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图像全局最小可觉察差异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全局最小可觉察差异的测定方法,模型建立阶段根据每组测试图片特征参数生 成相对应的测试图片,利用阶梯法得到对应的噪声强度阈值,获取针对对比度掩蔽的视觉特性模型,提 出全局最小可觉察差异的计算模型。模型应用阶段,利用模型建立阶段所得全局最小可觉察差异的计算 模型,计算获取任意输入灰度图像的图像全局最小可觉察差异。本发明生成的测试图片具有更大的均方 误差 MSE 与隐藏噪声的能力,更有效地挖掘人眼的感知冗余;本发明提出的图像全局最小可觉察差异 的计算模型,综合了对比度掩蔽效应与其他掩蔽效应,结果更准确。
武汉大学 2021-04-13
基于对数差值点集模板的图像快速配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对数差值点集模板的图像配准方法,包 括:(1)分别确定基准图像和待配准图像的搜索区域;(2)计算搜索区域的像素灰度值对数差值矩阵;(3)将基准图像搜索区域的对数 差值矩阵中绝对值最大的若干个点进行平均分组,每一组点的集合构 成一个基准模板;(4)在待配准图像搜索区域的对数差值矩阵中搜索 各基准模板的最佳匹配模板;(5)根据各基准模板及其最佳匹配模板 得到最终配准结果,实现配准。本发明的对数差值点集模板方法在配 准显微图像时计算操作主要为查表和减法等简单运算,计算速度快。 同时,在保证配准速度的前提下可以评价配准结果的可信度,从而提 高配准结果的可靠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超像素分割的图像语义标注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像素分割的图像语义标注方法,首先将基于图像超像素分割提取的特征图块输入卷积神经网络,再将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特征向量进行扩展和加权处理,最后构建条件随机场模型进行语义类别标注预测。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将超像素块作为研究对象,简化了用于基于图像超像素分割提取的特征图块的复杂度,提高了语义标注的计算效率;另外,采用多层的超像素块进行语义分析,并将其标注结果进行综合,提高了语义标注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浙江大学 2021-01-12
一种SAR图像散射中心参数估计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替优化和序列化正交匹配追踪的SAR图像散射中心参数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原始SAR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原始频域回波数据;根据原始频域回波数据,使用点散射中心模型和OMP算法初始化目标散射中心所在的重点区域,得到初始散射中心位置参数集合和初始散射中心能量占比;根据初始散射中心位置参数集合和初始散射中心能量占比,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和SOMP算法进行属性参数提取,输出散射中心属性参数估计结果、散射中心系数估计结果和散射中心能量占比序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高效的提取散射中心参数,获取有意义的目标散射部件属性信息。
复旦大学 2021-01-12
基于多尺度空洞融合迭代优化的增强图像隐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空洞融合迭代优化的增强图像隐写,适用于图像隐写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封面图像C获取其对应的增强图像E后,分别对其进行特征提取,后引入多尺度空洞融合的注意力机制;再将两个图像的特征融合得到图像X;之后与秘密连接形成载密张量M;编码器接收三个输入:图像M的特征、当前的扰动,以及这个扰动的损失函数的梯度进行拼接形成GRU单元的输入;通过反复应用编码器,最终生成的隐写图像;解码器接收编码器生成的隐写图像,经过一系列卷积,从隐写图像中恢复原始的隐藏信息;批评者网络来评估生成的隐写图像的自然性,并提供反馈;重复步骤2到5。最终生成的图像即为包含隐藏信息的隐写图像。本方法将学习和迭代优化方法结合起来,在双通道输入图像增强下结合多尺度融合注意力机制,从而找到图像中更适合隐藏信息的部分,使生成的隐写图像更加隐蔽。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安徽大学农业大数据中心翁士状、郑玲副教授团队在农业传感遥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在智慧采摘方面,提出了一种结合检测网络与点回归的新型方法,为葡萄采摘自动化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安徽大学 2025-02-11
基于体光栅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模块
本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模块基于体光栅+阵列探测器+FPGA,具有动态响应频率高的优点。自带Labivew可安装程序,可实时显示光纤光栅的波长。通过改变光纤光栅传感头的结构,可应用于交通、电力、石化、建筑、核及航空等领域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应变(分布)、加速度、电流等的监测。 图1 基于体光栅+线阵探测器+FPGA的解调模块 图2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解调界面
南昌航空大学 2021-05-04
基于光纤传感的工程结构长期监测技术
基于光纤传感的工程结构长期监测技术方法,解决了长大线状结构全寿命周期的长期、实时、在线监测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5-04
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及系统
光纤分布式声波检测技术(DAS)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地面地震波检测、井中地震波检测、井中分布式垂直地震剖面(VSP)数据获取、水力压裂的安全监测与改善,长距离油气管道的安全与泄漏监测,周界安防与侦听、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在石油开采监测的应用方面。光纤分布式声波检测技术在超高密度地面/井中地震波数据采集领域是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在实现高效采集的同时,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光纤分布式声波检测技术将部分替代常规地震波检测技术;应用于地面的分布式高密度地震波采集、井下VSP数据采集和改善水力压裂的监测。 (2)在长距离管线安全监测的应用方面。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DAS)系统可用于长距离石油管道、市政地下综合管线、地埋输电线缆等的入侵监测。该系统可以检测,定位并区分第三方入侵事件,提供长距离、无源、实时、在线、智能的管线监测技术。 (3)在油气管线泄漏监测的应用方面。光纤分布式声波检测技术可用于石油、天然气等管道泄漏检测。结合光纤分布式测温技术可以对泄露事件进行快速检测和定位。通过检测渗漏口湍流产生的声波信号,该信号会产生在管道内长距离相对低损耗的连续负压力波。光纤DAS系统可以沿整个管道探测到负压波,并对泄漏事故的进行准确定位(10米范围内)。 (4)在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的应用方面。矿井下易发生爆炸、透水、冒顶等重大事故,保证井下人员的安全极其重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对下井人员的自动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光纤DAS系统可以有效克服现有井下无线人员定位系统的不足,并大大简化现有井下综合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实现日常和应急状态下的井下无盲区的人员、车辆等定位,为井下作业综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探测光缆本征无源,特别适用于井下易燃易爆和强电磁干扰环境。 (5)在侦听和周界安防领域的应用方面。光纤DAS技术具有远程(>10KM)监听和还原振动和声波信号的功能,可以用于对监狱、使馆等重要区域的远程侦听,以及对机场、国境线、军用通信光缆、军事基地等大型重要设施的长距离周界埋地防护。 (6)在铁路安全监测的应用方面。光纤DAS技术可能取代现有的许多轨道传感器,实现列车准确的月台公告,车轮滚压和其他车轮/铁路故障判断,铁轨盗窃、破坏和恐怖攻击,周围岩石和树木坠入以及实时列车跟踪等问题,从而保障铁路网络的安全运行和大大降低铁路网的维护成本。 (7)在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方面。光纤分布式声波检测技术可实现从次声波到超声频率范围内的弹性振动波测量,同时可以实现对探测光缆布设区域内的高密度采样,由于光纤材料质量轻、耐腐蚀,抗电磁干扰,因此可以直接埋设于复合材料内部,实现对飞机、火箭、空间站等大型装备的载荷、健康状态、结构疲劳以及材料寿命的领域的监测。 (8)在海洋水听监测的应用方面。由光纤DAS构成的新型光纤水听系统,可实现真正全分布式的水下声波监测,有望取代现有的全光纤水听器拖曳阵列,形成全光纤轻型潜艇和水面 舰船共形分布式水听系统,有望实现对关键海峡和水域的快速布防。 目前,已经完成对地埋石油管道、油井勘探和列车运行监测等多项实际工程的成功测试。 光纤分布式声波检测系统(DAS)主要三部分:光纤分布式声波信号分析硬件终端设备,光纤分布式声波信号分析软件,声波传感光缆。光纤分布式声波信号分析硬件终端通过光纤接线器与传感光缆进行单端连接。光纤声波信号硬件终端向光纤发射光脉冲,同时对传感光缆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进行光电探测和采集,最后形成数字传感信号,通过光纤传感分析软件进行声源定位与声源分析。如下图所示: 主要技术参数: 1、信号解调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测量距离: 0~50公里 响应时间: <2s 定位精度: ±2~±20米 响应频率: 0~500KHz 检测参数: 各种机械振动波、声波、超声波、地震波 通信/联网接口: 100M以太网 工作温度: -10℃~+50℃ 电源输出: AC 100~240V,50~60Hz 二次开发接口: 提供动态链接库方便二次开发和应用集成 2、软件功能和显示模块主要包括: 声波(地震波)信号的时域二维和三维强度分析模块 声波(地震波)信号的二维频率谱检测和分析模块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生物传感农药残留检测仪器研发技术
项目介绍: 农药残留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当前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加强、加快开发食品和饮用水安 全保障技术以及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大幅度提高改善环境、 食品质量的科技支撑能力不仅重要,也极为紧迫。本项目基于生物传 感器分析技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已有的发明专利及取 得的科研成果,重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检测、控 制和监测技术难点,创新性研发用于农药残留监测的生物传感快速筛 查装置及系统,并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推广示范。 本项目基于南开大学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实验室在农残检测生 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基础和开发经验,综合科研合作院校、研究单位 以及企事业单位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仪器研制、样机生产和应用示范推广有机结合在一起,设计构建性价 比高、操作简便、耐久性强的高性能生物传感检测系列装置以用于农 药残留检测,并进行样机试制(便携式和台式);与常规农残检测技 术和设备进行对比实验,优化所研发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进一步将该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用于水体、土壤以及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量的实际 检测,共同探讨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防治、农药残留污染物监测评 价体系中的应用,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为高新科学技术有效 服务于民生领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本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现有科研成果与专利基础上,以纳 米生物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农药残留量传感检测器,技术上要求 高度保持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不易脱落,提高电极使用寿命,这对 实现农残生物传感检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 创新性地应用于农药残留量检测领域,在充分发挥纳米生物传感器特 异性强、灵敏度高、一般无需进行样品预处理等技术优势的同时,进 一步将生物活性材料、纳米材料、表面修饰技术等多项最新研究成果 有机结合,弥补了传统检测分析方法的局限与不足,可实现对农残检 测的实时化、动态化、直观化与可视化,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国内外研制成功的可实际应用的农药残留传感检测仪器鲜有报 道。 技术优势和特点: 1) 灵敏度高,针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最低检测限 可达到 10-9 mg/kg,接近常规分析仪器的最低检测限; 2) 检测迅速,2 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农残检测,可实现大批量样 品的快速筛查; 3) 特异性好,检测结果不受果蔬中色素、土壤、微尘等杂质的 干扰,检测准确度高;4) 操作简便,一般不需对果蔬样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可将样 品中待测成分的分离与检测合二为一,使整个检测过程简便迅速,容 易实现自动分析; 5) 成本低廉,台式农药残留传感检测仪器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大 型分析仪器,便于推广普及; 6) 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 RSD ≤ 2.18%。
南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7 68 69
  • ...
  • 345 3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