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志教授等在微流控技术赋能识别分子的高效筛选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朱志教授和苏州大学丁鸿铭教授合作在识别分子筛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以“Synergetic Collision and Space Separation in Microfluidic Chip for Efficient Affinity-Discriminated Molecular Selection”为题,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DOI:10.1073/pnas.2211538119)。
厦门大学 2022-10-12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相互连接的且卷起的网状石墨烯材料的 制备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级电容器用相互连接且卷起的网状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炭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是以蒽油为碳源,纳米碳酸钙为模板,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使三者混合均匀后,置于管式炉中,在氩气气氛下加热,直接制备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以廉价的碳酸钙为模板,蒽油为碳源,制备的相互连接且卷起的超级电容器用网状石墨烯电极材料具有容量高、可用能量密度大等优点。该材料用作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BMIMPF6离子液体电解液中,0.05A/g电流密度下,其比容为256F/g,可用能量密度高达143Wh/kg,可以和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媲美。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纳米氧化镍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纳米氧化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纳米氧化镍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纳米氧化镍,首先将NiCl2·6H2O与氯化胆碱基深共熔溶剂混合,得到质量浓度为10~30g/L的溶液Ⅰ;加热至120~150℃,将100~300份的去离子水与1000份溶液Ⅰ混合,反应0.5~2h,经离心分离得到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煅烧后,得到所述的纳米氧化镍。本制备方法条件温和、耗时短,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制备得到的花状纳米NiO的晶粒粒径小于10nm,粒径分布均匀且比表面积大,以其作为电极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3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仍稳定在460F/g附近。
浙江大学 2021-04-11
携带miR-122的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肝纤维化治疗制剂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干细胞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间充质干细胞的新应用。携带miR-122的小鼠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方法,和携带miR-122的成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方法。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携带miR-122的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制备治疗肝纤维化尤其是HBV病毒感染的肝纤维化治疗制剂应用。本发明较之未携带miR-122的普通间充质干细胞,可避免HBV对植入细胞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干细胞疗效,进而更好地促进肝脏病理恢复,改善肝功能和全身状态,从而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特别是乙肝相关肝纤维化开辟细胞治疗的新途径。
浙江大学 2021-04-11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建华副研究员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有效免疫应力影响的可拉伸有机电化学晶体管文章
该项研究成果指出了一种能有效免疫复杂应力影响的可拉伸OECT及其传感器的新方法,通过结合有序蜂窝状半导体聚合物制备方法与双向预拉伸技术,成功研制了最高可拉伸至140%的OECT,且其输出特性在可拉伸范围内保持了高度稳定。
云南大学 2022-06-09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破伤风毒素抗原检测技术
破伤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平均病死率为20-30%,其潜伏期通常为7-8天,也可短至24小时。目前破伤风的诊断测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间接检测破伤风抗体,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受到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3-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单离子超分辨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冷原子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崔金明等人在离子阱系统中实现了单个离子的超分辨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12-29
家具用人工林木材功能性改良新技术
本项目针对人工速生林木材密度小、强度低的特点,研究开发出木材化学改性与干燥一体化工艺技术及装备。本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速生材性能,同时解决了常规木材改性技术中改性剂浸透困难、环保性差,改性材功能单一、尺寸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等问题;解决了传统木材改性技术工艺“先干燥-再浸渍处理-再二次干燥”的能耗高的问题。本项目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已在多家企业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成果描述:针对我国磷石膏年处理量不足,且以生产低档建材产品为产业链主体的利用现状,建立大量化处理、低成本生产的磷石膏制酸技术体系是磷化工行业的迫切需求。该成果从解决现有磷石膏制酸技术的问题(分解温度高、能耗高、烟气SO2浓度低、对磷石膏质量要求高)入手,立足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从关键技术研究、关键设备开发与产业化示范三个层次来设立研发任务和研究内容,形成的主要成果包括:1 节能化煅烧beta半水石膏技术研究;2 硫磺低温分解磷石膏制高浓SO2技术及关键设备研究;3 氧化钙残渣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的高值化利用技术;4 万吨级硫磺分解磷石膏制酸装置,全流程的“三废”达标排放,硫酸生产成本小于硫磺制酸生产成本。市场前景分析:应用领域:磷石膏集中排放地、需要大量利用硫酸的企业,如云南云天化集团等,同时也可扩展到其它石膏品种,如氟石膏等。 市场需求分析:以硫磺代替焦炭分解磷石膏,制酸过程实现节能减排,为磷石膏制酸的新技术,此项技术填补了石膏制酸国际国内空白。该技术磷石膏原料适用面广,操作性强,为各大磷化工企业解决磷石膏问题所急需,不仅实现企业硫循环,同时拓展钙的高值化利用,经济成本较低使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为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工程。该技术规模化装置成功后可望使该技术在全国得到推广,最终解决磷石膏污染的世界性难题。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装置,半水石膏煅烧成本≤35kg标煤/吨,磷石膏中硫脱除率≥95%,分解温度≤1100℃,气相SO2浓度≥10%,脱硫钙渣可直接代替石灰用于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全流程的“三废”达标排放,硫酸生产成本小于硫磺制酸成本(按硫磺1500元/吨计,则本技术生产成本应≤500元/吨)。 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1
海藻生物保鲜膜高效高质产业化转移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和北京格瑞智博生态科技研究院合作研究的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是原创性创新性技术,技术壁垒非常高,难复制,拥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问世必将推动我国食品保鲜膜的高速发展。我国塑料保鲜膜市场25000吨左右。该项目生产的海藻食品保鲜是原创性技术产品,可逐步有效替代塑料保鲜膜产品,市场容量达到108亿元,市场接受度高,比较容易推广,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项目阶段:完成实验室阶段效益分析:我国塑料保鲜膜市场25000吨左右。该项目生产的海藻食品保鲜是原创性技术产品,可逐步有效替代塑料保鲜膜产品,市场容量达到108亿元,市场接受度高,比较容易推广,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编号:ZL201410539503.6技术成熟度:已有样品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32 933 93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