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物复合床技术及其在生活污水、工业中水及饮用水预处理中的应用
1. 项目概述常用的水处理技术有物理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三类。其中以生物膜方式进行的生物处理过程能有效去除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氨氮和铁锰等污染物,使出水更安全可靠,在当前的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然而该方法主要适用于CODcr为100乃至200以上的“高”污染水,而对CODcr处于100以下的低营养度废水处理效率低下,故并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工业中水和富营养化地表饮用水的处理。综合利用生物膜,物理过滤和化学反应、沉积等过程处理污染水源的人工湿地净化技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运行稳定的新型生态工程,近年来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但该项技术占地大,处理时间长,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差,季节性差异显著,且生物量后续处理困难,极易形成滞后累积污染,无法大规模高效率应用于水质的处理。本项目针对为150以下的低浓度废水或富营养化地表水,将固定床生物膜处理、人工湿地生物预处理和微氧水处理技术引入富营养化饮用水源预处理过程,充分发挥其物理吸附、生物膜处理和植物效应的多级复合处理功能,结合多单元连续操作方式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和可操作性,开发具有良好的水质适应性、耐候性,低能耗且无二次污染的高效生物复合床净化技术。项目成果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2. 技术优势(1)基于多孔介质填料固定床的生物膜强化水处理体系;(2)基于小风量曝气的高效微氧水处理系统;(3)单元化和模块化的生物复合床系统。以富营养化水源地的劣V类水(CODcr为50至100)为例,采用新型生物复合床技术,综合采用物理吸附与截留、微生物降解、植物吸附与吸收等手段,其出水可稳定保持在Ⅲ类乃至更优水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基于蚯蚓技术资源化处理分散式污水污泥的应用
本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及污泥处理的现状,结合蚯蚓的生物生态学特点,基于蚯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生态学原理,采用“蚯蚓生物滤池+蚯蚓堆肥”联合对分散式污水污泥进行资源化处理与处置研究。在蚯蚓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填料的级配,提高其污染物降解及原位减量污泥的工艺性能,使其净化后出水满足《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水作作物和加工、烹调及去皮蔬菜类别的灌溉标准;对蚯蚓生物滤池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蚓粪污泥进一步发挥蚯蚓对污染物稳定及无害化的特性,采用蚯蚓堆肥技术稳定化与无害化处理蚓粪污泥,堆肥后泥质满足《污泥农用规范《CJ/T 309-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的标准,为解决我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置的难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项目负责人所在研究团队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等生物处理技术方向上开展了 10 余年的研究工作,自 2010 年以来,相继获得“2010 年国家星火计划”、“ 2011 年国家青年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的资助。申请人自 2004 年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一直致力蚯蚓生物滤池技术的工艺优化与机理研究。工艺方面主要集中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泥的同步处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蚯蚓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处理相比于其他工艺具有经济节约、管理方便的突出特点,尤其是污泥的产量少对于分散式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更是提供了有利的解决途径。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申请人熟悉该工艺的运行控制参数与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建设的上海嘉定和四川青川县马鹿乡“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示范”运行良好。申请专利 1 项,授权专利1项。 本项目基于蚯蚓的生物生态学特点进行污水与污泥的生态型转化,工艺技术中无需传统生物处理中的曝气设备,也不会产生常规生物滤池堵塞的问题,因此,具有经济节约,技术高效,管理方便,基建及运行费用低等主要特点,在我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污泥的资源化处理与处置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本项目合作的上海泓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及设备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环保公司,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废水预处理、生化处理、含盐废水浓缩及零排放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以及建设部颁发的环境工程专项工程承包资质、设计资质和环保部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综合实力位于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长期以市场为导向,贯彻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工程和设备产品为两翼的发展战略,能够根据客户特定需求,结合专业水准开展针对性的研发工作,提出先进而创新的系统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可以为本项目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与设备支持。
同济大学 2021-04-11
海量混合时态数据融合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流立方在技术流派里属于流式大数据实时处理领域,但兼顾了批式数据处理技术的优势,一定程度的做到了混合时态的实时处理。流立方通过在数据流水过程中嵌入流处理引擎将所有流过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并生成多维度的可计算数据魔方。1)超高并发性:“流立方”产品拥有每秒处理百万笔交易流水复杂分析的能力。而达到这样的性能仅需要 8 台普通的 pc 服务器搭建的集群。2)超低时效性:流立方对每笔流水处理的延时严格控制在毫秒级,实际生产中平均延时稳定在 10 毫秒左右。形象一点来说,也就是在海水涌进海洋的几乎同一时刻,数据就被分析完成了,远远低于人类学上 0.1 秒即有所感知的时间节点,处理速度比一眨眼快了很多倍。最近一年,流立方的高级版本更是提升到了微秒级的处理延时,将被用在春运票务、军工、反恐等要求更加极致的场景。3)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兼容性:流立方自带的可计算分布式缓存高性能、高可靠、高可扩展。在内存不足时, 能够平滑扩展到多节点。流立方平台内支持算法数量达到几十个。计算模型、脚本独立管理,在线编写、即时部署即时生效, 大大节约上线时间。
浙江大学 2021-04-11
固废处理与工程应用
干燥机采用气流式干燥的原理,节能效果突出,由于干燥介质与湿污泥直接接触,传热传质系数大,因而其干燥强度大,设备布置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可以灵活选用热源,优先推荐使用各种燃烧系统的排烟,对湿污泥的适应性好,可用于膏糊状、滤饼状等湿污泥的直接快速干燥。全自动,无人值守。
东南大学 2021-04-11
低压保护电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项目简介提出采用消除试验电流中电流非周期分量的方法;实现了准确的选相合闸,解决了国内外长期未解决的保护电器瞬动特性调试精确度低的难题;首次提出采用成功率作为保护类电器的可靠性主要考核指标,解决了保护电器保护特性的可靠性考核问题,并提出成功率的双参数验证试验方案;制订出低压保护电器可靠性的系列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外在保护电器可靠性考核标准上的空白。二、技术指标该项目在研究期间出版了专著《低压保护电器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发表学术论文38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于200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出贯彻保护电器系列行业标准的试验装置,并在国内检测机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了可靠性试验平台。三、推广应用情况推动了电器可靠性技术的发展,所制订的标准对提高我国低压保护类电器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水平奠定了基础。在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6家检测机构及企业建立了可靠性试验平台,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70%的低压保护类电器主要生产厂家。发明专利证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数字化仿真分析技术及其制造领域应用
数字化仿真技术又称数字化模拟技术,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组建虚拟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在天气预报、温室效应评估分析、模拟核试验、军事训练和武器制造、交通训练与指挥、医学虚拟现实手术培训、医学虚拟现实手术培训、虚拟现实建筑物的展示、虚拟现实建筑物的展示、机电产品的虚拟制造与设计等领域得到应用。山东大学数字化仿真分析团队为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过H型钢轧制过程数字化仿真、皮带运输机滚筒优化设计、高速送料机器人轨迹优化、轮胎花纹网格自动化等实际应用。
山东大学 2021-04-10
新型纳米晶荧光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纳米光子学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在致力于开发性能优异、绿色、实用的纳米晶发光材料研究。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和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研制出一种基于铜铟硫(CuInS2)和铜铟硒(CuInSe2)的新型、绿色、低毒荧光纳米晶材料,已在白光照明、发光二极管、生物标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获得重要的应用,相关的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已申请了专利。本项目所制备的新型纳米晶荧光材料性能优异,波长可在500-900 nm之间调控,荧光量子产率超过50%,可作为荧光材料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优良瘦肉型猪种质创制技术及其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机械关键件 CAE 分析、设计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针对目前汽车、机床、航空航天等机械行业关键件的结构强度、加工质量控制的技术需求,基于有限元仿真 CAE 技术提出最佳解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合理优化结构静动态特性、加工工艺参数等,提升结构部件的稳定性及质量。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纳米包覆颜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技术
传统方法制备的颜料分散体存在颗粒大、粒度分布宽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造成了纺织品着色颜色不鲜艳、牢度差和手感不佳等弊病。基于此,本项目利用可聚合分散剂,采用细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以颜料为核、乳胶粒为壳的纳米包覆颜料。通过调控颜料表层乳胶粒的结构和厚度,实现了纳米包覆颜料应用性能的可控性;通过将分散剂以共价键方式键接到了乳胶粒表面,降低了极端条件下分散剂在纳米包覆颜料表面的脱吸附行为,提升了纳米包覆颜料的稳定性;通过颜料表层乳胶粒的成膜行为,有效降低了染色染浴、印花花糊或者墨水配方中粘合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实现了在不影响织物手感的前提下提升着色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的目标。 关键技术 本项目利用可聚合分散剂,采用细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以颜料为核、乳胶粒为壳的纳米包覆颜料。通过调控颜料表层乳胶粒的结构和厚度,实现了纳米包覆颜料应用性能的可控性;通过将分散剂以共价键方式键接到了乳胶粒表面,降低了极端条件下分散剂在纳米包覆颜料表面的脱吸附行为,提升了纳米包覆颜料水相分散体中放置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通过改变细乳液聚合中的单体结构,调控颜料表面理化性能。所制备的纳米包覆颜料粒径小于 300nm,PDI<0.2,在特定溶剂中的热稳定性>93%,离心稳定性>85%,放置稳定性>10 天不分层和沉降。 知识产权 [1].一种微表面自由基聚合超细包覆有机颜料的制备方法.ZL201010204005.8. [2].一种水性自分散纳米有机颜料粉体的制备方法[P]. ZL201110421388.9 [3].一种采用原位聚合制备超细有机颜料/聚合物复合粉体的方法ZL200810244323.X. [4].一种纳米氧化物复合颜料的制备方法 ZL201410441742.8, [5].一种纳米颜料对海藻纤维着色的方法. ZL201310495052.6,  项目成熟度 小批量生产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已成功在恒天潍坊海龙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州世名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推广,能够每年为合作企业带来新增利润千万元。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