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新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院长是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光德教授。学院的校训是:尚德笃学,守正创新。办学定位是:服务陕西,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学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百年名校优质的学科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规范而严格的教学管理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管理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护理系、传播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等10个系,4个教学部,16个研究所,4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类、经管类专业为支撑,以艺术、文学、医学类专业相配合协调的多学科结构。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学生8708名。 学院秉承西安交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按学科大类打好基础,按就业方向安排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形成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提升体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较高综合素质、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强的优秀人才。 学院坐落于西安经济开发区草滩生态产业园,校园占地523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校园周围绿水环绕、花果飘香、空气清新,基本设施先进,办学条件齐备。现建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电工电子、计算机、物理等教学实验中心,以及电气信息类、机械能动类、土木建筑类、艺术设计类、医学护理类和经管类等六大类100余个专业实验室,此外还有11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兴通讯、中航联盟等国内著名企业开展联合办学,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学院还有5.5万平方米的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体育设施以及大型学生活动中心等,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图书馆现有面积4347平方米,建设有4个借阅一体的图书借阅室,1个拥有65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共有1106个阅览座位;已形成以经济、管理、外语、工程技术类纸质图书为主体的藏书体系。馆藏图书现有79.46万册,数字图书15265GB,期刊1000余种,全文数字期刊8300多种,有万方、维普、超星、读秀等7个电子数据文献库,所有资料全天候全开架。 学院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校园网络及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建成覆盖现有园区的校园网信息点11275个,园区内铺设光缆25000余米,实现楼与楼之间主干千兆光缆连接,百兆到桌面的网络基础应用环境。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82间,座位数12749个;语音室5间,座位数238个;计算机教学机房10间,座位数766个。于2007年开通了电信(Chinanet)及中国教育网(Cernet)两条校园网出口,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与资源共享,学院中心机房现有60多台专用服务器,为全院师生提供了多项信息应用服务。 学院已经建立起一支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为龙头,以中青年教学骨干为主体,专兼结合、素质优良、整体结构合理且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530余名,45%具有高级技术职务,85%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11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4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5人,外籍教师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0余人。2014年起,学院在省内本科第二批次进行招生,招生质量位居陕西省同类院校第一,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学院的综合声誉不断提高,在社会上逐步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与品牌,学院曾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综合实力20强独立学院”“中国10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中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和“陕西省文明校园”等。 学院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主要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以及部分影响力较大的专科、文体类赛事,累计常规参赛项目三十余项。各类获奖总数累计达76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44项,省级奖项621项。 校园文化精彩纷呈,目前学院共有各类学生社团106个,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毕业生晚会、“星光大道”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学生自发组织、自发筹办的活动已逐渐向着多样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开展多种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余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广泛开展学生交流和合作办学等活动。在校学生均可选择2+2双学士、1+3双学士、3+2本硕双学位、一学期、寒暑期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国外院校相应学位证书或修读证书,同时可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目前,已累计有近千名师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标志着学院已迈开国际化办学的坚实步伐。 下一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继续弘扬好、传承好“西迁精神”,扎实推进“125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的实现,稳步开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切实保证人才队伍质量提升工程、教学改革成果培育工程、科技研发推进工程、办学资源拓展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五项工程落地生根。经过十到二十年的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独立学院运行机制优势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优势突出,育人环境优良,校园设施先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2018年9月13日更新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2021-02-01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4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准成立,并报教育部备案,是由原珠海教育学院、珠海广播电视大学、原珠海市工业技工学校、原珠海市财贸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珠海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0年3月的珠海师范学校,1983年7月升格为专科层次院校。学校举办高等教育已逾30年,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 学校于2013年11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第三批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占地面积约332170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善,建有条件良好、设施先进的各类实验实训室、功能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8107.49余万;图书资料约42.7万册。设有6个院部,开设了与珠海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35个专业。目前,各类在校生近万人,其中,全日制高职高专学生6200余人,各类非全日制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约8000人。 学校致力于打造“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77%,其中博士(含在读)87人。高级职称占比28.37%。教师队伍中3人入选教育部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15人入选广东省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教学名师 1人、省级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省高等职业院校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6人、1名珠海特聘学者、5名珠海市高层次人才。实施“双带头人”计划、“双向兼职”计划、“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双师结构”优化计划,打造了一支“四双”师资队伍。校内重点专业均已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兼职教师达217人,双师素质教师280人,占比81.63%。 学校主动适应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提出了“爱生崇教、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服务珠海”的办学理念。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得到肯定,2016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学校紧贴珠海高端产业优化专业布局,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船机专业,服务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与五洲树人公司合作开办空中乘务专业,服务航空产业,与上海海事大学等成立了西江航运研究中心。学院与格力电器、微软、三一重工、珠海港控股集团、华发集团、长隆等193家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与澳门城市大学携手建立珠澳国际教育创新园。 学校对接珠海产业布局,建立了电子信息、机电工程、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社会工作和艺术设计等六大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酒店管理专业入选第二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助推计划”。现有央财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两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两个。主持和参与建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两个。物流管理专业入选2017年中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竞争力排行榜50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广东省高职院校首批试点单位,率先通过IEET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智慧旅游实训基地入选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学校进一步加强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台湾等职教先进国家与地区的交流合作,深化职教先进理念和方法。粤德职业教育合作珠海基地被确定为省级基地,成为广东省首批德国AHK合作“中德合作学校”。学校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推进(3+1)专升本项目,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院合作成立国际教育合作与研究中心。 学校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3-2018年,学院在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上共获得国赛奖项13项,其中一等奖两项;获得省赛奖项140项,其中一等奖17项。学院获得2016-2017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2012-2016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高职)TOP300中,学院名列广东第14位、全国第281位。在2017-2018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在全省95所参赛高校中并列第6位。2016-2018年在省级挑战杯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42项,其中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学院入选由中国青年报社组织评选的2016年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省、市多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充分肯定我校为广东,尤其是服务珠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我校将继续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为核心,努力建设广东一流全国知名高职院校。 (数据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于200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于2004年经教育部重新审核予以确认,在天津市红桥区和河北省廊坊市分别设有校区。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办学所依托的母体学校——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14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坚持“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将重点建设“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三个学科领域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母体学校设有18个教学机构,建有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20个河北省级重点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学科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纳入了天津市学科建设体系,3个一级学科、5个特色学科(群)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名单,新增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学校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榜上有名,7个学科进入B级。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含MBA和EMBA)、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 母体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引才、聚才的氛围越来越浓郁,人才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学校已全职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并成功引进数百名高水平博士,290余人具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认真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统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手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努力适应城市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天津企业创新人才促进会、天津华明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推进产教融合,进行深度合作。近两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及河北省、天津市各项各类竞赛,有160余人次获得包括国际以及国家特等、一等奖项在内的各类奖项。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人”工程,并结出累累硕果,屡出先进典型。冰窟救人“河北最美大学生”周桂川同学,见义勇为勇抓小偷的齐贺同学,辽宁舰退役士兵“蓝色勇士”王雅道同学、古彩戏法传习人王艺达同学以及“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杨乃斌同学等均为学院素质教育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700多篇(次),向全国、向世界释放了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的正能量,弘扬了学院的优秀文化。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被评为“河北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中心”。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被评为201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中国十佳独立学院、2016-2017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2017京津冀影响力品牌等荣誉称号。学院发展迈进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 学院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精诚团结、奋斗拼搏、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深化学院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力争将学院建设成质量高、效益好、影响大,科学发展、特色鲜明的中国一流独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2021-02-01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预报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是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实时动态交通管理和为市民提供交通出行信 息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合理而准确的道路交通状态预报服务,对进行良性的交通导航、 积极引导居民的出行,从而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时刻都在变化着的复杂系统,其运行行为极难预测,如 何基于先进的交通状态检测手段,融合多元的交通信息,捕捉道路交通系统的状态特征, 推演道路交通状态的运行规律,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状态预报和预警,为交通管理和出行 信息服务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系统和应用,特别是没有针对中国城 市道路交通管理特点和信息服务而开发道路交通状态预报系统。 本次系统开发在实验交通工程思想的指导下,采用跨平台的体系架构,应用面向多 智能体的建模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实现了包括多源和多元交通数据的接入和融合,道 路交通系统状态特征提取,道路交通状态的训练和自学习,道路交通状态的估计和预测, 基于道路交通状态预测的增值服务,如公交车辆的到站时间预测、基于行程时间代价的 最短路出行规划,以及基于 GIS 的交通信息服务展示平台。 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备,内核模型适应我国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能够在网络环 境和单机环境下运行,并能提供实时动态数据和历史静态数据两种交通状态检测数据接 入方式,可兼容基于浮动车的交通状态检测方式和基于道路断面的交通状态检测方式, 并留有其他交通状态检测收到的接口,便于将来系统功能的扩充和完善。系统能够根据 融合的道路交通状态检测信息,根据计算平台的计算能力在可调控的时间段(如1分钟、 5 分钟、10 分钟)内对该时段的交通状态进行估计,并根据历史估计信息和前若干时段 的估计信息,以及基于多智能体的微观仿真运行,推演预报短期内的道路交通运行状态。
同济大学 2021-04-13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仿真软件
北京交通大学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仿真软件”。利用该软件平台,可进行城轨车辆运行仿真以及车辆关键参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该软件主要功能包括: 1.   自定义线路条件下的列车运行仿真; 2.   支持不同牵引策略下的列车运行仿真; 3.   支持城轨列车的牵引、制动特性曲线设计; 4.   支持城轨列车的牵引传动系统容量设计计算; 5.   可自定义城轨列车模型; 6.   支持城轨列车3D虚拟现实运行仿真,可进行牵引、制动操作控制,并可通过软件操作切换观看视角和运行环境; 7.   可输出运行仿真时电网电压、电机电流等数据,支持软硬件平台数据交互; 8.   支持相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查询。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智慧城市一体化监控平台
本成果建立以城市基础传感器为基础,以城市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慧城市一体化监控平台。该平台通过对各传感器数据进行标准化并将其投影至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来源各异的数据建立统一的视角,以增强数据间的关联性。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自动化的城市监控应用,例如运动目标的检测、跟踪,异常事件的报警,实时路况的监控等。同时平台还能够整合城市运营的常用基础数据,以达到充分挖掘城市运营数据间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该平台系统主要面向的是国家城市管理部门实现了城市公共监控视频内容分析与管理的一体化,能够有效的提高城市运营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平台将在国内具有良好信息化建设基础的大中型城市开展示范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城市污泥热水解脱水制砖技术
城市污泥是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物。一方面,城市污泥产量大、含水率高、水分难以脱除、无害化率低,直接排放对环境有害,但是其热值高,可以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城市污泥的减量化要求高,污泥的传统处理方式,如填埋、堆肥和焚烧都对污泥含水率有较高要求。 污泥进一步的脱水可以采用热干化方法,但是传统热干化方法费用高,急需一种经济的方法代替传统热干化法。 污泥热水解技术可以进一步高效经济地降低污泥的含水率,该技术是基于细胞破壁原理,可以低能耗、高效率地实现了污泥脱水干化。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与综合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与综合利用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机械等方法高效分选出垃圾不同成分,针对分选出的不同物质加以不同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垃圾分选及综合利用技术摈弃了传统上垃圾所有组分采用单一处理技术的思维模式,而是基于对生活垃圾基质组成、垃圾组份性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相互协作的分选设备将生活垃圾细分为有机质类、磁性物质、无机砖石类、塑料类、纸类、织物类等,并结合不同的资源化利用工艺①有机质制作有机肥工艺②废旧混合塑料制作塑木工艺③织物和纸等可燃物类制备衍生燃料(RDF)工艺等实现高值化利用。垃圾经分选综合利用之后只有少部分钝化物质需卫生填埋,减容率达90%以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城市路网评价诊断及预测预警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城市快速路智能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成果简介: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出行者在出行之前提前规划出行路径,在出行之中选择最优出行路径,同时可以获取实时交通诱导信息、服务信息、事故信息等,提高了出行舒适度和自由度;能够将快速路交通流合理的分配到路网之中,提高道路利用率,缓解局部区域交通拥挤,提升系统整体运行效益。另外,所开发的系统将车辆、道路和使用者应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26 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