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微小紧凑型化学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项目经过10年科研攻关,开展了节能高效的微小/紧凑型化工机械的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创新成果有: 1、建立了微小/紧凑型化学机械系统的强度设计理论,包括多因素协同作用的钎焊工艺优化方法、高温蠕变和疲劳强度设立理论。 2、发明了微试样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微米厚度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参数,为结构完整性评价提供基本参数。 3、发明了微小/紧凑型换热器和反应器,耐腐蚀、耐高温和高压,可拆卸维修,集传热、传质、化学反应于一体,结构微小、紧凑,降低了空间消耗。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反刍动物几种重要群发性营养代谢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该成果 2013 年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主要针对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反刍动物微量元素缺乏病、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和奶牛围产期代谢应激等进行深入研究,在系统分析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发病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防控的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中应用。思路新颖,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动物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病机理和硫辛酸调控高产奶牛围产期代谢应激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扬州大学 2021-04-14
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世界首创的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该技术为南京林业大学周建斌教授团队于2002年在世界首创的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技术,采用自主专利的气化多联产装置将农林生物质在不需要外加能源,也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品、添加剂、催化剂的条件下同时生产气、固、液三相产物并分别进行高值化利用。产出的生物质可燃气、生物质炭、生物质提取液,在工业、农业和民用设置方面均有广泛用途。 创新提出了林农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肥、热的理念,攻克了其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解决了传统生物质气化、生物质炭等行业长期存在的产品单一、废水废渣污染(世界性难题)等问题,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和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各1项。
南京林业大学 2022-08-15
燃煤电厂污染控制技术与优化一种采用白泥的双塔脱硫系统
成果介绍 成果名称:一种采用白泥的双塔脱硫系统 成果参与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成果完成人:马双忱 知识产权情况:成果对应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1项,已形成完整知识产权体系 创新点 本团队主要从事燃煤污染控制,包括脱硫脱硝、碳减排、脱硫废水处理、高温高压水化学等技术开发与工艺优化研究,本科研团队瞄准电力行业环保需求,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脱硫废水零排放、白泥脱硫、脱硝副产品硫酸氢铵控制、碳捕集、燃煤固废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并将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不少成果已在生产中得以应用,促进了行业可持续发展。该成果在电力污染控制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污染控制与节能减排方面技术难题。 应用案例 华电泸州电厂、国电南宁电厂白泥脱硫 华电渠东电厂ORP调控脱硫系统氧化风机 华电襄阳电厂ORP与氯离子调控脱硫系统运行优化 保定深能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与脱硫系统优化控制 获奖情况 2017年燃煤电厂典型环保工程运行绩效综合评价与应用获中国电力创新奖三等奖 2018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1年燃煤电厂大气污染防治运行保障技术及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2年燃煤机组脱硝提效及空预器防堵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河南省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7-14
基于周期性阻尼结构的车内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研究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汽车NVH性能作为衡量乘驾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日益发展的汽车行业中受到汽车用户和各厂商的重视。由于阻尼减振降噪方法快捷、低耗,且不改变车型设计和生产工艺,逐渐在各厂家车型减振降噪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在车辆减振降噪测试分析方面,结合车内噪声产生机理,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及国际先进仪器设备(B&KPulse系统)进行车内噪声特性分析、声源诊断、及模态分析,对车身振动及噪声的整体特性进行研究。在周期性减振材料研究方面,将声子晶体局域共振带隙相关理论模型与阻尼结构降噪机理相结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新型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涉及一种新型的聚苯乙烯防火保温材料。这种新型防火保温材料内部为独立的密闭式气泡结构,具有稳定的化学和物理结构,比普通EPS泡沫板具有更好的隔热和保温性能,导热系数在(0.028-0.032)W/(m.k),保温持久稳定,其抗压、抗冲击、防潮和不透气、耐腐蚀、抗老化等性能也表现非常优异,且无毒无害,是最佳的环保型防火保温材料之一,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和地面、机场跑道、高铁路基、冷库、河道防渗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201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一单位) 获奖人:刘志华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短链有机酸(3-6 碳)发酵生产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本项目针对筛选优良生产性状菌株、提高菌株生长性能、增强菌株有机酸合 成能力、提升菌株环境适应性等四个制约有机酸发酵过程效能的技术瓶颈,发展和实践了一整套提高短链有机酸发酵过程性能的的策略与方法。(1) 在菌株筛选方面,建立了基于微生物生理特性的理性定向筛选技术、基于有机酸生化特性的高通量定向选育技术。(2) 在营养供给方面,建立了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微生物营养需求解析技术、基于微生物营养需求的定向定量元素供给技术。(3) 在代谢流调控方面,建立了辅因子调控碳代谢流速度和流向的方法、微生物亚细胞代谢工程的碳流分区调控技术,发展了基于最优合成途径的碳代谢流流向及通量的调控方法、基于转运子工程的代谢流传输调控方法、基于微生物生理特性的分阶段过程控制技术。(4) 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建立了胁迫与耐受响应的有机酸发酵强化技术、发展了环境适应性的全局调控因子扰动解析技术。
江南大学 2021-04-11
加油站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的油料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从管理的层面最大限度的减少浪费以 节约能源;如何解决传统人工交易、记账方式带来的管理差错和如何杜绝油料资源的管 理漏洞;如何实现人员、车辆、油料的统一管理等等;都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采用应用智能卡的加油机信息管理系统,以IC卡这一现代化支付工具取代传统的现金、 油票、记账等结算方式,可有效解决传统支付工具带来的各种弊端。借助 IC 卡这种先 进的技术手段,管理方式的现状也同时可得以改善。电子支付和交易数据的自动采集, 能大幅度提高加油站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IC 卡的引入,还可实现人-车-油一体化 的综合信息管理,增强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核 心竞争力和战斗力。 
同济大学 2021-04-11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是苏北地区唯一的信息类职业技术学院,肇建于1978年,前身为淮阴电子工业学校。2005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江苏省首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定为“优秀”院校;2007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首批十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11年,圆满通过教育部第二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毕业生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好、发展后劲足,连续七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跻身江苏省公办高职院校六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江苏乃至全国一直享有较高的美誉度。 学校占地1080亩,坐落在风景秀美、充满人文底蕴和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淮安高教园区,校园规划科学,设计精致,环境优雅,景致宜人、交通便捷。设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部和社政部等教学单位,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76.9万册和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等十余个大型专业数据库,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 学校遵循“依托行业办学校,依托市场设专业,依托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训技能”的办学理念,紧扣电子信息产业链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等40个多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通信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9个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00多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4%;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86%;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6名、“333工程培养对象”人选12名、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人选5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1名。教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在全国微课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学校荣获“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并蝉联“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84个、校外实训基地115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1个,可开展74个工种技能鉴定。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集成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工程实训基地”、“电子精密模具制造实训基地”、“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为江苏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实训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性中心。 学校工学结合紧密,实训体系完备。2007年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投资建成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校内单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各主干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分别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115个,是教育部、工信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联想、华为、富士康、夏普电子、三星电子、丰田(常熟)、中兴科技、臻鼎科技、中电熊猫、敏实集团、西子奥的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11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联想学院、西子奥的斯学院、苏宁云商学院、臻鼎学院等4个联合学院和2个校企合作事业部,为契合特色小镇建设的人才需求,与昆山锦溪、吴江震泽政府联合成立了锦溪制造学院、震泽装备学院,与微软、江苏邮电、中兴集团等企业有着长期的订单式培养合作,设立了三星电子班、富誉自动化班、富准模具班、臻鼎学徒班、联想阳光服务班、高通通信班、西子奥的斯电梯班、联通3G班等30多个企业订单班及企业奖学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 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率先在全国推进人生导师制,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职业技能显著增强,在2009至2018年连续十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团体一等奖22个,实现了“十连冠”,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均名列前茅。 学校科技工作领先,社会服务机制健全。目前已建成了“江苏省淮安教学具产业数字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淮安设施农业智能化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10个省级和9个市级技术开发应用与服务机构。近些年来,先后承担了纵向科研项目及相关横向课题600多项,科研经费到账4000多万元,获技术专利(技术发明)500多项,学校跻身“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及其他各类省市级以上科研奖励600多项。 学校努力探索一条集质量、特色、品牌为一体的高职教育科学发展之路,以令人瞩目的办学实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先后多次被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教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和“江苏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托有朝阳产业美誉的电子信息产业,乘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强劲东风,向国内一流、高水平特色化创新型高职名校的目标奋力迈进。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2021-02-01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是云南省第一所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专科学历文凭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始建于2001年,是在当时云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由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省教育厅刚退下来的一批老领导以及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学院、昆明医学院等11所大学的老专家、老教授,怀着为云南经济社会培育人才的赤子之心和为云南民办教育事业发展闯新路的宏愿,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创办起来的。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办学的社会公益性原则,将“以德立校、以德育人、以德修身”作为办学宗旨。按照“大专文凭+职业技能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的技能型、实用性、复合型人才。 春华秋实,办学十多年来,学院探索积累出了宝贵的办学经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之路,办学历程充分展示了“科信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情怀,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和“科信精神”。学院专业设置已由建院之初的不足十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多个专业。学院已形成一支由云南高校和企业退休的专家教授为楷模、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为后继力量的老中青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同时,学院形成了一直高素质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与学生同吃同住,全天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 学院设有云南省第250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宝石、计算机、园林等专业领域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先后在省内外建立了会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宝石检测、数控加工、电子信息、IT产业、汽车等4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拥有ERP供应链、宝石鉴定与加工、数电模电、工程测量、通信技术等多个实验室。学院长期与西南科技大学、重庆阳光助学园区、省内多少大学等重点本科院校进行合作,开设了多个专业的专本套读教育项目,为本院专科学生提供了一条提升本科学历层次的便捷途径,也为社会输送了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 学院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求信誉、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自创办到现在,已为社会输送毕业生一万多人,毕业生就业情况十分喜人,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近三年来就业率均在95%以上,并曾连续7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学院设立了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我院学生和公办院校学生享受同等的奖助学金政策。 学院从创办之日起,把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坚持诚信办学,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狠抓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教案、教学进度表和课程讲稿“五大教学文件”的建设,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学院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创新型学校”、“全国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中国诚信办学先进单位”、“德育先进集体”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称号,并连续八年入选“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为云南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广泛赞誉。目前,全院师生正坚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秉承“自强、勤奋、务实、创新”的校训,奋发努力,求实创新,为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省级示范、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学院而努力奋斗!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2 103 10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