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第八届思想
政治
教育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思想
政治
教育学科设立四十周年论坛在重庆举行
11月15日,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四十周年论坛在重庆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余先亭、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屈锐、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卫国、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主持论坛开幕式。
重庆师范大学
2024-11-18
中国现代
政治
史
本书主要描述1919年至1949年间现代中国政治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本书共24章,基于政党是现代政治指导者,领导者的观点,对现代中国政党政治活动的开展,国家政权的新旧交替,政治制度的变迁,政治思想的演进,阶级力量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重要的战争和外交活动作了历史的叙述.本书的基本结论是,现代中国是政治急速演进,政治力量在大变动中激烈较量,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发生及发展中取得最终胜利的伟大时代.
南京审计大学
2021-04-28
山东青年
政治
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源起于1949年成立的山东省团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成人高等学校。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和山东省团校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凝练了“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形成了“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校风,培育了“自加压、共奋进、重实效、争一流”的精神,这些文化已经积淀成学校的红色基因,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办学施教、立德树人的宝贵财富。 学校坐落于山东省会济南市,办学环境优美,占地1040亩。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931人,其中本科生9518人。现有专任教师592人,其中教授4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36%,双师双能型教师129人;博士学位86人,硕士学位404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77人次在省级学会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式、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区域经济,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具有青年政治特质的管理者和专业人才。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建立了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结构。 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现有28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社会工作、舞蹈编导、广播电视学三个专业群9个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构建了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和自我教育体系“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并实施了“立足专业、教师先行、学生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取得突出成绩。 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联合培养、主辅修制等多种模式,实施了学分制管理,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4项。 学校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65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631元。建有先进开放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4万册,电子图书152万册。坚持以生为本、能力为重,建设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校实践(实验)教学中心10个,实验室面积4万余平方米,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设有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和24个校级研究机构。五年来,承担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部级以上项目500余项,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36项。学校在社会工作、地域文化、养老产业、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设有研究机构和服务平台,社会工作服务平台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工服务机构和示范单位,是山东省首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在舞蹈方面的办学实践,具有较好的社会美誉度和实力。 学校积极开展开放办学。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广泛开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开展合办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育人项目和研究平台100多个。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常年聘请10多名外国专家住校任教,先后与英国、美国、西班牙、韩国、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和留学生,开展合作研究和办学。 今后,学校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贯彻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按照国家加强本科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度融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一强化两拓展”发展战略,开发学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潜力,快速增强办学实力,朝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 (数据更新时间:2018年9月) 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主校区),邮编:250103;济南市经十路16199号(西校区),邮编:250014。 学院办公室电话:(0531)58997000,(0531)58997313 西校区值班电话:(0531)58996313 招生咨询电话:(0531)58997707 就业指导中心:(0531)58997266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2021-02-01
北京青年
政治
学院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在1956年创建的北京市团校基础上于1986年组建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院名,对学院发展寄予殷切希望。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望京地区和朝阳区金盏地区。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000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和留学生近2000人。在编教职工34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职工107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87.3%,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6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3人,9人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多名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称号。 学院下设八个系、两个分院、一个部和多个研究所,即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社会工作系、管理系、文秘与法律系、传播系、艺术设计系、英语系、计算机系、国际学院(下设泰尔弗商务分院(中外合办))、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理论教研部、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北京职业教育与人文北京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青少年工作与管理、学前教育、社会工作、心理咨询、老年服务与管理、证券与期货、会计、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编辑、影视制作、媒体资产管理)、文秘(涉外秘书、行政专员)、法律事务(法检助理、公司企业法务)、旅游英语(出入境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艺术设计)、美术(油画)、国际商务(中加合作)、会计(中加合作)、新闻采编与制作(数字动画艺术(中加合作))等20余个专业。近年来,学院立足首都公共事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公共事业类、文化创意类、管理财金类、信息技术类等专业群。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电子商务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重点专业。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会工作、文秘等3个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高职示范性专业。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会工作、文秘、法律、电子政务等5个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高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的发展始终受到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的高度重视、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基本职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青年、政治和人文素养为特色,坚持“内涵式、精品化、有特色”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办学思路不断清晰,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外部评价整体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始终坚持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共青团事业发展服务的方向,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素养好、有一技之长、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各专业紧贴首都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部分专业实现了“订单培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在北京市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奥运会、国家庆典、北京2014 APEC会议、“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举办文艺、体育、科技和就业、创业竞赛,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每年英语A/B级考试通过率远远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学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艺术类大赛屡获殊荣,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始终把科研作为自身特色和优势。经过多年积淀,学院已形成青少年教育与发展、志愿服务、中华传统文化、高等职业教育、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等特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科研成果。2013年学院获批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00多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公开出版专著100余部、编著教材近300部,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坚持面向首都社区、青少年教育和共青团事业等领域,通过志愿服务与专业合作两种形式,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规模大、受益人数多、影响范围广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如学院常年为武警天安门支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官兵累计近万人次,与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共同成立全市首家“北京市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与《求是》杂志社共同主导建立“三热爱”基地,推动青海杂多县少数民族学生“三热爱”教育活动,积极承接北京市对口支援合作办任务,实现了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双赢。学院积极发挥团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主动提供培训服务,搭建高质量培训平台,承接市委和团市委各类培训班次,近五年来,团校已累计培训5万余人次。 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学院以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为依托,联合学院各系部骨干教师,以“弘道明德”为宗旨,将学术研究与中华美德的普及推广紧密联系在一起,连续23年在北京市和全国各地区1000余所大、中、小学开展中华美德普及教育,受益学生达150余万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国家青少年道德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充分利用北京市志愿者学校设在学院的办学优势,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服务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人文北京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学院1995年开办外国留学生教育,2001年开办泰尔弗商务分院(中外合办),2011年成立国际学院,在办学质量和特色方面成绩显著。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学术机构开展交流活动。近五年来,共派出300多名教师、300多名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接待国际50多所高校和学术机构240多人次来校交流访问。2015年泰尔弗商务分院顺利通过全国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成绩位列全国参评机构第一。 新时期、新阶段,学院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围绕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紧密结合社会公共事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定位、开放办学,狠抓内涵式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全国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2021-02-01
中国青年
政治
学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1948年创建的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后,与中央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历任校长均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任,冯文彬、胡耀邦、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李克强、周强、胡春华、陆昊等同志先后兼任校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以来,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2012年获批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命名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是民政部批准的首批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与中央编译局共建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研究基地,与国家图书馆共建国家图书馆团中央分馆,与北京市共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研究院和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 目前,学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和团干部培训等在内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格局。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社会工作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公共管理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等9个教学院系,文化基础部、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计算机教学与应用中心、体育教学中心等4个教学中心(部),中央团校教育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等3个教育培训机构。 学校现有专业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拥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和应用经济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和3个类别的专业型硕士授权点。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与国际政治、少年儿童与思想意识教育、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社会学、世界经济、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哲学、社会管理等19个学术型硕士学位专业,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社会工作等5个专业型硕士学位专业。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和英语等13个学士学位专业,其中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日益优化。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8%。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学校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15人。 学校的学术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学校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青少年研究院、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志愿服务信息资料研究中心、青少年研究信息资料中心等科研机构。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400项,在青少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和社会工作等领域出现了一批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成果及专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部高校学报名刊。 学校经国家汉办批准承办波兰格但斯克大学孔子学院,与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开展了多项长期的项目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在研究生和本科教育、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领域建立了良好关系。自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暑期举办Summer School,邀请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知名教授和学者授课,为中外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学校取得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是国内64所国家汉办HSK考点院校之一,留学生年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是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基地。连续多年获批国家级教育培训项目,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规模万余人次,建有校外培训基地8个,培训领域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亚非拉三大洲36个国家,培训对象以团干部为主,拓展到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港澳青年领袖、国外执政党青年官员。组建了由校内外400多位高层次专家教授组成的师资团队,建立了60多个校外教学实践点。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落户我校,党委书记倪邦文同志为协会会长,协会下设7个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国各地青年工作院校间的联系与协作。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学校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团中央分馆,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馆藏文献足,已建设成为国内特色的青少年研究信息资料中心。学校设有教学实验室二十余个,其中社工实验室为国内最早的专业社会工作实验室,法律诊所、模拟法庭、非线性编辑、ERP沙盘、数学建模、IT工作室等实验室配备齐全,设备先进。校园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完备。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共青团事业,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青年人才。毕业生的素质和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好评,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骨干,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已经显现。 学校是北京市首批命名的“文明校园”和“北京市花园式单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央直属机关文明单位”、“中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中直机关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正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秉持“青年”和“政治”的办学特色,坚持走“精、特、强”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开放发展战略、和谐发展战略,努力朝着建成国内培养卓越青年人才的高水平大学、培训优秀青年干部的高层次基地、服务党政青年工作的高质量智库的目标不断迈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21-02-01
2024年《
国际
期刊预警名单(试行)》正式发布
2024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聚焦两类问题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24-02-20
思想
政治
教育暨“大思政课”创新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在福州举行
4月15日,思想政治教育暨“大思政课”创新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在福州举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4-24
国际
裁判培训系统
北京体育大学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国际裁判培训系统: “跳台滑雪VR国际级裁判员外语培训系统”建立了跳台滑雪比赛虚拟场景,并在场景中加入了比赛场地各部分的双语表达、英文比赛解说和教练员执教用语。该系统不仅可以辅助培养国际级跳台滑雪裁判员,帮助跳台滑雪运动员提高双语能力,还可帮助普通观众了解跳台滑雪项目,推广冰雪文化。 “足球VR国际裁判员双语实训系统”建立了足球比赛虚拟情境,体验者不仅能身临其境学习比赛中球员、裁判员基础动作的中英文表达,而且可以还可进行角色扮演,作为场上裁判员“执裁”,吹罚球员的犯规动作,实景学习相关情景的中英文表达、解释。该系统不仅加深了体验者对足球比赛规则的理解和应用,更增加了足球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和应用性。 “乒乓球裁判员临场执法培训系统”清晰地展示了乒乓球裁判员临场执法的各项操作规范,简洁、易懂,非常适用于教学与培训。该系统可应用于全世界对不同等级的乒乓球裁判员培训(从各国国内的级别到国际级蓝牌裁判员均可适用);也可应用于各种乒乓球国际赛事的赛前会议中,用以统一来自不同地区的裁判员的操作标准;还可以作为一套乒乓球裁判理论相关的电子教材。该视频材料是对原有
北京体育大学
2021-04-10
陕西
国际
商贸学院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由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创办于1997年,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7年获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师范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7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2万平方米。拥有比较齐全的教学、科研场所和体育场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等活动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899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8.7万册、数字图书2159.6万册,电信、教育网双链路接口,千兆宽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199人。设有9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现有32个本科专业,18个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文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行业产业需求,以药为特色、以商为主干的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个。有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优秀教材4部。 学校拥有教师744人,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30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46人,双师型教师186人,外籍教师2人,院士1人,“步长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利用企业办学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组建陕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陕西省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健康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制药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室”等14个省厅级科研平台。其中中药绿色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共享平台、生物医药创新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是陕西省首家民办高校建立的科技平台。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合作办学项目,先后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院校结为合作学校,与英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多国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并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伯明翰大学、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等开设了联合培养计划。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实施“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三步走发展战略,发挥“企业办学、协同育人、强商兴药、服务地方”的办学优势,经过二十一年的建设,办学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办学层次稳步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能力连年提升,一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为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专家的高度评价,社会声誉明显提高。 学校将继续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与校企合作办学道路,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在国内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的百年应用型大学。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2021-02-01
国际
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西临颐和园,东望圆明园,毗邻北大、清华、中央党校等著名学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精英荟萃,人杰地灵,地理位置和教育科研环境十分优越。 国际关系学院是由教育部管理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光荣历程:曾为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五十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重点的多学科大学,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材。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教育设有英语、日语、法语、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英语、日语、法语、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专业硕士点。学院还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培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继续教育设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及外国留学生教育。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实行小班教学和精细化培养,尤其注重外语基础、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教学传统,努力造就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社会竞争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材。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新老结合、忠诚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既有多年从事国际事务工作、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也有在教学岗位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知名教授,还有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教学科研基础扎实的中青年教师。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跟踪国际前沿成果,为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国际关系学院秉承“知时、知势、至诚、至精”的办学理念,重视对学生政治思想品质、组织纪律观念、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有关重大外事活动中,均表现出来良好的政治素质、出色的专业水平、较强的活动能力和奋发的精神风貌,获得主办单位的表彰和赞扬。学生在参加全国性大学生各类竞赛中也屡创佳绩,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国际关系学院长期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为先,是没有实行大规模扩招的极少数全国重点高校之一。近年来国家投入数亿元资金对校园进行整体改建,学院已建成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和电化教学设施,卫星接收站能够实时传送多语种新闻和专门节目;图书馆设备先进,中外文藏书丰富;学院教学科研综合设施条件以及生均占有资源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国际关系学院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批准建校并到校视察;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院名;江泽民同志1994年又亲笔题词:“努力把国际关系学院办成富有特色的一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拥有光荣的历史,更有光明的未来。一代一代的国关人总是以国家的发展、振兴和安全为己任,励志图强,与时俱进,为把国际关系学院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和一流水平的涉外多学科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忠诚奉献,不懈奋斗。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邮政编码:100091 学院网址:http://www.uir.edu.cn,http://www.uir.cn
国际关系学院
2021-02-01
1
2
3
4
5
6
...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