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武汉工程大学喻发全:行业特色高校未来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学术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06-12
哈尔滨学院
哈尔滨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综合性地方普通本科院校。2000年由原哈尔滨大学、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等六所学校合并而成。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坐落于素有“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冰城——哈尔滨市,位于哈西新区核心地带,地处哈尔滨高校集中的学府区域。学校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校区错落分布、疏朗有致,中西合璧、园林景观。精致的欧亚建筑,尽显异国情调;苍挺的松树林,散发着静雅的气息和北疆的坚毅;夏季的丁香芬芳、冬季的冰雪景致,彰显浓郁独特的北国风情。学校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学校现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小学教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软件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承担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省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研究基地9个。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71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49项。2017年获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哈尔滨市博士后创业实践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5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328 人,占教师总数的5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90 人,占教师总数的74.7%。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多名教师获国家优秀教师奖、国家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等奖项。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研究团队、市专业领军人才梯队10个。教育部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16门。 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1255人。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教育、科技、文化及企事业等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校政”合作,分别与海航集团、中软集团、哈尔滨地铁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共建哈尔滨市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究基地、哈尔滨市民族宗教工作研究培训基地、黑龙江湿地培训中心、哈尔滨湿地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与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合作共建哈尔滨学院附属小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连续承办6届海外华裔青少年冬令营活动。
哈尔滨学院 2021-02-01
哈尔滨工程大学饱和蒸汽压测定和临界现象观测实验仪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饱和蒸汽压测定和临界现象观测实验仪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6-06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创建于2002年,由武汉工程大学与武汉化院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是一所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以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为特色,培养通信、计算机、自动化、化工制药、材料、机械、电子、土木、以及艺术、外语、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目前拥有两个校区。一是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虎泉街366号;二是邮科院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武昌校区占地面积500余亩,邮科院校区占地200余亩,拥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8万平方米,馆藏图书70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30余万元。两校区均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带,直线距离1.2公里,集秀美的风景、幽雅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便利的交通、完备的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于一体。学院现有教师659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比例为88.6%,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80.3%,聘请40多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为学院客座教授。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近万人,设有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公共学部等6个系部,开办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39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邮科院校区集中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技术等邮电通信领域特色优势专业。学院获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在全省同类高校名列前茅。拥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专业、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双万”专业、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专业等1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精品资源课程4门;省级教学团队及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国家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课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个,省级及以上教研、科研项目30余项。 学院师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艺术设计大赛、外语翻译大赛等国家和省市各类课外竞赛中屡获佳绩。2018年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8项。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表现尤为突出,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21项。近年来,学院荣获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市级奖励200余项,荣获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00余篇。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4%以上,考研上线率达15%。学院多年依托武汉工程大学优势专业和优质教学资源办学,在办学条件、实验室、师资等方面共建共享。学院一直与世界知名的信息通信领域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现为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期合作,共同致力于信息通信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了近9000余名相关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学院与湖北兴发集团联合开办“兴发基地班”,每年定向培养100余名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学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移动通信实验室、高速率大容量光传输实验室,与世界知名企业罗克韦尔、达内教育集团在校内共建自动化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建有校园智慧教室、政治理论课网络工作室、心理咨询中心等。学院与东风汽车、烽火科技、中国电信、浙江物产化工集团等100多家国有大中型国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多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了一批省级及以上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学院师生先后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活力团支部”、“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自强学子”、“拾金不昧学子”等光荣称号。学院奖助学金体系设置完整,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学院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等。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校园金话筒大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1-02-01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前身是山东大学1990年创办的“山东大学电子培训维修学校”和原山东工业大学1999年创办的“山东工大科技专修学院”。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位于济南市章丘区——济南东部大学城,校园占地面积807.22亩,校舍面积27.7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6.7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3.88万册,纸质中文期刊502种,电子图书5.76TB;拥有中国知网、超星电子书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蔚秀报告厅等电子资源。 学院实行两级管理,设有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鼎利学院(互联网+)6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开设了40个高职统招专业,全日制高职在校生6643人。 在27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继承了山东大学的办学传统和人文精神,聘请了部分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省内本科高校的专家教授来校执教,承担教学管理工作,培养带领学院的中青年教师,将其“以工为主、质量立校、注重实践、注重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我院“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融合贯通,确立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坚持“工程性,融合型”的特色办学思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09年学院通过了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山东省教育厅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专项检查。 学院荣获“全国百强职校”、“山东省4A先进社会组织”、“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与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校园治安防范先进单位”,学院党组织两次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2015年济南市精神文明校园无偿献血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学院团委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并连续6年荣获“济南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学院院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对接。学院积极对接山东省和济南市支柱产业、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了机械设计制造类、电子信息类、汽车类、土建类、财经商贸类五大优势专业群,重点突出工科专业建设。在现有40个统招高职专业中工科类专业26个,占67%,这些专业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对接山东省“十大装备制造业”、“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八大专项工程”。五大专业群依工而建、优势明显、互为依托、各具特色,实现了专业链与地方经济产业链的对接。 学院加强质量工程建设,现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含3个专业)、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 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建有大学物理、力学、电工电子等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87个,实验开出率100%;建有机械工程、汽车工程、土木工程3大训练中心;建有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甲骨文·凯文IT云教育中心等,配置了机动车安全与环保检测、工业机器人、移动通讯及应用开发、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较为先进的大型教学仪器设备。形成了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训、创新创业五位一体、配套齐全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以增材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为中心的实训系统在全省同类高校居于领先水平。学院与中国重汽集团、海信集团、海尔集团、中铁十四局、柳州重工集团等8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86个。 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学院坚持“培养、引进”并举,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32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22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6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9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在读博士2人;“双师型”教师201人,来自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兼职教师141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1人。优秀的教学团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研能力日益提高,技术服务成效显著。学院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以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设立了专项科研经费,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深入的基础应用研究,又支持他们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服务。近五年来,学院获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纵向课题79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94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32篇,主编参编教材94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6项,获国家授权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21项。 学院大力推进“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了研发与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院承担企业科技研发30余项,其中,横向科研课题“盐芯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制”成功应用于企业生产中,该技术填补国家空白并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学院设计完成了抽油杆防偏磨减载器驱动改进装置、数控超汽蚀扰沙机、数控防汛钢丝网编织机、全自动血液微量元素测试仪、数控雕刻加工中心、视频钻等产品,现已批量生产,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7年,学院“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获批“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质量持续提高。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课程体系模块化、实训平台实景化、课堂教学项目化、实践教学工程化、课外作业综合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并成功实践了“先技能,后理论,技能理论一体再提升”三段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水平显著提高。教研课题“数控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高职信息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重视以技术创新赛事提升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专业教育、科技创新、知识转化的协同增量效应,引入行业企业人才的培养规格,重视实务能力培养。2011年以来,学院在校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44项,其中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学院学生在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7年由学院3D打印专业学生参与拍摄的专题片《少年工匠》登上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荧屏。 构建“三全”就业服务体系,着力培养就业创业意识。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了“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力实现就业”的就业工作体系。成立了由院长吴梦军任主任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二级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方针。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上下互动、部门联动、齐心推动的就业工作格局。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讲座、就业指导课、举办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立了“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创业孵化中心”,各二级学院分别建立了创客空间,通过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每年举办就业双选会,建立了“小贤才”校园招聘管理系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学院毕业生以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国际交流与合作迈出新步伐。近几年,学院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韩国新罗大学、韩国韩世大学等境外高校签订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双方开展教学、科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到境外学校继续深造。 学院党组织健全,党建工作坚强有力。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向学院选派了党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学院党委配备专职副书记,设有8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了党政协商沟通机制。学院党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活动为载体,以品牌为导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 学院建有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建立了完善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教职工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和学生在办学中的民主参与、管理、监督作用,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砥砺前行,奔向新目标。《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今后五年,学院将按照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要求,努力在“质量高”上取得重大进展、在“特色显”上创造更多成果、在“环境优”上取得新突破、在“幸福感”上让师生有更多的获得感。通过五年建设,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提升办学层次,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机制,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学院师生员工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万众一心,砥砺前行,顽强拼搏,再创佳绩,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以下简称滨江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为滨江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滨江学院现在南京和无锡办学,南京校区校园位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侧,有在校生8051余人。为适应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提高学院办学水平、激活发展潜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江苏省教育厅、无锡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滨江学院将整体搬迁至无锡办学。2018年9月,滨江学院新校区正式启用。新校区位于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商务区核心区,距离无锡高铁东站、地铁2号线、映月湖中央公园仅1公里,风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新校园占地总面积1101亩,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30.6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科研条件良好,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低碳校园和开放校园。 新校区同步建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研究生院和无锡研究院,形成涵盖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培养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2018级2545名新生(含研究生、本科生和留学生)已在新校区报到入学。 滨江学院现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人文法政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35个,覆盖理、工、管、文、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现有专任教师59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70人、占45.4%,博士化率超过40%(其中专业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超过80%)。专任教师中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专家、省特聘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3人。 滨江学院坚持“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 ——坚持“精细定位,分类培养”原则,科学确立“技能型、精英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三个导向”办学理念。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从学生入校开始设立实验班,建立导师制;强化考研指导,提升考研升学率;聚焦产教融合,与知名企业联合加强就业实训;重视考证服务,引导更多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技能培训内容涵盖会计、人力资源、物流、计算机、外语、司法、防雷等多种门类。 ——坚持“以生为本,大爱教育”原则,全面实施“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有工程”。全面推进班会体验式教育、“一封家书”互动式教育、社会实践情景式教育、“四年之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恩诚信”德育教育,在学生中实施“三有”工程,强化典型示范、平台建设、情感认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坚持“文化育人,开放发展”原则,重点打造“系列化、品牌化、国际化”学生成长的“三化平台”。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持续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主旋律。开展“真知讲堂”“西苑论坛”“滨江之夜”等系列化、精品化、品牌化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昂扬向上的校园氛围,力促学生成人成才。坚持国际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类国际合作资源,通过联合培养、文化交流、暑期游学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机会。大批优秀学子被美国底特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法国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攻读研究生。 近年来,滨江学子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赛区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江苏省赛一等奖、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大学生公益创客项目金奖、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金奖等众多奖项,“万千气象看人生”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最佳实践团队”称号,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实践团队共同跻身全国十强。 滨江学院已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一大批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成为大学生村官,或被世界500强、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录用。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上线率逐年攀升,2017年报考硕士研究生上线率17.9%、录取率13.8%,在同类院校中连续多年稳居前列。众多学生被北京大学、中科院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 随着办学特色日益彰显,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滨江学院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先后获得江苏省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以及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等荣誉。2015—2017年,滨江学院在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均稳居全省前列、全国前80名。2018年,我院名列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56名。 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新起点谋划新未来。滨江学院将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深化改革、内涵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建成一流特色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21-02-01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是依托省属骨干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举办,2001年7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3年12月教育部予以确认。2005年,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检查”,2012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 河北省邯郸市,校园与河北工程大学主校区毗邻,占地600余亩,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 学院依托河北工程大学的品牌专业资源,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的设置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7个本科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1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12人,博士70人,硕士546人。 学院秉承河北工程大学“立德立志、善学善行”的优良校训,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文化艺术素养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依托河北工程大学的人才优势,全面推进“3+1”、“2+2”、理科实验班、英语实验班、公务员考试试点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行业资格认证,建有80个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分类人才培养,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特点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办学之路;校风学风优良,学习氛围浓厚。学院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科技创新和辅教助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鲜声合唱团”等25个学生特色社团,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年来,学院共有900余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国家公务员,80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举办的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等大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奖励70余项,省级奖励300余项。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2021-02-01
哈尔滨华德学院
哈尔滨华德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全国首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获得者顾德库教授于1992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起步创办。“诚毅、求真、笃学、强技”是学校的校训。 学校占地总面积77万平方米,主校园坐落在国家级哈尔滨新区,位于秀美的松花江之北、呼兰河之南,校园山水相拥、四季如画,曾被评为哈尔滨最美校园。现有3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在校生近万人。 学校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展本科教育的民办高校,教育部授予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民政部授予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首批民办教育“双优”单位,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标兵”称号。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哈工大“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治学传统。在艰辛探索、艰难跋涉、艰苦创业过程中,形成“大爱、责任、荣誉、合力、坚韧”的华德精神和“思想政治氛围浓郁、依法诚信民主办学、规格严格的治学传统、校园文化体系育人”四个方面办学特点。构筑了“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国防教育”三大育人平台,对内为育人支撑,对外为社会发展服务。超亿元教学实践平台助成才。学校持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校企合作,在校内建成13个大型实践教学中心,涵盖197间实验室、模拟车间、教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企业进校园实训中心,设备仪器总价值超亿元。与企业联建校外实习基地97个。积极与企业、政府联建产业学院(目前已建立“华德-吉利”学院、“华德-昆山”学院、“华德-亿林”学院)。另建有综合化体育馆、标准化体育场和现代化图书馆。为师生开展学习实践和教学研究提供了优越条件。全方位文化育人平台强素质。学校坚持整体建设、全面育人,构建形成“1•3•4•12•3”校园文化体系,校内建有“东北烈士纪念馆分馆、雷锋纪念馆、黄炎培纪念馆、陶行知纪念馆、校史馆等系列红色文化展馆及启峰山、问渠湖等多处文化育人景观,为学生提升综合素提供有力支撑。开放式国防育人平台铸品格。学校是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校内建有陈列退役歼七、五九式坦克和运五飞机的“国防教育广场”和展现国防历史和国防科技为主题的“百米国防教育长廊”。 学校以“建设‘公益性、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应用型民办本科名校”为目标,以“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为育人理念,围绕“三个培养”培育人才。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内外专业技能赛事获奖2400余项,文体类赛事获奖400余项,获奖数量在省内高校中遥遥领先。办学以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近4万名优秀人才。其中,有获得“全国最美青工”、“全国技术能手”和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一大批杰出工程师;有数百名考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继续深造的硕士、博士及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副研究员(博士后);还有新三板上市公司董事长孙甲子等百余名成功创业、助力地域经济发展的优秀企业家。 “就业范围广、就业质量高、入职工作稳定”是学校的就业特色,毕业生在岗位中“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广又上得去”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众多以世界五百强企业为代表的知名企业连年来校选聘毕业生,甚至提前预定人才。在许多优秀企业形成“华德品牌”。年终就业率居省内普通高校前列。先后获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贡献单位,黑龙江省百姓口碑最佳单位。
哈尔滨华德学院 2021-02-01
哈尔滨剑桥学院
哈尔滨剑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3303),由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投资创办于1996年。学院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日制本科万人大学。 校园占地100公顷,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9.3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7349余万元。学院有2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市,位于中心城区——香坊区;第二校区东方剑桥东北国际学校坐落在辽宁省沈本新城——高新区。学院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及学前教育研究所;设有24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学前教育学学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4人,其中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2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52人。 2011年1月,经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学院在美国设立了“孔子课堂”;2011年3月,与北京大学正式签约,成立“学生联合实习基地”。 哈尔滨剑桥学院由王玉兰教授担任院长兼党委书记,由具有丰富高校管理经验的资深专家担任学院各级领导,由一批学识渊博的资深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学院毗邻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等学府,邻近家乐福、服装城、松雷商厦等大型购物中心。学院交通便利,附近设有地铁1号线、哈尔滨西站(高铁站直达北京)和哈尔滨客运站(全省公路客运中心),多条公交线路在校门前设有独立站点。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人口1100余万,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我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等美称。 学院国际化程度决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为了给剑桥学子提供海外留学、海外高薪就业的机会,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泰国、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等30所中国教育部承认的大学及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正式签订了36份合作协议。开展了30个学生出国读本、读硕及读本期间赴美国、新西兰带薪实习,读专+移民加拿大、高端就业等国际合作项目;扩展了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研修项目,专门开设了“中加”、“中泰”、“中韩”、“中意”国际班,特别是经过国外大学授权,剑桥学院已经正式成为加拿大曼尼托巴贸易科技学院(MITT)“雅思、语言培训中心”和在中国的“招生代表处”,成为泰国博仁大学挂牌的黑龙江省“招生代表处”,联手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成为意大利国立顶级名校在黑龙江省“招生代表处”,并与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合作,设立了剑桥国际学校及国际考试中心。几年来,学院已经帮助数百名困惑中的青年学子,通过哈尔滨剑桥学院这一国际化平台,走出国门,实现了广大学子低成本留学、境外高薪实习、高端就业、免试直读硕士移民海外美好梦想。 优厚的奖励制度 优秀的剑桥学子每年可获国家奖学金8000元或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或国家助学金资助2000—4000元。学院还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 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院精心打造以校园科技文化节和艺术节为主体的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了以学生创业大赛、实验技能竞赛、ERP沙盘模拟对抗大赛、志愿者公益活动等为品牌的系列课外活动。以剑桥讲坛作为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载体,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各种学术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平台。 荣誉与领导关怀是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院曾先后被评为“高等教育优秀院校”、“黑龙江省优秀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并荣获“2012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奖”等荣誉。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东方剑桥教育集团及哈尔滨剑桥学院的发展,先后多次前来视察、指导并对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给予学院全体员工极大鼓舞。 哈尔滨剑桥学院以“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志藏天地、学贯中西”为校训,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一流完善的办学条件、深受信赖的教学质量、广为赞誉的服务水准,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蓬勃向上、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哈尔滨剑桥学院 2021-02-01
哈尔滨广厦学院
哈尔滨广厦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地处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学院路1号,占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创业学院、思政部等八个教学单位,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文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目前在校生近万人。 学校设施齐全,有设备先进的大型实验中心、实验实训室、近百个校外实训基地;有现代化的教学实训机房、多媒体教室;有纸质图书近90万册,电子期刊文献200余万篇;有亚洲田联认证的标准化田径运动场、综合球场,配有独立卫浴的四人间学生公寓、校医院及完善的运动休闲与生活设施。 学校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各项结构指标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聘请的国际导师、国家级名师、客座教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学校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发展战略,为满足学生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打造“海外直通、名校读硏”的国际化办学品牌和形象,开展微留学和海外升硕定向培养项目,打通与近30所国外知名高校的沟通渠道,为学生提供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短期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
哈尔滨广厦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27 2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