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城市生活垃圾气化熔融技术
技术创新性和领先性 与国内外其他垃圾分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主要具备以下技术优势及创新新: (1) 针对我国垃圾特点的工艺路线选择及参数优化。本技术方案针对我国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的特点,通过将前处理技术与工艺路线相结合,充分地利用了工艺流程中的余热、余气、余能。并且通过选择富氧作为反应介质,提高气化反应速率和能量转化效率。 (2) 通过对垃圾气化熔融的核心装置进行了创新设计,使得系统高效、稳定。由于我国垃圾成分复杂,国外已有的系统装置易出现“水土不服”,本技术通过综合分析,优化设计,开发出适合我国垃圾状况的垃圾气化炉、飞灰旋风熔融炉等核心装备。 (3) 通过集成优化并有机结合多种环保技术实现整个处理过程的绿色环保。本技术有机结合炉内脱氯、高温燃烧、飞灰熔融固化的手段,实现了二恶英的低成本控制;通过重金属分区固化、增加助融剂等手段提高飞灰熔融过程中重金属的熔固率,实现了整个系统重金属排放的低成本控制;通过优化反应参数、有机结合炉内脱硫脱氯、SNCR 等技术,实现了低成本的脱硫脱氯脱硝。 (2)技术成熟度 (3)市场及效益分析 以日处理 300 吨城市生活垃圾的垃圾气化熔融处理系统为例,投资额约为 1亿元,每吨垃圾可获得毛收入约 580 元,刨去运行成本 285 元,每吨可获得净利润 295 元。综合下来,单台气化炉每年可获利约 2600 万元, 3 年多即可收回投资。 (4)合作条件 (1) 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企业法人,具有良好的信誉基础和积极向上的事业激情。 (2) 有相应的投资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 (3) 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和市场经验,具备较强的品牌经营意识。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自监督混合域适应的多垃圾分类装置、控制及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监督混合域适应的多垃圾分类装置、控制及识别方法,该多垃圾分类装置包括框架主体、多级传送单元、压缩单元、旋转存储单元及识别显示单元,多级传送单元、压缩单元及旋转存储单元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框架主体内部,且多级传送单元位于框架主体中轴线的一侧,压缩单元位于框架主体中轴线的另一侧;框架主体顶端位于多级传送单元的上方设置有投放口,框架主体底端的四角均固定设置有滚珠,框架主体的中部设置有中部支撑板,框架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下部底板,框架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混合域适应技术提升了垃圾分离成功率与压缩效率,能够满足社区、学校等复杂场景的智能化垃圾分类需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连续流强化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
本项目提出的连续流强化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在水平转动筒体的进、出水口端分别设计了入口端和出口端密封旋转接口,同时设置水气的进、出导管,使处理装置处于固液气全充满状态,保证了铁碳床中的溶解氧浓度,填料随装置的转动而相互摩擦使铁碳表面形成的钝化膜不断更新,提高了设备的有效利用容积,增加了废水与外加电场的作用时间,提高了装置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该方法可应用于下列场合: 高浓度废水的预处理:解决对生化处理的抑制作用; 低浓度污水直接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 生化处理后尚未达标污水的达标处理; 生化处理后污水深度处理以便回用。 实验及工程实践中已经处理过的各种污水包括: 含油污水(油田采油污水,炼油污水,脂肪加工污水等); 有色污水(染料生产污水,印染污水,纺织加工污水等); 化工污水(有机合成,香料合成,木糖醇生产等); 金属加工切削液(油基及水基); 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中水回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铁路电力线路故障自动处理成套装置
10kV贯通线、自闭线长达数十公里,沿线塌方、树枝伸长、线路绝缘老化等原因,造成短路故障,影响行车。为了快速处理故障,恢复非故障线路供电,研究开发的新型故障自动处理成套装置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当线路发生故障,自动重合闸失败后,启动本装置,能准确诊断和自动切除故障,快速地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对于双端送电方式,可实现全线的车站贯通供电。对于单端送电方式,可立即恢复故障点前非故障线段的供电;对故障点后非故障线段可采用简单倒闸操作,迅速恢复供电。 配电所的绝缘故障指示仪按照线路运行方式准确显示故障所在,为及时处理故障提供依据。 能够实现分区设备操作无人值守。 能够防止两端送电时发生不同相位的并相事故。 技术指标:   (1)装置本身进行故障诊断、切除和恢复非故障线路供电的时间:45秒;   (2)不需要电源,不需要信号通道;   (3)不需要校正,免维护。 应用范围: 该装置主要应用于铁路贯通线、自闭线;该装置获2004年贵州省科技二等奖。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新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其他成果/n一种新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处理机构和过滤机构,所述主体的顶部安装有进水口,且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筛滤池,所述筛滤池的内壁安装有支撑块,且筛滤池的内部设置有过筛筒,所述筛滤池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阀门,且第一阀门与筛滤池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处理机构安置于主体的内部。本发明中,通过过筛筒的作用,能够对废水进行筛选操作,使得废水内大型悬浮物、大量副产物等之类的污染物进行筛选操作,提升处理废水的工作效率,通过滑槽、滑块的作用,便捷过筛筒内污染物取出进行倒置操作,通过第一阀门的作用,能够将污染物去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高硬度材料表面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硬度材料表面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 过感应线圈将工件表面加热,并采用超声冲击针同步对其表面进行高 频撞击,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塑性变形层,改变其应力场分布,消除 有害的残余拉应力,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改善工件的疲劳强度和 使用性能;并细化其表面组织结构,形成表面强化。装置主要包括感 应电源、感应线圈、红外测温仪和温度控制器、超声发生器、变幅杆 及冲击针。本发明适用于各种金属、金属陶瓷、金属化合物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反应柱、曝气器、给水器和出水器;所述反应柱竖直设置,其下方设有给水器,底部设有曝气器,其上方设有出水器,所述反应柱内按照 水流方向从下到上方向,依次包括活性污泥净水区,生物膜净水区和清水区;所述活性污泥净水区和生物膜净水区之间设有透水隔泥的承托层。所述系统包括多个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串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启动阶段:将活性污泥注入所述污水处理系统中各污水处理装置的反应柱活性污泥区,进行闷曝;(2)连续运行阶段:按照如下原则调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处理电厂脱硫废水的喷雾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电厂脱硫废水的喷雾装置,其主要应用于高温烟道蒸发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喷雾装置包括,沿高温烟道横截面方向插入的若干排钢管,其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若干个凹台,凹台底部设置有双流雾化喷嘴,其朝向沿高温烟道的烟气流动方向;其中钢管的一端接入湿润液管,其接入各所述双流雾化喷嘴的进水口,钢管的一端还接有压缩空气管,其中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管充满整个密封钢管之后作用于双流雾化喷嘴的进气口,使脱硫废水以雾化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排气处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电池排气净化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排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地基板及可拆卸式安装在固定地基板顶部表面上的回流箱,可拆卸式安装在固定地基板顶部表面且位于回流箱的顶部边缘位置上设置有防护套壳,可拆卸式安装在防护套壳内侧壁面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壁面上固定连接有净化罐。当净化罐内部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排气板排放进第一空腔内部时,气体会在第一空腔的内部不断进行堆积,在后续气体的推动下,使其气体进入到回流箱的内部去,利用回流箱的入口处的狭小空间,增加气体的流动速度,使得气体快速进入到回流箱内部去,气体会冲击在过滤弧形板的表面。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污染控制团队参与研制的“医疗垃圾应急处置方舱”发往武汉驰援疫区,为科学战“疫”贡献交大力量。 “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每个方舱为20尺标准集装箱大小,体积约为30立方米,包括固废粉碎方舱、焚烧方舱和烟气净化方舱三部分,为应急抢险救灾过程中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动物尸体等固废提供移动式的处置方案,实现垃圾减量和无害化处理,焚烧烟气也经过净化达标排放。 上海交大团队主要负责烟气净化工艺及方舱设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瞿赞介绍,医疗垃圾经焚烧处置关键在病毒病菌的去除,在方舱焚烧炉中以850度以上维持两秒焚烧,病毒无法在这种条件下存活,该技术正好支持当前武汉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项目组根据武汉防疫医疗垃圾处理的现场要求,对垃圾焚烧及烟气净化方舱进行了优化改进,每日可以焚烧、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5吨。 由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牵头,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参与联合研制的多功能机动高效环保装备,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牵头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原高寒地区灾害现场安置装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成果,今年1月在青海格尔木通过军方验证试验。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340 3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