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学院创办于2001年6月,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办学规模超过万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位于拥有“避暑之都”和“森林之城”美誉的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白云区,毗邻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市综合保税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学院占地面积500余亩,拥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先后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100强独立学院、贵州省最佳独立学院、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春晖行动”先进工作集体、贵州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综合实力列省内独立学院前茅。 学院秉承“保证基础、强化实践、突出技能、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拓宽传统专业,积极培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专业,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适应面广的学科专业体系;实施春秋两季“学期实习”和“顶岗实习”,建立了200多个实习基地,培养和造就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院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融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为一体,共享贵州师范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雄厚;聘请省内资深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文学与新闻传媒系、社会科学系、理学系、美术系、体育系、外语系六个系;有汉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体育、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电子商务等5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12000人。学院已毕业学生近20000人,毕业生就业率高,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立了“学院—家长—社会”联合培养机制,低年级重养成教育,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以教学为中心开展“一个月一个主题,一个班一个亮点,一个专业一个特色,一个系一个精品”学生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热情。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精心打造“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专业学术、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各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获省级奖项500余项。其中教学方面,获全国师范生第三届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3大赛银奖、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一等奖;教育方面,获第十二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贵州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贵州省第一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团体第二名、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贵州省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作品展连续三年金奖;获共青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优秀集体、贵州省第五届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大赛冠军、“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行动优秀实践团队、第二届“千校万师”杯全国电视·网络演讲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学生社团方面,晨曦社、春晖社、农民之子、环保协会获全国优秀社团。 学院建立“奖勤助学贷”五位一体的资助管理体系,设有国家级奖助学金、校级奖助学金以及社会慈善基金,对优秀学生、贫困生予以资助和鼓励,学院每年对学生的各项奖励及资助金额高达近2千万元。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2021-02-01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于2001年经贵州省教育厅同意成立,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获得办学许可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本科学院。2014年4月16日,贵州财经大学根据教育部和贵州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规范独立学院办学,并在黔南州惠水县建立新校区,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学院占地总面积1038亩,总建筑面积268655.2平方米,纸质图书157余万册。学院下设五系一部,开设有会计学、金融学等2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6个学科门类,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8000人。学院拥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截止至2019年10月,专任教师446人,兼职教师330人,其中硕士358人,博士50人,正高级46人,副高级96人。 学院依法办学治校,严格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升教学质量,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以经济管理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即“两有一强”人才。学院历经十七年风雨,秉承使命,砥砺奋进,以“富民兴黔”为己任,为社会输送了近3万名优秀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上善若水,博学明德”的校训,以学生为本,以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落实学院“一个主基调,两个发展极,三个着力打造”的发展战略,努力把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西部有影响、全国知名、经管特色鲜明、商科优势突出、服务民族经济的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2021-02-01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由金华市浙中教育集团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举办,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 学院坐落在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电子商务之城金华,地处金华市环城南路多湖高教园区,毗邻金华市金东区政府,规划占地面积1005亩,实际占地面积829.63亩,校园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889.43万元,纸质图书64.3万册。学院交通便利,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静,是理想的求学之地。现有在校本科生60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8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0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238人,另有来自中科院、国家发改委、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外聘教授57人,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共建共享共融共赢”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秉承上海财经大学“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依托母体学校的品牌资源优势,积极借鉴利用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院内部管理,优化学科专业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应用统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22个本科专业、6个专业方向,建有20个专业实验室、34个实习实训基地,已建成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三个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三位一体”自主招生、专升本教育、继续教育等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财经类专业为主,经、管、文、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成长成才和个性发展的培养,通过新生始业教育、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参与社团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对立志考研的学生设立考研班、对有兴趣进行学术科研的学生配备学术成长导师、对优秀学生组织参加“赴上海财经大学访问学生”项目等,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上升空间。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大学生英语大赛、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全球商业模拟大赛等各类专业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积极开展与境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活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充分借鉴国内外同类高校的先进经验,加大合作办学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与英国、美国、香港、台湾等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在金华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海财经大学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师生员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建设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团结一致,和衷共济,紧抓机遇,奋发有为,坚持走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2021-02-01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成立于2003年,为全日制本科层次普通综合类高校,是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目前在校生13000余人。2005年1月,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2006年4月,在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1号令)落实情况的检查中,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2012年6月,通过山东省独立学院综合检查、山东省学士学位授予考察评审等,专家组对学院建设发展给予了肯定和好评。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与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2015年学院当选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院位于烟台市莱山区,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山东省为数不多的滨海大学之一。校园紧邻烟台大学,与烟大南校区相比邻,具有独立的、设施齐全的办学条件和完善的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已建成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餐厅等建筑;拥有多媒体教室、大型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各类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还有大学生文体中心及完备的体育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图书资料、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均能满足教学需求。 学院以全日制普通本科为主,面向全国统一招生。设有中文与法律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经济系、会计系、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开设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朝鲜语、日语、英语、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德合作)等31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和工程管理为特色专业;还设有文秘、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休闲服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等12个专科专业。近两年,学院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自身办学定位,加强专业群建设,形成了人文艺术专业群、经济管理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机械工程专业群、生物工程技术专业群五大专业群,整合了教育资源,实现了专业群内优质资源贯通,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院办学实力雄厚,烟台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文经学院的建设发展,在品牌建设、队伍建设、专业群建设、实验教学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使学院依托母体学校优质办学资源实现了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903人,其中专任教师661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占37.5%,博士、硕士学位的约占93.4%。学院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学院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经验、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特有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教学发展的引擎,教师成长的乐园”,发挥了特殊功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服务,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2015年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山东省一等奖。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以师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目标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多元平台,构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近五年来,学院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有1009名学子考取了研究生,其中2018年考取研究生207人。帮助近两万名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34项、国家二等奖112项、国家三等奖205项、国家优秀奖2项、国家优胜奖1项、华北赛区三等奖1项、省特等奖13项、省一等奖68项、省二等奖115项、省三等奖151项、省优秀奖12项、省优胜奖5项、佳作奖4项、完成作品奖1项,合计奖励724项。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形势下,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定制、双师共导的深度合作办学新模式。成立校企协作理事会,以校企合作促就业促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院与校外企业、研究所建立了近140个成熟稳定的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试验园作为独具文经特色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就业实习基地,为在校生提供了“双创”平台,有60余家项目入驻试验园,24个项目注册公司,1000多名毕业生参与其中。 随着教育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学院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在校生创造了到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专升本、本升硕等学习机会。2008年1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院获得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10年3月,经国家外专局批准获得聘请外国专家的资格;2017年9月成立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整合校内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工商管理国际班项目和留学生教育等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化发展空间。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宏观的视角,把握时代脉搏,探寻教育规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建成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初具特色的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2018年6月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2021-02-01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办学条件: 学院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尚文大道906号,规划占地902亩。校区建筑极具现代气息,拥有完善的教学和生活设施:现代化教学楼(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四人间带空调学生公寓、多功能餐厅等设施。 办学目标: 学院秉承“做产教融合先锋,建民办高校典范”的办学愿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差异化、国际化、团队化、信息化”为手段,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五优人才”,立德树人,依法治校,开拓创新,努力将学院建设以经管学科为主干、交叉融合工理文等学科的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财经高校。 组织结构: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设有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人事处、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后勤保障处、科研处、国际合作交流处、保卫处、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等14个职能部门和金融学院、会计学院、财富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商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及基础课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2个直属教学部。 学科专业: 现有本科专业33个: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贸易经济、国际商务、经济统计学、网络与新媒体、金融学、保险学、税收学、信用管理、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审计学、物流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城市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出版、(增加全五个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经济学、金融学、物流管理、会计学,特色专业数量居重庆同类高校第一名。拥有重庆市高校中唯一的金融学类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金融学学科专业群(含金融学、保险学、信用管理、投资学、经济学),同时金融学学科获批为重庆市唯一的地方“双一流”建设学科。另外,倾力打造校级特色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信用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 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为重庆市独立学院中唯一成建制开设的国际化班。与惠普、科大讯飞、甲骨文等公司合作分别开办特色专业班:惠普软件工程卓越人才班、讯飞人工智能卓越人才班、甲骨文大数据卓越人才班。‍ 培养定位: 按照“厚基础、重应用、求个性”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五优”(品行素养优、理论基础实、专业本领硬、动手能力强、沟通合作易)教育理念,实施“五实工程”(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实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提升学习者满意度,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财经应用型专门人才。 办学特色: 1.倡导“五优”育人模式:践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相统一,培养品行素养优、理论基础实、专业本领硬、动手能力强、沟通合作易的“五优人才”。 2.构建“三大模块”+“两个补充”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构响应市场和学生需求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应用训练三大平台模块课程,以及面向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和应对职业诉求的认证教育两大学分补充课程。 3.打造“一体两翼”师资团队:以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和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优秀硕(博)士为校本教师的主体,“一翼”为来自行业、企业的杰出中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一翼”为来自母体学校的优秀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学术型”教师团队。 4.推进“一核多点”国际化办学:以试点“3.5+1和4+1本硕无缝衔接国际化”为核心,积极推进游学、交换生等多点国际化办学形式。 5.构建“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科研机制,打造一支由企业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其他单位团体优秀科研人才及校本教师构成的科研团队,推动科研教学相长。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坚持植根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办学思路,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校地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地的多所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林肯大学无缝衔接的本硕连读项目深受学生青睐。学院每年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与合作研究,并选派教师、学生出国交流、访问及交换学习。 师资团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其中93%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5%以上。学院聘请国内外高校学者、业界专家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和实践教学指导。 科研水平: 武书连2016中国独立学院274所独立学院综合实力100强,我院排63位,重庆地区第一。武书连2016中国独立学院274所独立学院教师创新能力前100名,我院排17位,为重庆市唯一上榜100名学校。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和承担的项目节节攀升;学院提交的多项决策建议获得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性批示,并被相关部门采用。 实验实训: 依托市财政民办高校专项资金支持,学院建有现代化的实验实训中心(拥有1个由12个经管专业实验室打造的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3间(个)。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语音室外,有数量经济分析实验室、企业经营与财务决策在线博弈实验室、金融综合实验室、社会经济调查分析中心、物流综合实验室(含实训区)、国土房产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会展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室(含实训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会计手工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ERP手工沙盘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国贸实训实验室等学科专业实验实训室。开放式的实验实训管理,可满足学生对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实训--跨专业实训等个性化需求。每个专业有3-5个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 图书资源: 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已形成以经济、管理、财会、金融等学科专业为主体,兼顾社会科学及理、工、医、卫等学科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其中,馆藏纸质图书95万余册,电子图书1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540余种,中外文电子数据库资源21种。 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良好,用人单位评价高。武书连2016中国独立学院274所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质量前100强,我院排57位,为重庆市唯一上榜100强学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就业满意度、毕业时基本工作能力等综合排名列重庆市高校第八名。毕业生签约单位有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大多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业以及房地产业、物流业、商业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部分毕业生考取了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2021-02-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以下简称滨江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为滨江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滨江学院现在南京和无锡办学,南京校区校园位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侧,有在校生8051余人。为适应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提高学院办学水平、激活发展潜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江苏省教育厅、无锡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滨江学院将整体搬迁至无锡办学。2018年9月,滨江学院新校区正式启用。新校区位于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商务区核心区,距离无锡高铁东站、地铁2号线、映月湖中央公园仅1公里,风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新校园占地总面积1101亩,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30.6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科研条件良好,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低碳校园和开放校园。 新校区同步建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研究生院和无锡研究院,形成涵盖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培养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2018级2545名新生(含研究生、本科生和留学生)已在新校区报到入学。 滨江学院现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人文法政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35个,覆盖理、工、管、文、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现有专任教师59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70人、占45.4%,博士化率超过40%(其中专业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超过80%)。专任教师中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专家、省特聘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3人。 滨江学院坚持“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 ——坚持“精细定位,分类培养”原则,科学确立“技能型、精英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三个导向”办学理念。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从学生入校开始设立实验班,建立导师制;强化考研指导,提升考研升学率;聚焦产教融合,与知名企业联合加强就业实训;重视考证服务,引导更多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技能培训内容涵盖会计、人力资源、物流、计算机、外语、司法、防雷等多种门类。 ——坚持“以生为本,大爱教育”原则,全面实施“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有工程”。全面推进班会体验式教育、“一封家书”互动式教育、社会实践情景式教育、“四年之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恩诚信”德育教育,在学生中实施“三有”工程,强化典型示范、平台建设、情感认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坚持“文化育人,开放发展”原则,重点打造“系列化、品牌化、国际化”学生成长的“三化平台”。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持续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主旋律。开展“真知讲堂”“西苑论坛”“滨江之夜”等系列化、精品化、品牌化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昂扬向上的校园氛围,力促学生成人成才。坚持国际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类国际合作资源,通过联合培养、文化交流、暑期游学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机会。大批优秀学子被美国底特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法国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攻读研究生。 近年来,滨江学子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赛区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江苏省赛一等奖、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大学生公益创客项目金奖、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金奖等众多奖项,“万千气象看人生”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最佳实践团队”称号,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实践团队共同跻身全国十强。 滨江学院已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一大批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成为大学生村官,或被世界500强、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录用。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上线率逐年攀升,2017年报考硕士研究生上线率17.9%、录取率13.8%,在同类院校中连续多年稳居前列。众多学生被北京大学、中科院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 随着办学特色日益彰显,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滨江学院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先后获得江苏省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以及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等荣誉。2015—2017年,滨江学院在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均稳居全省前列、全国前80名。2018年,我院名列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56名。 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新起点谋划新未来。滨江学院将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深化改革、内涵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建成一流特色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21-02-01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由全国重点大学——燕山大学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座落于著名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大学西校区,占地102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基础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 学院的办学母体燕山大学,设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0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64个本科专业,9个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里仁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现设有6个系,41个专业,涉及工、管、经、文、法等多个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66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学缘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学、实验及相关实习均由燕山大学完成,有效地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秉承燕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先进办学理念,以“博学、厚德、求是”为校训,以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改革,强化实践,按照OBE理念,通过建立相适应的培养计划,构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式教学、信息化教学建设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专业特色初步显现,人才培养体现“强化基础,重视应用”的特点。 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实践能力。里仁学子在国际大学生健美操精英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亚洲大专英语辩论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系列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中屡获殊荣;近三年,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共获国际级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109项,省部级奖项404项,学生发表科技学术论文31篇,获批专利47项,注册公司13家。2016年,学院“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2017年,学院被授予“河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秦皇岛市青年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称号。 一流的办学条件,优良的办学水平,使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学院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影响力独立学院20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等荣誉称号。2014至2017年间,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稳居前十位,并呈现出稳步提高趋势,尤其是在2017年12月最新公布的2018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受到更高评价,全国排名第6位,由“五星级独立学院”晋升为“六星级独立学院”,从“中国一流独立学院”挺进“中国顶尖独立学院”,跻身中国最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5强。表现出了稳定且良好的社会声誉。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2021-02-01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是依托省属骨干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举办,2001年7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3年12月教育部予以确认。2005年,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检查”,2012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 河北省邯郸市,校园与河北工程大学主校区毗邻,占地600余亩,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 学院依托河北工程大学的品牌专业资源,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的设置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7个本科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1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12人,博士70人,硕士546人。 学院秉承河北工程大学“立德立志、善学善行”的优良校训,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文化艺术素养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依托河北工程大学的人才优势,全面推进“3+1”、“2+2”、理科实验班、英语实验班、公务员考试试点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行业资格认证,建有80个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分类人才培养,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特点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办学之路;校风学风优良,学习氛围浓厚。学院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科技创新和辅教助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鲜声合唱团”等25个学生特色社团,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年来,学院共有900余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国家公务员,80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举办的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等大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奖励70余项,省级奖励300余项。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2021-02-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国科大的研究生教育,发端于中国科学院的人才培养。1950 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研究实习员的招考和培养工作。1951年6月,中国科学院与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布《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中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研究部一九五一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1955年8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由周恩来总理签发后颁布实施。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试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77年,中国科学院率先恢复研究生招生,为适应各研究所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需要,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1978年,恢复招生后的首批研究生入学。1982年,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研究生院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两个名称。2000年12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6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318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48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 截至2022年12月,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1660名;在学研究生59985名,其中博士生占近50.3%;在学外国留学生1957人,其中外国博士生1292人,外国博士生在学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国科大以“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为办学理念,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以下简称“培养单位”)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13个培养单位组成。近年来,国科大不断深化科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建设,与各培养单位“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共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75个,其中院系46个,其他各类科教机构29个。 “两弹一星”精神是国科大文化的历史根基和精神脉络。学校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勤学善思、严谨求真、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谦逊务实、坚韧执着、追求卓越的科研品格,更将科学家精神和家国情怀植根大学文化的传承,培育学生胸怀天下、服务国家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学校通过前沿讲座、论坛报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方式,继承中国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发扬“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培育“博学笃志”的价值追求,涵养“格物明德”的人格气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向未来,国科大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托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集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学科体系、产出一流创新成果、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到2025年,国科大整体实力将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35年,国科大将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成熟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科技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2-01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创建于2000年, 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是一所以文为主的多科性民办独立学院。学校为吉林省太阳神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与长春大学联合举办,2017年由于公司(吉林省太阳神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建设需要,并入东北亚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学校发展建设迈上新台阶。学校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旅游协会理事单位、中国旅游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吉林省旅游局和长春市旅游局行业岗位定点培训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权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吉林省民政厅评定的5A级民办非企业单位。 学校拥有奢岭、净月两个校区,均毗邻国家风景名胜区——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校园环境幽美,风景如画,拥有美丽独特的室内风景园林。学校设有旅游管理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艺术学院、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教研部等9个教学单位,25个党政管理部门,2个直属业务单位,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现有27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高专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等五个学科门类。学校以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以旅游管理类专业集群为优势特色专业集群,突出为旅游及相关产业培养人才。现有在校生90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育质量求生存,以办学特色求发展,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会学习、能创新、会做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化品牌意识,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尝试“3+1”的创新模式,密切与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突出彰显办学特色。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及合作办学,已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与美国、日本等国家高等学校实行“2+2”,“3+1”的联合培养模式。 学校设有“奖、助、勤、缓”“四位一体”的奖励和助学体系。2017年设立了200万元新生奖、助学金奖学助困,其中,100万元新生入学奖学金,对优秀新生进行奖励;100万元入学助学金,对贫困学生给予资助,保证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均可享受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同时,学校设有一、二、三等奖学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奖。 十八年来,学校在适应和服务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特色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民办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春华秋实,旅院人发奋图强,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办学十八年来,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华章,积淀了独特的人文底蕴,培育了求真求善求美的大学精神。2017年学校在新一届董事会的带领下,站在新的办学起点上,积极适应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秉承“立德树人,求是创新”的校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坚持非营利性办学,确定了“创办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国内一流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在准确把握学校教育类型定位、教育层次定位、立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上,学校确认了以教学为中心地位,加强内涵建设,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构建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发展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及实力,提升社会影响力,为把我校建成国内一流的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求知在旅院,成才在旅院,十八年的风雨,十八年的磨砺,十八年的辉煌,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将充满信心,竭诚欢迎广大学子,携广大师生员工一起豪迈的走向美好的未来!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579 5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