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化技术及设备
本项目以发展完整的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处理技术体系为总体目标,主要 研究 内容:①渗滤液好氧生物预处理回灌对加速垃圾稳定化和净化渗滤液污染的机理;②渗 滤液表面回灌覆盖层的减量化过程及植被耐受度;③预处理回灌与表面回灌的实施技术 与环境影响控制;④内层回灌加速填埋气体产生的模式与气体收集利用技术;⑤渗滤液 回灌排出液净化达标技术;⑥填埋场封场与生态化恢复技术;⑦填埋场强化导渗与防渗 结构优化技术。课题研究以集成化生态填埋技术工程示范为主要验收依据。工艺指标为: 渗滤液内层回灌后有机污染削减 70%;表灌减量率约 50%;垃圾有机质降解与填埋沉降 稳定率提高 30%;渗滤液处理达标排放;填埋气体具有发电利用条件。
同济大学 2021-04-13
铁路提速线路化技术及其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
本项研究是在我国铁路全面提速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铁路列车大规模提速后,轨道结构振动加剧、线路动力作用恶化的现实情况,采用理论、试验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提速线路的加固对策、化化技术及其理论基础问题,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项目运用现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提速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荆地,对提速线路疲乏岔、钢轨接头、桥台与路基连接处、以及小半径曲线等线路薄弱部位年轻化 轨动力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探明了产生了这些动力问题的根源及其危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实际,总结出强化提速线路的五项关键技术措施:1.对时速140~160km提速区采用高弹性轨下胶垫;2.推广使用60AT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3.逐步推行道岔无缝化改造;4.对关键桥涵端部路基基础进行加固; 5.对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轨道采用新型混凝土轨枕及配套强化措施。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无铬化环保铝表面处理剂生产技术
铝及铝合金材料在建筑、化学化工、航空航天、机械电子、交通运输等领 域具有广泛应用,但是表面易发生各种腐蚀,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寿命和外 观形貌,所以在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表面进行防腐处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六价铬酸盐处理技术,但六价铬酸盐具有强致癌性,对环境已经造成了非常严 重的污染,任其发展后患无穷。2003 年 2 月 13 日,欧盟发布了 “报废电子电 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我国 也相继出台各项政策对致癌化合物六价铬以及三价铬(铬酸盐)实行限量使用, 使得铬酸盐在金属处理中的使用最终将被禁止。我国也即将出版《铝合金无铬 化学转化预处理膜》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向无铬化方向发展。因此寻求一种价 格低廉、环境友好、无铬化并且耐蚀性能优于铬酸盐的材料及生产工艺成为目 前研究及实际生产应用的热点和难点,完全实现无铬化处理将造福千秋万代。 有机硅烷膜是目前最有希望和最具市场前景的完全替代铬酸盐的材料。有 机硅烷膜是采用硅烷偶联剂为主要成分,通过控制其水解聚合,在铝合金表面 形成硅烷转化膜。硅烷表面处理后,外面的基团不仅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还与 有机涂层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硅烷膜的机械强度较高而且其表面疏水性阻碍腐 蚀介质扩散到铝及铝合金基体,可有效提高其防腐性能,耐蚀性能优于铬酸盐。 但单纯的硅烷膜在硅烷/金属界面结合强度较弱。目前主要多以具有多种功能基 团的复杂结构硅烷偶联剂作为原材料,价格昂贵,性价比低,不适于实际生产 应用。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提供了一种性能优于铬酸盐、价格低廉、可规 模化生产、制备工艺简单的有机-无机杂化无铬环保型铝表面处理剂。
山东大学 2021-04-13
淡水名优水产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可以量产/n该成果获200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展了黄鳝、长吻鮠、黄颡鱼、鳜、河蟹、青虾和中华鳖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建立了黄鳝、长吻鮠、黄颡鱼、中华鳖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解决了黄颡鱼生活史早期高死亡率的难题。系统研究了黄鳝、长吻鮠的营养需求,研制了无公害饲料配方,提出了长吻鮠动态投喂管理技术。评估了鳜、河蟹和青虾的养殖容量和生态效应,建立了黄鳝、长吻鮠、黄颡鱼、鳜、河蟹、青虾和中华鳖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模式。在湖北省主要渔区开展了渔业环境调查、水质监测及水产品检测,监测水域达到280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无抗饲料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
已有样品/n本成果主要应用于饲料工业或者养殖业领域。本项目围绕仔猪抗生素替代品营养生理功能及其调控开展系列研究,系统研究了功能性氨基酸、核苷酸和植物提取物从母猪到仔猪、生长肥育猪氨基酸的营养功能,阐明了功能性氨基酸、核苷酸对孕体发育和繁殖障碍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揭示了其在猪肠道中的高效利用规律,阐明了其调控肠道功能、营养素沉积分配和繁殖生理的作用机制;合理配以中草药调控养分营养代谢,研制出可提高生猪生产性能,改善肉质和机体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通过抗生素的替代系列技术集成在企业进行新产品优化,提高了猪对饲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已有样品/n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通过现有的低压电力输送网络,实现网络各节点之间的通信互联。该技术无需铺设专线,具有通信成本低、保密性好和覆盖面广的优点。但电力网络时频噪声大、衰减强和阻抗变化大,给通信可靠性带来极大挑战。科研团队针对这一挑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建立了电力线网络噪声、衰减及阻抗变化的传输特性模型,提出了先进的SFOFDM 调制解调技术、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脉冲噪声干扰抑制技术、分级同步技术极大地降低了通信虚警和误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电子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和工程示范
1 成果简介本项目针对目前我国电子废物规模化的回收处理企业较少、技术储备以及设备设施能力不足,缺乏成套的深度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现状,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计算机类电子废物破碎分选、分离提纯、产品高值利用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其中,在废计算机类设备的拆解处理、废显示器类资源化处理工艺、废电路板拆解处理和组合资源化工艺以及废电池组合资源化处理工艺等方面均具有突破性进展,并形成了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在电路板热冲击破碎预处理技术和破碎设备专用刀具、锥屏分离专用设备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较高水平。 其中依托专题研发了废计算机设备类自动化拆解生产线以及专用工具和设备研发,实现规模化和高效率流水线作业模式,材料回收率达到 90%以上,高于欧盟《电子废物回收处理指令》( 2005 年) 要求的 75~80%; CRT 显示器锥屏干法快速分离设备分离效率达 2 分钟/台,相比其他分离技术提高了 2-3 倍。其技术适应强、设备造价低,操作简单; LCD 显示器资源化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可实现汞灯管无损拆除、液晶的高效分离处理和铟金属的回收;基于改性的废电路板预处理技术和设备,可显著提高解离度达 100%,实现铜金属回收率达到 95%以上。其可有效解决废弃计算机设备的资源化回收利用问题,对环境无害化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在废电路板、 LCD 显示器、 CRT 显示器和锂电池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为建立我国电子废物处理技术体系提供了示范。2 应用说明项目研发的废计算机拆解示范线、显示器类(包括 CRT 锥屏分离和资源化技术与设备,LCD 资源化成套回收技术与设备)、废电路板拆解及其金属回收技术方法和设备、以及废锂电池的资源化回收技术方法和设备、相关环保设施等, 在电子废物处理企业中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开发的锥玻璃再生利用资源化工艺技术方案与企业开展合作,开发了以 CRT 锥玻璃为原料的室内装饰玻璃工艺品。 ( 1) 废电路板金属、非金属高效解离技术-低温热处理装备的研发(低温真空电阻炉系统)  ( 2) 废电路板专用陶瓷刀具材料及专用涂层刀具的制备  ( 3) 废 CRT 显示器屏、锥玻璃分离设备  ( 4) CRT 玻璃资源化产品  ( 5) LCD 回收处理关键设备  ( 6) 废锂电池处理试验装置 3 效益分析研究成果解决了典型电子废物资源化技术的关键问题以及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为苏州市电子废物的问题提供了创新性和工程化的解决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研究成果建设成为生产设施和设备,并投入使用,取得示范效应,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优势得到验证。4 合作方式转让或者联合推广。5 所属行业领域环境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灌木资源产业化促进沙荒地植被恢复技术
由北京林业大学承担的“木本灌木资源产业化促进沙荒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0904007)项目在干旱沙地灌木化培育具有饲用价值的刺槐与其嫩枝树叶加工优质畜牧饲料、木质化枝干加工木质成型燃料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1、在科尔沁沙地刺槐灌木化培育。通过数年的育苗和沙地造林及造林后的灌木化培育试验,刺槐在入冬后或春季萌芽前的平茬抚育作业,是保障该植物能在风大干旱、低温的科尔沁沙地育苗及灌木化培育的关键;2、木本饲料收割、灌木平茬抚育机械设备。研制能在地形变化较大的沙地运行并进行饲料、灌木平茬作业的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4
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开发了多种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构形式,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多项; 在理论方面,提出了状态空间法和反应系数法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开发了相应的热性能分析的程序。 太阳能集热发电装置与建筑围护结构融为一体,具有集热、保温和防水功能,并可实现模块化和装配化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5-15
珍稀资源植物高效体细胞胚工厂化繁育技术
成果简介: 针对珍稀的植物材料,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进行高效繁育,获得优良性状并固定,提高珍稀资源植物生长效率、成活率和活性成分含量,为实现规范化、大规模种植和深度开发珍稀资源植物提供种源保障,是现代农业和高新医药企业GAP基地建设所需的高品质种源解决方案之一。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通常是种植散户自己留种繁殖,没有优选更新,种质易退化,影响资源植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还存在着繁殖周期长,效率低,耗种量大等问题,很难满足高效率的大规模种植的需要。有性繁殖过程中,一是种子能繁育的,可以育苗后移栽,但没有经过优选的品种种苗的质量会存在着不稳定,品质差异较大的问题。另一种是种子无胚乳,在自然状况下萌发率极低,甚至不萌发,因此,种子繁育存在着十分困难的技术障碍。 体细胞克隆技术在无菌环境下,用少量的珍稀植物活体材料在优化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繁殖,快速生产出优质、稳定、大量的种苗,可以实现珍稀资源植物的规模化生产,解决现代农业和高新医药企业GAP基地建设中种源问题,为珍稀资源植物的深度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 2017-10-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827 8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