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格污染土壤电化学淋洗还原(E-F&R)修复技术
反应器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层是密闭阴极池,内设铁质电极;中间是土 壤层,土壤上下包有滤布;下层阳极池,内设铁质电极。运行时,阴极反应产生 氢气和0H-离子,氢气的产生提高了阴极池的气压,推动阴极液向下渗入土壤层 形成淋洗过程。而0H-离子也随阴极液进入土壤,促进六价格(CrO「离子)从土 壤颗粒表面解吸。本技术使用直流电,其作用有:(1)通过电迁移作用将CrO;「 离子从黏土中分离出来,缩短修复时间;(2)利用电热效应使土壤温度大幅度升 高,提高CrOf离子的解吸效率和速率,同时(3)提高阴极室气体温度,并产生 大量水蒸汽使阴极池气压升高,驱动力淋洗液从上向下穿过土壤形成淋洗过程, 将CrO「离子洗出土壤层。在阳极池内,铁阳极反应释放出Fe奸离子,与CrO芝反 应生成Cr",实现六价铭的解毒。Cr"离子进一步与来自阴极的0H-离子反应生成 Cr(OH)3沉淀,将铭■从阳极液中分离出来。在反应后期,多余的Fe"离子进入土 壤,将不溶解的六价铭在高温下进行还原,最终实现在同一反应器内对铭污染土 壤的修复和废水的同步处理。与同样利用电化学过程进行铭污染土壤修复的电动 修复(EKR)技术相比,电动修复技术中只有电动作用被正向的用于修复过程, 其他所有电化学过程和产物都对修复过程起负面作用;而E-F&R技术的设计使所 有相关电化学过程和产物都正向地促进修复过程。其修复效率、能量效率、时间 效率和操作的简便性远远优于EKR技术。该技术用于经机械淋洗后富集的高浓度 细颗粒黏土。
重庆大学 2021-04-11
复合污染土壤微波修复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和长江黄河大保护等政策的颁布实施,高污染行业逐步关停,产生大量工业污染场地。化工行业退役场地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污染程度较高,亟待合理修复,降低风险,以满足土地再利用的要求。然而,这些场地通常具有芳烃、石油烃、卤代物、重金属等复合污染特征,难以通过单一技术一步完成修复。因此,针对工业遗留场地有机-重金属复合重度污染土壤需要快速修复的需求。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城市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与示范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各地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调整中出现了许多工业企业遗留地块的重金属 污染问题。有一些厂区由于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在土地的重新利用上存在着很多争议,有的废弃厂区闲置 至今。严重的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地区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城市污染土地的处理一般 要求时间较短,而土壤淋洗技术是利用淋洗液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置换出来的技术,正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和 快速性而被广泛地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并且应用于野外实际治理中。
中山大学 2021-04-10
土壤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介绍
本项目采用生物生态相结合的工艺,首先将筛选的高效微生物接种于受污染土壤,通过调整土壤的营养状态,大幅度降低硝基化合物,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再利用特定植物根系的富集作用强化生物降解,并将硝基化合物转移至根、茎、叶中。经本项目处理后的土壤满足GB15618-1995中的III类标准,硝基化合物含量不超过2mg/kg。
北京大学 2021-02-01
土壤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介绍
本项目采用生物生态相结合的工艺,首先将筛选的高效微生物接种于受污染土壤,通过调整土壤的营养状态,大幅度降低硝基化合物,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再利用特定植物根系的富集作用强化生物降解,并将硝基化合物转移至根、茎、叶中。经本项目处理后的土壤满足GB15618-1995中的III类标准,硝基化合物含量不超过2mg/kg。
北京大学 2021-04-11
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
针对我国大量有机污染场地特别是有机氯污染场地遗留现状和需求,研究开发了超声波-零价铁技术及其相关设备。本技术充分利用了超声波技术的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的优点和零价铁的强还原能力,二者协同作用可以形成类芬顿体系,可在短时间内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处理,实现有机污染场地的快速修复,目前该技术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中试设备(下图)单批处理污染土壤量为100kg,处理时间30-60min,对某农药厂场地土壤(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氯化合物)进行中试处理,土壤中总有机氯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65%,各有机氯污染物在土壤
南京大学 2021-04-14
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
成果重点研究了污染土壤修复功能材料的高效性、配伍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等问题。针对As、Sb污染土壤,以白炭黑为基体,开发了生物型铁基材料,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表面络合、静电吸附、配体交换、氧化还原;针对Pb、Cu、Zn、Cd复合污染土壤,以高岭土/白炭黑为基体,开发了生物型硫化零价铁材料,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吸附、沉淀、矿化、表面络合;针对As、Sb、Zn、Ni、Cu复合污染土壤,以赤泥为基体,开发了含磷型修复材料,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吸附、表面络合;针对Pb、Cu、Zn、Cd复合污染贫瘠土壤,以硼砂为原料,开发了含硼型修复材料,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吸附、表面鳌合;针对多金属(Cd、Pb、Cu、Zn、Sb、As等)复合污染土壤,以白炭黑为载体,以配位、螯合、矿化沉淀、静电吸引等作用机制为导向,通过多种配方的优化组合,已开发出适用不同污染行为的稳定化材料。 目前已完成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基地2个。对东安县金江流域锑矿区周边锑、砷污染土壤采用生物性白炭黑材料和硫酸盐还原菌协同稳定化修复后,锑的稳定化率达到53.13%-92.03%,砷的稳定化率达到52.36%-70.9%;对水口山铅锌煤矿区周边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采用含硼型白炭黑材料和红麻联合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别降低为:Cd,75.46%、Pb,60.54%、Cu,57%、Zn,59.29%、As,44.57%,Sb,21.12%。 成果研制的稳定化材料具有高效的重金属稳定化效果,且能够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和抗逆性能;同时白炭黑材料施入土壤可以增加土壤活性硅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水肥涵养能力等。
中南大学 2022-12-08
裸露边坡土壤修复关键技术
成果描述:本成果现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达31项,拥有泥岩源基材客土喷附生态防护技术、裸露边坡植生基材配制技术、裸露边坡土壤培肥技术等多项裸露边坡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对裸露边坡坡面人工土壤流失控制、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等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深受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本成果技术比常规技术的用工量一般减少25%-38%,生产成本一般降低35%-65%,植物出苗率和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后期养护成本低,土壤植被修复效果明显。市场前景分析:应用在农业、林业以及道路、水电、矿山等工程建设领域的生态恢复,市场前景广阔。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本成果技术比常规技术的用工量一般减少25%-38%,生产成本一般降低35%-65%,植物出苗率和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本成果拥有的裸露边坡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已在四川、广东、山东等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四川大学 2021-04-11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具体如下:在污染土壤中种植牛筋草,并联合施加绿木霉F7或灭活绿木霉F7;所述绿木霉F7的分类命名为Trichoderma virens,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3.17613。绿木霉F7联合牛筋草处理污染土壤,提高了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存在协同促进修复效果的现象;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适用于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绿木霉F7发酵液和固体制剂施用方法简单,显著增加牛筋草的生物量,同时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改善植物的根际微生态环境。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68 6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