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市教委与市经信委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65年,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占地1371亩,固定资产10.6亿元,校舍62.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48亿元,全日制在校生24415人,馆藏图书156.3万册。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理念,秉承“厚德强能、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龙翔马越、博润致远”的人文精神,形成“智联六合、信安九州”的办学理念,打造“一链通九州、一芯系万家、一网安天下”的办学特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单位”“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连续四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两年获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并获教育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特别是,学校还荣获教育部“2015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就业50强高校”)和“2017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学校在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战略区位显要。中央对重庆实施“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发挥好支撑、带动、示范“三个作用”。作为直辖市的重庆,是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正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着示范作用。学校位于重庆大学城,地处重庆高新区和重庆科学城“智核区”,紧邻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西部现代物流园,产教融合、科教并进的背景极为深厚,学校战略区位独特显要。专业特色鲜明。学校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对接重庆市“芯屏器核网”智能全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关停并转,重构“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建筑智能化”等突出电子信息和智能化特色的11个专业群,打造专业群“高峰”“高原”“高岗”,形成对接智能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品牌。以群建院,建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智慧健康学院8个(专业)实体性学院以及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国防教学部3个(育人)功能性学院。学校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1部,建成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7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课程9门、国家级实训基地9个。杰出人才辈出。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培引并举”打造高水平团队和领军人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9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4人、教授119人(二级教授3人),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各1人、“千人计划”1人,自主培养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技能大师、7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杰出人才74人。建成国家级创新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竞赛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第1名)1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2项。育人成效明显。学校凝炼出“十用十不用”等核心育人理念方法,全面推进“大思政”三全育人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和育人质量。同时,率先提出了“技术技能教育的英才育人”理念,创新实施了“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工匠工坊支持计划”“星光大道奖励计划”,为“重电学子”开出个性化成长清单,着力培育卓越大国工匠。培养了诸如“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杨成兴、长安集团“全国技术能手”田钭、华为HCIE-cloud(云计算领域)重庆市高校在校生认证第一人潘治宇等一大批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男子足球队连续十年蝉联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重庆赛区冠军,并于2016年问鼎全国总冠军。学校啦啦操队代表中国勇夺2019年国际技巧与舞蹈啦啦操锦标赛银牌。2014年至今,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77项;获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研发服务强劲。学校建有“沈昌祥网络空间安全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部“重电众创e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建成“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重庆精密加工及在线检测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科普基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技术与服务团队”5个市级研发平台/团队以及“机器人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建设“硅光子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中心”,聚集人才、技术、政策等要素资源,繁育“环重电”双创生态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教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社科奖2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项、重庆市科研重大/重点项目7项。公开国家专利1186项,其中发明专利209项。第一作者发表SCI一/二区高水平论文11篇。技术服务年经费持续增长,突破3000万元。学校在2018年核心期刊论文高职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5。开放合作广泛。学校围绕相互需求,探索基于产权介入和效益分享的职教集团-专业联盟-产业学院“三位一体”产教融合体系,牵头组建了“重庆电子信息职教集团”“长江经济带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对接专业群建有“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重庆电子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重庆通信行业校企联盟”“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教育与培训专委会”“重庆市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庆职业教育学会传媒艺术专业委员会”6个校企联盟以及“重电-华为ICT学院”“重电-海尔智能电子学院”“重电-长安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重电-新大陆物联网学院”“重电-启明星辰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重电-新迈尔数字媒体学院”“重电-上海培越航空学院”“重电-百度云人工智能学院”“重电-新华三云计算与大数据学院”“重电-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重电-曼恒数字学院”11个产业学院。联合重庆邮电大学合作培养应用本科学生262名,学校是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项目”示范学校,联合澳大利亚院校合作培养双学历学生519人,面向14个国家招收全日制来华留学生77名,面向巴基斯坦高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实施ICT培训认证,建成“中泰国际学院”“中非(乌干达)ICT学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创新实施“学校+校友+农户”扶贫模式。学校连续四年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授予“优秀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社会声誉斐然。学校招生规模、录取分数、入学报到率位列重庆前茅且逐年递升,是重庆市最受考生欢迎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在第三方机构排名中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前列,综合排名和学科竞赛排名均为重庆首位。在中国高教学会高职高专学科竞赛排名中,2017年列全国第3,2018年全国第10。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的“广州日报高职高专排行榜”中,2017年列全国第7、2019年全国第6。在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中,2019年位居全国第12名,电子信息类院校第1。 (以上信息数据统计截至日期为2019年12月)学院地址:重庆·沙坪坝·重庆大学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邮 编:401331 传真:(023)65927000 联系电话:(023)65926592 65926593网 址:www.cqcet.edu.cn E-mail:cdzyyb@126.com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2021-02-01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管学科为主,工、管、文、理、经、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学院2001年7月经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试办,为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 学院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南昌航空大学60余年严谨办学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服务于祖国航空事业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教育理念,遵循“厚德博学,自强立功”校训,狠抓校风学风建设,积极凝练和培育学院大学生“勇于担当,止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产学结合中彰显办学质量和特色”的发展道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面向一线的技术技能型高级应用人才。 学院现有上海路、共青科教城两个校区。上海路校区地处英雄城南昌市中心,位于南昌市上海路173号,占地面积600余亩。共青科教城校区地处国家级赣江新区、昌九经济带中部、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共青城市,总建设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科教城校区高起点的引入智能化校园管理理念,积极打造生态优美、服务设施一流、教学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校园。 学院目前下设机械与材料学部、信息与电子学部、管理与经济学部、文学与艺术学部、思政与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学部,设有3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9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303名。 通过十余年的办学积累,学院依托南昌航空大学雄厚的优势教学资源,形成了雄厚的教学实力和齐全的教学生活设施,航空服务特色和工科专业优势正在稳步形成。学院重视与行业、企业合作,先后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27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新西兰、英国等国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办学协议,与台湾高校建立了交流生互访机制。 学院优良的办学条件和严谨的办学作风,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7年1月12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和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独立学院竞争力排行榜,学院位列第66名。近年来,学院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始终稳居前列。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共青城先导区的重大决策,学院已于2016年9月入驻国家级赣江新区共青城市科教城办学,科教城是江西省政府重点打造的一座“水在城中、校在林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生态园林高教区,未来5年将入驻高校15所,形成10万名在校生办学规模。学院将抢抓发展机遇,以更新姿态融入产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朝着建设工科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目标奋进。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2021-02-01
内地与港澳大学校长圆桌会在香港举行
积极支持内地与港澳大学联合成立生命科学开放联盟,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微言教育 2025-08-13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系湖南工业大学按新体制、新模式创办的独立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学校现有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53.7亩。学校有22个教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有73个本科专业;有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授权领域,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国家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坐落在南方工业重镇、具有“中国动力谷”之称的湖南省株洲市。学院位于湖南工业大学老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实验实习条件优越、设备先进;学生宿舍、教学场所装有空调,室内冬暖夏凉;学生普宿重新装修,焕然一新,学生公寓住宿干净整洁、管理规范。本学院目前设有2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七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5600多人。学院招生计划纳入国家任务,属国家计划内本科层次招生。2018年,学院面向湖南、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西、河南、河北、贵州、海南、四川、黑龙江、甘肃、新疆等17个省(市、区)招收11个专业四年制全日制本科生。各生源省(市 、区)具体招生专业及人数以各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学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录取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及生源省(市、区)相关政策开展招生录取工作。新生入学后,经国家教育部学籍电子注册,学业期满成绩合格者, 颁发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本科学历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院紧紧依托母体学校湖南工业大学,共享优质师资、图书和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以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己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考研奖励及各种单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早日成才。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各类学科竞赛蔚然成风, 2017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大奖50余项。学生毕业后可在全国范围就业,统一纳入国家就业计划管理。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青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17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9.67%,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位居湖南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学生考研深造,近年来有200多名学生考上“985”、“211”高校和湖南工业大学及其他高校研究生,多人被国外高校录取。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2021-02-01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南农业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占地面积528亩,紧邻母体学校——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交通便利,距离飞机场、高铁站、汽车站均只需15分钟车程。 学院秉承“励能、笃行、知新、致远”的院训,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砥砺奋斗,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国素质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湖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殊荣,现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协作会副会长单位。 学院充分共享母体学校百余年的办学积淀和学术氛围,现有在籍学生5925人,设有经济管理学部、理工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生命科学学部和公共课部,下设16个教学系,依托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紧跟市场需求开设本科专业38个,其中特色专业8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等一批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学院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教育教学、深化实践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相继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总决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8项,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省级荣誉163项;学院2018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13.01%,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学院将坚持“共享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独立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2021-02-01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位于江西南部、京九线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是目前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唯一的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办学50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各类合格毕业生6万余人。 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称赞学校“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本科师范院校,在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方面处于同类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前列”。 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学院。现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被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学、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等14个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美术学、体育教育、物理学、教育技术学等4个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有专门史、有机化学、基础数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专门史、有机化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与教学论等16个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成教生5300余人,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并招收有韩国、泰国、乌克兰等国留学生。学校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图书资料。校园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2亿元,图书馆藏书177万余册,另有40万余册电子图书、15个文献数据库。建有一大批装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园网、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 学校建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1250余名教职工,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00余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5人;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者的专家9人;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共56人。学校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聘有多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外籍教师。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学校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30余项。现有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客家研究中心和中央苏区研究中心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边缘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校园文化研究中心等25个校级科研机构。在客家学、中央苏区史、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稀土金属材料化学、校园文化、古代文学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编辑出版的《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服务社会,主动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展职后教育与培训工作。已具有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资格,成功申报全国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权;现建有“江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赣州)”、“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赣州)”、“赣州市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 学校坚持以质取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元互动对接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的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近三年来,在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有3600余人次和团体获奖,其中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16人次。在2008年江西省首届师范生(本科层次)基本功大赛中,学校代表队囊括了书法、演讲、课件制作、团体总分四项第一名。近年来,毕业生以其综合素质优势,不仅在江西,而且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发达地区深受欢迎。 学校校风淳正,环境优美,形成了“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全校上下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全面实施“品牌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科学治校”四大战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较高、特色明显、校园和谐、在省内外有较高声誉的师范大学而不懈努力!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2021-02-01
关于报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项目的通知
关于报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项目的通知
云上高博会 2025-08-31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东海之滨,钱塘江畔,坐落着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高等学校——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1999年经浙江省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设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新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紧邻母体中国计量大学,校园占地500余亩,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生机勃发。作为一所朝气蓬勃的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知物明理,专业功底扎实,具备协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十几年来,学院以蓬勃的活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建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目前设有机电工程系、计测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系、人文与法学系等5个系、1个基础部以及1个实验教学中心,设置了2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管、法、文、理、经六大学科门类。现有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1个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机械电子工程),3个省新兴特色专业(市场营销、测控技术与仪器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门浙江省精品课程,1个浙江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坚实的办学基础,在武书连2017中国独立学院各类学科排行榜中出类拔萃,其中,自然科学排名第五,工学排名第11名。 学院紧紧依托母体,共享优质师资,形成了以中国计量大学优秀教师为专业和课程建设带头人、学院专职专任教师为基础、外聘教师为补充,专兼职相结合、教学水平高的优秀师资队伍。现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89%,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36%,出国访学10余人。近三年,学院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教坛新秀一人,获得省级教学技能竞赛奖二项,省微课制作大赛奖二项;负责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40余项,到位经费35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100多项。 学院抱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从招生开始为学生发展做出规划。区别于传统的德育工作,现代科技学院另辟蹊径,实施“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强化责任注重实践,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学生成才,为此中共现代科技学院党委荣获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党员责任制工程”做法先后入选“浙江省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案例汇编”、“浙江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优秀长效机制”。2018年,《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给青春加根“扁担” 在实践中锤炼党性》荣获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学院秉承“知物明理、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孕育了“弘德敬业、求精求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博学慎思、勤学笃行”的良好学风,致力于培养知物明理,专业功底扎实,具备协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新常态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优秀人才,学院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了分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和课程体系,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夯实育人基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引进国际先进理念,现与国外多所高校开展学分互认、交换生、“2+2”项目和硕士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培养途径。 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在内的省级A类学科竞赛248项、申请授权专利694项、发表论文76篇;学生共获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者5921人次;鼓励学生成长成才,通过“三本转二本”,每年有30多名学生转入校本部学习,享受中国计量大学公办生同等待遇;2016届41人考上研究生、16人考上公务员;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助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自主创业32人。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40余名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深造,并逐年递增。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首次开展的2012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以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培养成绩总评69.85分的成绩,在浙江省22所独立院校中排名第一。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研报告》显示,学院在全省22所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三。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 90.22%,比全省高出3.16个百分点。 目前,学院正沿着"依托母体,办出特色,以人为本,以质为先"的办学思路,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相结合,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2021-02-01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学院概况: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成立于2001年7月,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由河北农业大学以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致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独立学院。目前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农、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八大门类,形成了相互交叉、文理渗透的学科体系,现有在校生9600余人。 办学特色: 学院秉承河北农业大学百年学府深厚文化底蕴,通过十余年的积极探索与不懈追求,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传承“太行山精神”,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确立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根据社会需求,突出“厚基础、宽专业,高技能、强能力”的办学思想,全面实施“311”人才培养模式和“1+3+N”学分制教学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学资源充足,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依托河北农业大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所有的任课教师、管理干部均从河北农业大学选聘。目前,学院有在校生9600余人,占地面积84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7.95万平方米。专任教师566人,外聘专任教师140人,生师比约为14:1;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2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93.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33.29万元,生均约5913元;纸质图书资料70.8万册,生均约73册。 ●强调过程管理,紧抓学风建设 学院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学年审核、中期审核等工作,将教学管理工作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本着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的态度,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每学年初,学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着力提升专业素养 学院为学生搭建专业学习平台,以学术报告会、阅读专业书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巩固专业意识、强化专业思想、开拓专业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将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工作与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个体核心竞争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院已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参与以学科竞赛为主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并形成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竞赛体系,配备高素质的学科竞赛指导队伍。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院设有学生社团40余个,并根据专业特点,设立学习兴趣小组30余个,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学院每年举办读书节、社团文化交流节、大学生科技创新节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荣誉: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自2015年起,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已连续3年位居全国农林类独立学院第一。 ●学院于2007年荣获“社会捐助工作先进单位”;2009、2011连续两次荣获河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2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6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突出贡献奖”、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 2017年荣获“2015—2016年度安全、综治、维稳工作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优秀组织奖”、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连续数次被授予省、市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保定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学生获奖情况: ●学院累计共有29个班级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56人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97人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称号。学院累计共有18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学院在国家级和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累计荣获国家一等奖5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25项,河北省特等奖17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141项。 ●学院在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共有19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8人、二等奖68人、三等奖88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共有47人获奖,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7人。 考研就业: 学院成立十余年以来,累计有3800余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620余名同学考取公务员、河北省组织部选调生;4200余名同学进入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在河北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2021-02-01
上海市闵行区正式出台《闵行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
本意见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0年8月31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 2025-08-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390 3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