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力度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城市污水污泥处置未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污水处理的重要问题。 该技术充分利用锅炉热烟气对污泥进行加热干化,处理后直接回送到炉膛进行燃烧,回收了污泥中的热量,实现了对污泥的最大减量化、高温的环境彻底分解了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充分利用火电厂已有的污染物处理装置,对污泥燃烧后的污染物实现了全部控制。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硅胶复苏器,复苏球,呼吸面罩,呼吸气囊
复苏气囊(成人/儿童/婴儿)   功能特点: ■ 呼吸气囊根据不同的人群可分为婴儿复苏气囊、儿童呼吸面罩、成人呼吸气囊,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内置通气阀。 ■ 采用环保材质,可以反复消毒使用(除面罩、氧气管和空气袋)。 ■ 带有限压阀可以确保安全的气体压力。 ■ 透明面罩可以帮助施救人员观察病人嘴唇颜色和呕吐物,必要时可以接入氧气供给病人。 ■ 面罩去除单项阀后可连接复苏器使用。 ■ 复苏球囊的粗糙表面防滑作用确保给施救者有稳定良好的操作性。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人体呼吸运动电动模型电动呼吸系统模型
XM-D010人体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XM-D010人体呼吸运动电动模型(电动呼吸系统模型)由透明的塑料人体胸廓外部形态和PVC塑料的肋骨、胸骨、膈肌等内骨结构形成,并由力学机械和同步电子电路组合而成,能形象演示人体呼吸运动过程中体现的生理机制,适用于大、中医学院校及中等学校讲解人体呼吸运动时作直观教具。 一、功能特点: ■ 根据解剖学原理制作,由透明的塑料人体外部形态和PVC塑料肋骨、胸骨、膈肌等内部结构构成。 ■ 由力学机械和同步电子电路程序控制组合成,能动态模拟呼吸运动。 ■ 动态演示顺序:吸气过程为肋骨向外上提,膈肌下降,胸廓、肺扩张产生负压,使体外氧气经呼吸道与气管输入肺(绿色发光管),同时肺内的亮度加强。 ■ 呼气过程为肋骨向下降,膈肌上移,胸廓、肺缩小产生正压,使肺内的气体由肺、气管和呼吸道排出体外(红色发光管),同时肺内亮度减弱。 二、技术参数: ■ 尺寸:43×26×74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10人体呼吸运动电动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人体呼吸运动电动模型(电动呼吸系统模型)
XM-D010人体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XM-D010人体呼吸运动电动模型(电动呼吸系统模型)由透明的塑料人体胸廓外部形态和PVC塑料的肋骨、胸骨、膈肌等内骨结构形成,并由力学机械和同步电子电路组合而成,能形象演示人体呼吸运动过程中体现的生理机制,适用于大、中医学院校及中等学校讲解人体呼吸运动时作直观教具。 一、功能特点: ■ 根据解剖学原理制作,由透明的塑料人体外部形态和PVC塑料肋骨、胸骨、膈肌等内部结构构成。 ■ 由力学机械和同步电子电路程序控制组合成,能动态模拟呼吸运动。 ■ 动态演示顺序:吸气过程为肋骨向外上提,膈肌下降,胸廓、肺扩张产生负压,使体外氧气经呼吸道与气管输入肺(绿色发光管),同时肺内的亮度加强。 ■ 呼气过程为肋骨向下降,膈肌上移,胸廓、肺缩小产生正压,使肺内的气体由肺、气管和呼吸道排出体外(红色发光管),同时肺内亮度减弱。 二、技术参数: ■ 尺寸:43×26×74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10人体呼吸运动电动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人体呼吸运动模型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人体呼吸运动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
温州市五星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固废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市场背景: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有机质废弃物产生量:城镇污泥年产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以含水率80%脱水污泥计,以下同),以有机垃圾、餐厨废弃物为代表的城市有机质废弃物产量超过1亿吨/年。但我国对有机质废弃物的稳定化处理与资源化处置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主要处理处置措施仍为填埋和焚烧,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威胁。随着欧洲等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实施、国际能源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对大气环境及水环境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城镇有机废弃物的高效生物燃气化技术,尤其可以满足大型城市集中式处理处置与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需要的有机废弃物干法厌氧生物制气技术,可以把有机质废弃物高效转化为生物燃气,生产清洁能源,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高值循环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有机垃圾、城市污泥等富含有机质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各国纷纷在该领域投入大量研究,抢占城市有机质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产业化技术的制高点。由于我国污泥泥质的特殊性,其有机质含量远低于国外、含砂量高、生物反应池负荷低等,国外传统成熟的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在我国无法得到稳定应用,造成国内大量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故障闲置,城市污泥及有机质处理处置技术存在着重大的瓶颈性问题。 国内外现状:国内外有微波强化预处理促进低有机质污泥厌氧资源化、城市低有机质污泥的好氧堆肥研究、温和热处理对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等相关城市污泥厌氧化资源化技术,但针对我国污泥有机质低、含砂量高、区域差异大的特点的合适的污泥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却鲜少,本技术方案突破了传统厌氧消化要求进料含固率为5%的技术要求,实现了将进料含固率提升至10%~20%实现连续稳定厌氧消化的可行性与调控措施,并在国际上较早报道了脱水污泥直接实现厌氧消化的连续流试验结果,并提出了高含固体系下污泥与餐厨等城市有机质废弃物的协同厌氧消化调控技术,创造性的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典型低有机质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的技术路线。 目前本项目组针对我国污泥低热值的泥质特点,开发了适用于生污泥与消化污泥的热解/焚烧耦合技术,并形成核心装备,解决了污泥及工业固废高效热化学处理的技术难道与成套装备。
同济大学 2021-02-01
固废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项目成果/简介:市场背景: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有机质废弃物产生量:城镇污泥年产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以含水率80%脱水污泥计,以下同),以有机垃圾、餐厨废弃物为代表的城市有机质废弃物产量超过1亿吨/年。但我国对有机质废弃物的稳定化处理与资源化处置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主要处理处置措施仍为填埋和焚烧,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威胁。随着欧洲等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实施、国际能源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对大气环境及水环境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城镇有机废弃物的高效生物燃气化技术,尤其可以满足大型城市集中式处理处置与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需要的有机废弃物干法厌氧生物制气技术,可以把有机质废弃物高效转化为生物燃气,生产清洁能源,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高值循环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有机垃圾、城市污泥等富含有机质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各国纷纷在该领域投入大量研究,抢占城市有机质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产业化技术的制高点。由于我国污泥泥质的特殊性,其有机质含量远低于国外、含砂量高、生物反应池负荷低等,国外传统成熟的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在我国无法得到稳定应用,造成国内大量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故障闲置,城市污泥及有机质处理处置技术存在着重大的瓶颈性问题。 国内外现状:国内外有微波强化预处理促进低有机质污泥厌氧资源化、城市低有机质污泥的好氧堆肥研究、温和热处理对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等相关城市污泥厌氧化资源化技术,但针对我国污泥有机质低、含砂量高、区域差异大的特点的合适的污泥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却鲜少,本技术方案突破了传统厌氧消化要求进料含固率为5%的技术要求,实现了将进料含固率提升至10%~20%实现连续稳定厌氧消化的可行性与调控措施,并在国际上较早报道了脱水污泥直接实现厌氧消化的连续流试验结果,并提出了高含固体系下污泥与餐厨等城市有机质废弃物的协同厌氧消化调控技术,创造性的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典型低有机质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的技术路线。 目前本项目组针对我国污泥低热值的泥质特点,开发了适用于生污泥与消化污泥的热解/焚烧耦合技术,并形成核心装备,解决了污泥及工业固废高效热化学处理的技术难道与成套装备。应用范围:项目已经进入示范运行阶段,在长沙(基于热水解预处理的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工程,500吨/天)、镇江(污泥热水解+污泥/餐厨高含固协同厌氧消化工程,260吨/天)、丽水(市政与工业污泥热解/焚烧耦合无害化处理,100吨/天)等地建立了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通过本技术的应用实行,市政污泥及城市有机质高级协同厌氧消化制气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有助于解决我国有机质废弃物处理设施普遍存在的厌氧消化产气率低、降解率低的问题,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提供更高的生物质能源利用率。既可以解决城镇污泥及其他城市有机质的处理处置问题,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能量流的最大化循环,突破了我国在生物质能这一重大国际热点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与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创新效益。项目阶段:其他(进入示范运行阶段)效益分析:技术亮点:该项研究工作突破了传统厌氧消化要求进料含固率为5%的技术要求,实现了将进料含固率提升至10%~20%实现连续稳定厌氧消化的可行性与调控措施,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典型低有机质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的技术路线,解决了我国城市不同废弃物在高含固的条件下实现协同厌氧消化问题,增加消化设施的工程效益,提高反应效率的问题,为我国城市有机质的协同消化提供了机理与技术研究的支撑,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我国污泥低热值的泥质特点,开发了适用于生污泥与消化污泥的热解/焚烧耦合技术,并形成核心装备,解决了污泥及工业固废高效热化学处理的技术难道与成套装备。 技术优势:相较于传统消化技术,解决了我国有机质废弃物处理设施普遍存在的厌氧消化产气率低、降解率低的问题,实现了高进料含固率下的持续稳定运行,提高了单位体积产气率,从而提高了单位体积产能,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提供了更高的生物质能源利用率,从而实现市政污泥、餐厨、禽畜粪便、有机垃圾等废弃物中营养物质与能源的协调调配与高值利用。
同济大学 2021-04-10
张道文
动力机械;内燃机设计;内燃机制造 1.人车碰撞事故重建技术研究        成都市科技局科技惠民项目   2016--08-31至2018-08-31 项目负责人2.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防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2012-2015  项目负负责人 一、论文1.偏置碰撞中轿车左后排乘员损伤的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03)21-26    CSCD收录   通讯作者2.男性行人与SUV正碰后的运动形态及损伤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01)25-30    CSCD收录   通讯作者3.斜角碰撞时轿车后排青少年乘员的损伤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6)2086-2090 CSCD收录  第一作者4.基于正交试验的碰撞事故中骑车人损伤因素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09)7-12      CSCD收录  通讯作者5.轿车斜角碰撞后排左侧乘员损伤仿真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03)38-43    CSCD收录   通讯作者6.人车事故中不同体型行人应急姿态仿真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02)51-56    CSCD收录   通讯作者7.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头部损伤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01)26-31    CSCD收录   通讯作者8.电动自行车与汽车侧面碰撞对骑车人的损伤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10)13-18    CSCD收录   通讯作者9.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8)134-138   CSCD收录   通讯作者10.电动自行车骑车人与汽车碰撞的动力学响应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6)152-156   CSCD收录   通讯作者11.行人与厢式客车碰撞后的运动形态及损伤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9)133-138   CSCD收录   通讯作者12. Effect of Rare Earth Alloy Modification on High Carbon Equivalent Gray Cast Iron of Automotive Brake Drum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Sci. Ed. (27)Aug. 2012  725-729   SCI收录,第一作者    13. New Mg2Si based alloy for automobile engine cylinder liner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Sci. Ed.(26)Aug. 2011 797-800   SCI收录,第一作者  14.成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性研究       公路         2010.11  第一作者  15.冯店隧道交通事故成因及控制策略    中外公路   2009.06  第一作者 二、著作 1.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5   第一主编 2.土建工程制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1   副主编 3.UGNX6.0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使用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6   副主编2. 西华大学2010-2011学年唐鸿军奖教金三等奖
张道文 2021-06-23
人工气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气道,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工气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简化对人工气道封闭气囊压力进行监测,并能实时对封闭气囊的压力进行自动安全调节,同时防止误操作,使其可以安全且稳定维持在理想压力值的人工气道,包括导管、主接头、封闭气囊和充气管,所述主接头设置在导管的端部;所述充气管一端与封闭气囊相通,另一端与压力指示气囊相通,还包括压力安全阀。当临床医务人员在充气接头处注射气体,随着注射气体的增加压力指示气囊压力,封闭气囊以及压力接口处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一旦封闭气囊和外侧压力指示气囊压力过高超过压力安全阀安全值,压力安全阀打开漏气释放压力。
四川大学 2016-10-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