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创立于1978年12月,其前身是乌鲁木齐市第一师范学校和新疆教师培训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历经40年风雨历程,新疆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政治家、教育家办教育,努力成为支撑新疆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力量;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始终不渝地追求科学、文明、进步与真理,秉承“博学笃行,为人师表”的校训,形成了“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总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开发建设新疆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总占地面积2864亩,分为温泉、昆仑、文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于水磨沟区观景路100号、沙依巴克区新医路102号、新市区喀什东路16号。温泉校区于2009年启动规划,2010年开始建设,2014年一期工程实现搬迁,目前已成为学校主校区和行政中心,承担学校文科类专业本科、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昆仑校区现主要承担学校理科、艺术类专业本科、研究生以及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文光校区主要承担预科教育培养任务。 学校现有23个学院,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全国重点马院。学校于1993年获得硕士单位授权,2013年获得博士单位授权,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了10个学科门类,已形成包括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生教育、预科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学校现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设有新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等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拥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黄文弼中心、新疆社会管理研究院、中亚研究院、沙漠藻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等各级研究机构和平台。 学校有教职工2163人(含附中、附小、幼儿园392人)。学校大学部有教职工1771人,其中专任教师1148人,援疆教师8人,同职级待遇教师48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157人,副高级375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6.4%;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310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620人,博硕比例为81%(其中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27%)。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1人、自治区“天山学者”32人、自治区“天山英才”13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天池博士”14人。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学生近28000人,其中在校普通本专科生15138人、硕士研究生2835人(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60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572人;预科生2978人;留学生635人。 学校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在教学管理和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近年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1项;4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紧缺人才和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项目被评为自治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1个教学研究项目被评为自治区教学改革项目;12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1名青年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能手。 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疆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和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奖连续多年(届)排名新疆高校第一位。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名列全国高校第59位,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数名列全国高校第52位。 学校拥有教学型、专业型、研究型实验室37个,拥有多媒体教室(含录播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共计360间。学校图书馆面积达5.8万平方米,全校图书藏量160.1万册,专业期刊1150种,精选电子期刊2万余种,电子图书 38.878万种,各类数据库31个,数字资源总量超过53.55TB。 学校出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其中《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汉文哲社版)是新疆唯一一家入选三(全)核心的社科综合类学术期刊,也是新疆唯一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综合类学术期刊,是西北五省区唯一获得“优秀”定级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复合影响因子达3.550、综合影响因子2.114,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综合类学报影响因子第一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汉文哲社版)首次荣膺“全国百强报刊”荣誉称号,这是新疆目前唯一入选百强的社科期刊,创造了西部期刊办刊奇迹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现象。《双语教育研究》期刊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于2014年开始出版。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内外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实现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境)外40多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教师国(境)外进修、访学、学术交流已常态化,学校常年聘请外国专家任教,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学校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有3所孔子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先后荣获国家汉办授予的“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被国家汉办授予“孔子学院优秀中方承办院校”,并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院校。同时,学校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生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汉办“中亚汉语推广基地”、“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按照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要求,聚焦总目标,系统推进立德树人,大力促进内涵发展,将按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需要,围绕“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中亚一流、若干学科和领域全国领先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目标定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基本工作思路和发展路径,强化“师范性、区域性、综合性”的办学特点,继续实施“科学发展、和谐校园、国际化”三大方略,强化新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引领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强影响力建设,突出现实贡献,将新疆师范大学建设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园地,培育各行业精英的摇篮,孕育一流学科的基地,对接国家及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的智库,主导自治区高校创新创业的典范,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贡献力量。
新疆师范大学 2021-02-01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创办的重点大学,是新疆唯一一所财经类高等学府。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新疆省人民政府干部培训班;1959年升格为新疆财经学院;1962年转制为新疆财贸学校;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新疆财经学院建制。2000年,新疆财经学院与新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新疆财政税务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新疆财经学院;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新疆财经大学。自1950建校至今,新疆财经大学走过了70年的辉煌历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财经、管理专业为主,涵盖文、法、理、工等六大学科的财经类综合大学。学校主校区位于美丽的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北京中路449号,地处乌鲁木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双覆盖区域,紧邻高铁新区和空港经济区,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中国社科院新疆分院、新疆图书馆为邻,是高科技、新技术企业与人才的汇集之区。目前,已形成以本科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体系。截至2019年9月,学校各类在读生2202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4225人,硕士研究生2212人,博士研究生59人,留学生37人,成人本科生5491人。在职教职工1424人,其中专任教师896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及硕士共计763人,占专任教师的85.16%。有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2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自治区“天山英才”5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师德先进个人2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8人,自治区级教学能手11人。学校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率先获得新疆MBA办学权,是新疆唯一具有EMBA办学权的学校。2012年获批“中国(新疆)--中亚经贸合作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目前有20个学硕专业、13个专硕专业、7个博士专业,2014年获批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38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自治区重点专业、4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现有15个教学院部,另设有MBA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设有丝路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霍尔果斯研究院、喀什经济发展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拥有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中亚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区别研究中心,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新疆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新疆社会经济统计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有新疆唯一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中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综合能力测试中心和雅思考试(IELTS)考点。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美国威斯康辛协和大学、韩国又松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经济管理大学等40余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多种合作项目,积极促进学生海外学习经历。并与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州朱巴诺夫国立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五育宿舍为抓手,积极推动“三全育人”,带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现有各类社团58个,充分发挥了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经过70年的发展,学校形成“聚焦总目标、建设强财经”的发展目标和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办学定位。学校秉持“经世济公、至善至诚”的校训,发扬“自强不息、严谨求实、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疆财经大学 2021-02-01
北部湾大学
北部湾大学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滨海城市——钦州市。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特色的3A级景区校园,占地面积2070亩,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前身为1973年创办的钦州地区师范学校;1991年5月,设立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6月,始建于1906年的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并入本校;2006年2月,学校升格为钦州学院;2018年11月,教育部批准在钦州学院基础上设立北部湾大学。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有全日制在校生16740人、留学生694人。有教职工126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900人。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八桂学者、青年八桂学者、自治区特聘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广西海外百人计划人选等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拥有多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北部湾经济区高水平创新团队。学校设有海洋学院、海运学院(船员培训中心)、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石油与化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改革示范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平台50多个。学校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南海和东盟,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走海洋性、应用型、国际化发展道路,全力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07年,在广西高校中率先开设涉海专业,填补了广西有海洋而广西高校无海洋专业的历史空白;2011年成为广西唯一获得国家高级海船船员和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养培训资质的本科高校。学校先后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首批理事高校、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项目单位。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一流学科”“重点学科”“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现有省级一流学科(培育)2个(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有省级重点学科(含培育)7个(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机械工程),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轮机工程),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物流管理、产品设计、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有省级特色专业(群)14个(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专业群、石油化工专业群、经济管理专业群、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产品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物流管理、油气储运工程、地理信息科学);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十多年来,学校着力突出海洋性办学特色,以服务海洋强国和海洋强区战略为使命,现开设有海洋科学、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一批涉海类专业,构建了海洋生物与技术、海洋交通运输与工程等具有海洋特色的学科专业集群。先后获得3个省级涉海类重点学科平台:“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利用这些平台,致力于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珍珠贝、大蚝等海洋物种养护、海岛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居区内乃至国内领先水平。学校始终秉承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不断提升学校和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波兰、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深入开展师资培养和科学研究。学校招收有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与波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英国、美国等国家联合培养学生。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校友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需求、错位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理念,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拓展国际视野,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成海洋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地址:钦州市滨海新城滨海大道12号邮编:535011网址:http://www.bbgu.edu.cn/电话:0777-2808600,2808077传真:0777-2808633
北部湾大学 2021-02-01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2003 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步伐,经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应运而生。学院新校区与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紧邻,她扎根在河南大学这片有着百年文化积淀的沃土上,茁壮成长。2009年,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民生学院,掀开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这种强强联合的办学模式,得到了时任中央领导李长春与教育部领导的肯定与支持。 建院以来,学院秉承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院风。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流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改革创新,注重培养质量,注重特色办学。依托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学院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现设有7个二级分院、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医、教育、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在校生15000余人,已发展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应用型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教学型独立学院。 学院紧紧依托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深厚的文化学术底蕴、健全的学科专业、崇高的社会声誉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始终把培养质量作为学院的生命线,在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同时,又选聘河南大学最好的教师为学生上课。目前,学院任课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5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3.47%。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在河南日报社、河南安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立洋国际教育中心、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近百家知名企业建立有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师风、学风、考风”建设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校际交流,能够互派交换生,互相承认学分。 学院提出了“考研一批、就业一批、出国一批”的学生毕业走向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学生考研工程。学院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和选调生的比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超过25%,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取了国内外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艺术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研究生。2018年,学院学生考研上线人数达到800多人,近600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几年来,学院先后共涌现“全研宿舍”20多个,被社会誉为“研究生的摇篮”。学院生源质量年年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在河南省本科二批、三批首次合并招生的背景下,学院文理科录取分数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在省内二本院校中综合排名位居第17位。2018年,学院招生形势依旧喜人,文科录取分数高出省二本线52分,理科高出省二本线46分。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河南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既有一大批分布在省内外企业一线岗位上的业务骨干,更有在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部队、教育战线上的佼佼者。他们奋斗在省内外各行各业,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与好评,已崭露头角。 学院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向导,积极开展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学院设立有“民生大讲堂”,经常邀请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术大师和河南大学本部的名师来校进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并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学术和社会视野。学院学生在省、全国大学生“蓝桥杯”比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在第七届、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学院在河南赛区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12奖项、三等奖32项。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2016、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院获得全国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河南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此外,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民办高校文艺汇演、“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专业类)等诸多赛事中均表现出色,获得诸多荣誉。近三年来,全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励300余项,省部级奖励800余项。学院现有理论学习类,体育健身类,实践服务类,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等几大类共30余个学生社团,打造了大学生环保阅读节,英语四六级模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寻找民生青年作家等数十个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均已成为绽放学子们灵性与才情的亮丽舞台。 近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最具活力与影响力独立学院、河南省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示范院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就业质量十佳示范院校、河南省民办教育创新奖、河南省民办教育行业知名品牌、河南省高质量就业示范高校、河南十大民办领军高校等荣誉。学院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独立学院工作部副部长单位、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等。 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在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如今,按照“一环两心,两轴三组团”规划,新建成的多功能、数字化的民 生学院新校区已投入使用。伴随着二期工程的即将完工,一个风景优美、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校园正蔚然形成。全院师生正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创造着美好灿烂的明天!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2021-02-01
江苏海洋大学
(null)
江苏海洋大学 2021-02-01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贵州大学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本科独立学院,2013年9月贵州大学与泰豪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办学协议,合作举办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并实现产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511人,其中教授(其他正高级职称)21人(占比4.1%),副教授(其他副高级职称)146人(占比28.57%),讲师(其他中级职称)183人(占比35.81%),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数量较去年有了大幅增加;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22人,硕士学位25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4.79%。另学院拥有众多企业工作经验,具有相关专业行业领域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人才120人,占教师总数的23.48%。 学院始终“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价值提升为目标”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强化质量与特色、优化管理与服务,形成了以工科专业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国家培养道德高尚、诚信负责、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依托贵州大学学科基础,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现设有信息工程系、数字传媒系、健康管理系、电气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系6个教学单位,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英语等39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工学类专业及专业方向18个。 2014年5月,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在花溪大学城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955亩,总建筑面积56万m2(其中校区35万m2,研发区21万m2),目前建设投入经费逾13亿元。 学院新校区现已建设完成综合教学楼A 、B、C、D、E、F栋:建筑面积57525平米,可使用教室126间(其中多媒体58间,计算机/语音教室10间,普通教室47间,画室4间,实验室7间);学术报告厅3间(均可容纳300以上);学生宿舍:1#男生宿舍、1#2#女生宿舍、北组团1#~6#宿舍,东组团2-5#宿舍,建筑面积130131平米,可使用宿舍2824间,能满足11296人入住;第一食堂建筑面积7176平米,第二食堂建筑面积9630平米;实验楼A栋,建筑面积18486平米;体育场及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所完善;图书馆(一期),建筑面积:15618平米;阳明湖及周边景观工程已经完工使用。 已启动:阳明书院;计划启动:两栋高层公寓(人才公寓和留学生公寓);学术交流中心;艺术馆;演播馆、科学馆、明德中心(A座都市型酒店、B座行政办公楼、音乐厅兼剧场);体育中心。 目前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A、B段)基本竣工,我院2015、2016、2017、2018级9835名学生已入住新校区,明德学院已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机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院2017-至今取得的科研及教学成果:学院在国家、教育部、省级、计划单列市科技和社科奖励等方面取得了成绩,获得全国及省级以上科技奖项共计8项。2017年-至今,我院教职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获得科研经费980万,发表论文27篇,编著教材6本,学术交流活动17项。为鼓励青年教师树立和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董事会划拨专项科研经费,且逐步完善学院科研管理办法,大力推进科研工作。 学院采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心,以理论教学为支撑”的教学思想,实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学院获得;获得省级优秀奖1项、三等奖1项、二等奖4项和一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奖3项、三等奖8项、二等奖1项和一等奖1项。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学院秉承“明理厚德、笃学诚行”八字校训,以“招好生、教好学、育好人、就好业”为办学主基调,明确“设置一个专业、服务一批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的办学理念,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围绕贵州实施大数据、大文化、大健康和先进制造的“三大一先”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满足国家独立学院办学条件要求,努力将学院办成贵州省乃至全国围绕“三大一先”为人才培养导向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独立学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2021-02-01
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 2022-08-30
温州肯恩大学
温州肯恩大学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2011年11月16日,国家教育部批准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筹备设立温州肯恩大学。2014年3月31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温州肯恩大学。7月,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项目列入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成果。 温州肯恩大学的创建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关心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5月8日,习近平同志亲自出席在美国肯恩大学举行的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签约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作为浙江省和美国新泽西州友好省州合作项目,教育部把筹建温州肯恩大学列为扩大教育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中外合作办学重大项目之一。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肯定温州肯恩大学“目前运转良好”。 温州肯恩大学致力于“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发展方向”,引进借鉴美国优质大学的办学资源、理念和模式,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与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建设一所以学生为本、创新包容、多元发展、特色鲜明的世界级教育水平的国际化大学。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融合中美国际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事务,具备创新、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发展路径上,从教学型大学起步,以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为突破口,向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级教育水平的研究教学型大学。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中外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原则,实行非营利性办学,中美双方均不从中获取利润。 学校办学规模近期为5000名全日制在校生,中期为8500名全日制在校生。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主要发展经济与管理、技术与数学、艺术设计、教育与心理、健康与康复科学等专业群。目前,学校招生形势好,生源质量高。今年全国统招本科第一批次文、理学生平均各超出省份一本线20、30多分,省内新高考共招收385人,全部录满且学生平均超出本科线约100分。现有在校生约2000人,包括15名国际生、港澳台侨生和美肯交流生。由美国肯恩大学全球招聘的外籍专任教师100名左右,共开设会计、金融、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商务、市场营销、视觉传达设计、管理科学等11个专业。实施全英文、小班化教学,90%以上课程从美国肯恩大学引进,采用美国原版教材,90%以上教师由美国肯恩大学选派和全球招聘。毕业后,颁发美国肯恩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双学位及温州肯恩大学学历证书,初步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美式教育模式。目前学校已有两届毕业生约400人,初次就业率约为95%。 学校选址风景秀丽的著名侨乡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校园规划用地3000亩,其中一期建设用地1059.4亩,建筑面积32.27万平方米。温州市人民政府首期拨付专项资金15亿元用于校园前期建设,实行国际招标,校园建筑体现“中式布局,西派建筑”的设计理念,努力营造中美文化交融、师生教学相长、学生自主成长的人文校园,打造生态化、智能化、开放式校园。目前,校园一期一、二标段10万平方米已建成投用,一个现代化的美丽校园已初具雏形,其余工程正陆续开工建设。 为加快中美双方融合,积累办学经验,经教育部批准,自2012年起以中美合作肯恩项目形式招生办学,经济学、英语、计算机3个专业共招收204人。2013年4月,教育部新批增加国际经济与贸易项目,4个专业招生240人,所有专业均在高考第一批次录取。中美合作肯恩项目教学与学术事务由美方负责,项目课程从美方引进,专任教师由美方选派,使用美国原版教材,实施全英文小班化教学。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3年11月,顺利通过美国中部各州高等教育委员会(Middle States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的相关评估。2014年3月正式设校后,学校独立招生。 温州肯恩大学将充分吸纳美国高校先进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和管理模式,建立严格的教师聘任制度,按照世界级大学的标准吸引和选聘全球优秀人才。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和科研评价体系,支持教师职业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现有中外教职员工约250名,其中外籍专任教师100名,大部分具有国际教学背景和博士学位。 温州肯恩大学将积极探索中外合作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形成社会共同参与、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理事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由中美双方共同组成。学校坚持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学术自治、教授治校,逐步建立精简、扁平、高效的内部组织管理机构,以及富于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学术机构。 温州肯恩大学将秉承中美两所母体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按照既依托办学母体,又超越办学母体的办学要求,打造一流的校园、师资、教学科研以及服务与管理体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一所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和中美教育合作的成功典范。
温州肯恩大学 2021-02-01
昆山杜克大学
昆山杜克大学是一所非营利性的中美合作办学机构,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联合在中国江苏省昆山市创办,旨在开创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为来自中国及全球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术项目。昆山杜克大学于2013年9月获得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并于2014年秋季迎来首批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第二校园国际化学习学期”学生。 2018年8月14日,昆山杜克大学举行2018年本科新生开学典礼,标志着学校正式开启四年制本科学历教育。首届本科新生来自全世界27个国家,其中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为主要学生群体。 昆山杜克大学以引领高等教育的未来为目标,凝聚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传统,承载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响应不断变化的全球高等教育需求的共同愿景。两所创办高校丰富的历史传承将激励昆山杜克大学不断追求学术卓越与正直,并以知识服务于社会。昆山杜克大学设置的学术项目面向社会的未来需求,以通识博雅教育传统为基础,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作为一个国际化知识性群体,昆山杜克大学鼓励多样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学习。学校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师生为其全球化学习环境贡献多元化的视角与经验。昆山杜克大学的创新性学术项目将激励学生掌握严谨的学术课程,激发创新思维,为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开发创造性的解决途径,不仅为学生在具体领域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更致力于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物和世界公民。 昆山杜克大学为学生营造的是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多样化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寻求新的知识。昆山市毗邻上海市和苏州市,高速公路和高铁交通十分便利。昆山市是商业、高新技术研究和制造业中心,也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昆山杜克大学校园占地200英亩,位于昆山阳澄湖科技园内,配置了先进的教室和会议设施、图书馆资源、师生宿舍、餐厅、及休闲设施。多功能的会议场所、休息室和学习区可供学生自习或集体讨论课程内容,完成作业,参与丰富多样的校园学习生活。
昆山杜克大学 2021-02-01
阜阳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皖豫省际中心城市——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文化精英管子、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赋予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京九铁路交通枢纽、皖北地区4C级机场,环境怡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阜阳师范学院,获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2005年、2014年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0.2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399人,其中本科生19191人,研究生208人,占地137.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7.25万平方米。学校设置16个教学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拥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建有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激素与生殖发育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农民工研究中心及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等8个省级科研平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755.76万元,纸质图书194.96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0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并拥有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9人,其中研究生学位人员近1000人,博士人员3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13人,其中正教授123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皖江学者、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共计8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29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教学研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95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项,省部级各类课题268项,横向合作项目146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3项;发表学术论文3530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291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69项;出版著作135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阜阳师院报》、《安徽基础教育》。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彰显实践育人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459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1941项,进入《2013至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排行榜第243位。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57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78项。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坚持开展“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第二课堂活动,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阜阳师范学院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自胜、勤行”的校训,弘扬“自强至善”的学校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彰显特色,加快转型,继续巩固教师教育优势,积极发展应用学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8年6月15日更新)
阜阳师范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6 67 68
  • ...
  • 230 2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