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双目视觉自由立体显示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目视觉自由立体显示系统,包括双目相机、 接口转换电路、FPGA 加速电路、自由立体显示器,其中双目相机对 现实场景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视频通过 HDMI 接口传输到接口转换 电路,接口转换电路将接收到的视频通过 LVDS 接口传输到 FPGA 加 速电路,FPGA 加速电路接收视频,逐帧进行处理,依次进行立体匹 配、多视点生成、立体图像合成,将最终合成的立体图像输出到自由 立体显示器,观看者站在立体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尺寸超高清裸眼立体电视面板
该技术的裸眼立体显示器采用视差照明式多视点裸眼立体显示方式,支持一对立体图像的信号格式,并且可以供多位观看者同时自由观看,平面立体兼容。立体显示器可以在宽广视场内(±45°)观看立体图像,无需佩戴任何辅助工具(例如立体眼镜等),肉眼直接观看。当显示平面图像时,显示器具有高清晰平面显示的画面质量。换言之,该显示器在显示平面图像时,显示器可以切换成平面显示模式,在此模式下,显示器是一台完全的普通的平面显示器,其显示性能(如分辨率、视角、对比度等)与普通
南京大学 2021-04-14
复杂立体交通节点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针对南京市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项目的晓庄广场互通所在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工序转换频繁,施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基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的经验和教训,解决晓庄广场互通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包含四个子课题:复杂立体交通节点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立交互通桩基础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研究;超大跨度立交桥跨越既有隧道架设技术研究;立交互通施工与地铁施工相互影响及施工时序研究。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XM-847细胞超微立体结构模型
XM-847细胞超微立体结构模型   XM-847细胞超微立体结构模型为立方形半模式细胞立体的超微结构,细胞三面剖开细胞膜,切开细胞核的1/4部分。暴露各种细胞器及核的结构,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粗面及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粒等,细胞核切面显示核膜、染色质和核仁,同时还显示核糖体、溶酶体,微丝、微管、分泌泡等。此外,细胞膜还显示微绒毛(已切除)及基底膜內褶等结构。 尺寸:36×27×52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HXZJ-IV型平面和立体足迹提取箱
产品详细介绍HXZJ-IV平面和立体足迹提取箱重量:10.6kg尺寸:565x295x225mm价格:2200.00元 立体足迹提取盒产品功能1.静电法提取成趟灰尘足迹。2.静电法提取单个灰尘足迹。3.静电法提取软质表面上的灰尘足迹。4.压敏胶提取高灰尘足迹。5.黑色硅胶足迹提取片提取水渍足迹。6.石膏法提取立体足迹产品配置序号 产品名称 数量 序号 产品名称 数量1 HXJD-Ⅵ型静电吸附器 1台 13 黑色硅胶足迹提取片 5张2 1.2米接地线 1根 14 30x15cm折角比例尺 2把3 8米接地线延长线 1根 15 5米卷尺 1把4 充电器 1个 16 红黄白防水粉笔 3支5 电源适配器 1个 17 毛巾 1条6 提取成趟足迹静电膜 10卷 18 汗布手套 2双7 提取单个足迹静电膜 14张 19 一次性鞋套 4双8 静电板 4张 20 一次性口罩 5个9 足迹保护盒 1个 21 一次性帽子 5个10 灰尘固定剂 1瓶 22 立体足迹提取盒 1个11 黑色衬底足迹提取片 5张 23 铝合金箱 1个12 白色衬底足迹提取片 5张       立体足迹提取盒内容:塑料足迹框 2付 组合成长方形框架,围住足迹。标准袋装石膏 2袋 水瓶灌满水,全部倒入石膏袋,手抓石膏袋,使石膏与水完全混合,缓慢浇筑在足迹上,一袋石膏正好可灌制一枚足迹。标准容量水瓶 1个网状石膏筋 2个 浇筑一半石膏时,将网状石膏筋铺在足迹上,再浇筑剩余的石膏。足迹标牌 2个 浇筑完成后,将标牌放在足迹上,石膏凝固后标牌被固定,可在其上书写。 
北京华兴瑞安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80CM大型立体政区地球仪
产品详细介绍大型政区立体地球仪:地球仪图文为地形和政区两用地球仪。地理信息为中英双语,采用精确的全球卫星数据。根据实际等高线成比例隆起,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层。国家,首都,城市,地形,地势,山脉,高原,盆地,沙漠,河流,湖泊,海峡航线,铁路等大量的地理信息一目了然,直观而又清晰的展示世界地形地貌,是学校,科普馆,教育等单位饿的首选产品。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设计制作适用的地球仪。地球仪直径为620mm,1000mm,1500mm。有特殊要求可单独设计定做。  
深圳市普天文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XM-702-1泌尿系统立体模型
XM-702-1泌尿系统立体模型   XM-702-1泌尿系统立体模型由肾、输尿管、膀胱、动脉和静脉组成,可拆分为3部件,展示了人体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器官和泌尿管路形态,其中膀胱可以拆分为2部件,有数字指示标识。 尺寸:自然大,23×18×30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学校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学院,组成公立川北大学,迁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称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整体并入我校。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2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师资力量雄厚。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16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0人,“四川省千人计划”8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28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师德标兵等共39人次。另外,学校还特聘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创办有1所具有33年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建有“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90项、省级项目429项,其中,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各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视频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9部,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35项,学校获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96项(其中一等奖31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优秀硕士论文4篇,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近三年获得奖项49 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10项)。办学71年来,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为代表的3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科研成果丰硕。“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4000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重大研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重点)、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余项,省部级项目700多项。实际到校科研经费2.5亿余元,学术论文发表数量1.1万余篇,其中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SCI/SSCI一区等高级别论文近400篇,授权发明专利155项,实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000多项。2018年,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位居省内第2,省属高校第1,全国师范类院校第13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省内第1,全国师范类院校并列第3。对外交流广泛。学校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培养各类层次的境外留学生,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合作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佩德罗中学共建孔子学堂。建有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中法文化交流中心,与韩国延世大学合办“成都世宗学堂”。社会服务有力。学校是“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长期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教育事业发展,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等省级培训及研究机构。长期对口帮扶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州普格县、广元市苍溪县、广安市武胜县等贫困县。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C5教育精准扶贫联盟,先后在南充市仪陇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广元市苍溪县、达州市达川区、凉山州普格县、甘孜州理塘县建立“新农村建设学院”,助力精准脱贫。四川师范大学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服务治蜀兴川新战略。新时代,全体师大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致力于把学校发展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省教育的高端智库, 认真履行四川师大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能力。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和谐,朝气蓬勃,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四川师范大学 2021-02-01
四川美术学院
历史沿革 迄今办学79年的四川美术学院,前身的一脉是1940年由李有行、沈福文等归国艺术教育家在成都创立的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一脉是1950年西北军政大学艺术骨干南下重庆创立的西南人民艺术学院。 1953年,两校美术、设计类学科合并,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定址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并于次年开始兴办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1959年,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招收4年制本科,成为当时全国五大美院之一。 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概况 四川美术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现有九龙坡区黄桷坪校区和沙坪坝区大学城虎溪校区,占地总面积1200亩。2018年11月,学校在重庆市两江新区选址150亩,兴办国际设计学院(中国西部艺术港)。 学校现设有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教育事业取得迅猛发展,建成了一流的专业美术馆和图书馆、一流的艺术创作社区、一流的艺术教学示范中心、一流的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在全国专业美术院校中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学校1999年起面向全国招生,近几年报考学校本科人数达10万人以上,报考研究生人数达3000人以上。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28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7550人。 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艺术学门类下的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4个一级学科,均招收硕士研究生。“十三五”期间,4个一级学科均列为重庆市重点学科进行支持和建设,其中美术学、设计学列为重庆市一流学科进行支持和建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4个一级学科均上榜,其中美术学获评A-、设计学获评B+,学科实力在重庆市和全国同类院校居于前列。 学校设有本科招生专业22个,其中绘画、雕塑、动画、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为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绘画、雕塑、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动画、戏剧影视美术、建筑学、美术学理论10个专业纳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进行支持和建设。 “十三五”以来,学校确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定位和“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本为本,全面开展教学建设,构建了“大平台+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全体学生,打造了“思政人文”“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四大平台,保障了本科教育整体质量。为培养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设立了“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工作室培养”“青年艺术家驻留”“创新创业教育”等多通道培养计划,扶持有潜力的优秀学生成长成才。“思政+艺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显著,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的高度评价;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持续打造“开放的六月”艺术游展览品牌,获批重庆美育改革实验区;建设特色校园,强化环境育人,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专家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获得优异成绩,专家组一致肯定:四川美术学院历史辉煌,成就卓越,艺术英才辈出,社会影响广泛,是一所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艺术院校,是能够代表重庆乃至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舞台的高等艺术院校。 近年来,学校坚持艺术创作服务政治建设、设计实践服务地方发展的思路,大力巩固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等六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增设了重大题材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和设计创新研究中心、艺术与乡村研究院等,在重大题材主题创作、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和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等方面成果斐然。 发展目标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 人,以“双一流”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定不移地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美术学院目标奋勇前进。
四川美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其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 经历了“四川省立音乐实验学校”、“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音乐专科学校”等时期以后,195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成为当时国内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六所专业音乐院校之一。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下设30个教学部门、18个研究中心。举办有包括附中、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的教育,在校生规模1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2000余人,是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 1【学院环境优美、场馆设施齐全】 锦江春色来天地、古蜀风韵在新都。学校锦江校区坐落于成都市中心武侯区锦江河畔,占地面积120余亩;新都校区位于古蜀发源地之一的成都市新都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学校有各类音乐厅、排练厅、演奏厅数十个,有标准化现代化的体育场、游泳场,能够满足师生教学和锻炼需求。图书馆占地17179㎡,各类藏书(含纸质、电子、音像等)155万册(件),是国内艺术院校图书馆中建筑面积最大、藏书量最多的图书馆之一。校史陈列馆、西南少数民族乐器陈列馆藏品丰富、特色明显。学校还与省内三所高校共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为素质提升、文化兴川的重要力量。 2【坚定办学定位、着力人才培养】 学校办学定位为:建设以音乐专业教育为主体,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传媒艺术、艺术学理论等专业教育综合协调发展的专业艺术院校;建立应用型与教学研究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本科教育为主、拓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强化传统和优势学科、打造和优化重点学科、积极拓展新兴和交叉学科;着力培养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精、尖艺术人才,大力培养适应能力强、技术水平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拥有编制齐备、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全国音乐院校中唯一的职业化运营的“川音交响乐团”以及“川音民族管弦乐团”、“川音合唱团”。此外还有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川音学生管弦乐团”、“川音附中学生乐团”。 3【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完善各层次教育】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发展各层次教育。目前学校本科层次有艺术学、管理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8个专业类、29个本科专业(126个专业方向)。学校于1986年取得音乐类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已具有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05年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批准的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予权;于2014年获得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于2009年起和四川大学联合培养音乐传播学博士生,2013年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从2003年开始招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 4【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显著】 学校在2008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彰显办学实力。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省级特色专业为:音乐学、工业设计、绘画、舞蹈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为:作曲系作曲主科教研室、钢琴系钢琴主科教研室、管弦系弦乐教研室、声乐系美声教研室、手风琴电子键盘系手风琴教学团队。省级重点学科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钢琴、美术。 5【师资力量雄厚、专家德艺双馨】 学校现有副高级以上专家、教授352余人,其中:二级教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部优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3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学校还有一大批热爱艺术教育事业、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常苏民、羊路由、刘文晋、郎毓秀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早已蜚声海内外。 6【科研硕果累累、比赛捷报频传】 学校有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发明奖 1 项,省教学成果奖 25 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奖 26 项,“中国音乐金钟奖”33项,德国工业设计“红点奖”5项,发明专利31项。近五年来,学校师生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和评奖中获得国际奖项470余项、国内奖项150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授予的奖项85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9项。出版各类著作167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0多篇。学校还拥有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数字媒体艺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社科联批准成立的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文联批准成立的“四川省音乐文学学会”和“四川省数字媒体艺术协会”。学报《音乐探索》入选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7【国际国内竞风采、川音校友谱新篇】 经过近八十年的办学发展和几代“川音人”的共同努力,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专业人才。涌现了作曲家高为杰、何训田、贾达群,歌唱家范竞马、赵登峰、霍勇,表演艺术家刘晓庆,,钢琴教育家但昭义、钢琴演奏家李云迪、陈萨,小提琴演奏家宁峰、文薇等一批杰出校友,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近年来,学校还培养了李宇春、何洁、谭维维、王铮亮等一批新星,活跃在国内各类舞台上,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学校以建设一流艺术院校为己任,以培养一流艺术人才为目标,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团结奋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办学实力为目标,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谱写新的篇章。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生路6号(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12 网址:http://www.sccm.cn
四川音乐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