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软磁复合材料的压滤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磁复合材料的压滤成型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多孔模具的制备;2)软磁粉末的制备;3)软磁粉末的筛分及性能检测;4)将软磁粉末进行钝化处理;5)将软磁粉末与水或有机溶剂混合,并添加粘结剂,搅拌制成均匀分布的浆液,然后进行浇筑;6)将上述步骤制得的浆液进行压滤成型;7)烘干,烧结成型。本发明方法的优点是:通过压滤法而非传统的直接干粉压制成型所需的设备简单,工序简化,得以使成本降低,并且制备的软磁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浙江大学 2021-04-13
纳米活性碳酸钙的制备技术的工业开发
1 成果简介碳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具有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性能稳定等特点,广泛用于橡胶、塑料、涂料、造纸、油墨、食品、医药、饲料等工业部门。其中塑料、橡胶行业的碳酸钙消费量为 65%,造纸、涂料各占 15%和 10%,其它行业占 10%。 碳酸钙在橡胶、塑料等行业中的作用与其粒径有关,粒径在 1~3μm 的沉淀碳酸钙仅作为填充剂起增容作用,粒径在 0.01~0.1μm 之间的纳米碳酸钙具有补强、增韧的作用。 我国目前有轻质碳酸钙生产企业一百多家,总生产能力近 500 万吨,但工艺落后,品种单一,基本上采用简易的的间歇鼓泡式炭化工艺,产品大多为售价低廉( 400~500 元/吨)的大粒径( 2~5 微米)纺锤形产品( 图 1),而附加值较高(售价 3000~6000 元/吨)、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粒径小于 100 纳米的纳米碳酸钙产量甚微,仅占轻质碳酸钙总产量的 2~5 %左右。我国近年也有利用国内外技术进行纳米碳酸钙生产的报道,但生产成本较高( 1500~2000元/吨),且大多需 5 千万以上的巨额投资,中小企业难以适应。  图 1 普通纺锤型碳酸钙 (2-3 微米)                        图 2 纳米球型碳酸钙( 50-60 nm)2 应用说明清华大学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现已开发出一套崭新的纳米碳酸钙制备工艺和设备,通过加入特定的添加剂,在自行研制的高效传热传质碳化釜中进行反应,即可制得粒径为40~100 纳米的球型碳酸钙( 图 2)。本技术采用的添加剂价廉易得,所需设备大多为常规化工定型设备,易于为广大的中小企业采用。目前已在河北、江西建成年产 5000~10000 吨纳米碳酸钙的生产厂。采用本工艺的生产成本仅为 1000 元/吨左右。3 效益分析按年产 10000 吨,每吨保守价 1500 元计算, 年创产值(万元): 10000´1500¸10000=1500,年创利税(万元): 10000´( 1500-1000) ¸10000=500。4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 开发年产 10000 吨规模,技术转让(专利使用)费: 150 万, 碳化塔设计费: 30 万元, 核心设备(气体分布器)设计及加工费: 100 万元, 碳化塔加工及配套设备:约 300~500 万元, 其它常规设备费(包括气体净化、活化、过滤、干燥、粉碎、分级):约 500 万元, 基建:约 200~400 万元, 厂房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
清华大学 2021-04-13
微纳米颗粒复合制备功能性性粉体材料
1 成果简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纳米粉体技术的发展,如何合理分散和使用纳米粉体材料已经成为制约该技术应用的瓶颈。因此,各类纳米粉体根据用途而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制备用户方便使用的“功能性微纳米复合粉体材料” 也就逐渐形成了市场。 该技术的特点是:借助微米级母粒子与纳米级子粒子的复合,完成对纳米粉体的有序分散和实现纳米颗粒对微米颗粒的包覆;或者是将不规则的颗粒整形处理,从而制备不同类型的功能性复合粉体,满足新材料功能的需要。这一新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解决了许多航空、航天、电子、生物、材料、医药、涂料、冶金等行业对新一代粉体材料的需求。2 应用说明 图 1 生产功能性微纳米复合粉体材料的技术路线 采用我们研制的 PCS-II 型粉体复合机,借助机械冲击的方法对粉体颗粒进行表面处理,有目的地改变其物理化学特征、表面结构和颗粒的形貌特征。 产品的特点是:功能性:根据需要制备具有特定新性能的复合粉体材料,如导电导热粉体、高流动性粉末、球形化石墨粉体、氧化铝弥散铜粉、碳化硅弥散铝粉等;以壳代核:节约贵重原料,如包覆银的聚合物(铜、铝)粉体、包覆铜的铁(铝)粉体等;以微米颗粒为载体分散纳米粉体,如包覆碳纳米管的聚合物(铜)粉体、包覆纳米二氧化硅的橡胶粉体、包覆纳米氧化铝的聚合物粉体等。3 效益分析不同产品的市场背景和成本都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系统分析。4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装备提供。
清华大学 2021-04-13
废杂铜制备高品质黄铜合金技术及装备
以废杂黄铜直接材料化生产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材为目标,发明了废杂黄铜熔炼制备易切削黄铜用除铁精炼剂,实现了保锌除杂和黄铜制品成分精确控制;成功研发了双联体并联熔炼炉及机械捣料搅拌等熔铸成套装备,日均产量提升 45%,单位能耗下降 12.5%,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热能利用效果好;集成创新了铜线和铜棒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并建成了生产线,提出了黄铜合金塑性变形的微区调整和控制技术,提升了铜合金产品的力学性能,实现了高精密近终形异型材的直接制备。该项目集成创新了废杂铜精细化预处理工艺和设备配置,大幅提升了废杂铜的处理工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并建成了 10 万吨年产能的生产线。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丹酚酸A在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发 明 人】陈卫平;毕蕾;曾莉;王昕【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丹酚酸A在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重要之处是发现了丹参丹酚酸A对肿瘤转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和蛋白有明显的影响,并能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对人体正常细胞安全、低毒。因此,具有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的应用前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假奓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发 明 人】 朱华旭; 段金廒;张启春;唐于平;闵知大【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从大戟科假奓包叶属植物假奓包叶(Discocleidion  rufescens (Franch.)Pax et Hoffm. - Alchornea     rufescensFranch.)全草中提取得到的活性部位提取物,制备工艺及其用途。【摘要】 假奓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由以下6个鞣花酸类化合物组成:I.鞣花酸;II.3,3/ ,4’一三甲基鞣花酸;III .3,3’一二甲基鞣花酸;IV.3,3/ 4一三甲基鞣花酸一4’一0- β-D-葡萄糖苷;V .3,3’一二甲基鞣花酸一4’一0- β-D-葡萄糖苷; VI.3, 3’一二甲基鞣花酸一4’-D-β一D木糖苷。该提取物可应用于制备抗老年痴呆药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 明 人】狄留庆;许济群;方泰惠;范欣生;许惠琴;何贵翔;吴皓;毕肖林;赵晓莉,毛春芹;谢辉;郭戎【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贴膏剂及制法,该贴膏剂由原药和基质组成,其中原药由人工麝香、辛夷、细辛、元胡、甘遂、白芥子、生姜所制成;基质由聚乙二 醇、甘油、尼泊金乙酯和氮酮所制成。制法是:由原料药的提取物挥发油,经HP-β-环糊精包合和浸膏粉及人工麝香混合制成药膏,采用PEG6000和适量甘油和尼泊金乙酯 添加适量氮酮制成基质,将药膏加入基质中,边加边搅拌,充分混匀,经分装压制成药库型中药贴剂。本产品具有给药剂量准确、使用方便、可随时揭贴、患者应用的依从 性较好,特别适宜于儿童哮喘患者给药等优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用于治疗癫痫的鼻用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 明 人】郭立玮;付廷明;陆瑾;朱华旭;钱余义【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癫痫的鼻用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鼻用粉雾剂由符合鼻腔给药的α-细辛脑微粉组成,所述微粉的粒径大于5μm,而不超过200μm,优选为10~100μm;其制备方法包括:将α-细辛脑原料经气流粉碎形成符合鼻腔给药的α-细辛脑微粉。本发明通过将α-细辛脑制成符合鼻用粉雾剂要求的微粉,与口服制剂相比,在用于治疗癫痫的同时,明显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与注射剂相比,因该粉雾剂不含任何辅料,减少了引起的过敏反应以及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降低了其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减少了肝的毒副作用,同时减少了给药剂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四角蛤蜊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 明 人】吴皓;王令充;狄留庆;常念;程建明;文红梅【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角蛤蜊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药上的应用。【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四角蛤蜊提取物,由以下方法制得:取四角蛤蜊软体部位为原材料,洗净、绞碎,加水煎煮,滤过,得水煎煮提取液,将水煎煮提取液离心,收集上清液,浓缩,冷却后加乙醇沉淀,滤过,得乙醇沉淀物,干燥,得四角蛤蜊提取物;对该提取物进行脱蛋白,可得纯化后的四角蛤蜊提取物,该四角蛤蜊提取物具有降血糖、免疫调节和保护肝脏的功能,本发明同时公开该四角蛤蜊提取物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酶催化制备光学活性(S)-丁呋洛尔的方法
(S)-丁呋洛尔化学名为(S)-1-(7-乙基苯并呋喃-2-基)-2-叔丁基氨基-1-乙醇,被广泛用作研究细胞色素P450(CYP)酶的底物,对β-肾上腺素受体具有无选择性阻滞作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以往制备光学纯的(S)-丁呋洛尔的方法主要是酯化拆分和化学催化不对称氢化还原,这两种方法均存在原料利用率低或成本昂贵等问题。本技术利用(R)-醇腈酶((R)-Oxynitrilase)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的高效手性转化能力,通过催化不对称氰化反应获得制备(S)-丁呋洛尔的关键手性中间体,开发出一条新的(S)-丁呋洛尔合成路线。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1 102 103
  • ...
  • 290 2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