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智能
监测
实训室解决方案
监测实训室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标准统一、先进实用、安全可靠、软硬并重、重点突破、以用促建”的建设原则,科学决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将学院建设成为一个智慧、网络化、智能化的虚拟大学,通过建造基坑监测实训室、高支模监测实训室、隧道监测实训室、大坝监测实训室、桥梁监测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形成“教、学、练、考、交互、体验、协作”的综合培训模式,学习工程安全监测技术,提升安全素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广州南方高速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2022-07-01
计及交直流微网应对
灾害
事件弹性能力的鲁棒调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交直流微网应对灾害事件弹性能力的鲁棒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获取不确定性预测参数,构造交直流微网中的不确定性集;步骤20)基于步骤10)构造的不确定性集,线性化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的出力约束;步骤30)获取交直流微网中各设备的运行成本系数和运行限值,基于步骤10)和步骤20)建立灾害事件下交直流微网的鲁棒调度模型;步骤40)求解步骤30)建立的鲁棒调度问题:利用嵌套型列约束生成算法迭代求解该鲁棒模型,获得交直流微网在灾害事件发生情况下的鲁棒运行计划。该方法提高交直流微网在应对灾害事件上的弹性能力,为制定特殊天气情况下交直流微网的运行计划提供重要指导。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复杂
地质
条件下灰岩水害防治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成果/简介:在探明地下空间断层分布的基础上,鉴定断层的活动程度,判定它们是否为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能力的活动断层,对于地震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基于光纤光栅及分布式光纤与钻孔结合进行自然或人为状态下断层活动性实时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在已查明断层上部地面位置施工并形成钻孔,钻孔垂直穿过断层上下两盘,并在孔中布置光纤光栅埋入式应变计及分布式应变传感光缆等形成一套综合监测系统,利用太阳能蓄电池对 FBG、BOTDA 等测试仪器持续性供电,实时采集与传输应变场、位移场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监测区域中岩体的应变场、位移场等参数变化情况,评价探测目标区域断层活动性程度。同传统的断层活动性判别方法(如地质地貌调查、地球化学探查及地球物理勘探)相比,光纤动态监测成本较低、所用传感单元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精度较高且实施方便,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监测参数时空演化规律,可获取断层活动性发育程度。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复杂
地质
条件下灰岩水害防治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在探明地下空间断层分布的基础上,鉴定断层的活动程度,判定 它们是否为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能力的活动断层,对于地震预测预报 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基于光纤光栅及分布式光纤与钻孔结合进行 自然或人为状态下断层活动性实时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在已查明断层 上部地面位置施工并形成钻孔,钻孔垂直穿过断层上下两盘,并在孔 中布置光纤光栅埋入式应变计及分布式应变传感光缆等形成一套综 合监测系统,利用太阳能蓄电池对 FBG、BOTDA 等测试仪器持续性供 电,实时采集与传输应变场、位移场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监 测区域中岩体的应变场、位移场等参数变化情况,评价探测目标区域 断层活动性程度。同传统的断层活动性判别方法(如地质地貌调查、地球化学探查及地球物理勘探)相比,光纤动态监测成本较低、所用 传感单元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精度较高且实施方便,通过实时监测数 据对比分析监测参数时空演化规律,可获取断层活动性发育程度。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30
关于2023年江西省“科技+
地质
”联合计划拟立项项目的公示
根据《江西省“科技+地质”联合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省科技厅会同省地质局联合开展了2023年“科技+地质”联合计划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08-30
复杂
地质
条件下灰岩水害防治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以地下水系统方法为指导,采用信息技术、水文地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室内测试与现场试验,系统开展灰岩底板水在不同方案下开采疏放与开采底板破坏模拟,以及突水水源判别与灰岩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从而为承压水的疏水降压、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实现深部煤层(如淮南 A 组煤层)安全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1)通过放水试验查明矿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断层导、隔水性及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结合探测成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疏放含水层参数,为模拟多种方案下承压水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2)采用岩石物理力学实验、岩石质量指标统计、岩石试件和原位波速测试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底板岩体结构的差异性,为底板岩层阻隔水能力评价提供依据; (3)建立了水岩耦合数值模型,模拟承压含水层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及灰岩含水层应力场与渗流场变化特征,获得了底板采动效应特征,揭示了工作面底板岩体结构在采动过程中的水压效应对岩体结构破坏作用; (4)建立了承压水下开采的地下水管理模型,以放水量最小为目标,以满足区块安全水压值为约束条件,达到既疏放排水与安全开采,同时又保护地下水资源; (5)建立矿山多水源突水的水质判别模型,实现快速辨别突水的水源问题。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二
维
DDA程序
不连续变形分析(DDA)是与有限元平行的数值计算方法,由美籍华人石根华博士创立。该方法对于模拟固体材料的大位移、大变形及破坏过程具有独到的优势。本成果来自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横向项目,项目组历时两年,依据DDA理论独立开发了二维DDA核心计算程序,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得到DDA创始人的首肯。宏观方面,程序可以模拟滑坡、滚石等地质灾害现象。微观方面,可以模拟材料的裂纹形成与扩展的全过程。上述两方面仅是举例,程序应用领域不受限制。附图表明,程序已克服DDA中的最大难点,能处理块体间复杂的接触关系。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系列海洋
监测
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
监测
中的应用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王军成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获奖成果瞄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迫切需求,突破了浮标用传感器研制的关键技术,攻克了抗恶劣海洋环境、高可靠性、深海系留、拼装式浮标等技术瓶颈,研制了适用于近海、大洋和极区等极端环境监测的12种规格系列军民两用浮标产品,形成了我国浮标的系列标准,构建了我国海洋监测浮标技术体系,使浮标用传感器国产化率从10%提高到70%,扭转了浮标用传感器依靠进口的局面,显著降低了浮标平均故障率,使浮标在位可靠运行时间提高了三倍,观测数据接收率提高到95%以上,全面支撑了国家浮标网建设。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4-22
用于水质
监测
的手持仪器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水质监测仪主要用于水的电导率、温度、PH值以及溶解氧等多种参数的监测,目前通用的方法是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不仅加大了成本,也保证不了监测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本项目涉及一种采用可伸缩式SDI-12接口总线、ARM微处理器、GPRS无线模块以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等开发的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属环境监测领域。本项目利用SDI-12传感器对水的多个参数进行监测,并将数字信号传送给ARM处理芯片,ARM芯片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将结果显示出来。此外,将一段时间内的数据打包通过GPRS传输到终端处理器上,终端处理器将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本体论对该区域的污水处理进行分析。同时该系统还具有报警功能,当污水的某一指标值超出报警值时,直接产生报警,并借助GPRS模块讲发送报警信息到监测者的手机或Email上,方便监测者处理一些污水突发事件。该项目的关键技术有:基于SDI-12通信协议的传感器与主芯片之间的通讯、基于Linux的嵌入式污水监测系统的开发以及嵌入式系统与GPRS模块的通信、建立数据分析处理的本体模型。该手持式仪器的硬件结构简洁、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受到操作系统的支持,在多任务并行处理和进程实时处理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单点系泊
监测
系统现场应用
"浮式海洋油气结构是海洋油气生产、储存、运输的关键结构。为了满足我国当前海洋油气工程建设的迫切需求,天津大学余建星教授课题组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项目等8个科研项目,开展了浮式海洋油气结构时变可靠性优化及智能监测预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首次提出了深海浮式结构时变可靠性(腐蚀、疲劳)分析方法,揭示了深海工程结构腐蚀损伤机理,建立了复杂模式下深海浮式结构及系泊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计算关键节点的可靠指标,预测其剩余安全寿命,提出了基于可靠指标的深海浮式结构动态维修方法,为浮式结构系统安全保障和控制提供指导。 2.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新型浮式结构及锚泊系统,通过优化锚链长度配比,将锚链缩短255m(约原有36%),并计算其在南海复杂荷载(包括海浪拍击、船体撞击、爆炸和南海畸形波等)下的动力响应,发现新型结构不仅减少了建造成本,还有效降低可变载荷的影响,提高了结构强度。 3.实现了海况、结构运动和系泊受力在线实时监测,建立集成智能监测预警数据库,提出了系泊系统运动受力的快速预报算法,预报结果准确度达到95%以上(行业平均水平90%)”
天津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52
53
54
...
183
1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