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外镶式滴喷双效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镶式滴喷双效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外镶式滴喷双效滴灌管,包括水管,水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口,还包括圆柱滴头,圆柱滴头形成有螺旋状凹槽,圆柱滴头外壁开设有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圆柱滴头套在水管的外部,螺旋状凹槽与水管的外管壁之间形成螺旋缓冲通道,第二排水孔中设置滴喷控制器,滴喷控制器包括螺柱、滴喷嘴和螺杆,螺柱中开设有通孔,滴喷嘴的一端面开设有螺纹盲孔,滴喷嘴的另一端面开设有出水嘴和螺纹孔,螺纹孔与通孔同轴设置,螺柱和滴喷嘴之间形成储液腔体。实现提高外镶式滴喷双效滴灌管的使用可靠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g1 JSQ-ⅡA型单功能自动喷液净手器
产品详细介绍g1 JSQ-ⅡA型单功能自动喷液净手器       产品介绍:  本系列产品手消毒器是适应“GMP”制药﹑食品生产企业﹑生物制品无菌﹑洁净室的生产要求;医院手术室﹑病区﹑计生站等环境的消毒技术要求;金融﹑宾馆﹑饭店﹑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卫生要求而专业制造。主要特点: l红外线感应控制,自动喷淋杀菌。l可清洗药液瓶,从根本上杜绝了交叉感染,持续杀菌,可供多人连续使用。l用户自定用量,有效的节约消毒液和水资源,是一种节能型环保产品。l安装简便,壁挂在水池上即可。技术参数:l型号:JSQ-ⅡAl药液容量:1500mll主要功能:消毒l环境温度:5℃-40℃l环境湿度:≤80%l感应距离:8-12CMl安全类型:II类l工作方式:间断工作l功率:≤20Wl额定电压:AC220-240V±10% 50/60HZl净重/毛重:2.3KG/3KGl外形尺寸:233*150*375(mm)l挂孔直径:Φ6mml挂孔间距:130mm应用范围: l医院的手术室、病区、护士站、病房等医护人员的消毒和处理。l“GMP”制药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生物制品、无菌、洁净室的操作人员的消毒和处理,银行、储蓄所人员的手部消毒及宾馆、饭店、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
北京唐林电子科技研究院 2021-08-23
智能汽车驾驶模拟器(激光焊接喷塑钢板外壳)
产品详细介绍企业信息您只要致电:021-55884001(袁经理)我们可以解答 智能汽车驾驶模拟器(激光焊接喷塑钢板外壳) 的相关疑问!我们可以帮您推荐符合您要求的 智能汽车驾驶模拟器(激光焊接喷塑钢板外壳) 相关产品!找不到所需产品?请点击 产品导航页当前产品页面地址:http://www.shfdtw.com/productshow-52-1498-1.htmlTW-QM18 智能汽车驾驶模拟器(激光焊接喷塑钢板外壳)规格参数:    尺寸:长×宽×高  175×80(含后视镜120cm)×152cm    质量:135kg    电压:AC220V,50Hz    功率:180W    电气电压:<24V    频率响应:100H1一12.5DHZ    信噪比:≤50dB    抖晃率:≤0.2%    工作环境:温度0℃~5℃、相对湿度20%~50%    材质:玻璃钢一次成型外壳    视景显示:LCD19in显示屏,分辨率≥1024×768, 32真彩,24帧    传感系统:相应的传感器及其信息采集装置1、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设计标准。    交互式主破动智能汽车驾驶模拟器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大纲》的要求。根据2013年1月1起实施的公安部《123号》令和最新的《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和方法》精心制作而成,驾驶座舱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和改进。具有零油耗,低污染,人性化,事倍功半,快速掌握汽车驾驶技术的优点。驾驶模拟内容包括最新的科目一(理论考试),科自二(场地考试),科目三(道路考试)和安全文明驾驶考试。    软件全部采用三维设计,所有的选择界面和道路训练场景全部采用三维设计、制作和绘制。2、汽车驾驶模拟器的作用、好处。    使用汽车驾驶模拟器教学的好处,首先是节能减排,降低驾驶培训成本。模拟器训练主要是针对初学驾驶者,一个学员驾驶操作总共大概有58个学时,现在只是要求把几个学时花在模拟驾驶器上,并非完全取代教练车训练,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每个学员上驾驶模拟器训练10个学时,相当于实车驾驶讥练3小时。根据驾校实测数据:实车训练1时,耗油4升,那么,模拟驾驶器上每培训一名学员,就可以节油12升。以一辆普桑教练车测算,发动机中速运转每小时排出的废气为200多立方米。采用驾驶模拟器训练,每培训1个学员,可少排放废气600多立方米。而使用模拟器训练10学时,只耗电3.2千瓦/时。模拟器还不排废气,无车辆磨损。     其次,模拟器提供的一些培训条件是常规训练无法比拟的。比如模拟驾驶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城市道路、乡村小路、山区道路、海景公路、高速公路等不同路况;晴天、雨天、雪天、雾天、白天、黑夜等不同天气,这是常规教学条件无法提供的。比如模拟器在下雨状态下训练,那么屏幕就会水迹纵横,学员就不得不打开雨刮器;比如模拟器在大雾天模式里,屏幕前就白茫茫一片,你就得开车灯,减速前行。    此外,因为是在模拟器上练习,少了现实中的一些限制,训练更有针对性,同样时间里操作的次数可以增加,练习机会就多了。比如“起步上路一一靠边停车”这个科日,在模拟器上你可以不间断地反复练习,这种动作用驾驶模拟器一小时内就可以供你反复练习上百次,达到熟练操作。    模拟训练虽不能完全取代实东训练,可模拟驾驶训练是为实车训练打基础。将模拟驾驶器引进学员的培训中,可让学员对各种可能遇上的情况有真实、感性的认识,又很安全,消除初学者的紧张心理。学员可以在模拟器上先练好基本功,再上实车训练,上手就快了。    汽车驾驶模拟训练的主要作用是大幅度地提高实车训练效率,降低实车训练的车辆损耗、燃油消耗和教学劳动强度。运用“智能模拟加实车”的组训模式之所以能够实现提高实车训练效率,其王要技术因索是:    (一)对心智模拟训练的技术性突破,提高了模拟训练实用性。    (二)运用智能模拟平台进行汽车驾驶技能的智力动作与操作动作的分解训练,提高了模拟训练的有效性。遵循“驾驶技能分解,模拟实车分工”的组训理念。采取光以提高心智技能为主要训练内容的模拟训练,然后再进行以提高综合驾驶技能为主要训练内容的实车训练。如此交替递进,循环往复,从而完成汽车贺驶技能整体训练的过程,达到既降低训练成本,又提高训练效率的目的。 3、汽车驾驶模拟器座舱结构组成。    智能汽车驾驶模拟器具有座舱和互动的视景系统,屏幕数量(一个或三个)。并具有错误驾驶操作记录和提示功能。其操纵机件的相对位置与所模拟的汽车一致。操纵力度接近,性能工作可靠,灵活,低噪音。    座舱只有与所模拟的汽车驾驶室驾驶操作工位相似的空间,实车汽车驾驶可调节座椅、包含了‘五大’操纵机构(自动回位的转向盆、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加速踏板、驻车制动器操纵杆)、变速器操纵杆(倒档、一档、一档、三档、四档、五档和空挡;自动档只合前进档、倒车档和驻车档)、安全带、仪表盘、喇叭按钮、电源开关、点火开关、转向灯开关、警示灯开关、示宽灯开关、照明灯开关、雨刮器开关、远光灯开关、近光灯开关、扬声器、USB2.0即插即用数据线、非接触式线性磁控传感器采集系统、三维视景采集计算系统,视景显示屏等实物组成。汽车驾驶模拟器模拟驾驶运行时,操纵机件操作与视景显示响应比滞后时间小于50ms。    学员通过操作不同的操作部件,经过各自的传感器产生不同的操作信号,这些操作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传送给计算机,经过各种训练模型的逼真远算,最后在显示屏上同步输出与操作相对应的三维场景与各种声音。    座舱既可以进行单机训练,也可以进行联网训练利,用主控台计算机,最多可以将80台座舱连接到一个训练场景进行训练。4,汽车驾驶模拟训练器的基本功能特点和模拟内容。    智能汽车驾模拟器具有启动、熄火、发动机声音;接近所模拟的汽车发动机启动、起步、洲速、减速、熄火声音。模拟贺驶运行中,转动方向盘互动视景同步变化,五大操作机构:转向、离合、行车、制动、驻车制动俱全;加速、减速、换挡、鸣笛、转向指示灯声、撞车声、刹车声、雨刮器刮动,灯光变化,实时驾驶视景,操作响应实时,考核评分,错误操作提示,错误操作记录,错误回放。能实时提示学员的错误操作,能全程记录学员错误驾驶操作次数和类型。    踩下离合器踏板,模拟器发动机声音变化,互动视景呈减速变化;起步操作时,抬离合器踏板过快系统自动熄火。踩下制动踏板互动视景同步变化且有紧急制动刹车声。驻车制动操纵杆拉起,能驻车制动不滑溜。踩(抬)加速踏板,互动视景跟随加快(减慢)变化,发动机声音、车速表指针呈加速(减速)变化。档位与离合器配合能逐级换挡,换挡正确后,互动视景速度呈一致变化。按下喇叭按钮,扬声器发声,松开时声音立即停止。拨动转向指示灯开关,模拟的汽车同步左右指示和发声。拨动雨刮器开关,互动视景中有雨刮器刮条双向刮动。拨动照明灯开关,互动视景中远灯与近灯响应变化,互动视景中出现撞主时有撞车声。    理论知识(包含科目一和安全文明驾驶考试).包括小车试题、客车试题、大车试题和安全文明驾驶考试。    客车试题:2013年最新A2、B2照理论考试题库,共793题    小车试题:2013年最新C1、C2照理论考试题库,共725题    货车试题:2013年最新A1、A3、B1照理论考试题库.共782题    安全文明驾驶:2013年最新安全文明驾驶考试题库,共1024题    在选择相应的题库后,可以选择考试模式,有以下几种:顺序练习:按顺序练习题库中所有题目,无时间限制,点击交卷直接查看答案。错题练习:对在模拟考试和顺序练习中答错的题目进行专项训练,错题答对后将从错题库中删除。模拟考试:从题库中随机抽取100道题目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45分钟。交卷后可以显示每题的正确答案。    场地训练(科目二),根据公安部《123号》令,小车和大车的场地训练是不一样的,小车场地考试和大车场地考试科目不同。    小车科目二训练和考试科日有:直角转弯、侧万停车、倒车入库、坡道停车和起步、曲线行驶。    线外倒库(训练模式):针对倒车入库,起始点在线外(右侧),训练模式下考试失败不自动回到起始位置    线内倒库{训练模式):针对倒车入库,起始点在线内!右侧),训练模式下考试失败不自动回到起始位置:    线外倒库{考试模式):针对倒车入库,起始点在线外(右侧),考试模式下考试失败自动回到起始位置    线内倒库(考试模式):针对倒车入库,起始点在线内(右侧),考试模式下考试失败自动回到起始位置    大车科目二考试科日有:桩考、侧方停车、坡道停车和起步、单边桥、起伏路、直角转弯、连续障碍,曲线行驶、限宽门、雨天模拟、雾天模拟、湿滑路面、模拟隧道、模拟山区急转弯公路、模拟高速、窄路掉头。道路训练(科目三)(道烙考试)设置了起步,变更车道,超车,会车,真线行驶,掉头等2013年最新科目三小车考试项目。科日三训练:训练模式,考试失败不自动重新开始。科目三考试:设置了起步,变更车道,超车,会车,直线行驶,掉头等2013年最新科目三小车考试项目。高速公路:场景中有收费站、超车道、行车道、出口等交通标志牌,车距确认、隧道、高速公路出人口等内容。海景公路:设置了一个在海边的训练场景。山区道路:设置了陡坡、急弯等场景,训练学员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进行驾驶的技能。乡村小路:设置是乡间的一条小路,视线不好,车道较窄。城市道路:场景中设置了立交桥、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环形岛、环城路、隧道等内容。城市道路中,有行人和其他车辆。方形场地:一个简单开阔的场景,适合新手熟悉操作用。乡村道路:是一个开放的场景,并设置有铁道路口等。天气设置有:晴天、雾天、雨天和雪天;白天、黑夜。其他软件设置:时间设置、退出系统、被动驾驶、交通标志、驾驶回放、车型选择和原地驾驶。车型选择:荣威350: 长×宽×高(mm) 4521×1788×1492自动挡大众捷达:长×宽×高(mm) 4416×1668×1438手动档长城皮卡:长×宽×高(mm) 5040×1720×1675手动档公交车:  长×宽×高(mm) 9880×2500×3250手动挡长安:    长×宽×高(mm) 3860×1580×1900手动挡小货车:  长×宽×高(mm) 4320×1500×1840手动挡现代:    长×宽×高(mm) 4660×1890×1760自动挡拖车:    长×宽×高(mm) 9600×1580×2100手动捎吉普:    长×宽×高(mm) 4751×1877×1840手动捎丰田:    长×宽×高(mm) 4521×1811×1275自动捎常用车:  长×宽×高(mm) 4320×1760×1650手动挡东风:    长×宽×高(mm) 9000×2470×2485手动挡上一个产品:智能汽车驾驶模拟器(ABS工程塑料注塑外壳)下一个产品:智能汽车驾驶模拟器
上海天威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柔性聚合物压电驻极体膜
项目成果/简介:压电驻极体是具有强压电效应的柔性驻极体材料,因其表现出“类铁电性”和,也称为铁电驻极体,是一类新型的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材料。它的压电性源于双极性空间电荷在聚合物基体上的取向排列,以及材料特殊的微孔结构。压电驻极体膜是具有强压电效应的新型柔性压电功能膜,与传统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起源有本质区别。 与压电陶瓷和传统的铁电聚合物(例如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相比较,压电驻极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压电驻极体在提高压电活性的同时还拥有聚合物的高柔韧性、薄膜型(厚度可低至40µm)、超轻(体密度可低至330kg/m3)、低成本、低电容率、可大面积成形,以及低声阻抗(0.03MRayl)等特点。经过特殊工艺制备的压电驻极体薄膜的准静态压电系数d33高达1000pC/N,这一数值远远高于PVDF(约25 pC/N)及其共聚物P(VDF/TrFE)。因此,压电驻极体组合了压电陶瓷和铁电聚合物薄膜各自的优点,在国防、医疗、航空航天、绿色能源(例如宽频带振动能量采集器、生物运动能量采集、海浪发电等)、控制、通讯(例如自供能微型无线传感网络)、智能结构、电声换能器、空气耦合超声换能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用范围:柔性薄膜传感器、结构健康监测、人体健康监测、无损检测、触觉传感器、电子肌肤、声呐、空气耦合超声波换能器、微能量采集器等多个领域。项目阶段:小规模生产效益分析:目前芬兰的Emfit公司是唯一能够大批量生产聚丙烯(PP)压电驻极体功能膜的生产商,采用的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微孔结构薄膜制备和电极化处理。在微孔 薄膜制备阶段,首先将聚丙烯树脂与无机矿物颗粒(例如CaCO3和TiO2)熔融共混,然后挤出成聚丙烯-矿物颗粒复合薄板,最后双向拉伸形成微孔结构的薄膜。在电极化处理阶段采用电晕极化方式。而我们拟采用的技术是:以低廉价格的商品聚丙烯包装材料为原材料,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次压缩气体膨化工艺调控薄膜微结构和机电性能,获得高活性聚丙烯压电驻极体膜。利用该技术生产出功能薄膜的活性远高于芬兰商品膜,最高可达50倍。
同济大学 2021-04-10
CO2 分离膜制备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用于 CO2 分离的膜技术在天然气、沼气的 净化,三次采油中的 CO2 回收,密闭空间中的 CO2 脱除以及减轻温室效应等领 域有广阔的应用性前景。与传统的 CO2 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方法具有投资少, 能耗低,环境友好,设备简单紧凑、节约空间、高效灵活、易于操作等优点,而 且 CO2 浓度越高,膜法分离越经济,即使 CO2 浓度低于 5%,用膜法的费用也 仅为吸收法的 64.7%。 18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9 可以用于脱除酸性气体的膜主要有液膜、无机膜和高分子膜,实际应用中满 足气体分离要求的目前只有高分子膜。但普通的高分子膜也存在高的渗透性和选 择性不能兼得的缺点。含有固定载体的促进传递膜兼具液膜和普通高分子膜的优 势,能同时具有高的分离系数和透过速率,而且稳定性好,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 的气体分离膜,已引起国际上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本研究成果合成了几种对 CO2 具有促进传递作 用的固定载体膜材料,通过载体与 CO2 的相互作用促进 CO2 在膜内的传递,因 而具有较高的渗透选择性。同时由于载体是以化学键固定在高分子上,因此具有 很好的稳定性。 本成果以自主开发的固定载体膜材料为分离层,以多种材质的超滤膜为基膜, 制备了用于 CO2 分离的固定载体复合膜。所研制的复合膜,其 CO2/CH4 透过分 离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所制备的固定载体复合膜 CO2/CH4 分离因子 可达 100~300,CO2 渗透速率可达 10-6~10-5 cm3(STP)/cm2·s·cmHg。 本研究成果共获得发明专利 3 项,分别为: 1. 用于酸性气体分离的固定载体复合膜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48632.8) 2. CO2 气体分离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号:01144974.8) 3. 用于分离酸性气体的固定载体复合膜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58530.X) 本成果与所在课题组其他成果一起,获 2004 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本研究成果所开发的 CO2 分离膜制备技术其经 济效益是明显的。首先,采用 CO2 膜分离可以降低我国能源生产的成本。我国 目前的天然气产量已经超过 300 亿 m3,若其中的 10%以膜分离方法来进行净化, 则需要约 12 万 m2 的膜才能满足需要,与传统方法相比每年可节约 4000 万元。 此外,由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采用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工业垃圾生 产沼气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至今,我国已建设了大中型沼气池 3 万多个,总 容积超过 137 万 m3,年产沼气 5.5 亿 m3,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这些沼气也需要 大量的 CO2 分离膜。最后,随着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及农业生产中气肥的大 量使用,对 CO2 分离膜的需求和产生的效益也很大。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应用领域: 1. 天然气、沼气的净化; 2. 三次采油中的 CO2 回收; 3. 密闭空间中的 CO2 脱除; 4. 农业生产中气肥的使用。 该项目需要以下条件: 1. 聚合物合成的相关设备及原料:反应釜,冷却装置等。 2. 复合膜加工设备及原料:涂膜机,干燥器,膜交联设备,交联剂等。 3. 膜组件加工设备及原料。 4. 需要厂房面积大于 1000m2。 合作方式及条件: 由天津大学提供膜材料合成、复合膜制备、交联等相关技术,由合作方提供 厂房、设备、原材料及相关的人员配套。 
天津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空气净化膜口罩
膜法口罩的核心是高性能空气净化膜材料,该材料具有由纳米纤维构成的三维类蜘蛛网结构,形成的微孔尺寸可控制在0.1到0.5微米范围内,能有效过滤99%以上的非油性颗粒,有效拦截各种固体气溶胶、飞沫和病毒,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不会产生呼吸的不适感。空气净化膜材料除了可用于制作口罩外,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器、医疗防护服等领域。基于膜材料制作的防护服,具有良好的抗菌拒水性能,是医疗防护中等级最高的医用防护服,它的特点是人体的汗气可以向外散发,而外面的水和细菌病毒等不能进入,且具有优异的耐老化、耐消毒等性能,可经常消毒杀菌。 在工业领域空气净化膜用于烟尘的超低排放控制,已经推广应用了上百套工程装备,产生经济效益二十多亿元,先后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等奖励。     以空气净化膜为核心滤材的5万口罩已经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区多家政府机构、江苏省膜产业园入园企业等上百家单位使用,为坚持在防疫一线工作的人员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南京市政府召开的防疫物资主题会议上,空气净化膜技术受到了南京市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0
柔性聚合物压电驻极体膜
压电驻极体是具有强压电效应的柔性驻极体材料,因其表现出“类铁电性”和,也称为铁电驻极体,是一类新型的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材料。它的压电性源于双极性空间电荷在聚合物基体上的取向排列,以及材料特殊的微孔结构。压电驻极体膜是具有强压电效应的新型柔性压电功能膜,与传统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起源有本质区别。 与压电陶瓷和传统的铁电聚合物(例如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相比较,压电驻极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压电驻极体在提高压电活性的同时还拥有聚合物的高柔韧性、薄膜型(厚度可低至40µm)、超轻(体密度可低至330kg/m3)、低成本、低电容率、可大面积成形,以及低声阻抗(0.03MRayl)等特点。经过特殊工艺制备的压电驻极体薄膜的准静态压电系数d33高达1000pC/N,这一数值远远高于PVDF(约25 pC/N)及其共聚物P(VDF/TrFE)。因此,压电驻极体组合了压电陶瓷和铁电聚合物薄膜各自的优点,在国防、医疗、航空航天、绿色能源(例如宽频带振动能量采集器、生物运动能量采集、海浪发电等)、控制、通讯(例如自供能微型无线传感网络)、智能结构、电声换能器、空气耦合超声换能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济大学 2021-02-01
快速成膜和创面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小英教授团队提出一种由天然高分子和无机材料纳米杂化获得的冠状病毒防护材料,实现快速成膜,在口罩和防护服的最外层形成一层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的透气防护层。此外,针对医护人员长期带口罩而产生的疼痛、麻木、压红,甚至破损等问题,使用改性天然高分子和无机抗菌材料复合的超薄海绵作为防护夹层,实现集抗细菌感染、快速愈合和平衡修复为一体的创面修复,该技术已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了合作研究。 团队研发的超薄海绵防护夹层点击查看原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智能隔热调光复合膜
智能隔热调光复合膜,是将液晶和聚合物结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电光响应特性的膜材料,它主要工作在散射态和透明态之间。 智能隔热调光复合膜研发团队立足地域优势与独特的人才优势,与江苏柏鹤化工集团开展了长期的战略合作,研发团队利用多年的研发经验,构建了智能隔热调光复合膜研发平台,通过多年的合作,构建了一条产学研的联合道路,开创了双赢的局面。 研发团队通过多年实验探索,制备出低驱动电压、高对比度、耐黄变性能优异的智能隔热调光复合膜,有着优良的光学性能和极强的实效稳定性。 目前智能隔热调光复合膜开始迈向批量生产阶段,可替代进口产品。 主要技术指标: 应用范围: 电致变色智能窗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阻止内部热扩散,减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等建筑物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耗费的大量能源。同时,也起到改善自然光照程度、防窥、防眩目等作用。可减少室外遮光设施、满足现在建筑物采光和美观的需要,解决现代不断恶化的城市光污染的问题。此外,电致变色智能窗在飞机、汽车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以建筑行业为例,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率已达到25%。通过窗玻璃的热交换在夏天和冬天分别占到总能量交换的71%和48%,是外围结构中最突出的能耗“集散地”。若合理利用智能隔热调光复合膜,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可分别节能约20%和12%,市场需求巨大。
四川大学 2021-04-11
耐溶剂型中空纤维膜
本项目选择化学稳定性强的聚合物制造中空纤维膜底膜,通过合理的铸膜液配方与纺丝工艺设计,使膜丝呈完整非对称性结构,既具有良好的分离精度,又有较大的渗透通量。进一步地,通过特殊的涂覆工艺,将PDMS或类似的耐溶剂物质涂覆到中空纤维底膜的孔壁上,最终形成耐溶剂效果优越的中空纤维复合膜。在进行组件封装时,也选用耐溶剂类型的胶水浇铸组件,确保产品能长期应用于有机溶剂体系的除杂净化或溶剂回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233 2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