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可降低细菌耐药性的群体感应抑制剂
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是李红玉教授团队以嗜酸硫杆菌为研究材料,研发的一种可通过阻断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显著降低细菌耐药性的群体感应抑制剂。细菌生物膜是大量细菌通过信号分子交流从而诱导特定基因表达凝聚成的具有高度抵抗力的结构性细菌群落,坚实稳定、不易破坏,抗生素等物质难以贯穿从而使得药物没有作用。该团队研发出的群体感应抑制剂是一种信号分子调节剂,在不影响细菌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可抑制细菌的交流从而阻止了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图 1),降低了细菌的抵抗力,从而降低其耐药性。该产品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兰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的装置,包括盒体、开设在盒体上端的扫描窗口和 溶剂注入窗口,所述盒体底部嵌设有吸附层,所述的吸附层与溶剂注入窗口连通,所述的扫描窗口底部 设有浓缩层,所述浓缩层与吸附层连通,所述的盒体顶部设有封闭盖 A 和封闭盖 B,分别用于封闭溶剂 注入窗口和扫描窗口,所述的盒体底部设有底盖,用于封闭吸附层,所述的吸附层为多孔材料,所述的 浓缩层为表面具有密集排列微纳米阵列的吸附垫,结构中,在微纳米阵列前端的表面上沉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 FPGA 的多功能电子钟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电子钟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 FPGA 的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该系统以 FPGA 为平台进行电路的设计与实施,实施电路主要包含了数字钟、LCD 显示、音频、闹钟、整点报时、 校准模块。设计实现了电子钟的秒、分、时、周、日、月、年、节日的计数显示,校准功能,闹钟功能, 整点报时功能且可根据白天和夜晚改变音量,白天音量较高,提醒明显,晚上音量较低,避免打扰休息, 功能丰富,人性化,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适合无人飞行器的微型雷达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无人飞行器的微型雷达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分析部分、数字部分、 模拟部分、天线部分。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雷达装置,使其可以成为无人飞行 器的有效荷载,扩大了无人飞行器的应用范围,使轻型无人飞行器可以完成地形勘测、目标寻找等任务。
武汉大学 2021-04-14
动量空间成像光谱设备的研制与产业化应用
复旦大学光子晶体课题组长期聚焦光子晶体等微纳光子材料的光场调控研究和针对微纳材料和器件的先进光学量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与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基础创新、技术突破和产学研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当今,光,作为几乎所有远程探测的手段和信息传播的媒介,对光的多维度测量分析和自由调控,既直接关系到未来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的灵敏度和速率,也与先进微纳制造的精度、效率和能耗等诸多国家核心技术的竞争力息息相关。 复旦大学光子晶体课题组长期聚焦光子晶体等微纳光子材料的光场调控研究和针对微纳材料和器件的先进光学量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与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基础创新、技术突破和产学研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基础创新方面: ①动量空间光学测量思想:光与微纳结构的相互作用遵循频率-动量色散关系,也被称为光子能带。在原理上,类似于半导体利用其电子能带操控电子,光子晶体等微纳光子材料也可以通过光子能带操控光。而光子能带的本质存在于动量空间。相比于已经商业化的可探测固体材料动量空间中复杂电子能带的多维度角分辨光电子能谱设备,针对光子晶体等光子材料动量空间中光子能带的多维度光谱测量技术和设备在全世界尚属空白,亟需发展。团队突破了传统光谱测量思路,提出了从动量空间视角量检测微纳光子器件光学性能的思想。 ②适合微纳尺寸器件的动量空间成像技术:微纳尺寸的测量依赖显微镜。但显微技术在追求实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丧失了动量空间的分辨能力。此成果将傅里叶光学技术与显微技术相融合,解决了动量空间成像的像差和色差问题,实现了实空间和动量空间的双高分辨率。 ③多维度光学信息提取:相位和偏振态是可供光子器件信息调制的新自由度。团队将时域外差干涉技术延拓到具有显微分辨能力的动量空间外插干涉技术,单次成像实现了在光波长尺寸内40毫弧度的相位测量精度。同时,建立了适合于动量空间成像测量技术的耦合模理论,实现了在非相干的白光照明下任意椭圆偏振态的测量。 ④光学量测中国解决方案:处于芯片产业上游的微纳制程光学量测环节,是芯片良品率控制的关键。在此关键领域,我国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动量空间成像光谱技术所采集的多维度光谱信息富含微纳结构的三维形貌信息。团队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动量空间成像光谱技术的全新光学微纳制程量测新原理和新技术。该原理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构筑了微纳米尺度结构与动量空间色散的构效关系和映射。同时,由于在所测量的色散关系中包含了冗余的结构信息,因此在实际技术应用中极大优化了量测逆问题中测量噪音带来的病态问题。 ⑤相关成果:团队以通讯作者发表1篇Nat.Photon.,1篇Nat.Commun.,3篇PRL,4篇Light:Sci.&Appl.,1篇Sci.Bull.,1篇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论文。动量空间成像光谱技术使动量空间得以被直接实验观测,并成为发现新光场调控机制的眼睛。团队利用此技术首次实验揭示了动量空间中存在具有拓扑奇点的偏振场,提出了动量空间中光场调控的新思路,开辟了光子晶体在全偏振态、涡旋光束生成和光束位移操控方面的新应用。由于周期性光子晶体无几何中心,因此不需光学对准,具有应用价值,成果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入选ISI高被引论文。日本NTT首席科学家Notomi在Nat.Photon.上以"动量空间中的拓扑成真"为题对团队工作进行专题报道,给予高度评价。 在技术突破方面: ①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广谱符合阿贝正弦关系的动量空间成像光谱设备。其中动量分辨率小于1.7毫弧度,实空间分辨率小于600纳米,相位分辨率小于40毫弧度,最大偏振度误差小于1%,波长分辨率小于0.1纳米。 ②结合产业需求和动量空间成像光谱技术的优势,提供了一系列产业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包括利用动量空间偏振依赖的辐射分布量测发光分子三维取向分布和利用动量空间光子色散关系逆向量测微纳结构纳米精度的三维形貌等。实测结果达到亚纳米分辨稳定性和98%以上的置信度,测量膜厚与计量认证厚度差异小于5埃。 ③相关成果授权发明专利9项,在申请PCT国际专利2项。
复旦大学 2022-08-15
钨酸镉闪烁单晶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器件应用
宁波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开发钨酸镉(CWO)闪烁单晶的坩埚下降法生长技术,自主掌握CWO单晶材料制备专利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闪烁单晶是广泛应用于高能射线探测成像技术的光学功能材料。宁波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开发钨酸镉(CWO)闪烁单晶的坩埚下降法生长技术,自主掌握CWO单晶材料制备专利技术。近年来所制备闪烁单晶性能完全达到射线探测器制造所要求实用化指标,CWO闪烁单晶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安检设备、集装箱检查系统、CT诊疗仪等技术领域。迄今已经形成单晶原坯、多规格晶片和单晶阵列的批量生产能力,相关材料产品已销往国内外相关射线探测成像设备制造厂商。 
宁波大学 2022-08-16
基于多智能体的复杂软件演化模型及支撑环境
建立基于多智能体的软件动态体系结构模型,采用模型驱动的软件构造方法,敏捷构造开放环境下软件系统;研究变化建模、层次感知、智能决策等技术方法,实现软件结构、行为等多方面的动态演化。 主要技术指标 从环境感知、数据分析、通信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升了面向动态环境的复杂软件系统持续性演化能力。 支持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灵活调整、柔性适变。 相关成果 (1)基于多智能体的软件动态演化支撑环境; (2)自适应软件体系结构建模工具; (3)基于Agent自适应动态集成演化平台; (4)面向动态演化的集成规则设计工具软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12-12
基于音视频识别及语义分析的智能约谈平台
针对行政约谈场景中存在的人工记录效率低、内容理解偏差记录、资料追溯繁杂等问题,本成果开展了基于音视频识别及语义分析的智能约谈平台的研究。基于 AI 深度学习的音视频识别框架、复杂网络理论和语义知识本体的文本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研究音视频识别的语音转写、对话管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内容分析的语义理解、语义优化、情感识别方法,实现网信约谈、纪委约谈、公安审讯、监狱谈话等多种行政约谈场景下的约谈智能化和数字化。其中,语音识别转写是开展智能约谈系统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成果训练了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构建编码器,通过音频角色分离和声纹识别技术分离说话人声音,编码器识别解码,经过文本语义处理转写为文本。而文本语义处理是智能约谈系统提升约谈效能的源动力,成果构建了基于语义本体的自动专家导引约谈知识库,通过基于复杂网络的语义相似度计算给约谈工作人员推荐约谈问题;约谈结束后,利用融合主题特征的文本自动摘要技术快速生成汇报摘要,利用基于分布式表示的事件抽取技术自动生成约谈报告。本成果研制高效、便捷的智能约谈音视频识别及语义分析平台,实现了在线约谈预约、人脸识别身份核验、语音实时转写、约谈问题智能引导提问、音视文同步显示、汇报摘要自动生成、约谈报告自动生成、约谈文件回溯、约谈大数据分析等功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12-15
一种多层膜复合而成的保温隔热材料
多层膜复合的保温隔热材料不仅通过膜与膜之间的空腔减少或阻断了热量的传导和对流,而且还对热量的辐射也有相当的阻滞作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是外保温技术,相关期刊论文也普遍认为外保温优于内保温,甚至在节能效果上也是如此。为了解决保温材料的厚度问题,构想出了一种多层膜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由很多层膜组成,每张膜的两面对红外线的反射率差别相当大,其中一个面为高反射表面,另一个面为低反射表面,当若千层这种膜按照相同的排列朝向并列放置时,若将其周边以胶黏剂密封,就形成了一种保温隔热材料。这种多层膜复合的保温隔热材料不仅通过膜与膜之间的空腔减少或阻断了热量的传导和对流,而且还对热量的辐射也有相当的阻滞作用。与传统的保温材料相比,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异且应用前景广阔的保温隔热材料。这种材料若用于保温隔热材料,其显著优势有:1.厚度薄:若使用20层超薄膜,其厚度也只有仅仅3-4毫米。将有可能在内保温建筑装饰材料中得到推广。2.经济性好:材料重量轻,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低廉。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卡力素”肠内营养制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项目现状:我科参与国内多种肠内营养制剂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已独立完成“卡力素”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研发、动物实验并应用于创伤病人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实验表明该制剂能有效改善创伤患者蛋白质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目前,尚有待于将该产品产业化生产,并进行市场推广。 项目创新:将食品工程与临床营养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和优势集成实现肠内营养制剂的生产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创新,生产出更易于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并以此作为能量及优质氮源的来源,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另外,目前我国尚无医用食品管理法规,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为形成我国医用食品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并建立相关的医用食品质量标准。
四川大学 2016-04-1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87 988 989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