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四人听心跳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四季星空模型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四方鼎模型
苏州育龙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四脚升降凳
温州市育人教仪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行星式四罐球磨机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介绍:  TJ系列实验室四罐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可以干磨、湿磨、真空磨,是混合、细磨、小样制备、纳米材料分散、新产品研制和小批量生产高新技术材料的必备装置。 TJ系列实验室四罐行星式高能球磨机用于高等与专科院校、科研单位及企业实验室快速分批将研究试样研磨到胶状细度(最小可达0.1μm),并进行混合、匀化和分散。广泛应用于地矿、土壤、冶金、电子、电力、材料、化轻、医药、美容、环保、陶瓷、玻璃、核研究等科研和产业部门。工作原理: 在同一太阳轮上装有四个行星轮,行星轮上装有球磨罐,当转盘转动时,球磨罐绕太阳轮轴转动,作行星式运动。因为几何学和传动比率的设计,研磨球就能够按照最佳的轨迹进行运动。研磨球沿着研磨罐内壁进行运动,直到某种特殊条件下,研磨球突然脱离这种运动状态。穿过研磨球,样品和研磨球冲到反方向的罐壁上。冲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是普通球磨机的好几倍。结果产生了极好的研磨效果和极短的研磨时间。、该产品可干、湿两种方法研磨和混合粒度不同、材料各异的产品,研磨产品最小粒度可至0.1微米(即1.0×10-4mm)性能优点:◆主皮带松紧度可调,长期使用也不易打滑,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外观独创箱体翻盖(或开门式),操作简便,罩上带安全开关,安全可靠。◆结构紧凑,造型美观,不失稳定,真正实现了整机完全一体化。◆ 仪器底部为钢板支撑体,加强了仪器的稳定性,避免研磨过程中仪器“跑偏”◆采用涨紧轮皮带传动,将噪音和磨损都降到极小,且在操作和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齿轮断裂与损坏现象,极大地延长了使用寿命。◆ 变频器安装在可拆卸的板上,方便检查维修◆ 太阳轮和行星轮中心孔距9-325px出厂可调 技术参数:控制方式:变频式控制球磨罐数量:两个或四个球磨罐同时工作最大装样量:球磨罐容积的三分之二进料拉度:土壤料≤10mm 其它料≤3mm出料粒度:最小可达0.1um(即1.0×10mm-4)转速比:公转:自转=1:2 转速:自转0-1499转/分定时时间:1-999分钟 交替运行定时时间:1-99分钟最大连续工作时间(满负荷):72小时仪器重量:100KG(0.4L;130KG(1L); 140KG(2L);150KG(4L)控制方式:变频无级调速、程控控制,LED显示,自动定时正反转、定时关机电机功率:0.75kw
天津市东方天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四人试验桌
产品详细介绍
四川长红教学设备厂 2021-08-23
Φ73四棱合金钻杆
直径:73 mm 长度:1000 mm
山东益矿钻采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30
一种催化合成12-芳基-8,9,10,12-四氢苯并[α]氧杂蒽-11-酮衍生物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424243.8)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合成12-芳基-8,9,10,12-四氢苯并[α]氧杂蒽-11-酮衍生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该合成反应中芳香醛、β-萘酚和1,3-环己二酮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1,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摩尔量是所用芳香醛的7~10%,反应溶剂90%乙醇水溶液的体积量(ml)为芳香醛摩尔量(mmol)的3~6倍,回流反应时间为15~60min,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所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氢甲酰化双磷配体的产业化
研究方向:具有生物活性含磷化合物合成方法研究、糖手性诱导不对 称合成、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催化不对称合成、金属-配体络合物催化不对称合成。 项目简介: 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可以将廉价易得的基本化工原料如烯烃类 物质方便有效地转化为醇等多种重要的化学化工产品,是到目前为止 生产规模最大的均相催化过程。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所用催 化剂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更新换代的过程,到目前为止,一共开发出了 四类工业催化剂,即羰基钴催化剂、叔膦修饰的羰基钴催化剂、羰基 铑膦催化剂以及目前正在开发的双亚磷酸酯/铑催化剂体系。 
南开大学 2021-04-11
低成本低氢耗褐煤加氢液化新技术
本项目属于科技部863能源领域科技专项,针对褐煤水分高、热值低、易自燃,不便于长 途运输等特点,直接用水介质替代循环油溶剂,CO或合成气替代纯氢气,开发了褐煤加氢液 化新技术,较传统的煤直接加氢液化工艺,可以减少褐煤干燥和CO变换等工序,具有显著的 技术优势。褐煤的提质加工利用已经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发有关技术,可见本技术 的成功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实验对比研究了褐煤加氢液化中CO气氛和H2气氛的供氢性能差异,如在四氢萘作为溶剂 400℃时,氢气初压3MPa下的液化转化率为89.3%,油气产率为79.2%;而CO初压3MPa下的液 化转化率为94.1%,油气产率为73.9%;相对应的沥青质前者仅为10.1%,后者为20.2%,两者 相差一倍,表明CO气氛在加氢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氢有利于煤第一步裂解生成沥青质等大分 子,其加氢的活性高于气态氢,这进一步证实了煤加氢理论。由于褐煤自身含有丰富的含氧 官能团,气相CO中与水或水蒸气存在相互作用,促进褐煤的加氢转化效果,通过对褐煤加氢 液化工艺参数 (如水煤比、液化温度、气体初压和停留时间) 的考察,获得了比较合适的液化 反应条件为,在CO初压为4MPa,温度380℃下,胜利褐煤的液化转化率达76.6%,油气产率达 63.6%,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项目已经完成实验室小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煤种、催化剂和工艺参数对褐煤制油的影 响规律,具备开展试验放大的技术条件。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71 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