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浆固碎石桩及复合地基技术
项目组研发了一种桩土互动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施 工工法,主要包括:钻机进入地基至设计深度成桩孔,桩孔周边采用泥浆护壁, 在桩孔内放入注浆管,然后向桩孔内投入骨料,由灌浆泵通过注浆管向桩孔内的 注入浆液,浆液与骨料固结后成桩并渗入到桩周土体中去,在桩顶铺设褥垫层, 形成复合地基。在具体实施方式里,还详细地讲述了该施工工法的步骤,包括: 成孔、投石洗孔、注浆加固、褥垫层设置等。浆固碎石桩的施工机械高度低,可圆满解决施工场地上方存在既有障碍 物的难题、且无噪音、不挤土、对周围建筑物无影响、施工机械轻便、施工速 度快。桩身强度高,能够改善桩周土、桩端土性质,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并 减小沉降变形,因此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重庆大学 2021-04-11
复合式锚杆桩地基加固技术
建筑物基础的沉降与失稳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重大技术难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都是采用工程桩、树根桩、搅拌桩等常规手段加以处治,但其工艺复杂、效果一般且造价高。从 1998 年起,本项目组结合具体的工程,从设计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项加固沉降基础的有效技术——复合式锚杆桩地基加固技术,该项技术将传统意义上的锚杆垂直布置形成群桩效应,取代了昂贵的工程桩并获得更好的工程效果。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复合式锚杆桩地基加固技术
建筑物基础的沉降与失稳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重大技术难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都是采用工程桩、树根桩、搅拌桩等常规手段加以处治,但其工艺复杂、效果一般且造价高。从1998年起,本项目组结合具体的工程,从设计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项加固沉降基础的有效技术——复合式锚杆桩地基加固技术,该项技术将传统意义上的锚杆垂直布置形成群桩效应,取代了昂贵的工程桩并获得更好的工程效果。 (1)1999年,利用该技术设计并组织施工完成了京沪高速公路(化-临段)NO.4合同段沉陷路基的加固工程。 (2)2000年,利用该技术设计并组织施工完成了洛阳-三门峡高速公路NO.6合同段王庄大桥基础加固工程。 (3)2001年,利用该技术设计并组织施工完成了洛阳-三门峡高速公路NO.6合同段沉陷路基的加固工程。 (4)2001年,利用该技术设计并组织施工完成了普尔斯马特会员商店广东星宝分店营业大厅地坪加固工程。以上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将在2002年鉴定。 (5)2006年,成功应用于北京地铁10线国贸站原有立交桥桥基隔离加固工程。 应用范围:本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核心技术可应用于铁路、公路、矿山等几乎所有与岩土有关的工程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冷却技术与冷却设备的设计和测试
本项目依托“制冷与热力系统节能节水环保协同创新平台”,与上海同驰换热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可提供以下检测设备、设计软件和技术服务:1、便携式冷却设备专业测试系统 测试装置采用全自动采集,测试标准包含国标及CTI测试标准中的热性能、噪声、能耗、飘水率、压损,兼顾风量、风压、淋水量、淋水温度等设计性运行指标。测量装置体现了便携性,可用于产品的现场测试(产品需事先留测点和传感器接口)。还可用于生产单位试验台的测试及产品开发的研究性测试(一般试验台需增加两台进口的电磁流量计(精度0.5级),还测试软件能记录测试过程的动态数据变化过程,并按多个标准进行冷却设备的性能评价,且支持噪声、飘水等指标的手动输入,主要功能包括参数设置、性能测量、结果显示、测试报表打印、数据存储等功能。2、冷却设备测试实验台设计与建造 可按用户热源条件设计开式冷却塔、闭式冷却塔及蒸发冷却(冷凝)器产品的热性能测试实验台,并指导建造。实验台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和CTI测试标准,上述便携式冷却设备专业测试系统可与其配套。3、设计软件 上理-同驰系列软件均为自主开发并已经取得软件著作权。软件的适应性强,所有参数物理意义明确,计算方式灵活,即可根据使用者自身经验设置相应参数,也可以根据业内权威经验公式输入参数计算,使得计算结果更加贴近真实值。软件界面简洁,易懂,使用方便,对设计人员、使用人员、维护人员等人群都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全盘管逆流闭式冷却塔设计应用软件(著作权号:2011SR005563)2)         横流开式冷却塔计算软件(著作权号:2014SR116609)3)         逆流开式冷却塔计算软件(著作权号:2014SR117430)4)         上理-同驰逆流工业塔阻力计算软件(著作权号:2014SR117464) 4、闭式冷却塔产品系列设计及特殊条件冷却塔技术标方案指导 其中闭式冷却塔产品系列的设计特点为:l 采用预冷却技术,即通过填料将管内被冷却工质散热与管外喷淋水冷却有机结合并优化处理,以减少换热面积、有效控制能耗和水耗,降低设备成本,有利于闭塔的推广和应用。l 采用整塔模块化设计或换热器模块化设计,实现小塔的整塔运输和大塔换热器模块的整体运输,从而保证厂内测试,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可靠性,降低运输和安装方面的费用。l 换热器盘管也采用模块化设计,充分考虑排水、放气等要素,与集管的连接采用可拆卸设计,方便盘管的维护、维修和更换。同一换热器盘管排列形式,采用不同的弯管组合,可改变并联的管路数和串联的管程数,从而适应不同的流量。l 控制塔的水、气流动截面积,选择合理的淋水密度与截面风速,以及风机的直径和转速,增强布水均匀性和空气流通的均匀性,使其在紧凑的塔体结构和较低的气侧流动阻力、较低的噪声、较小的飘水率间达到合理平衡;控制管内流速,使其在较高的对流换热系数和较低的管内流动阻力间达到合理平衡;多塔模块拼装时,在部分负荷工况下,控制风路,使其避免停用风机和运行风机间的气流短路。在诸如此类影响闭塔性能的细节问题上,进行优化设计,对提高塔的技术经济性至关重要。l 整塔外观协调美观,结构稳定,抗风载、雪载能力强,能有效控制震动。另外,对有特殊要求或者较极端工况的冷却设备提供技术方案,包括防冻、消雾、降噪等。5、CTI测试认证指导及冷却设备热性能现场测试与问题诊断在CTI测试认证指导方面: l 负责与CTI认证官的沟通,包括:认证的申请,资料递交,认证时间安排及其他所需的信息沟通。 l 协助委托方完成CTI认证所需资料的准备工作,包括指导技术资料的填写,特别是热力性能数据,可以为委托方编写选型软件。 l 指导试验台的搭建,测试仪器的配置及各测点的测试开孔按CTI的要求配置。 l 按CTI的测试要求,为被测塔做预测试工作,事先对产品热性能进行预估并指导改进,使CTI认证时能够顺利通过。 l CTI每年来委托方测试认证时,协助委托方配合测试工作。在冷却设备热性能现场测试与问题诊断方面: l 对工程验收、能源审计、水平衡测试、节水型企业评估等需要现场测试的冷却设备提供测试服务。 l 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诊断,提出改进意见。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面向三网融合的电视节目内容搜索与推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三网融合的电视节目内容搜索与推荐方法。包括:提出同义词标签丰富、评论标签丰富和视频相似度标签丰富三种视频标签自丰富方法生成能详细描述海量电视节目内容的标签描述文件;设计接口完整收集电视节目观众的显式和隐式行为信息,并分别提出了显式和隐式偏好权重计算方法构建基于标签的用户偏好模型,同时考虑了用户偏好随时间的变化;提出基于标签满足关系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实现三网融合环境下海量电视节目内容的个性化搜索与主动推荐服务。本方法解决了三网融合环境下海量电视节目内容详细描述的需求,同时为用户提供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互联网图像视频识别与检索系统
随着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视频网站、新闻网站、社交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图像、视频等多模态的数据急剧膨胀,随之带来了“管不住”和“用不好”两大问题。“管不住”是指互联网中隐藏着大量有害信息,如何自动分析与识别非常重要。“用不好”是指现有方法一般是单模态分析与识别技术,如图像分析、文本分析等,但单模态分析与识别因为信息有限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针对上述两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在图像处理、视频处理、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搜索引擎技术等方向上多年的科研成果,我们开发出互联网图像视频识别与检索系统,支持对互联网上的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识别和检索,突破网络有害信息难以识别和媒体大数据难以利用的问题,应用于互联网内容监管和大数据行业应用等领域,为维护网络内容安全和促进媒体大数据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一种基于 HBase 的大数据存储与检索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HBase 的大数据存储与检索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基于数据文件字段映射表, 利用 HBase?Thrift 客户端,通过定义好的 RowKey 表达式生成行键,将按行存储的数据导入到 HBase 数 据库中。在保持一致性的前提下,将数据对象的多特征值按照多种组合方式加入形成行键,与普通列值 数据组成 HBase 数据行,按不同行键组成方式存放在多张 HBase 数据表中,进行多特征值数据检索时 根据行键中的几个特征值匹配可快
武汉大学 2021-04-14
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奖励类别及等级: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简介:      项目针对软弱地基工程建设的迫切要求,并结合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经过近30 年科技攻关,在复合地基理论体系、考虑基础刚度影响的路堤下复合地基设计理论和方法、经济高效的新型复合地基技术和复合地基工程应用体系等四个方面取得自主创新突破,形成系统的复合地基理论、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主编我国复合地基相关主要规范、标准5部,参编1部;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SCI/EI论文360篇;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获批国家及省部级工法4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京沈客运专线、通平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长安大学 2021-02-0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PCC桩)复合地基技术是针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及市政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工后沉降控制难题而研发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基工程新技术。该技术在设备底盘和龙门支架的支撑下,依靠上部振动头的振动力,将双层钢质套管组成的空腔结构及焊接成一体的下部活瓣桩靴沉入预定的设计深度,形成地基中空的环形域,在腔体内均匀灌注混凝土,之后振动拔管,灌注于内管中土体与外部的土体之间便形成混凝土管桩。 桩径为1000-1500mm,壁厚120-150mm,桩深25m,褥垫层厚度30
河海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标签检测设备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标签检测设备,包括安装底板,安装底板的上方焊接有罩壳,罩壳的两端均设有物料通道,物料通道的开口处铰接有盖板,罩壳的顶部内壁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上安装有取料机构,安装底板上方还安装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一侧安装有物料存放盘,调节装置包括与安装底板固定连接的矩形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侧边焊接有第一限位柱,安装板与第一限位柱相邻的一侧侧边焊接有第二限位柱,安装板远离第一限位柱的一侧下方安装有第一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调节简单、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电子信息技术的标签的定位操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标签自动化检测提供基础。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调节简单、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电子信息技术的标签的定位操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标签自动化检测提供基础。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