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头孢地尼胶囊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头孢地尼。 【性状】 本品内容物为淡黄色或黄色粉末或颗粒。 【功能主治】 对头孢地尼敏感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消化链球菌、丙酸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鲁威登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等菌株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中耳炎、鼻窦炎; ·肾盂肾炎、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 ·附件炎、宫内感染、前庭大腺炎; ·乳腺炎、肛门周围脓肿、外伤或手术伤口的继发感染; ·毛囊炎、疖、疖肿、痈、传染性脓疱病、丹毒、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甲沟炎、皮下脓肿、粉瘤感染、慢性脓皮症; ·眼睑炎、麦粒肿、睑板腺炎 【规格】 按C18H19N3O5S计0.25g。
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1-10-29
非金属板翅式换热器
一、 成果简介石墨改性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板翅式换热器,采用石墨改性碳纤维增强的聚四氟乙烯制成。该换热器可用于石油化工、制药、冶炼等行业中有特殊要求(如强酸、强碱等)的冷凝、冷却、加热等多种工艺操作中。该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年产800台规模,设备投资需100万元。二、 结构板翅式换热器是由翅片由翅片、隔板、封条组成,是在金属平板(称为隔板)上放一翅片,然后再在其上放一金属平板,两边以封条密封而组成一个通道。对各个通道进行不同方式的叠置和排列,钎焊成整体,就可得到板翅式换热器板束。为使流体分布更加均匀,在流道的两端部均设置导流片,并在板束两端配置适当流体出入口分头和接管,组成完整的板翅式换热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双管双管板安全型换热器设计
项目针对过程工业中冷热流体完全不可互混的换热场合,开发了一种双管双管板结构换热设备,通过形成的隔绝腔及其压力稳定、传感系统,及时发现应结构失效引发的管壳程泄露。形成了一套基于有限元分析设计及流体CFD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发方法,并开展了双管双管板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传热效率,并探索形成了安全型双管双管板换热器的制造、检验工艺。该型式换热器已有80台套用于多晶硅及加氢等场合,运行良好。
常州大学 2021-04-14
热管换热器的研究与工业应用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在易燃、易爆、含尘、腐蚀流体的换热场合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与此同时,由于热管的高效导热性能,热管换热器在品味较低的热能回收利用中具有比较经济的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该项目应用领域:可替代现有各种管壳式换热器方案,尤其对贵重材料应用的经济性更好,如铜管干式蒸发器、钛管闭式冷却器等。
东南大学 2021-04-10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热力设计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在现代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动力、能源、化工、空调制冷、石油、冶金、核能等工业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它是工艺流程中的一种主要设备。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存在流动死区,易结垢,无法充分利用传热面积从而导致传热系数低,压降大,管束易产生流体诱导振动等缺点。高效的管壳式换热设备能从多方面节省能源的消耗:一方面可以节省驱使换热器中冷热两种流体的运动所需的功耗,同时换热面积的缩小可以减少生产换热设备所需的能耗以及原材料,有效的结构形式还可以减少换热面结垢的可能性,延长运行周期。因此换热设备的高效强化是实现我国过程工业节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据统计,管壳式换热器大约占世界换热器市场总份额的35–40%,且在石油、化工领域管壳式换热器能占到高达70%的份额。因此对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进行推广应用对于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世纪末提出使用螺螺旋折流板支撑结构代替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支撑结构可以显著降低壳侧压降,也有利于强化换热,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虽然近十余年中国内外对于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现有的公开发表的资料中未见到有关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完整的设计方法介绍。本技术基于本课题组大量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并参考相关公开发表的文献,开发一套完整的热力设计方法和软件。 该项目是在教育部重点课题和“973”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的。针对单壳程多管程单相介质流动换热的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所开发的热力设计软件,该软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本软件采用VB6.0、EXCEL2003和FORTRAN混合编程。VB形成可视化操作界面,可视化数据输入输出,实现数据传递功能;调用FROTRAN语言编制的可执行程序读取所需数据完成核心计算;调用EXCEL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保存和输入输出管理。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近地除霾装置
1 成果简介尘霾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越来越严重的影响,而由于其空间广阔、流动性强,又有着远远大于对固定污染源治理的难度。 基于十多年对细微颗粒在电磁流体场中运动行为的研究,对 PM2.5 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凝聚变大及被吸附清除,从机理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目前已成熟的近地除霾技术/装置,可望对一定区域空气中的尘霾实现有效清除。2 应用说明除霾装置可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固定式可安装也可不安装脚轮,移动式可放置在机动车上。除霾装置可配备也可不配备循环风机,配备循环风机时,控制区域增大。除霾装置主体是利用了细微颗粒凝聚技术和吸附技术的净化设备,经过该装置的空气中的尘霾被高效清除。以类似城市垃圾清扫车的移动式配备风机的除霾装置(除霾车)为例,通常情况下,考虑吹、吸气流的速度场分布特点,为使旁边行人和车辆没有感觉,采取污染空气从下部吸入,净化后从上部吹出,在压差作用下空气循环,使街道空间的尘霾得到有效清除。当用于一个固定区域净化时,为增大净化范围, 装置外部设置可收、可张的通风管道。 该装置( 1)可实现一个场馆,或一个庭院的空气净化,( 2)可像城市垃圾清洁车一样实现一个街道空气的净化,( 3)也可并列放置在隔离带,实现无霾路段或无雾路段。此时,可设计成利用过往机动车对空气的压缩和诱导,实现空气循环,省掉风机。3 效益分析因涉及民生问题,政府应该有很大需求,降低居民呼吸带的 PM2.5 浓度。虽然旁边的颗粒物会因扩散迁移到刚刚净化过的区域,但整体的污染物浓度在降低,足够长时间的工作,空气质量必定达标。 针对个人或一个单位,这无疑是一种高效率的空气净化方式。虽然旁边的颗粒物会因扩散迁移到刚刚净化过的区域,但因有围墙等遮挡,洁净空间还是能维持一个较长时间。如果设计成装饰大树、工艺雕塑等外形,除霾装置可以随时运行,应能长时间保证空气品质。因此,在人们生活水平很高的当今,但凡有条件布置,应该对该装置有一定需求。4 合作方式联合开发、填补国内外空白。5 项目所属行业领域能源环境。
清华大学 2021-04-13
宽带卫星地检设备
(一)项目背景 卫星互联网、高通量卫星等应用 (二)项目简介 研制的新一代宽带卫星信号产生和分析设备,支持扩频信号、宽带连续信号、宽带突发信号、 多载波信号等多种常用体制的调制解调及实时信号质量分析,基带信号带宽超过 250MHz。 (三)关键技术 大带宽高速卫星信号的并行调制解调技术,包括并行同步、均衡、LDPC 译码等,支持多种典 型信道的实时模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8-09
日、地、月运行仪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垃圾焚烧飞灰填埋成套技术集成
垃圾焚烧飞灰处理达标后在卫生填埋场分区处置是今后我国发达地区飞灰处置的主流途径,这类填埋场的污染形成途径、强度与控制方法均与传统原生垃圾填埋场不同,现有填埋场污染控制技术从环境和经济角度均不适用,亟需高效的控制技术。本项目依据处理后焚烧飞灰填埋的污染衍生途径,发展控制处理飞灰填埋作业中黏附作业机械、风吹飘散的飞灰颗粒化技术;同步集成飞灰溶解性盐分缓释技术;发展雨水近零渗入的处理飞灰填埋作业技术。依据所集成的飞灰填埋前处理和作业技术,进行现场运行验证及条件优化试验。项目旨在发展既能够提高填埋场污染控制的效果,也能改善污染控制的经济条件的集成技术;而且同步开展现场应用验证试验,使成果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通过推广应用可以为焚烧飞灰填埋场的运行提供支撑条件。 同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近5年来已主持承担和完成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家863和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项目等20余项;相关成果分别获国家级科技奖励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拥有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项。在长期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发展中,已积累了扎实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在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向,分别承担了国家973计划课题(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转化过程中重金属的排放控制及关键污染物的协同脱除(编号2011CB201504),城市固废物-化-生相变及污染物产生(编号2012CB719801)),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与设备(编号2001AA644010)、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及示范(编号2003AA64402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成本可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关键技术(编号2006BAJ04A06-05)等10余项课题(子课题)的研究。 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处理后达标焚烧飞灰在卫生填埋场处置的单位;在数年的实际运行中,面临了渗滤液收集管道阻塞等问题,也通过与同济大学的合作,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了一系列实用技术。目前,该中心二期续建工程已施工完毕,即将投入运行,正是集成各项新技术,开展试验研究的有利时机。为利用有利条件,发展行业共性技术,同济大学将联合该中心开展项目研究。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5 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