵金属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装载-释放双重可控生物农药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关键技 术
本成果针对蔬菜病虫害难以有效防治和农药残留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内外有关农药微胶囊制备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在物理化学、材料学及农药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典型生物农药为活性成分,制备装载-释放双重可控的纳米微胶囊悬浮剂。能有效防治多种害虫,具有控释功能,从而降低农药残留。
扬州大学 2021-04-14
潮风草提取物在制备肿瘤多药逆转剂药物中的应用
潮风草系萝藦科Asclepiadaceae鹅绒藤属植物潮风草Cynanchum ascyrifolium (Franch. Et  sav.),分布在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吉林、山东、河北等地,多生于山坡草地上、疏林下向阳处和沟边。《全国中草药汇编》收载潮风草的根味苦、咸,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能。用于阴虚内热,骨蒸潮热,自汗盗汗,风温灼热多眠,产后虚烦血厥,肺热咳血,温疟,热淋,血淋,风温痹痛,瘰疬,咽喉肿痛,乳痈,疮痈肿痛,但至今未见潮风草提取物用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逆转剂方面的报道。   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以细胞异常增殖和转移为特点。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患病2200万例;预计到2020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患病3000万例。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疗法的方法之一,广泛用于术前、术中和术后,但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现象严重影响化疗对恶性肿瘤的疗效。克服肿瘤药物的多药耐药,恢复耐药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寻找高效低毒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逆转剂是当前肿瘤治疗药物的研究方向。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Au‑Pd/TiO2 NBs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u‑Pd/TiO2NBs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钛片作为基体,对钛片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制备TiO2NBs,阳极氧化前,钛片分别在乙醇和丙酮中超声清洗,然后酸洗,而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燥,阳极氧化采用两电极体系,在空气中煅烧;对步骤一制备的TiO2NBs进行Au‑Pd双金属纳米粒子修饰,采用三电极体系,氯金酸和氯化钯水溶液为Au和Pd源,先沉积Au后沉积Pd,沉积后烘干。本发明制备的光催化剂固定于钛基体上,避免了因回收不彻底而造成的水体污染,具有更大的可接触表面积,便于有机污染物分子与之接触反应,极大的促进了光催化降解性能,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控制。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燃煤烟气协同脱硝脱汞催化剂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针对传统SCR脱硝催化剂难以适应我国高硫、高灰、高汞燃煤烟气而导致的 催化剂失活、使用寿命缩短、脱硝成本增加等问题,以及实现燃煤烟气协同脱硝 脱汞目标,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重庆大 学与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催化剂有限公 司通力合作,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多项核心技术于一体、适应我国 恶劣燃煤烟气条件的脱硝脱汞催化剂配方及制备关键技术。主要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 率先建立了高硫高灰高汞燃煤烟气条件下催化剂中毒失活机理模型, 开发出适应我国复杂燃煤烟气的耐磨抗中毒钛鸽-堇青石复合催化剂载体; (2) 揭示了汞在燃煤烟气中的热力学特性和迁移行为,建立了汞在脱硝过 程中的吸附与氧化机制,开发出了适应高硫高灰高汞烟气的宽尺度协同脱硝脱汞 催化剂; (3) 建立了我国典型煤种汞分布与赋存形态数据库,开发了汞高效吸附氧 化设计平台,构建了针对不同煤质条件的协同脱硝脱汞催化剂设计与快速响应系统; (4) 开发出协同脱硝脱汞复合载体催化剂制备关键技术与生产工艺,建立 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脱硝脱汞试验平台,构建了催化剂运行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本项目研制的新型脱硝脱汞催化剂脱硝率、汞氧化率、耐磨性、使用寿命等指标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它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重庆大学 2021-04-11
变温吸附法脱水精制二氯甲烷溶剂技术
有机溶剂在精细化学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氯甲烷是不可燃低沸点溶剂,广泛用于医药、塑料及胶片等工业。二氯甲烷具有广谱的溶解力、低沸点以及相对而言最低的毒性和相对而言最好的反应惰性,使其成为有机合成中应用最为频繁的有机溶剂。作为溶剂,其地位几乎跟无机盐化学中水相当。在生产过程中,简单回收得到的二氯甲烷溶剂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水是有机溶剂中常见且不易去除的杂质,对有机溶剂参与的合成反应和分离过程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而简单回收的二氯甲烷溶剂无法直接循环套用。不少企业将二氯甲烷溶剂进行简单回收后低价卖出,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化学品的生产成本。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30
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水体中铀的吸附回收
成果描述:利用胶原纤维与单宁的反应特性,通过“共价交联技术”将单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得到胶原纤维固化材料。该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341745。 该吸附材料与一般的吸附材料不同,它为颗粒纤维状,吸附是在材料的表面进行的。因此,吸附和解吸速度很快。该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是普通吸附剂(如活性炭)的5-10倍,价格只略高于活性炭。 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水体中的铀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容量达到120-200mg/g。特别是吸附后很容易解吸,解吸液中铀离子的浓度至少是原液的20倍以上。不仅如此,该吸附材料还可从模拟海水中提取铀,具有对铀的高选择性吸附能力,这是其它吸附材料无法比拟的。该吸附材料适合于固定床(吸附柱)操作。即将吸附材料放入吸附柱中,原料液自上而下流过吸附柱即可,由于吸附材料是颗粒纤维状,因此床层的阻力很小。当吸附达饱和后,通过解吸将吸附的铀回收,而吸附柱又可以再使用。每个吸附柱至少可重复使用20次,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中试应用试验表明,将该吸附材料用于含铀萃余废水的处理时,废水可达标排放,而回收的铀可重新用于核燃料生产中。市场前景分析:用于铀加工过程废水中铀的回收,稀土的分离和回收,有用金属的回收。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对铀的吸附容量达到120-200mg/g,至少可重复使用20次。能高效回收废水中的铀,废水达标排放,吸附剂可多次重复使用。使用安全,废弃吸附剂可完全焚烧处理。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氢键吸附树脂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南开大学科研人员在“氢键吸附剂的合成、结构和吸附性能研究”中,合成出了3类氢键吸附树脂,包括ADS-15,ADS-17,ADS-F8等高分子吸附剂。这些吸附剂在结构和性能上突破了以二乙烯苯为主要原料的普通吸附树脂的框框,对中药主要成分黄酮类、生物碱类、酯类、皂甙类等以氢键吸附机理进行提取分离,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和选择性,可得到中药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提取物,并且提取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能够适应许多中药成分提取的要求。如人参、绞股蓝、三七、银杏叶、山楂、葛根、苦荞、沙棘、芍药、穿心莲、喜树果、栀子、黄连、三棵针、黄芩等有效成分的提取都已形成较成熟的工艺,部分已用于实际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4-10
新型抗生素类药物的高效吸附分离材料
药品、食品、化妆品等的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其安全问题除了涉及政府监管及企业的诚信外,质量标准的界定也是一重要因素。然而有效质量标准的建立常常滞后于社会需要,这除了技术或仪器设备的问题外,用于分析检测的高效分离材料的开发应用是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成果成功有效的开发出一高聚物凝胶色谱柱分离材料及其色谱预装柱,并在多种抗生素的质量分析、纯度分离等方面取得成功应用。该高聚物凝胶色谱柱分离材料具有均匀的粒径,并有优异的耐压强度、所需的孔径分布,可耐受不同的pH条件和水或有机溶剂,在大多流动相条件下都可使用和试用,特别是在头孢类药的聚合物杂质的分析、分离上,不仅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且可用常规色谱仪器完成。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357 3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